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菩提一叶     
主持寄语天增岁月人增寿,又是一年!我主持这个栏目已经整四年,共出十夕乙篇了!四年来摘取菩提一叶受益匪浅,这既要感谢主编,更要感谢读者。是大家给我机会得以亲近佛法,思考人生中的种种问题。不敢说增添了多少智慧,但确实使我明白了一些事理。在这过程中我收到一些读者来信,他们感到菩提一叶中引用的佛言祖语很好,但怀疑这些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可行性。这给我带来了困惑。我择取菩提一叶希望能帮助读者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就我个人来说毫不怀疑这些佛言祖语对实际生活的作用,但来信大都很诚恳地提出了他们的困惑,这…  相似文献   

2.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的简称,其菩提汉译为觉悟,萨汉译为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之物),全译为觉有情、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修行的层次,菩萨可分为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胁侍菩萨是修行层次最高的菩萨,其修行觉悟仅次于佛或等同于佛。每尊佛都有两位或几位胁侍菩萨。在石窟壁画中经常画的“八大菩萨”,即是释迦牟尼佛左右的胁侍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  相似文献   

3.
话菩提珠     
几年前的一个机缘,遇到一位法法送我一串珠子,并和蔼地对我说:“你与佛有缘,闲时静心坐坐,数数念珠,对你身体有好处。”回到家里,认真数一数珠子,计108颗,我欣赏着这溜光发亮的珠子:珠子表面密集的点点儿宛如天上的繁星,围绕着珠上的圆孔象是众星拱月一般;其中一颗最大的珠子上面写有佛字,配着像发言一样的东西,好象一个宝葫芦;108颗珠子恰似水游传中的一百单八将,犹如寺院里的金刚、罗汉……后来,我越来越多地有缘读了佛教书籍,方晓得法师给我的是一串菩提珠,是念珠中的上品。大菩提珠代表无量光、无量寿佛,108颗小珠…  相似文献   

4.
七、日用生活禅一般初学佛者认为,修禅一定是在深山古洞中,两腿一盘,双目紧闭,不吃人间烟火,不问人间世事,与生活分离,与世间隔绝,是为修禅。殊不知真正的禅是不离见闻觉知的一切生活的。若离生活,则无禅可言。《六祖坛经》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86]同经又云:"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87]问:为什么成就菩提不离世间、不离生活呢?答:菩提是觉悟义,觉悟要有所觉悟的对象,而世间就是菩提所觉悟的对象,作为菩提来讲就是能觉悟的般若智慧的圆满。一切众生虽然  相似文献   

5.
佛言祖语     
《法音》1992,(8)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经须臾间,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积集善根,应持回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其中辈者,虽不能行  相似文献   

6.
"菩提伽耶佛像"先于七世纪中叶时,经由高僧玄奘和使者王玄策等人介绍到唐都,其表现是作触地式手印的单体坐佛。这一佛像类型刚传入中国时,被认作是菩提伽耶大菩提寺中圣像的摹本。七世纪末首见"菩提瑞像"的名称,并且在各地广为流传。然而,中国地区的触地印佛像中,很大一部分都装饰有耳环、项链、手镯或王冠,具"装饰佛"或"宝冠佛"的特征。本文认为中国唐代的"触地印装饰佛像",是由"菩提伽耶佛像"与"装饰佛"两种不同的佛教图像融合而成的新图像,并分析它在中国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及其后的流传。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日喀则6月17日电记者刘亮明报道:今天,西藏日喀则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他的新宫德庆格桑颇章举行火供法事,以求息灾得福,功德圆满。上午10时,十一世班禅披上紫色袈裟,头戴红色五佛冠,盘坐在新宫内院临时搭设的宝座上,按照宗教仪轨主持火供法事。十一世班禅经师江洋加措和7名扎寺密宗院的高僧大德参加了法事活动。在班禅宝座旁有序摆放着仪式所需供品,其中包括红柳树枝、牛奶、然巴草根和青稞、豌豆、小麦、大米、油菜籽、芝麻等24碗五谷杂粮,上面全部插着象征吉祥的菩提树叶。十一…  相似文献   

8.
肖浪 《法音》2020,(3):44-47
1995年,商承祚先生的亲属向深圳博物馆捐赠了一幅药师佛像拓片。入馆之际,拓片已装裱为立轴,纸本纸裱,画心为一药师立佛拓片,左侧有其像座圆式铭文。铭文云:"大康六年八月十六日东作使张扬刺生得小男师留此上铸药师佛父见在法界有情生生见佛世世闻法道心坚固乃至菩提不墯恶趣。  相似文献   

9.
《佛教文化》吉祥物图案由三部分组成: (一) 整体轮廓为一片菩提树叶,亦象征心。其中白色部分又像一株菩提树影隐于心中,绿色部分构成C.B两个英文字母,是英文the Culture of Buddhism(佛教文化)二词的缩写。“菩提”是觉悟和智慧之义,佛祖释迦牟尼即坐于菩提树下而成正等正觉。叶是繁茂的象征,我们在此撷取  相似文献   

10.
学佛探珍     
菩提 《法音》1997,(10)
学佛探珍菩提绪言我们常常都在谈论学佛的问题,但为什么要学佛?学佛的根本意趣究竟何在?这一问题却有许多人不甚明了。学佛并不是无意义、无目的,而是要想获得一种高尚、圆满的成果。学佛而能够深刻理解到学佛的根本意趣,进而感到非学佛不可,有这种坚强的信念,才能...  相似文献   

