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否属于上层建筑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早在五十年代初期,苏联理论界就对这个问题开展过讨论,并于一九五二年被介绍到中国来。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理论界在讨论、研究科学是生产力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有的同志在论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中,认为“教育的主要属性不是一定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教育是现代化的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引起了教育是不是上层建筑的争论。争论中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不同意见,争论主要围绕着教育是由什么决定的?教育与生产力有没有直接联系?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等等问题。现将几种不同意见的主要论点和论据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生产力发展有什么规律?怎样认识和驾驭这些规律,我们才能尽快地跻身于现代化生产的前列?这是摆在我国人民面前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但是,在这些问题上,目前我国理论界还存在着分歧。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些看法,就教于理论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性质与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判定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本质要素判定一个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本质要素究竟是经济形式的表现,还是生产力性质的变革?对这个问题的探究,是从既定的演绎框架出发,还是以特定社会的具体史实为依据?这个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史学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历史观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于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选择和战略谋划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长期以来,对于什么是生产力?它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哪个要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等等,都存在不同观点。搞清楚这些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加速四个现代化建设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为了便于大家深入的讨论和研究,现将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在这些问题上的不同意见简介如下: 一、什么是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是否包含精神因素?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争论双方又进一步用马克思提出的精神生产力的概念进行论证。于是,又引起了对精神生产力的内涵、外延及其属性等问题的讨论。下面简要介绍这方面的不同意见。一、精神生产力的含义 (一)刘贵访、吴尚之等同志认为,精神生产力是生产力中的精神因素,是“在知识的形态”上的生产力,是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精神力量;是“指人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过  相似文献   

6.
一、生产力是内在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生产力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范畴。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它成为哲学、经济学以至其他学科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生产力的内在因素问题直接关联着生产力的涵义、生产力的内部结构、生产力现实的实现形式以及它的性质、它与生产关系的联系等等,所以,以往对这一课题的探讨,总是围绕着生产力的内在因素这一中心问题进行的。但是,在对生产力内在因素问题的长期探讨和争论中,并未取得大的推进。本文拟就生产力的内在因素问题再作探讨,试图为这个问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被多数理论工作者定义为“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如今既然作出这样的结论,是否意味着认识已经穷尽了呢?不是的。首先,对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所创立的生产力理论,一些人理解并不深透;其次,对现代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理论提出的问题,尚需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然而,生产力的发展机制是怎样的?如果这个问题不很好解决,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就难以完成。所谓生产力“机制”,是指生产力系统的构成、它的内在联系及其运转和发展的制约因素。生产力包括人和物,即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生产者包括劳动者和生产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9.
如何才能正确地把握生产力标准?我们认为,关键是要进一步弄清生产力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十年来,我国学术界提出了多种生产力理论,但并没有完全解决生产力的实质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十年来我国生产力理论的发展线索考察十年来我国生产力理论的发展线索,可以概括为以下若干层次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人的能力”应提升为一个哲学范畴研究和发展人的能力,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又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但是,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把对人的能力问题的研究看作是具体科学的事,并主要在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等具体学科中进行。在现行哲学体系中,人们虽然从不同的角度涉及能力问题,如意识论中涉及意识能力的起源和发展,认识论中谈到感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其作用,历史观中把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作为生产力的一个基本要素,等等。但是,这些地方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针对有人否认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仍然存在着矛盾而讲的,并没有把这两对矛盾概括为一个什么概念。后来我们在许多文章中,把这两对矛盾概括为“社会基本矛盾”这个概括是否恰当呢?它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1、我们知道,这两对矛盾包括了社会上绝大多数矛盾(阶级矛盾是体现在生产关  相似文献   

12.
把生产力定义为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代表了理论界大多数学者的观点。生产力作为能力的存在形式,是劳动者的本领和生产工具的性能的总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范畴,但是,当生产力这个范畴被用来解释生产关系变更的原因,论证生产发展的动力、社会进步的标志时,却被当作有主观要求的能动范畴了。生产力作为存在实体的本质规定与它被看作带有主观能动性因素这种状况,引起了生产力理论中许多带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本文在坚持这一理论观点的前提下,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作为总体的生产力决定了社会发展,还是构成生产力的某一因素起着决定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人类社会各个历史阶段都分别有一个特殊的生产要素决定着生产力水平和各自的社会基本特征。作者称这些特殊的生产要素为“第一生产要素”,它们分别是原始社会的集体劳动力、奴隶社会的劳动力(奴隶)、封建社会的土地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第一生产要素”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对上述论点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  相似文献   

14.
时下论述商品经济与道德观念的文章不少,但给人一个总的感觉是显得过于简单和浮幻。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商品经济所导引的伦理精神?我觉得,重温一下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分析,还是很有必要的。 什么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特点表现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们在研究问题时所要廓清的基本前提,马克思从社会生产方式的历史演变这个角度考察商品经济,认定商品经济是一种生产方式、一种经济形态,而不是生产力,它所研究的是以物的形  相似文献   

15.
涂金坤 《学海》2002,(4):192-194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所以能相互作用 ,就在于有一个东西既和生产力密切联系 ,又和生产关系密切联系 ,并且传递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什么说这个东西就是劳动产品呢 ?首先让我们从生产力的要素和生产关系构成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实质来分析生产力是怎样通过劳动产品来决定生产关系的。生产力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矛盾 ,是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力量。生产力作为一个系统 ,是由“改造自然”的投入要素和“获得物质资料”的劳动产品这两个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改造自然的这种力量的大小最直接地表现在获得劳动产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上 ,因…  相似文献   

16.
《哲学研究》今年第3期上,刊载了巫继学、崔永和的《生产力内在因素问题的探讨》一文,就生产力的本质涵义、生产力的结构以及生产力在现实社会生产中的表现形式,发表了他们的新见解。文章提出生产力是一个动态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结构体系,并且具体地探讨了这个体系在现实社会生产中所表现的形式。文章把当前的生产力理论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正如作者  相似文献   

17.
邱飒爽 《学海》2005,(1):192-194
21世纪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必须求中国基本国情之真 ,求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社会发展和执政党建设的规律之真 ,坚持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是 ,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谋发展、如何抓经济 ?发展生产力是否一味追求GDP的增长 ?如何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多年来盲目争投资、上项目 ,不顾效率的顽症在我国难以克服 ?从生产力理论上来分析 ,在生产力的要素中能否把劳动产品排除在外 ?今天我们又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形式和规律 ?涂金坤、王志国两人合著的《生产力理论的研究与当今世界》 ,共 7章、2 9.8万字 ,以求真务实…  相似文献   

18.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是特指自然科学,还是也包括社会科学?换言之,社会科学是不是生产力?这个问题因理论和实践的需要被提到日程上来了。学术界在讨论中意见分歧很大,引人注目的是,我国著名自然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曾经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相似文献   

19.
关于生产力的内容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是社会科学中和经济工作中经常应用的一个重要概念。然而,究竟什么是生产力,它的内容究竟包括些什么,多年来,我国理论界没有统一的认识,也没有全面地、准确地反映马克思的有关论述。目前,在我国集中精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时候,从理论上弄清生产力的内容,决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概念问题,而是关系到如何根据生产力自身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和方向是什么?或者再将此变换成这样三个问题:我们的过去是什么?现在走进什么?未来走向什么?这恐怕仅仅靠实证的知性反观是无法达及的。我主张以一种历史性的深度批判理性来考察。实际上,这还是源于马克思的客观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 依我之见,我们正在实行转轨的那个40年的社会主义发展构架,实际上是在一个十分落后的物质生产力水平之上建立的变形和虚假的计划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