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韬奋报告文学的国际视野丁晓原一邹韬奋(1895~1944),是现代著名的职业新闻工作者,他于报告文学也颇有贡献。韬奋33年7月到35年8月游历欧美苏联各国,历时两年有余,写作《萍踪寄语》(三集)和《萍踪忆语》(以下总提简称为“萍踪”),凡52万余字...  相似文献   

2.
殷切的希望     
我在医院看病时,偶然从报刊摊上看到《思维与智慧》,马上买了一册,读后十分高兴。我自1977年开始研究成功智慧学,迄今已28年。一直希望能找到研究此问题的  相似文献   

3.
正一、主题设定我的油画创作的创作主题是《希望与美好》。"希望与美好"是我的生活理想,或者说是我们的生活理想。借用《读书》里面的一句话:"人生有太多的不平等……"又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总是那么如我们的意,但是我们还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上,那怎么办呢,唯有"希望与美好",它既是我们的人生信条,也是我们前进的方向。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桑德罗·波提切利  相似文献   

4.
正王齐研究员在编辑叶秀山先生的遗著时,经黄裕生教授提议,以《哲学的希望:欧洲哲学的发展与中国哲学的机遇》(以下文章中均简称为《哲学的希望》)为其书名,恰当地反映了叶先生晚年关于"欧洲哲学的发展趋势与中国哲学的机遇"的深入反思。~((1))本文以"哲学的起源、危机与希望"为主题,既是为了应和叶先生的哲学思考,也是为了把"哲学的希望"当作一个问题来追问。一说到"哲学的希望",一定是哲学出了问题,所以才有"希望"的企盼。这等于是  相似文献   

5.
夏凡 《现代哲学》2006,30(3):45-51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原理》是理解其思想的最主要文本之一。但是对文本特征的把握不够使得此书长期以来像天书一般无解。该文认为,只有理解《希望原理》的“史诗性”特征和“碎片性”特征,才可能进入布洛赫的这部著作。无论布洛赫的生平还是《希望原理》的思想内容、文本结构抑或精神气质,都与荷马史诗有重重关联。而布洛赫有意识运用的碎片化写作策略,又使得《希望原理》成为一部反体系的哲学著作。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宗教》杂志的希望熊庭光当我们看到《中国宗教》杂志创刊发行的消息后,大家奔走相告,许多宗教活动场所订阅了《中国宗教》杂志。一些较大的堂点,还为所在乡、镇分管宗教工作的领导也赠订了一份《中国宗教》。他们说:“别的东西不好送,我们也送不起。但为领导...  相似文献   

7.
评估E.布洛赫的代表作《希望的原理》一书的效应和现实性时,当代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这样写道:"《希望的原理》是一座飘忽不定的思想山脉,足够几代人苦干、钻研和攀援"。《希望的原理》一书拥有一般社会主义文献几乎查找不到的东西,它利用高度精巧的概念手段,卓有成效地诊断和解剖了今日市民社会的文化,令人信服地揭示了从日常意识、童话到伟大的哲学、政治乌托邦的多种文化形式。《希望的原理》不仅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创新之作,也是一部优秀的长篇散文,作为20世纪的精神遗产之一,其影响超出左翼知识分子的范围,渗透了20世纪整个西方精神史。  相似文献   

8.
陈建明 《宗教学研究》2007,507(3):130-137
《希望月刊》(Christian Hope)创刊于1924年1月,由四川美道会(后改名中华基督教会四川大会)主办。其经费来源主要由加拿大英美布道会负担常年费用,美道会承担分销任务。为了增加订户,保证刊物的运行,《希望月刊》社采取了打折促销、提倡赠阅、送货上门等多种措施,并设法建立作者队伍。该刊的宗旨为解答教义、增进知识、提高道德、讨论问题、联络会友等。《希望月刊》的题材虽有许多宗教内容,但也有不少世俗社会的知识,如世界见闻和科学常识。1952年7月该刊与《青年问题》合并成立《新希望月刊》。  相似文献   

9.
周立波在 2 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不仅翻译并研究了报告文学名著《秘密的中国》 ,而且还写作了大量的报告文学。历史性内容的实录与随笔形式的设置 ,构成了周立波纪实性写作某种独特的存在。以随笔的形制实录战斗与生活的场景 ,从而为我们存活了一段颇有意蕴的历史和众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周立波在报告文学方面的成就表明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 ,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报告文学家。  相似文献   

10.
近日参阅夏莲居居士所会集的《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该会集本确如前人所称“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文简义丰,词畅理圆”,系“最善之本”。经中《浊世恶苦第三十五》一章中,有“常怀盗心,望他利,用自供给,消散复取”一句,其中:“望”一词,众解说似有不妥。今不揣浅陋,以凡夫之心,妄测圣意,就正于各位大德。黄念祖老居士所著《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中解释是:“望”即希望。唯思损人利已,故云“望他利,用自供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白话佛经系列·净土诸经今译》中,将原经径直改为“希望他利”,译…  相似文献   

