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常说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这话看似平常 ,实则大有深意。行路总要有“问路”的时候 ,而读书总蕴含“爱智”的追求。后者在西方常为“哲学”的称谓 ,前者更趋向中国思想的“问道”的主旨。“问道”免不了走出家门 ,“爱智”岂能离开书斋。这就是本短文名称之所由来 :走出“哲学门”捕捉问题 ,走进“哲学门”反思加工。下面 ,结合我近年读过的一些书和对某些问题的思考 ,谈点看法。不当之处 ,亟望赐教。1 很难设想没有康有为、梁启超、洪秀全、孙中山的开路先躯 ,能有胡适的“哲学门”的课程设置和《中国哲学史大纲》的诞生。康、梁“…  相似文献   

2.
一 老子是我国古代一位重要的思想家。解放以来,我国学者对老子和《老子》一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广泛、深入的探讨。 五十和六十年代,哲学史界曾对老子的哲学思想进行过比较热烈的讨论。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各报刊发表了近百篇研究老子的论文,对老子、《老子》书以及老子哲学的性质等问题展开了“百家争鸣”。在讨论中,对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分歧不大。但对老子哲学基本上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老子》一书成于何时,它与老子的关系如何?《老子》书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等等,却看法不一,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3.
山东大学图书馆的藏书中 ,易学书籍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 ,在省内均名列前茅。山东大学自 1 988年成立周易研究中心 (现名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以后 ,图书馆更加注意易学书籍的收集。近几年新购入《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等大套丛书 ,使我馆易学书更加丰富 ,古今存世易籍 ,基本囊括。但我馆易籍 ,相当一部分分散在各丛书之中 ,读者很难从书名做到全面了解。山大周易研究中心成立以后 ,特别是 1 999年更名为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并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来 ,其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 ,学术交…  相似文献   

4.
《理性与善》一书是用来“在近代哲学的攻击面前为理性辯护”的一个三部曲的第二部。《理性与分析》是这部丛书的第一部,它保卫理性在认識論中应有的权利;《理性与信仰》,尚未出版,将在神学的領域內履行同样的任务。这部丛书是以卡魯斯(Carus)讲演(1959),吉弗德(Gifford)讲演(1952-1953),并且在較小的程度上以諾伯  相似文献   

5.
简讯     
9月1日,中国社科院科研局,中国和平出版社,《文艺理论与批评》编辑部联合发起召开“主体性哲学与文化问题”座谈会。30余位学者与会。会议就谷方的《主体性哲学与文化问题》一书进行讨论。与会者认为,该书是一部学术理论专著,也是一部学术性讨论的著作。作者针对一位学者提  相似文献   

6.
近7年内,《高等学校》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外国哲学史丛书。其中的每一本书在科学界和教育界都获得高度的评价。于不同时期在《共产党人》、《哲学问题》、《哲学科学》和《高等学校通讯》等杂志上发表的一些评论,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上述情况。这  相似文献   

7.
维特根斯坦在其《哲学研究》中讨论了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涉及“意义、命题、理解、逻辑”这些概念,还涉及“数学基础、意识状态”这样的问题。本文将集中关注它对理解与私人语言的讨论,并希望能够以此说明晚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核心问题。一、命题的一般形式与意义的一般可能性《哲学研究》首先包含着对其作者早期的代表作《逻辑哲学论》的一种批判,但作者还是要我们将这两部著作放在一起阅读(见P.X)。为了能够理解晚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8.
易学象数思维与中华文化走向——对“易道”内核的探讨之一张其成《周易》从一本占筮书(经文)过渡到一本哲学书(传文),其后儒、道、释三家,象数、义理二派对《易》不断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各学科、各层面又与《易》发生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致使《易》的性质扑朔难辨。即使是今天,还有不少人在努力与《易》“攀亲”,什么“科学易”、“医易”、“人文易”、“哲学易”、“艺术易”、“生活易”,大有不攀上“易”就不光彩之感。“易”简直成了万金油。众所周知,一个概念,它的外延越大,那么它的内涵就越小。如果“易”的外延无限大…  相似文献   

9.
最近得知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正在组织人员编写“哲学现代化丛书”,为了解丛书编写和出版情况,我们访问了丛书主编黎克明、副主编张尚仁和编委李运生。据了解,目前有不少出版社都在组织人员编写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丛书,为了互相促进并尽量避免选题重复,及时互通编写出版信息是很必要的。为此,我们将采访所闻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科学前沿与哲学》是中华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会“七五”规划重点课题。它完成后又作为国家新闻出版署“八五”国家重点图书选题的《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丛书》之一,已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此书出版后得到学术界的好评。为此,本刊记者就有关问题访问了该书副主编林夏水(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室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兼数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将访谈录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陈辉 《学海》2003,(1):207-208
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哲学理论创新”丛书之一《文化哲学——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一书自2001年8月出版以来,到2002年4月份短短半年多时间里就已经印刷了第2次。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哲学视域下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对以资本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的深刻洞察,无不体现着对现代性的批判与反思。可以说,当今全球化印证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不断扩张并推动世界历史进程的预言,马克思哲学在“现代性”问题中的天然“在场”将不断地给我们以启示。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中后期的相遇是必然的。尽管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现代性的批判不乏许多合理的成份,但它并未超越马克思哲学。当代许多研究者都认为,马克思是对现代性进行批判性反思的真正先驱者。斯蒂芬·贝斯特、道格拉斯·科尔纳在《后现代转向》一书中指出:“卡尔·马克思是第一位使现代与前现代形…  相似文献   

