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墉的宽恕     
一次,刘墉的一位朋友来访,刘墉请他在一家小饭馆用午餐。 吃完饭,刘墉叫过服务生埋单。那名年约三十岁的女服务生,面无表情,递过要找给刘墉的几张零钱:“给你!”刘墉很客气地说:“谢谢!”女服务生却没有说一句话,冷冷地转身走了。  相似文献   

2.
正一次,乾隆问刘墉:"京师九门,每天出多少人,进多少人?"刘墉回答:"两人。"乾隆觉得诧异,刘墉解释道:"万岁,我说的不是两个人,而是两种人,男人和女人。"乾隆又问:"那我大清国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说生一人,死十二人,接着告诉乾隆他是按属相说的。譬如今年是马年,出生的人无论数量多寡都属马;而不管多少人  相似文献   

3.
挂钩之鱼     
乾隆下江南,望见江湖之上舟楫繁密,随口问道:“这么多的船去往何方?”身边一个随从答道:“回禀皇上,我只看见两条船。”“此话怎讲?”“一条叫名,一条叫利。”乾隆点头称是。林语堂先生在《说趣》一文中又加上了三条船:日权、日色、日趣。很符合中国人“好五”的文化心理,如果不怕拾人牙慧,我倒想再加上一个情字。这六只钓饵色香味俱全,任你出神人圣也难逃脱,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  相似文献   

4.
临事而惧     
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刘墉赴任安徽学政,这时刘墉初入仕途。临行前,其父刘统勋赠墨一幅:临事而惧。为官期间,刘墉时刻牢记父亲的教诲,对科场积弊、官场恶习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整肃和变革,为百姓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留下了很好的口碑。因为官清正廉洁、处事缜密,后奉调入京出任左都御史。当时和珅受宠于乾隆,在皇宫里,和珅蒙上骗下、中饱私囊。刘墉委蛇其间,临事而惧,以滑稽模棱取容。和珅恨之入骨,但又奈何不得。刘墉从左右,皆肘之,并最终将其查办,绳之以法。无论是在做地方小官,还是官至宰相,刘墉一  相似文献   

5.
手机震动,有信寄来,打开信箱,原来是新年贺词。贺词精彩、幽默有意思,奇文值得共欣赏。“百花开在春天里,把主心意传给你。新春佳节没礼献,送个贺语祝福你。希望新的一年里,有主恩手长伴你。万事都在主手里,主爱永远跟隨你。主恩铭记在心里,新年恩主赐福你。”贺词读来顺口开心,不但领受对方的祝福,也在新的一年里向主献上感恩。又有一封,曰:“新年来临通知你,因为有主陪伴你。好运常常光照你,福杯满溢跟随你。”又是“你”宋提醒,“你”也真有意思。另有一封,曰:“一份温馨,一包甜蜜,一袋幸福,一桶健康,一箩快乐,加上我款款的祝福,愿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神恩浩瀚!”收了“五个一”的祝福,不知还有没有其他如“一车”或“一船”的祝福?真是祝福的话语不嫌多!  相似文献   

6.
你对安拉拖欠,你还想賒賬? 朱哈坐着卖橄欖,有一个妇女嫌朱哈要的橄欖价貴,就跟他打价说:“你是知道我丈夫是某人的兒子某某,你願意按照我說给你的价錢賒給我嗎?”朱哈遞給她一枚橄欖,让她(?)味道,好知道貨高价实。这位妇女推却說她封着齋呢。因为去年她病了,在“来麦丹”月沒有封齋。朱哈說:“現在打价、議价、賒欠均归無效。……你看你  相似文献   

7.
《大清稗史》中记载这样一则轶事: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因在朝堂之上直言进谏,惹得龙颜大怒。乾隆皇帝当堂做了两个“纸阄”——名曰“生死阄”。两个纸阄上分别写着“生”和“死”两个字,刘墉抽到“生阄”便可以活命,抽到“死阄”便会被处斩。  相似文献   

8.
发问的智慧     
常常听到这类问话:“各位还有什么高见?”你一定习以为常。但如果细究起来,这实在是一句很拙劣的话。问者的本意显然是想打开你的话匣子,但效果却只能让你紧闭着嘴巴。试想:高见?你一开口不就表明你的话都是些高见吗?你若展开话题,更显得你盛气凌人,一副“高见”模样了。  相似文献   

9.
也许你也听过这个笑话:说有一个吝啬的女人问一个乞丐:“你裤子上有掉的扣子吗?我给你缝上。”乞丐说:“好心的太太,我这里有一粒扣子,你能在上面缝条裤子吗?”  相似文献   