11.
《宽霖法师传》(谭天著,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年5月)和《巴蜀高僧:心月法师传》(刘朗禅、潘朗德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11月)先后面世。《宽霖法师传》对宽霖法师的一生比较详尽地作了描述,其作者用报告文学的笔法,结合宽霖法师的生活、经历、所住地点的美丽风光,情景交融,令读者如临其境,生动感人。宽霖法师的  相似文献   

12.
月称撰写的《清净句》是注解龙树《中论》的一部重要的佛学著作,该著作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文字注释,而且月称力求在他这部著作中,回应、展现论主龙树的思想线索。本文疏理了月称《清净句》解释《中论》第25品的思想要点,并且据此对龙树中观学名著《中论》第25品的思想线索做了分析、探索,希望藉此能够推动学界的龙树研究、《中论》研究以及月称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采用病毒暴露风险问卷、感恩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希望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以2168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居家学习大学生的感恩对创伤后成长(PTG)的预测作用及社会支持和希望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有41.61%的大学生出现明显的PTG;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居住地和病毒暴露风险后,感恩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G,也可以分别通过社会支持和希望的中介正向预测PTG,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和希望的链式中介正向预测PTG。本研究提示心理干预工作者,要关注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感恩、社会支持和希望从而促进PTG。  相似文献   

14.
希望哲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世英 《学海》2001,(3):5-8
本文认为,那种一味强调现实性,把一切都还原为现实性的哲学,是密纳发的猫头鹰的哲学,我们应该以希望哲学代替猫头鹰哲学.希望就是虚拟,希望就是战斗.希望塑造命运,希望改变命运.虽然希望不可能绝对逃避失望,但克服人生道路上重重阻力和平息各种叹息的勇气,不在于无限吹胀人的主体性,而在于对人的有限性的意识和主动积极接受有限性这一必然性事实的态度.人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人生最大最高的希望应是超越有限,达到无限,与万物为一.  相似文献   

15.
走向希望     
希望是一条只有起点,而没有尽头的路。那些步履匆匆脚踏实地的人们坚信,希望就在正前方。 希望,也许距你很遥远,在他人的眼里也许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你却偏偏选择了它,它就像灯火一样永远在你的前方闪烁。它使你身上焕发出一种神奇的力量。你对你的期望总是那么痴情,那么信赖,就像信赖你充满活力的生命一样;就像痴情于你的恋人一样。你一次一次告诉自己,走下去,就这样走下去…… 希望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是圣洁的,如维纳斯女神一样。它就像一棵树,枝叶茂盛,高过你的头顶,向蓝天延伸。正因为有了希望你才把根往下扎,让枝往上长。所以,从希望出发的人们,单调的日子不再单调,枯燥的内容也充满快乐。  相似文献   

16.
希望和建议     
希望和建议王树人(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人需要陶铸一个美好的让公众喜爱的个性,一个学术刊物也是这样,只有具有这样个性的刊物,才有生命力。《哲学动态》在同类刊物中是比较受读者欢迎的一个,这是事实。但是,若说它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个性,似乎还为时过早。不错...  相似文献   

17.
希望     
2008,当多数国家被金融风暴刮得动荡不安的时候,我们中国却在成功举办奥运、经济持续增长中度过了这一年,迎来了2009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洪书永 《天风》2001,(8):8-9
人不能没有希望。希望像一团火,把我们对生活的激情重新燃烧起来。在我们处在生命边缘的时候,希望哪怕是一根稻草,都能给我们极大的安慰。在我们年幼的时候,父母、老师都会问到一个问题:“你长大了要做什么?”那时我们的心田都有一个希望,希望我们今后能成为一位出色的企业家,成为一名学生爱戴的人民教师,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每个人都有一个愿望,愿望不尽相同,但都希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社会支持问卷、状态希望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以雅安地震2.5年后的397名中学生为被试,考察其社会支持、状态希望、积极重评与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雅安地震2.5年后青少年的社会支持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G,不过,在社会支持与PTG之间纳入状态希望和积极重评后,社会支持不能直接地促进PTG,但却可以分别通过状态希望和积极重评来促进PTG,还可以经过状态希望由积极重评的多重中介来正向预测PTG。  相似文献   

20.
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乐观问卷、希望问卷、反刍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以雅安地震2.5年后的416名中学生为被试,考察其乐观、希望、反刍与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控制创伤暴露程度后,雅安地震2.5年后青少年的乐观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G,也可以经过希望来间接地正向预测PTG,还可以通过希望经主动反刍的多重中介来正向预测PTG;甚至乐观还可以通过侵入性反刍经主动反刍间接地负向预测PTG,但预测作用远小于乐观对PTG的促进作用;乐观通过希望不能经侵入性反刍对PTG发挥显著的直接和间接预测作用,且乐观还不能直接通过主动反刍促进PT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