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对中国古代哲学各方面都有重要贡献,在认识论方面尤其具有丰富的思想和独到见解。本文就其“天官意物”、“心有征知”问题作初步分析,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荀子认为,人“最为天下贵”。人何以最为天下贵?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人有认识能力,明确地把这种认识能力当作人的本性。他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荀子·解蔽》,下引只注篇名)意思是说,能够认识事物,这是人的本性,可以  相似文献   

2.
荀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继承了儒家“礼”的观念并将之系统化,而且继承并发展了儒家的音乐理论。荀子把音乐理论更为系统化,他从人的本性出发,主张用“礼”规范人的行为,用“乐”调理熏陶人的本性,其目的就是引导人们改恶向善、去争止乱,从而维系社会安定。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简略论述荀子的乐论观:  相似文献   

3.
论荀子的礼乐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灵 《管子学刊》2003,(4):32-34
“礼乐并举”、“礼乐并重”、“礼乐一体”是儒家教育思想的重要特征。荀子在继承孔子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论述了以礼乐为重点的教育思想。他认为,礼作为一种制度,对教育人,规范人的行为,治国安民,稳定社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他将礼的重要性和人的本性联系起来,提出了性恶论。他还认为,乐作为一种活动,对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可见,礼乐教育是荀子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著名的思想家。在思想意识方面,他继承了孔子以后儒家各派的思想精华,又博采其他学派之长,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在政治方面,他一生关心时势,投身社会,总结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经验,并提炼为理论,为封建统治阶级制造了指导思想。他的学生称赞他:“德若尧禹”,“其知至明,循道正行,足以为纪纲”(《荀子·尧问》。下引该书,只具篇名)。他的政治思想对后世,尤其是对秦汉政治产生了深  相似文献   

5.
儒家哲学在探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等人生问题时,极为重视人格、人伦、人品等问题。荀子作为儒家集大成者,也不例外,他心目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如何培养理想人格。他对天人关系、名实关系的考察,归结到一点,就是如何“成人”,即如何造就完美的人格,从而提出了人生的标准。下面从三个方面对荀子的这一思想进行一下探析。  相似文献   

6.
论荀子的"天人之分"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荀子天论思想中的“天人之分”指的是天与人各自的职分、名分,并不含有“天人相分”之义。在荀子的理论体系中,天虽然并没有绝对摒弃自然属性,但是这种自然属性却淹没在它的神的属性之中。荀子正是利用了关于天的粗糙表象阐述天的神秘属性的。荀子虽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但他又对“制”的范围做了很多限制,像孙悟空没有跳出如来佛的手心一样,荀子的天道观也没有摆脱天命论的羁绊。他所说的“制天命而用之”并不能引申出“人定胜天”的意蕴。  相似文献   

7.
差等原则是荀子分配正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在中国思想史上,荀子明确肯定以礼义为基础的差等分配原则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具体到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分配,荀子特别强调“德能”与“位禄”相挂钩。对于差等分配,荀子首先从“天秩”与“人秩”的维度作了理论层面的可欲性分析,同时又从礼、法、圣王的维度作了现实层面的可行性设计。依荀子,差等分配是一种公平正义的分配方式,只有实行差等分配,方能实现“群居和一”的社会理想。荀子的这一思想主张对于当今社会的资源分配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荀子性恶论的多维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思想研究中,苟子是以性恶论而与孟子、老庄一同构成了中国古典人性论。其实,深入阅读苟子读本,笔者发现荀子对人性的评判较为复杂。传统性恶论远不能揭示荀子人性论思想的丰富性和多元性。笔者现从苟子之“性”的中性色彩、苟子之“恶”的真实解释、苟子人性论中的向善和知善、人和环境的互动四个层面予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荀子对于美、善及其关系的看法,充分体现在他的“美善同一”观里。尽管荀子的美学思想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是他的“美善同一”观的真理颗粒,并不因为历史长河的奔流而失去其夺目的光辉。 荀子的“美善同一”在关于社会美即人的美的看法中直接地、集中地表达出来。对于人的美,荀子曾经做过探索。在《非相》篇中,他批判了先秦时代那种相人之术的迷信活动,明确地把决定人的美丑善恶的“心术”看作比人的容貌、体态更重要。 他说:“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  相似文献   

10.
一、人性论争何时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以及许许多多的科学都涉及人和人的发展。因此,人们常常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人性。但什么是人性?人性是从哪里来的?中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强调人性天赋。而对这种天赋的人性,有人主张“人性本善”。例如战国时的孟子认为,人生来就有恻(忄急)、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它们是四个“善端”。在后天环境中,只要将这四个“善端”加以扩充。就会形成美好的道德;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四端泯灭,那么人就失去了天性而趋向邪恶。另一些思想家则相反。主张“人性本恶”。例如,稍后于孟子的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追求利、欲、声、色和恶劳的本性。而人之为善,是后天习得的。这些后天习得的东西,苟子称为“伪”。他的基本思想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篇》),因此,教化的任务就是改造本性,去恶为善,即“化性起伪”。还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的本性无所谓善恶,它像大  相似文献   

