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外衣”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著中有其特定的内涵。首先,本文界说了马克思、恩格斯宗教“外衣”概念,指出“宗教外衣论”是我国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总结。其次,本文厘清了“宗教外衣论”的理论基础、核心思想及其基本方法,指出宗教外衣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宗教批判上的重要观点。其三,本文将覆蔽社会的宗教外衣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应用“宗教外衣论”对不同类型宗教外衣进行批判的论述。最后,本文阐明了“宗教外衣论”在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中的地位,以及在当代中国坚持“宗教外衣论”基本思想进行宗教治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宗教造像是宗教艺术的范畴。世界上有大量宗教,但每个宗教对造像艺术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规定,人们往往通过一些雕像或形象就可以判别出它们属于何种宗教,例如,佛教寺庙里供奉着释迦牟尼像和天王像、菩萨像等等,道观里安置有玉皇大帝、土地老爷等等,这实质上都反映了一种崇拜现象,是人为宗教的产物,它与先民时代最早出现的图腾崇拜、山川崇拜、植物崇拜等自然崇拜有着本质的区别。  宗教艺术的产生时间很早,大概在宗教产生的同时或不久就出现了。人类在创造精神活动的同时,也开始产生了艺术创作和鉴赏的要求,不过最早的宗教艺术创…  相似文献   

3.
在学术环境和社会现实的共同影响下,马克斯·韦伯对基督教、儒教、道教、佛教、印度教、犹太教等宗教的专门研究,无论在研究目的、方法还是研究过程、结论上,都带有浓厚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尽管他研究各大宗教的表层目的不同,但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阐明西方文明的进步性和独特性,近代资本主义只可能产生于西方;尽管他积极倡导“价值中立”原则,却在价值预设的基础上考察各大宗教,不仅导致了对不同宗教的关注点不同,而且直接影响了“近代资本主义”等理想类型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电子网络会改变宗教吗?王建平编者按:“电子网络会改变宗教吗?上帝在网络年代里有可能变得与以前不同吗?”以下这篇文章就涉及到这个问题,文中介绍了宗教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是现代电脑科学技术在宗教领域上的应用。一般观点认为宗教与科学如水火不相客,是截然对立...  相似文献   

5.
范德莱乌的宗教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德莱乌的宗教分类高师宁将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种种宗教,按照它们在某一方面的共同特征进行分类,是宗教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例如地理学的分类,是以宗教在地理上的分布状况为根据。将宗教分为近东宗教、远东宗教、印度宗教、非洲宗教、美洲宗教、大洋洲宗教、古希...  相似文献   

6.
《中国宗教》2023,(2):26-2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宗教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宁波作为浙江省宗教工作重点地区之一,近年来高度重视宗教人才队伍建设,扎实实施宗教人才队伍培养计划,统筹各方资源,发挥好宗教院校的作用,既注重培养一批精通经典教义、精通中国文化的高层次“双通”人才,又注意培养规模适当、梯次合理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在引导信教群众、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宗教院校张宪民我国五大宗教的爱国宗教团体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初步建立起层次不同的宗教教育体系。列入全国性和地方性序列的院校,主要培养具有较高宗教学识的宗教教职人员。地方自办的宗教院校、培训班,主要培训基层宗教教职人员,向他们传授宗教基本知识。中国...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宗教院校张宪民我国五大宗教的爱国宗教团体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初步建立起层次不同的宗教教育体系。列入全国性和地方性序列的院校,主要培养具有较高宗教学识的宗教教职人员。地方自办的宗教院校、培训班,主要培训基层宗教教职人员,向他们传授宗教基本知识。中国...  相似文献   

9.
《福建宗教》2002,(4):20-21
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1)宗教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2)宗教信仰自由受宪法保护,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3)要宣传无神论,但不能把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区别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  相似文献   

10.
世界有48亿宗教徒?据1997年最新统计,全球人口为58亿9248万,其中宗教信徒约占81%,也就是说有近48亿人有宗教信仰。世界上大概有1500种不同的宗教派别和宗教运动,按人数划分,基督教当为第一大教,有教徒19亿950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33....  相似文献   

