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费者态度的新认知:二元化的矛盾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态度的研究认为态度是一元化的,而矛盾性态度的研究则提出态度是二元化的,即对于同一事物正面和负面的评价可以同时存在。态度矛盾是一个普遍现象。社会心理学主要对一般性矛盾态度进行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消费者矛盾态度是营销学和社会心理学相交叉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其与一般性矛盾态度的差别是,后者相对稳定,而消费者矛盾态度相对不稳定,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并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矛盾态度的概念、测量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主要就目前国外社会心理领域关于一般矛盾态度和种族、性别等具体方面特定矛盾态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矛盾态度是指个体或群体对某种态度目标同时存在积极和消极的认知评价和情绪情感体验及其程度。其具体测量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大类。相关研究主要涉及矛盾态度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及其对行为的预测强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张林  徐强 《心理科学》2013,36(4):787-891
本研究采用“学习—再认”范式从外显和内隐两个层面探讨了矛盾态度对个体信息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两种加工条件下,高外显矛盾态度个体对态度客体信息再认反应时均显著短于低外显矛盾态度个体;(2)在有意加工条件下高内隐矛盾态度个体再认反应时显著长于低内隐矛盾态度个体,在无意加工条件下高低内隐矛盾组的再认反应时差异不显著;(3)对态度客体无关材料高内隐矛盾态度个体再认反应时显著长于低内隐矛盾态度个体,对有关材料二者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该结果表明,外显与内隐的矛盾态度对个体的信息加工具有不同的影响路径,这为进一步探讨外显和内隐矛盾态度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机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杨青松  钟毅平 《心理科学》2011,34(5):1157-1162
矛盾态度已发展为态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方面,在理论和实证研究都取得重要进展,但是对矛盾态度心理机制的探究还处于滞后的态势。本研究试图对矛盾态度心理机制研究做一个较系统的梳理,引入对象与评价的联结模型、态度元认知模型、重复加工模型和表征分布式联结主义模型等四种态度理论模型有关解析,并结合相关实证研究予以阐述和评价。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应加强矛盾态度研究的元分析、各研究之间的沟通和整合、实证研究范畴的拓展、新技术的引入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矛盾态度是个体对同一客体同时存在的积极和消极评价与情感。本文主要阐述了矛盾态度的概念界定与测量方法,矛盾态度的相关因素与基本特性,以及矛盾态度对信息加工、行为意图和实际行为的影响。最后,文章指出矛盾态度的界定与测量还需扩展,对引发矛盾的客体、矛盾态度特性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矛盾态度是指个体或群体对某一态度客体同时存在的积极与消极的认知评价和情绪体验。近年来, 学者们从认知、社会、个体差异等角度探讨了矛盾态度的成因, 并指出个体主要使用情绪中心策略、信息加工策略和补偿性策略以应对矛盾态度带来的不适。未来研究需要继续整合矛盾态度的测量方式, 考察矛盾态度在不同文化和不同个体发展阶段的差异, 并进一步深入探索影响矛盾态度与个体行为后果的变量。  相似文献   

7.
内隐社会态度的矛盾现象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内隐社会态度的矛盾指个体可同时存在对同一对象内隐的积极的和消极的评价。研究采用1AT方法,证明内隐社会态度存在着矛盾现象,并探索这种现象存在的证据,并试图整合态度作为“预存评价”和“背景依赖性结构”的观点.以探讨内隐社会态度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态度研究的新进展——双重态度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态度一直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一直以来研究只关注有意识状态下人们的外显态度,对于无意识状态下的内隐态度最近才引起人们的意识。双重态度模型理论认为,人们对同一态度客体可能同时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这一理论对传统的态度概念及测量技术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该对双重态度模型的理论来源、基本观点、双重态度类型及相关的研究证据作了详细介绍,最后探讨了双重态度模型理论对态度改变、态度测量及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等未来研究方向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采用2×2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初始矛盾态度及危机应对策略对消费者矛盾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消费者初始矛盾态度水平较低时更可能受辩解策略的影响,从而使其负面态度和矛盾态度下降; 当消费者初始矛盾态度水平较高时更可能受和解策略的影响,从而使其负面态度和矛盾态度下降; 正面态度/负面态度可以显著正向/负向预测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矛盾态度在其中起调节作用,即矛盾态度水平越高,正面/负面态度与购买意愿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越高。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成瘾者内隐网络态度及其干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内隐互联网态度是个体对网络内隐的、自动化的心理倾向。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持有对互联网积极评价的内隐态度.这种评价可以通过阈下评价性条件反射技术有效改变.通过对IAT、效应的考察表明,网络成瘾者内隐态度具有稳定性和易变化性特点,内隐矛盾态度(AIA)可能是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整合性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