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人类学是医学与人类学相交织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主要涉及健康、疾病及医疗中与文化相关联的内容。医学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包括:跨文化医疗系统(如不同民族、不同历史之间)的比较研究,与人类学有关的营养、人口、出生、年龄、药物滥用、社会流行病学等问题,以及人种心理学、生物医学的文化分析,还包含古病理学和疾病人种历史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人类学。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苏联和东欧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界有不少人在大谈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具体社会学研究问题。苏联建立了全苏社会学协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立了社会学研究组,许多高等学校成立了社会学实验室,许多大城市建立了具体社会学研究中心,举行了许多次有关具体社会学研究的讨论会,在许多工厂和农庄进行了大量的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仅在1960-62年就发表了三千种专著、小册子和论文,派出了庞大的代表团去参加西方资产阶级的国际社会学会议。在东欧某些社会全义国家中也发表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专著和论文,波兰还出版了专门的《社会学研究》杂志。苏联哲学界的代表人物对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作了很高的评价。苏共中央书记、苏联科学院副院长П.伊利切夫说:“具体社会学研究不仅对于从哲学上去理解现实是必需的,它还是认识现实的极重要的方法;这种认识对党、企业、机关和社会组织的实践活动是必需的……虽然在社会研究的领域内,这一工作才刚刚开始,但现在已经不仅取得了理论的成就,而且取得了实际的成绩。”苏共中央委员、苏联科学院副院长П.Н.费多谢耶夫说:“具体社会学研究不是一个特殊的知识领域,不是一门特殊的科学,而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必然要求。在任何一个社会科学领域中……,都需要进行具体研究。对于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的广泛社会学概括,也需要进行其体研究。”对于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具体社会学研究,近几年来苏联哲学界一直在进行争论。其中主要争论问题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马克思全义社会学”和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关系;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等等。为了反映这一争论的情况,我俩这一期选译了苏联近一、二年内发麦的六篇文章。由于篇幅限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有关这一争论的文章都没有选入。本期附有苏联和波、德、捷、匈、保、罗哲学杂志1962-63年社会学论文要目,以供查考。  相似文献   

3.
胡鸿保  杨春宇 《学海》2001,(2):198-201
郑杭生教授和他的博士生王万俊同志合作 ,新近推出了专著《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学本土化》(党建读物出版社 2 0 0 0年版 )。我们阅读之后 ,很受启发。郑先生在“前言”里谦虚地称此书为“我们向社会和社会学界上交的一份作业” ,并“期待着对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学术争论”。本文拟谈谈我们的读后感 ,求正于各位前贤和同行学者。《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学本土化》(以下简称《本土化》 ,引用时只标明页码 )与郑杭生、李迎生合著的《中国社会学史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0年版 )及《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学》(党建读物出版社 1 999年版 ) ,都是…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和批判了美国现代社会学。在“前言”中说明美国社会学在现在社会学中有很大影响。作者指出美国社会学的反动性是,一面不断地改头换面,一面攻击和歪曲马克思主义,给帝国主义资产阶级提供掠夺人民和掩盖阶级矛盾的伎俩。在第一节中批判了马顿等人的调查主义。作者指出他们所说的调查是资产阶级式的经验主义的调查,不是与实践相结合的调查。他们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而代之以“理论”与“调查”的统一,主张“理论”不仅由“调查”来检验,而且“调查”还可以形成“理论”。虽然在美国社会学内部也有人对这种调查主义提出批评,但他们的批评主要是针对着调查主义所必然陷入的琐碎主义提出的,并不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立场提出的。所以他们仍然不能彻底地批判这种调查主义的反动性。在第二节中批判了帕森斯等人的“社会体系”论和“社会阶层”论。作者指出,他们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论,主张唯心主义的“社会体系”论,“把整体分解成各种比较简单的因素和变量”,否定观念过程依赖于物质过程这种唯物主义观点,而提出社会行为被观念和价值所规定这种唯心主义观点。他们还用“社会阶层”概念代替阶级概念,否定阶级的客观实在性。同样地,虽然在美国社会学内部有人批评了帕森斯等人的这种“理论”,但“批评者”是力图把现代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调和起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在第三节中批判了美国社会学自我吹嘘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作者指出表现这种倾向的,一是“从人的关系方面来处理问题”,另一是地区研究、地区调查、地区开发等。前者是为了实行“合理化”政策而欺骗工人的反动伎俩,后者是支持新殖民主义的武器。所以美国社会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实际上是美国资本主义的御用科学、政策科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在第四节中批判了帕森斯等人的权力论。作者指出帕森斯等人认为权力问题不在于它“为哪一个集团的利益服务”,而在于它“为怎样的共同体的利益服务”,他们把资产阶级以暴力为基础的统治说成好像是以社会全体成员的同意为基础的统治,即代表全体成员的利益的统治,从而掩饰了资产阶级专政和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5.
道德社会学中的“失范”(anomie)概念,是指社会缺乏约束人们行为的共同规则的状态,社会成员对什么是他们应该遵守的适当的社会规范存在着本质的分歧。关于失范的两种主要理论,是由法国实证主义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克姆(1858—1917)和美国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大师罗伯特·K·默顿(1910—)提出来的。 一 杜尔克姆在《社会劳动分工论》中指出,现代社会中的失范,是由于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改变尚未完成而造成的。社会分工的发展快于这种分工所要求的道德基础,社会控制和社会整合能力普遍衰弱,社会规范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简论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的关系——兼答周积泉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普列汉诺夫第一次明确地将社会意识区分为两种基本形态,即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单就“社会心理”这个概念来说,社会学研究它,心理学也研究它。“社会心理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具体的社会变迁、历史事件对个体的人 (或社会集团) 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揭示社会心理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思想和行为的关系,因此,它又可以称为“心理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所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因素和条件,即研究和社会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心理”概念是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基本形态来研究的,它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上流行的普遍心理状况或某阶级、某集团的心理状况。相对于思想体系而  相似文献   

