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向军 《美与时代》2004,16(1):78-80
丁玲早期欲情小说是指她1927年到1929间年创作的几篇著名小说:<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自杀日记>、<小火轮上>等.之所以将丁玲的这些以描写性心理的小说称为欲情而非爱情小说,是因为丁玲在作品中探讨的主题已超越了同时代新女性的"爱情自由"及"普罗文学"的"革命加恋爱"的旧套,试图在欲望与女性生命意义追寻这一更高层面上开展自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2.
当代美国著名的古典学和哲学家玛莎·纳斯鲍姆(Nassbaum Martha)女士的成名作<善的脆弱性:古希腊悲剧中的运气与伦理>(以下简称<善的脆弱性>)中译本的问世,将改变我们理解希腊古典文学和哲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旗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注重服装与人体结构的自然吻合,表现的是女性的体态美与身段美.它结构简单明快,造型优美自然,线条生动流畅,表现含蓄,最适合表现东方女性的神采与风韵.旗袍将与新时代共同融入到时刻进步着的社会,融入人类享有的良性时装之中.  相似文献   

4.
旗袍是华夏服饰艺术的精髓,能够展示出中华女性独特的美。人们可以循着每一道纹路、每一缕针线去寻觅旗袍的美。旗袍胸襟的流动之美;衣领的端庄之美;开衩的朦胧之美;盘扣的艺术之美;色彩、刺绣的愉悦之美,等等,能让人们领略中国女性的大气深沉、端庄典雅。  相似文献   

5.
旗袍作为古典华服的典型代表,其发展共经历了三个时期,即前旗袍时期、旗袍时期、后旗袍时期。对旗袍三个典型时期的结构进行复原和样衣制作,并对样衣进行静态着装下的美观性评价。结果表明,过渡时期旗袍结构及形态最受现代女性的喜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旗袍的创新设计思路,即现代旗袍的设计既要满足现代女性的衣生活需要及怀旧的情感需要,又要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6.
旗袍的演变     
长久以来,旗袍以其独有的魅力,装扮着东方女性的端庄和妩媚。自清朝以来,旗袍几乎成为中国女性的传统国服,散发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它不仅是我国民族传统服饰的精华,而且在国际服装舞台上也占有相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郭怀玉 《美与时代》2004,(10):10-11
什么是"女性文学"?是女性写的文学还是写女性的文学?是女性写女性的文学还是包括男性写女性的文学?这是应当首先解决的问题.可惜的是,"女性文学"从西方到东方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1],我们不能不表示遗憾.笔者以为,它应当是指女作家创作的富于女性意识(女性意识包括两个方面:1.反对父权制文化对妇女的压抑和迫害;2.摆脱传统的男性审美视角,即作家以女性立场、女性视角、女性话语看待历史、社会、人生)的文学文本.所以,并不是女性作家创作的文本就是女性文学,男性作家创作的就肯定不是女性文学.但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女作家笔下为女性文学(如张洁<·COM>等就不是),只有极少数男作家书写的是女性文学(如许地山<春桃>等就是).  相似文献   

8.
<周易>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古老、也是地位最显要的一部典籍.因为它年代久远,就自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源头活水的作用;由于它地位显要,因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都受到它的影响而与之交融会通.探讨<周易>与太极拳的关系,有助于人们从根本上深刻认识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太极拳的名称受<周易>的深刻影响;太极拳的理论源于<周易>的阴阳学说;<周易>思想指导着太极拳内功的修炼;太极拳体现了<周易>"天人合一"的思想;太极拳蕴含<周易>"仁义诚敬、刚柔并济"的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9.
<周易>古经虽没有出现阴阳、刚柔概念,但已经以奇偶为依据,将二爻、八卦设置为属性阴柔和阳刚的两仪二分结构,重卦而成的六十四卦及每卦中的六爻因此形成上下卦之间、各爻之间种种阴阳刚柔关系.由<周易>对其分合处位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吉凶判定可见其对于阴阳交合、刚柔持衡的钟爱和追求.  相似文献   

10.
<圣经>是基督教的主要经典,也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思想基础.它对于基督教文化的西方国家来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本文主要探讨<圣经>思想对西方妇女观的影响.文章认为,<圣经>对于西方女性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西方妇女的解放应首先破除<圣经>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11.
爱情是一支古老的歌,是一支永远也唱不尽的歌.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珍藏着人类至纯至真的情歌,自然健康,清新纯朴.千百年来,那动人的旋律不断地在人们耳畔萦绕,轻轻地拨动人们善感的心弦,引得无数后人在<关雎>与<蒹葭>中徜徉,陡生对初民时代真挚美丽爱情的向往.让我们怀着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一同走进<诗经>,去解读那份3000年前的美丽、浪漫与激情.  相似文献   

