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沉迷于电子产品所诱发的积极情绪体验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本文通过两项研究考察日常情绪体验与意识努力程度对自我控制的影响,并探讨其背后的内在机制。研究1采用问卷调查随机抽样300名大学生发现,大学生日常情绪体验差异显著,且以积极情绪体验为主,同时低意识努力的情绪刺激源显著多于高意识努力的情绪刺激源;研究2在研究1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意识努力”介入的方式对136名被试进行干预,结果表明大学生日常情绪体验对自我控制无显著预测效应,意识努力显著正向预测其自我控制,且高水平的意识努力在日常情绪体验与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常意义上的意识现象学是指意识体验或意识行为的现象学.胡塞尔一生在公开发表著作中所做的意识分析,绝大多数都是对意识体验的静态结构的现象学分析.但在胡塞尔一生的讲座稿和研究手稿中,他自1905年开始就已经进行意识发生结构的分析.这一意识分析已经不再局限于意识体验分析,而是自1916年起就明确地指向意识能力或意识权能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恒 《现代哲学》2003,2(4):100-107
在《逻辑研究》中具有本源性奠基意义的胡塞尔意义上的内感知,实际上是一个歧义两可的概念:作为对真理、本质的相即感知,它实现了直观的明见性理想,但其对象性感知的自然意识特征使其无法作为现象学考察的根基,而实际上它又并不具有对象性感知的意向构造性;只有作为“自身给予”(明见性)意义上的自身意识:才可以在起源的意义上真正实现现象学反思以至本质直观的切实意蕴。而这种意识一体验的时间性本性又使得明见性坐落于作为其根源的“自我”的问题域中。由此,自身意识与反思的含义、关系及其发展脉络才能真实呈现,明见性从相应性向绝然性的逐步过渡才能被理解。  相似文献   

4.
现代生物医学和生物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多选择的同时,也意味着对人的干预日益增强。对人的干预是否具有合理性以及什么样的干预才是合理的,只有借助人的完整性概念才能获得伦理论证和辩护。完整性概念首先描述了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描述性的完整性概念同时又具有规范性含义:人之身心的完整性要求不被破坏和得到维护、受到尊重。作为生命伦理学基本原则的完整性要求:禁止对个体完整性侵犯的强迫性干预;促进治疗性自我申诉型干预的实现来保护人的完整性;允许自我增强型干预来尊重人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布伦塔诺对内意识和无意识的区分开启了现代心理学的两个研究方向,并在总体上厘清了无意识问题以及无意识理论的可能性问题.胡塞尔与弗洛伊德后来对意识与无意识的研究分别处理人类心灵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问题,它们可以纳入显现的意识现象(意识)与不显现的意识机能(无意识)两个范畴.而在胡塞尔与弗洛伊德之前,艾宾浩斯的记忆心理学研究已经...  相似文献   

6.
刘逸峰 《世界哲学》2022,(2):94-102
福柯认为,通过对疾病意识的分析,现象学可完成精神疾病研究对其提出的两个重要任务:理解精神疾病意识、重构精神疾病的领域。借助胡塞尔的时间意识理论,疾病世界的“封闭性”与疾病生活中诸对象的混乱性,乃至其与世界的关系,都可以从现象学方面得到说明。通过胡塞尔与列维纳斯的相关理论,疯癫最终被视为自我与他者关系的特殊样态,它深刻的根植于“思”之内。因此,对精神疾病的理解——对病人的聆听——根本上就是对交互主体性的世界的分析。最终这项研究也有可能指明现象学、谱系学以及精神分析交汇的路标。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投注—反馈"的虚拟赌博游戏范式,通过2个实验分别检测个体在评价自己决策结果 (实验1)和观察他人决策结果 (实验2)过程中赌注大小(即参照点)对大脑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1)体验自我决策结果时,输钱比赢钱诱发更负的FRN,仅有一个负反馈(-10元)表现出以赌注为界的分离,且相对效价一样的反馈值诱发的FRN差异不显著;(2)体验他人决策结果时,无论输赢,有赌注比无赌注诱发的FRN更负;而且相对效价相同的反馈值诱发的FRN差异不显著。据此可以认为,FRN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赌注为基准的主观标准对社会信息的评价判断:自我体验中的个体对损失的敏感度远高于收益;而替代体验中的个体更倾向于将"损失更多"看作一种负性结果。  相似文献   

