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何文广  张晓靓 《心理科学》2016,39(4):881-886
句法歧义消解主要是指人们在面临多种句法分析可能性的情况下,句法分析器抑制不正确的句法分析而选择正确句法分析的认知过程。研究表明,该过程受到工作记忆、认知控制能力、语言分布频率、语境、韵律等因素的影响。为有效说明人们是如何完成句法歧义消解的,研究者们建构了诸如花园路径模型、约束满意理论、弱交互作用句法分析理论等相关模型。另外,基于脑成像技术研究表明,左侧额下回、左侧颞叶后部、中部和前部在句法消歧任务中都有显著激活。未来研究当围绕着句法消歧中的语义效应、句法和词汇歧义消解机制的异同、句法消歧中抑制能力的效应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关于“笑着说”“扛着锄头下地”一类的结构如何进行句法分析,目前还存在不同看法。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认为是连动词组,举例有:“大家扛着锄头跑来了。”(见该书363页)张静先生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则认为是状中词组,举例有:“剑波微笑着启发大家多提意见。”(见该书上册146页)黄伯荣、廖序东二位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对这种现象没有明确表态,但在“连谓式”句型中没有举这种例  相似文献   

3.
话语参照语境条件下汉语歧义短语的加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移动窗口和眼动记录两种范式 ,以符合“VP +N1+的 +N2”格式的均衡型和述宾型两类汉语歧义短语为背景 ,在两个实验中 ,考察了话语参照语境影响歧义短语句法分析的机制以及时间进程。结果发现 ,在早于解歧区 1的区段上就开始出现话语语境效应。这些发现表明话语参照语境可以通过概念期望机制起作用 ,而并非仅仅通过参照前提机制起作用。此外 ,实验还证明了话语参照语境在句子加工早期的作用。这一结果为句法歧义消解的参照理论和基于制约的模型提供了证据 ,而对宣称最初的句法分析独立于话语语境的花园路径模型 ,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4.
台湾当代著名易学家程石泉先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全书27.5万字,共331页。该书为程先生“易学三书”(《易学新探》、《易辞新诠》、《易学新论》)之一,于1979年在台北文成出版社初版,1998年在台湾文景书局再版。经吕绍纲教授推荐,今得  相似文献   

5.
句法歧义消解与句子理解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0引言 句法分析是句子理解的一个基本过程,它操作的速度非常快,操作的结果只能瞬间保留,因此,直接观察有一定困难。然而,研究者可以通过探讨句法歧义消解机制间接研究句法分析过程[1]。近年来,句法歧义消解已经逐渐成为探讨句子加工的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2-9]。本文首先对当前几种典型的有关句法歧义消解与句子加工的理论进行评述,然后简要回顾一下有关的实验证据。1句法歧义消解的理论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句子理解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基本的实验发现上,第一,即使句子的结构暂时有歧义,人们也能立即作出一个特定的分…  相似文献   

6.
应台湾高雄道德院的邀请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道院一行 1 1人 ,于 2 0 0 2年 3月 2 2日至 4月 1日赴台进行道教文化交流活动 ,从 3月 2 2日开始我们会同湖北武当山、金坛乾元观参加高雄道德院举办的“太上灵宝延寿礼斗众生祈安求福大法会”,受到了高雄道德院的热情接待。法会时间为六天 ,在台湾期间游览了“大世界国际村”高雄海港 ,参访了天府观、元帝庙、保安宫等台湾著名的宫观。“法会”期间 ,台湾各界人士都前来“法会”上大陆道教所设坛场进香朝礼 ,台湾广播电台、三立电视台、《联合晚报》、《自由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相继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十年前撰写的一篇《谈谈写信》(载《语文学习讲座丛书。应用文写作》,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的文章中,指出过使用“您们”这个词,是“一个语法错误”。笔者试引述有关原文如下: 近来某些人的来信中常常出现“您们”这个词,甚至在某会议给中央领导的致敬电中也用“您们”这个词。其实现代汉语里这个词并不存在。“您”字,北京念nín,是“你”的尊称。这个“您”并没有复数,北京人从来不说“您们”(nín men)。因此普通活也不应该有“您们”(可以说成“您两位”“您三位”等)。最近某杂志刊登吕叔湘先生的一封信,编辑部把信中的“你们”擅改为“您们”。吕先生写信批评了编辑部。他说:“我从来不说‘您们’!”我们写信时,应该注意避免这一个语法错误。  相似文献   

8.
佛教与社会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默雷 《法音》1998,(11)
由台湾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和台湾现代佛教学会联合举办的“佛教与社会关怀学术研讨会”,其论文集由前者在1996年1月结集出版。我们曾以《佛教思想与生态哲学》为题,摘编了其中《环境保护之范型转移过程中佛教思想的角色》、《从“境解脱”到“心解脱”》、《心...  相似文献   