11.
佛智与般若     
郭继民 《法音》2021,(8):59-61
一、佛智佛门智慧深似海,用佛语言,可谓"无边无数无量"。然,若问询究竟何为佛智,尚须费些工夫。依个人陋见,欲言佛智,须明佛之本义。梵语"佛"有觉悟、觉者之义,乃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三位一体,此言佛即佛智之代称。《心经》所言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即"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汉译为觉悟、佛智、正智,大抵可作为佐证。  相似文献   

12.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佛说四十地章经》我的手边有一部《佛说七经》,是京城的一些善男信女子1996年印行的。一册书中有七部经典,按说并不难摘出一句话来,但却难为我看了近一个小时。我觉得这摘取“一叶菩提”的事并不容易。第一要自成意境,不必追上寻下;第二要不背佛说,不能断章取义;第三最要紧,是不能脱离《佛教文化》的整体氛围,不能说些与“现行”毫无关联的事。否则,即便摘的不错,寄语也不错,却会失去了意味。从上期讲到生命“在呼吸问”的意义,我忽然对“假真并观…  相似文献   

13.
去过广东、福建一带的人,对菩提树便不会感到生疏。它冬夏常绿、亭亭玉立,翡翠般的叶子呈椭圆的心形,叶梢延伸出去,渐渐变窄,梢头尖尖的。花半隐半现地躲在花托中。待到结了籽,人们便采来串做念珠,颇为珍惜。传说菩提树是一千四百年前南北朝时的僧人智药从古印度移植到中国来的,它的本名原叫“荜钵罗”(Pippala)。只因释迦牟尼在此树下静思得道,证得“菩提”(觉悟),所以树也沾了佛光,被人们改称菩提树、觉树、道树、道场树、思惟树、佛树。广州光孝寺便有这样几株高大的菩提树,恰巧曾在这里布道的六祖慧能大师在他传诵千古的悟道偈中也写到过菩提树。只不过大师说的是:“菩提本无树”。站在光孝寺菩提树下听到这句偈语的人,十有八九会想不通:明明眼前绿叶婆娑,怎么会“无树”呢? 是啊,当下这一刹那的树影,不能说没有。只不过它的存在太短暂了。一刹那之后这树影就要变成另一树影,而一刹那之前的那树影已早不可寻。六朝烟雨中的树影则更不必论了。从这一层更深刻的意义上讲,一株永恒的“生命之树常绿”的菩提树又在哪里呢?谁能不说“菩提本无树”? 我们要采撷在手,捧给读者朋友的,正是曾为悟道的释迦牟尼遮荫,又曾给悟道的六祖慧能启示的菩提树的一片叶子。人类的智慧就像这菩提树叶一样,旧叶去了,新叶再生,似无变化却又有,似有变化却也无。愿朋友们能在这有有无无的变化中悟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一叶。  相似文献   

14.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或弥陀(梵文名意为“无量光”)是大乘佛教中的慈悲佛。净土宗派的核心是对阿弥陀佛的崇拜,该宗可见于整个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朝鲜和日本。(“佛”一语是宗教术语,专指那些被认为已经达到了开悟的状态,证菩提入涅(般木)后再回到世间的人)  相似文献   

15.
译者按 2000年5月15日,联合国官方首次举行卫塞节(Vesak)释迦牟尼佛诞生、成道、涅槃三期同庆纪念活动,德高望重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学者菩提(Bodhi)比丘在会上作了演讲,现将全文翻译如下。  今天,是联合国官方举行首次庆祝释尊诞生、成道、涅槃卫塞节(Vesak)三期同庆的吉祥日子。首先,我对有此殊荣出席这一盛大庆典感到高兴。尽管我身上披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僧侣的僧衣,我还是出生和成长在纽约市布鲁克林(Brooklyn)区的美国人。二十岁以前,我对佛教毫无了解,二十岁后逐渐产生了兴趣,认为较之美国当代物质享乐主义文化,佛…  相似文献   

16.
2008年6月18日上午,云南省佛教协会、西双版纳佛教协会、总佛寺在版纳勐渤大佛寺隆重举行大佛寺万佛吉祥塔奠基、斯里兰卡菩提圣树栽种和佛像安奉仪式。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  相似文献   

17.
贺三位宗教界人士八十寿辰吴孟庆今年是佛教明法师、真禅法师和天主教金鲁贤主教八十岁寿辰,余分别赠诗一首,因以贺之。贺明法师八十大寿沪上有高僧,卓锡在圆明。幼发菩提愿,长修三藏经。渡尽劫波苦,恢宏爱国心。佛界率群伦,法轮传新声。贺真禅法师八十大寿童真入道...  相似文献   

18.
(49)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所得耶?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又是重申第13段中所说“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意。菩提无相,非定实法,可证而不可得,得则取相着相,即非菩提。真正的做到心无所得,亦即心无所住,那才可以直证无上菩提。 (50)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92,(8)
农历四月十五日(佛吉祥日),中国佛学院九华山寺院执事进修班在九华山佛学院所在地——甘露寺,隆重举行第二届开学典礼。上午九时,开学典礼在庄严热烈的气氛中拉开序幕。进修班副主任圣辉法师主持大会,首先进修班学僧肃立宣誓:“……‘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在四弘誓愿摄授下,爱国爱教,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安徽省佛协会长、进修班主任仁德大和尚致词,他说,“赵朴初会长亲自选定今天佛陀吉祥日为第二届进修班开学典礼,其意义是让佛陀的光辉照耀和鼓舞着学僧们精进学修,,去圆满完成学业,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  相似文献   

20.
作为北京众多学佛小组中的一员,丹丹(昵称)这几天最高兴的事是一位师兄把一本印制精美、装帧上乘的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送她结缘。这本她早就想得到的法宝、同时也是北京无数学佛小组初学者的入门必读书,同其它很多学佛者心中的法宝一样,出自一个他们心中耳熟能详的地方——福建莆田广化寺佛经流通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