13.
康德既没有在他的道德哲学中,也没有在他的《人本学》中,“提出过一种详细的理性的行为哲学”,这是近现代有关康德的文献一向感到遗憾的事情。放在我们面前的F.考尔巴赫的这本全面解释康德的书的标题,却一下子就使我们感到不胜惊讶,因为它谈的竟完全是康德哲学中的“行为原则”问题。多年来他发表了一大批论康德哲学的书籍和文章,这些著作不但证明了他是最杰出的康德解释者之一,也证明了他是一个最坚持己见的人。当然他也知道,康德本人“并没有很明显地使行动的概念成为他的哲学的论题”。然而康德哲学的“论述”却贯穿着“能交织出一种行为理论的线索”;他甚至认为  相似文献   

14.
被屏斥的珍籍———《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中的天主教文献●周燮藩建国以来最大的古籍整理项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已于1997年秋全部出齐,它被学界誉为是“继轨全书,沾溉后生”的文化盛事。该书将散在各地的四库存目书4523种收录印影,分装1200巨册,使《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是近年来哲学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一批有学术成就和影响的中青年学者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不少原创性的贡献 ,《哲学理论创新丛书》就是力求把他们的代表性成果进行清理与总结 ,并奉献给学术界。 2 0 0 2年 1月在《求是》杂志社召开了《哲学理论创新丛书》出版座谈会 ,专家学者就《丛书》的出版和哲学理论创新发表看法。韩庆祥 :《哲学理论创新丛书》的总体构想是 :( 1 )以“一批有较大学术影响的中青年学者”为创作主体 ;( 2 )以“哲学理论创新”为基础和核心。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改革…  相似文献   

16.
《周易》虽为卜筮之书,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在这部书里,哲学观点是通过六十四卦卦爻的组合以及卦爻辞表达出来的,其中乾坤二卦则是它的核心和纲领。《系辞传》说:“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指明乾坤二卦蕴藏着深刻的易理,正因为有了乾坤才确立了易道变化,如果没有乾坤也就无以见易道之用。所以,乾坤哲学可以称之为《周易》哲学思想的提要,我们研究《周易》,不能不首先揭示乾坤。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术界借“传统文化热”的推动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反思与系统研究 ,特别是从宗教角度 ,将中国文化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儒释道三教予以解析 ,取得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在大文化观的指导思想下 ,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李振纲主编的《中国儒教史话》、《中国道教史话》和《中国佛教史话》丛书。此丛书虽为普及知识的读物 ,但出版后却引起学术界专家的议论 ,请看专家如何评说 :李申(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主任。) :加润国所著的《中国儒教史话》是近几十年来中国大陆第一本以“儒教”命名的书。该…  相似文献   

18.
《哲学小辞典》是“四人帮”及其在上海的余党直接指挥炮制的一部反革命“帮书”。它按照“四人帮”的黑旨意和他们的反革命政治需要,大肆篡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歪曲、编造历史,为“四人帮”篡党夺权制造了一整套哲学“根据”和历史“根据”。《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以下简称《小辞典》)便是这部“帮书”的一个分册,它系统地宣扬“四人帮”的  相似文献   

19.
《传统人与现代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张立文教授主编的一套最新的人学丛书。它的新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丛书从哲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引申到现实社会问题,对于处在传统与现代转化中的人们的诸多困惑,作出了新的回答。由张立文撰写的《新人学导论——中国传统人学的省察》一书,系统地评议了从亚里士多德到卡西尔、从孔孟至王夫之关于人的规定,作出了“人是会自我创造的动物”的新结论,并全面论述了人学结构,说明了人面临着第三次发现。在社会大变革中,怎样才能发现自己的价值?走上成功之路?这是当今一些青年面临的困惑。韩钟文撰写的《人生成功的道路——中国现代启蒙思想家精神探索的艰难历程》一书围绕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20.
1999年商务印书馆第一次出版了《圣教论》汉译本(乔荼波陀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巫白慧教授由梵文译成汉文)。2000年,该馆又将其列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再版发行。《圣教论》是印度正统六派哲学之一—“吠檀多”学派的根本经典。吠檀多哲学从七世纪发展到近现代,已成为印度哲学流派中的主流哲学。它不仅在印度知识分子中,而且在印度普通人中产生着十分深刻的哲理性和精神性的影响。吠檀多哲学对中国人来说似较陌生,而对它的根本经典《圣教论》更不甚熟悉.。现在,《圣教论》汉译本的再版,对当代印度主流哲学——“吠檀多”进行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