9.
台、港学者关于《认识台湾》教科书问题的评议茜子认识台湾,兹事体大。1997年9月,台湾当局颁发了一套《认识台湾》教科书,分“历史篇”、“地理篇”、“社会篇”三本,引起了岛内各界人士的严重关注,纷纷予以评说。其中,1997年10月25日,台湾《鹅湖》月...  相似文献   

10.
古俗拾零     
一、民俗中的“送穷”、“迎富” 汉代文学家、语言学家杨雄,曾写有《逐贫赋》;唐代文学家韩愈,也写有《送穷文》。他们长期处于“贫”、“穷”的境遇中,日子是不好过的。韩愈在《送穷文》中叙述自己“太学四年,朝暮盐。”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重点大学;韩愈在太学里是教书的“国子先生”,生活尚且如此穷困,难怪他要“送穷”了!  相似文献   

11.
几米的启示     
近几年,台湾著名绘本作家几米可谓名满天下。1999年,他的长篇绘本《向左走,向右走》引起轰动,被评为当年“金石堂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书”。但又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12.
新书架     
《周易纵横谈》黄庆萱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共16.1万字。该书系台湾著名学者黄庆萱先生自1978年至1990年十余年间论《易》作品的一个结集,首次在大陆出版。除自序外,全书共有九个部分,下面依序简介之。其一,“周易丛谈——名义、内容、大义和要籍”,顾名思义,该部分是对《周易》文本基本情况的介绍。其二,“周易象数与义理”,旨在探索象数与义理在《周易》研究上的关联性,对于易学史上“象数”与“义理”两派之争论有廓清之功。其三,“周易时观初探”,指出“周易”原含“周流变易”之时观,六爻代表较小规模之周流变易,六十四…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台湾、港澳近些年来掀起了《周易》研究热潮。1968年11月12日,台湾政府明确规定孙中山百龄晋一诞辰这一天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节”,自此以来,文人学士莫不注重《周易》以及诗、书、礼、春秋四经的研究。一“易学应用之研究”“台湾中华民国孔孟学会”理事长陈立夫以“易学应用之研究”为题,邀约海内外精擅易学者撰写易学文稿。1975年,台湾中华书局出版了由陈立夫主编的《易学应用之研究》第一辑。1982年6月,又出版了本书的第二辑。这两部书写作历时8年,收入论文21篇,计60多万字,为近年来台湾学者对《周易》研究的主要成果。该书称:“本辑之旨,重在应用,  相似文献   

15.
包兆会 《天风》2016,(1):46-47
正陆志韦(1894-1970),生于浙江湖州南浔,著名的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诗人,出版诗集《渡河》,编撰出版《社会心理学新论》等;曾任燕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他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哲学博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是我国心理学开创者之一,在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有"南潘(菽)北陆"之称。  相似文献   

16.
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都力求准确,防止歧义,以兔引起别人的误解。但是,正像有个谚语所说的那样:水太清则无鱼,人太紧则无徒。语言文字如果表义单一,就会严谨有余而趣味全无。在适当的场合运用有歧义的语句,有时反而妙趣横生,收到令人捧腹的效果。如我国著名语言学家...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习》1988年1期上于根元同志的《“用嘴讲!”》,列举了七个小说中出现的大实话例子,指出“这种语言现象很值得注意和玩味”,并简单地解释了这种语言现象的三种类型:a、“字面上根据要求回答”,而实际上是“用装傻来开玩笑”(发言者觉得无从说起,为难地自语式地问:“真没办法,这怎么讲呀?”——听众笑:“用嘴讲!”);b、答者“表示不屑认真回答或不愿回答”(“我们这样的三个人,上路怎么个走法呢?”——“一步一步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用现象学方法解释中国经典文本的一次尝试。《论语》各章“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历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解释。本文在分析各种解释的歧义性基础上指出 ,《论语》“色”的意义只有当“色”被还原到与“言”相同的生活现象的层面 ,并且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加以真实领会 ,才能以生活构成的样式显现出来。本文还着重分析了孔子所提及的“色”的两种不同生活表现 ,以及“色”成为真实的人生情绪表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01,(7):11
台湾自有史以来就是上帝量给中华各民族赖以生存与生活的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我们珍惜上帝赐给我们如此的深思厚爱。考古的发现、历史的记载以及相同的文化背景等有关台湾的全部历史事实和国际法均证明,台湾属于中国。 1895年至1945年间,日本通过侵华战争,霸占台湾达五十年之久。但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开罗宣言》严正宣告:“日本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应归还中国。”1945年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则明确规定:“开罗宣言  相似文献   

20.
黄钊 《中国哲学史》2003,(4):97-106
《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4期刊出了尹振环先生《也谈帛、简〈老子〉之研究》(以下简称“尹文”)一文。该文对拙文《关于研究出土简帛文献的方法论思考——回顾简帛〈老子〉研究有感》(见《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3期,以下简称《思考》)和拙著《帛书〈老子〉校注析》(台湾学生书局1991年版,以下简称《校注析》)提出了批评意见。由于学术观点的不同,提出意见进行切磋,是正常现象,本人表示欢迎。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