10.
这一点只能顶在头上唐朝有个叫任王的秀才,有一年考中了头名状元。宣宗皇帝接见时,任王跪地喊道:“新科状元,任王参见,吾皇万岁!”皇帝心想:自己才是一国之主、人中之王,你个新科状元竟敢称“人王”,这还了得。于是他对新科状元说:“我觉得你的名字不太好, 就赐你在王字上加一点吧!”任王连忙叩头“谢主隆恩”。  相似文献   

11.
感情人生     
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相似文献   

12.
耶和华以勒     
邓艳英 《天风》2004,(2):44-44
“咦!奇怪!我圣经里怎么夹着一封信呢?”同桌王大姐小声地对我说。 “大概是你以前的信,夹在圣经里的吧!”我漫不经心地回答她。“一封普通的书信怎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和兴趣呢?用不着那么大惊小怪的!”我暗暗地忍着笑。 “奇怪!信封没有贴邮票也没写发信人的地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王大姐自言自语地在那儿唠叨着。  相似文献   

13.
“婚姻原本是个空盒子,先要将准备好的真爱放进去,再细细经营,慢慢填满,你放进什么,就取得什么。”作为著名作家、画家刘墉的妻子,毕薇薇在二人长达30余年的婚姻生活中悟到了这样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清朝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常州天宁寺。有人打小报告说,天宁寺的住持不守清规。于是乾隆就问住持:“你有几个妻子?”“两个。”住持回答说。“哪两个?”乾隆一听,大为惊异。“夏拥竹夫人,冬怀汤婆子,不正是两个妻子?”住持慢条斯理地说。竹夫人又名竹几、竹夹膝,是一种用青竹编成的长笼,也有将整段竹筒打通竹节、筒上开许多通风孔而制成的,夏天抱着睡觉,可以消暑。  相似文献   

15.
爱的漂泊     
正看电视访谈,刘墉大学时谈了女朋友,因为刘墉家庭条件不好,女友家里十分反对。刘墉鼓动女友偷偷从家里偷出户口本,大学就登记结婚。当刘墉自己有女儿了,他居然会对着坐在怀里的女儿叹气:小丫头,别像你妈妈当初那么没良心,被坏小子给拐走了。多么奇妙的反转,如同完成了一场命运的轮回。看余纯顺的传记,他一个人独自进入西藏时,他的父亲为他定制好手推车,最初几年的经费,也都是由老人筹措。老人把退休  相似文献   

16.
以理服人     
在一次婚宴中,我们和一位牧师同被邀去赴婚宴。就餐时,我们照常做谢饭祷告,祷告后,同桌的人问我们:你们在做什么?我们说:我们在谢饭。他们又问道:谢饭是什么意思?牧师就用比喻对他们说:“当一个孩子从他父亲手里接过一只苹果时,第一句就是谢谢爸爸。我们谢饭是同样的道理。”同席的人有人说:这样,你们应该谢谢主人才  相似文献   

17.
小幽默     
两位顾客冬天,一位顾客走进一家饭馆,忘了关门,饭馆里的一位顾客嚷道:“喂,外面这么冷,你关上门吧。”这位刚进来的顾客答道:“你以为关上门,外面就暖和了吗?”  相似文献   

18.
有一条鱼每日在海里不停地游,仿佛在找寻着什么。有一天它去问鱼王:“人们所说的大海究竟在哪里呢?”鱼王说:“我的孩子,海既在你身外,又在你身内,你无时不在海中啊!”它又问:“那么,尊敬的鱼王,为什么我感觉不到海的美丽呢?”鱼王说:“我的孩子,那是因为你离海太近了,反而感觉不到它的恩惠。从  相似文献   

19.
郑板桥在山东居官时,一天外出,走在一条幽假的小路上,听到前面有争吵声。他走近一看,只见一个憨厚的农民正在和一个肥胖的地主争辩。一听,原来是为地上的一口袋粮食发生口舌。郑板桥还未及开口,胖地主一眼认出他了,扑通跪倒在郑板桥脚下,不迭地喷头道:“求郑大人为小民做主!如若不然,小民情愿脆到天黑1”郑板桥抬头望了望初升的太阳,笑道:“天还早哩!你一直跪下去,怎么吃得消闲!快快起来,本官为你做主。”胖地主费力地从地上爬起来,拍拍裤子上的土,指着地上的粮袋说:“大人听禀,小民早起扛着这袋粮食去集市上卖,刚才…  相似文献   

20.
曾读过这样一则寓言:一只猫头鹰搬家,路上遇到了斑鸠。斑鸠问猫头鹰:“你要搬到哪里去?”猫头鹰回答:“我要搬到东方去”“西方是你的老家,为什么要搬到东方去呢?”斑鸠不解地问。猫头鹰长叹了一口气,态度沮丧地回答:“因为我在西方实在住不下去了。这里的人都讨厌我夜间的叫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