12.
李光地是清初著名的理学名臣和易学名臣,其学术思想十分丰富,他对<周易参同契>的研究很有见地,主张"契"合人身,同时他以儒解"契",以易参"契",提出了对<参同契>独到的看法.他认为<参同契>讲的道理就是人身的道理,<参同契>只说一身,其实一身即天地;他还详细论述了<参同契>中的"魂魄论";他以儒家的立场分析<参同契>,认为儒、道、佛三教的根源不同,修行工夫却是一样的.这是对明儒的一种反驳.他认为<参同契>和<易>所言许多道理都是一致的,同时他还对<参同契>和<易>的具体关系做过一些考察.这些结论在清初是难能可贵的,对我们今天研究<周易参同契>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周易>哲学的"中道"法度有三个:"三才定中",发轫于天地,展现天地贞观的宇宙图式;"体用得中".思辨于筮法,萌发道器合一的本体架构;"时行成中",着跟于天下,诉说乐天知命的生存情怀.这三者各有特色,又相互关联,共同组建了<易>之生生之道.其影响也早已远远超出了易学范围.对其探讨,有助于我们把握<周易>哲学的底蕴,也有利于我们洞悉整个中国哲学的发展特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积淀了十分深厚的音乐文化.孔子整理的先秦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中<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只可惜今已亡佚.<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乐的言论这对我们研究先秦乐文化是弥足珍贵的.孔子对待先人的制度一述而不作"(<论语·述而>,下引<论语>只注篇名),意思是说,只阐述古代制度不擅自添加或创作.可见孔子是古代制度(尤其是周代礼仪制度)顽强的捍卫者和继承人.因而<论语>中的乐论,虽多不是正面论述却可谓先秦正统乐制度的代表性言论.  相似文献   

15.
房赢 《天风》2008,(4):48-48
最近听一位同工说,看了<合乎上帝的心意>这本讲道集后很得益处.索性我也拿起这本讲道集,不禁深入其中,体会其中呈现的"韵味".<合乎上帝的心意>一书是去年10月份刚刚由基督教全国两会出版的,其作者是曾经成立过中国联谊会(China Connection)的美国柯凯西(Kathy Call)女士.  相似文献   

16.
就<文心雕龙>撰著体例而言,刘勰依据汉易象数原则及马融对"大衍之数"的解释,原本只将全书定为五十章并分为上下两篇;依汉易对"太极"及"三才"说的解释,由<原道>、<征圣>、<宗经>三篇构成总论,<原道>则相当于"其一不用"的"太极".由<辨骚>至<书记>为上篇文体论,依"取象"原则,旨在论文体渊源与流变;下篇旨在论"问数",而<神思>至<总术>又是集中阐述"驭文之术";上篇<原道>以下及下篇<神思>以下各篇篇第次序都是依取"两两相偶"的解易体例排定的,故<文心雕龙>通行本各篇篇第次序当为原貌.依象数不离及八宫卦原则,上篇与下篇又存在着对应关系.总之,刘勰<文心雕龙>的撰著体例是依取汉易象数学的解易体例而确立的.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云南民歌<猜调>改编的三首同名钢琴曲,主要从调式调性、和声手法、演奏要领等方面进行的.我们在钢琴的教学中,可以把这些作品进行比较着、分析着、在对比中学习.这样对我们的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对提高创作水平和能力也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8.
在任何一个解释活动中,概念范畴都作为重要的前提限定着意义的生成,"刚柔"在今帛本<易传>中就作为基本的范畴性前提而存在.<易传>形成时,人们对"刚柔"的涵义及内在关系即有着一定的基本理解..刚柔"被用以解<易>时,这些涵义及内在关系便被赋予<周易>文本,从而使<周易>生成了丰富的意义;同时,在此过程中作为前提性范畴的"刚柔"也实现了意义增值.今帛本<易传>对"刚柔"的把握既有同又有异,故而对<周易>的解释也有所差别.今本<易传>中,"刚柔"观念的"人文义"、"秩序义"、"变动相推义"作为"前理解"构成解<易>的前提,限定着今本<易传>的意义生成;而在帛书<易传>中,除此诸"义"之外,更突出了"刚柔"范畴的"相济义",从而使其易学解释、意义生成展现出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李涛 《哲学动态》2003,43(11):12-13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界一直关注着MEGA,但往往对MEGA的特殊性理解得并不充分.MEGA是德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Die Marx-Engels-Gesamtausgabe)的简称,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我国已经出版的50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正在编纂出版的第二版,以及苏联出版过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确切地说应当称之为"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其相应的德文词为Die Marx-Engels-Werke,简称MEW.这方面比较权威的版本是民主德国从1956年至1983年出版的42卷<马克思恩格斯著作>,1990年补充出版了第43卷.  相似文献   

20.
张向辉 《美与时代》2004,2(1):84-85
琦君的作品大多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和鲜明的女性意识来展视女性多难的命运,<橘子红了>正是其中的代表性力作.它对夫权制的批评;"慈母情结"的悲剧性重演;哀婉的女性视角的观照,使小说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及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