11.
一、不同宗教间需要对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客观环境的改变使不同宗教间的接触更为直接、频繁,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矛盾,继而可能引发宗教间的冲突、甚至国家间的冲突。因此,不同宗教间一方面需要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和尊重,友好存异;另一方面需要找到彼此之间的共性,一心求同。因此,求同存异不仅是实现宗教对话的前提,更是宗教对话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儒学宗教论中 ,由于学术动机和目的不同 ,也由于理论范式、思想进路、认定方式和方法的不同 ,人们对儒学或儒家何以为教 ,或者说是何种意义上的宗教 ,存在一些认识差异 ,有的甚至截然对立。这种差异和对立 ,概括起来可分为儒学“普通宗教”(或一般宗教 )论和“特殊宗教”论两种。任继愈认为儒学是普通或一般意义上的宗教 ;牟宗三则认为儒学是一种特殊的宗教。无论是儒学一般宗教论还是特殊宗教论 ,其中都不乏合理的、值得肯定的思想内容 ,但又都失之一偏  相似文献   

13.
本报纽约8月29日电 记者符福渊、周德武报道:中国宗教领袖代表团团长、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傅铁山主教今天在世界宗教领袖和平千年大会上发言,呼吁各国宗教界高扬和平旗帜,维护宗教的纯洁性,提倡宗教宽容与和解,创造和睦共处的环境。 傅铁山说,几千年来,注重和平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人文精神,它孕育了中华民族对不同宗教和不同文明开放的胸襟和宽容的态度,中国各宗教在宽容的环境中形成了讲求和谐、崇尚和平的优良传统。中国是多宗教的国家,各宗教彼此和睦相处,历史上从未出现残酷的宗教战争。他指出,宗教信仰自由早…  相似文献   

14.
纪华传 《中国宗教》2018,(10):24-25
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平,首先需要社会上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乃至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处。当今世界上的各种种族暴力、恐怖主义,有不少是由宗教之间的隔膜与冲突而引起的。因此不同宗教或文化间的和平对话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就佛教教义看,佛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在其传播的过程中是靠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进行的,未曾因为信仰的原因而发动战争。中国佛教史上的儒释道关系,可以对文明交流互鉴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一、深入阐述了宗教异化论的源头…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论的基本思想;二、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异化论思想;三、介绍了当代中国的宗教异化论思想,着重分析了当代中国的宗教异化论思想与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异化论思想的关系与异同;四、对当代中国的宗教异化论进行了分析与评述;五、简要分析了当代中国的宗教异化论的消极影响。通过这些分析,力图使人们对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的宗教异化论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卫菲 《中国宗教》2023,(6):54-56
<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根本遵循。2016年4月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地提出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强调要坚持“导”的正确态度,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强调:“只有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实现了中国化的宗教,  相似文献   

17.
要想做好宗教工作,宗教工作干部树立良好形象是前提,学好宗教知识是基础,贯彻宗教政策是关键,争取领导重视是保证。 一、宗教干部具备良好的人格、人缘和形象是做好宗教工作的前提。 宗教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信教群众、宗教界人士,他们是人民的一部分。在立场上,我们要坚持政治上、法律法规上、方针政策上的原则性;在思想上,要允许他们在信仰、思想认识、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上与我们存在差异;在纠正违法、违规、违章方面,要以事实为依据,法律法规为准绳,坚持实事求是;在有事需宗教界参与时,要多听取意见,讲明意图,平等协商。 …  相似文献   

18.
在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活动、宗教教职人员三大要素中,人是根本;在宗教事务行政执法主体中,宗教干部是关键。对上述两个不同层面进行宗教政策法规教育,是增强广大宗教工作干部和广大信教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需要,也是保证正常宗教活动和宗教界合法权益、打击违法、制止非法宗教活动、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所以,在抓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时,各级宗教工作部门应该做到“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法制教育”。 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教政策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在对象方面应该始终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尤其…  相似文献   

19.
政治极化是当前美国政治的显著特征之一,宗教是促成美国政治极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自20世纪以来尤其是中后期,天主教、犹太教及摩门教等宗教及教派积极参与美国政治,成为塑造美国政治文化、丰富政治议题、重构政党政治基础、强化意识形态分野的重要因素。基于不同的信仰体系和价值理念以及独特的历史境遇,美国边缘性宗教(教派)在相同的政治议题上往往有着不同的政治诉求,其政治参与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的政治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宗教因素强化了此后以种族、族裔、性别等为基础的身份认同政治的发展,加剧美国意识形态在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的分野。宗教与种族、族裔及意识形态等因素产生的叠加效应促使美国民主及共和两个主要政党呈非对称逆向发展态势。尽管在相当长时期内宗教政治参与仍将是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但其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依然会受到美国体制框架和政治结构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一同工 《天风》2008,(20):4-5
高峰牧师在中国基督教第八次代表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曾指出:对不同信仰特点的信徒,必须遵循坚持联合礼拜、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坚持联合礼拜就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不恢复任何宗派或成立宗教组织,不挂宗教组织牌子,坚决反对境外宗派组织和机构分裂中国教会的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