8.
意识的四个要素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实验事实 ,提出了意识内部结构的观念。按照本文提出的意识的四个要素理论 ,意识由意识的四个要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组成。意识的四个要素是意识觉醒、意识内容、意识指向和意识感情。讨论了意识四个要素的脑机制  相似文献   

9.
宋文良 《哲学分析》2024,(1):88-100+197
数学、物理学以及现象学哲学的思想交融突出反映在虚实、真假的区别问题上。数学中实数与虚数,物理学中实像与虚像、可感对象与超感对象间的区分,表现出数学和物理学中的虚实之辨,但这些区分在认识论现象学层面上仍不彻底而有其局限。“是否可被怀疑”可作为认识论上区分虚实真假的严格且可靠标准,胡塞尔向实然状态的还原正是需要在这一标准下、在认识论批判语境中得到恰当理解和评价。迪特·洛玛对该还原之确切意涵的界定是正确的,但他关于“这一还原既(原则上)可行且又必要”的主张却不能成立。在虚实之辨的问题域下、在认识论批判和奠基的语境中,胡塞尔最终放弃向实然状态还原而代之以超越论还原的思想动因也将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0.
体验与感受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也是美学的一对核心概念.体验是在主客体融合不分的状态下,主体从以自己身体为感受器把握整体世界的方式,感受就是情绪体验的结果.认识则是在主客体二元对立的状态下,主体对客体的把握方式.认识的结果是知识.体验先于认识.体验是认识的基础,所以在认识活动中,也有体验,不管它多么微弱.美感也是人的一种感受,体验是美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12.
Does the nature of the criminal charge or conviction influence whether a jail or prison inmate will take his life? In the United States several nationwide surveys provide relevant information for answering this question. Studies of jail suicides in 1979, 1985 and 1986 respectively indicated that most inmates who committed suicide were charged with nonviolent offenses including drug related or minor offenses. In more recent national surveys the rate of suicide among jail inmates charged with violent offenses was triple that for those charged with nonviolent offenses. Offenses with the highest rates of suicide were kidnapping, rape and homicide. In prisons, where the rate of suicide is much lower than in jails, the rate of suicide for violent prisoners was twice that for nonviolent prisoners. Violent offenses with the highest rates of suicide in prisons included kidnapping, homicide, sexual assault and assault. Discussion addresses the discrepant results between the early surveys of jail suicides and the more recent surveys of suicides in jails and prisons. Further explored are possible explanations for the earlier predominance of nonviolent offenses among suicide victims, the recently elevated rates among violent offenses, and the elevated rates among specific criminal offenses. Commentary is also given to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13.
14.
15.
Der nichtdistributive, orthokomplementäre Verband der Projektionsoperatoren in der Quantenmechanik hat Anlaß zu mancherlei Interpretationen gegeben, so z. B. als eine von der klassischen Logik abweichende Quantenlogik, oder man deutete die Projektionsoperatoren als Eigenschaften von Mikroobjekten. Wir glauben, mit dieser Arbeit ein wesentliches Argument für die letztere Interpretation liefern zu können:Es ist nämlich möglich, in der Menge der Eigenschaftsbegriffe eine Ordnungs-relation einzuführen. Mit dieser Ordnungsrelation bildet einen nichtdistributiven, orthokomplementären Verband. D.h. bei einer solchen Interpretation werden keinerlei Veränderungen — weder im Verband der Aussagen noch im Verband der Eigenschaftsbegriffe — durch die Entdeckung der Quantenmechanik notwendig.  相似文献   

16.
17.
18.
Ohne Zusammenfassung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