11.
陈阳  王赛 《管子学刊》2011,(4):25-26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学重要代表人物,杰出的思想家,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被人尊称为"历史的巨人"。荀子的音乐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乐论》中。他认为人需要音乐,肯定了音乐在沟通人们情感以及在人性教化中的巨大作用,具有"中和之美"。他强言力说若要让音乐成为教育人的工具并阻碍其进入邪乱,就必须要遵循道德伦理的准则。《荀子.乐论》是荀子关于音乐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不但全面阐释了荀子的音乐思想,更对后世音乐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指出了荀子音乐思想中"重善轻美"的思想倾向,并对其这种思想倾向的非理性进行了分析,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以便人们对荀子的音乐思想有更全面、更重要、更客观的理解、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2.
石蔚 《管子学刊》2010,(4):31-33,52
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重要的思想家,在音乐方面有许多独特而重要的见解。本文从乐与情、乐与礼以及和乐观等方面阐述了荀子音乐思想。荀子一方面继承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礼乐思想,注重音乐与礼的结合,充分发挥音乐的社会功能作用;同时他也发展了儒家的礼乐思想,并有着独到的建树,在对音乐的声音特性,音乐活动中人的心理因素及其作用等方面表现出荀子音乐思想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提起中国的人性论,人们自然会想起孟子和荀子。孟子作为性善论的代表,荀子作为性恶论的代表,似乎是不可推翻的定论。但是,周炽成教授却在《荀子韩非子的社会历史哲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 0 0 2年版)一书中大胆地质疑这一定论的后半部分。这是该著最引人注目之处,也可能是它最惹人争议的地方。作者是如何质疑这一千古定论的呢?他的最基本证据是:性恶的思想只表现于《荀子》的《性恶》一篇,而在其他篇章中都找不到以人性为恶的思想,相反,以人性为不恶的观点却处处可见。历来讨论荀子人性论的人,大都只把目光盯在《性恶》一篇,而忽视其他篇对人…  相似文献   

14.
子张之儒,韩非列为儒家八派之首。然而,孔子批评“师也过”(《论语·先进》),孟子说他只得“圣人之一体”(《孟子·公孙丑上》),而荀子则斥他为“贱儒(《荀子·非十二子》)。这是为什么呢?在我看来,其主要原因就是子张之儒在继承孔子的基本思想宗旨的同时,又对孔子的某些思想作了能动地发展,从而偏离了原始儒学所遵循的精神。本文即根据这一认识,就子张之儒对原始儒学继承与偏离的问题作些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15.
天人关系是先秦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见解。总的说来,“天人合一”是先秦哲学家最普遍的观念。荀子虽然提出“明于天人之分”,但最终归于“天人合一”,这一矛盾源之于荀子的“天”的二重性:自然之天与意志之天。在其整个哲学体系中荀子轻自然之天,重意志之天。这也反映出先秦哲学家的一个总的致思倾向。就此,笔者作一初步探讨,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在后人的心目中 ,荀子是一个峻厉刻酷的思想家 ,不像孔孟那样富于人道情怀。这种印象并非没有根据。一个将理想的帝王描绘为“庶人隐窜 ,莫敢视望 ,居如大神 ,动如天帝”(《荀子·君道》)的思想家 ,很难给人特别是给现代人留下很好的印象。但荀子并非不重情 ,相反 ,他的美学思想中有关“礼”的诗化的阐释 ,便是在倡导从宗教情感向审美情感的转化 ,这一创发性见解至今仍值得关注。本文拟从新的视角全面探讨荀子的美学思想 ,并着力开掘其“礼”的诗化思想的现代意义。一、美感———人性之考察近代以来的美学已将研究重心由美的本质的本体论探…  相似文献   

17.
儒家伦理-政治哲学所关注的核心是“人”:对人性问题的探讨,对人格培育的范导,构成了儒学的根本任务;从人出发来考察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构成了儒学的基本脉络。作为一代大儒的荀子的思想体系,亦不能不鲜明地表现出这一儒学特色。人性问题是荀子的思考重心,荀子的一系列重要的哲学观念与政治主张都与他对人性的理解与阐释具有直接联系。本文拟对荀子人性论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以供时贤指正。一、关于性恶说谈到荀子的人性论,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他的著名的性恶说。荀子主性恶与孟子主性善适成鲜明对照,是为儒学史上的最大…  相似文献   

18.
荣与辱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范畴。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荀子承袭了孔子的思想,从性恶论的视角,对荣辱的确立标准、层次性以及实现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发。荀子的荣辱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于当下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启示。一荣与辱是反映善恶价值的概念。何为荣、何为辱?荣辱之分的标准是什么?荀子对此作了较为明确的回答。荣指光荣,有荣耀、荣誉、名声之意;辱为羞耻、耻辱。荣辱是一个人理应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观念,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做人、处事需要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凡人莫不欲安荣而恶危辱”(《荀子·儒效…  相似文献   

19.
以往对于荀子美学思想的探讨多是从其“乐”论出发,而对于“礼”论中隐含的审美思想发掘不够。实际上,荀子的“礼”论中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审美意蕴。首先荀子将“礼”奠基在人的丰富感性基础之上,将生命本身的存在作为价值建构的原点,表现出对于生命存在的关注和尊重;其次荀子认为与“礼”相关的各种仪式活动,是以具体而物化的形式恰当地表现了人存在的各种生命情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是对于人类生命情感的美化和装饰;最后“礼”的最终的目标和价值在于通过“行义之美”,构建一个“美善相乐”的理想世界,这个理想世界不仅具有伦理和谐的意味,还具有审美大化的韵味。荀子的“礼”论不仅在中国审美文化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理论建设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荀子的道德修养论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荀子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性恶论者。他一方面从人的自然性出发,提出人性本恶论;另一方面又从人的社会性出发,提出了“化性起伪”的人性改造论和道德修养论。荀子肯定了性本恶之人在礼义法度等外在道德规范的约束下不断弃恶从善、积善成德的可能性。他提出的以追求圣人和君子为人生境界的道德修养理论,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