7.
资产阶级社会学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输入到中国来的。中国的所谓社会学家无非是抄袭和复述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家的议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严复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导言”一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在“国闻报”上发表。以后他译完了这本书,在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出版。当时他把社会学译做“群学”,书名称为“群学肄言”。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就在这时开始传入中国。斯宾塞(1820—1903)和比他略早的孔德(1798—1857)被认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创始人。他们之所以取得这种地位,不仅是因为他们开始使用社会学这个名称,而且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生活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结束的时期,他们所提出的社会学学说  相似文献   

8.
在任何一部社会学思想史或社会学理论教科书中,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克姆(EmileDurkheim,1858—1917)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提到杜尔克姆对社会学理论的杰出贡献,人们往往专注于这位“实证社会学先锋”的功能主义分析方法,宗教社会学和社会劳动分工论,却很少有人对他的道德社会学学说进行系统的研究。事实上,在现代社会领域,从来没有一位社会学家象杜尔克姆那样,对困扰着人类思想与行动的道德问题作过如此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本文试图对贯穿在其主要著作中的道德社会学思想作一客观和科学的评析,以期对我国现阶段的两个文明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孟子思想是由个体论、社会论、天人论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的有机系统。其中,社会变迁是其社会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一种观点,将孟子的“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孟子·滕文公下》,下引本书只注篇名)和“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公孙丑下》)的著名主张,斥为“历史循环论”、“英雄史观”。事实上,孟子的这两个著名主张,主要涉及到社会变迁的形式问题,并不是孟子社会变迁的全部内容。为深化对孟子社会论的认识,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孟子社会变迁的内容、原因、形式作一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0.
反“反道德思潮”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无不敏锐地感受到社会生活中反道德思潮在蔓延。在形形色色的反道德现象深处潜藏着三种基本的观念倾向,即所谓“代价论”“虚伪论”“附属论”。一、“代价论”声称:既然生产大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那么只要生...  相似文献   

11.
现代西方哲学各个流派都很关注社会哲学问题,有的流派(如新康德主义和解释学)致力于为社会—历史研究建立一种哲学基础,有的(如法兰克福学派的哈贝马斯)则试图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有的(如波普尔)对所谓“历史决定论”提出了种种“反驳”,还有的(如分析哲学和结构主义)则努力把它们的理论和方法贯彻和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在许多具体学科(如社会学、历史学)中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也成为十分尖锐的哲学方法论问题。所有这些表明:历史唯物主义既遇到了严重的挑战,也获得了在与各种思潮的斗争中发展自己的新的条件。为此,本刊开辟“国外社会哲学评介”专栏,介绍国外社会哲学方面的重要著作、观点和学派,并发表有关评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了解、分析和批判西方社会哲学是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方面之一。希望本专栏能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长久以来,普列汉诺夫的地理环境作用理论就一直遭到非难。在众多公开发行的有关著述中,不少学者认为他夸大了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违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认为这是“对社会学中的所谓地理学派的让步。”作为例证,这里可以举出苏联费多谢也夫的著作《社会物质生活的条件》。作者在《地理环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一章中,从法国的巴当、  相似文献   

13.
社会机制决定论蒋影明是什么决定了社会现实,是什么决定了社会变迁,是什么决定了微观社会、宏观社会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围绕着这些问题,社会学理论正面临重大考验和崭新的突破。现存的“制度论”、“因素论”和“模式论”都无法完整地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首次提出了“...  相似文献   

14.
1959年9月,国际社会学协会在意大利(米兰)召开了第四届国际社会学家代表大会。国际社会学协会这个组织目前已联合了世界五十多个国家的社会学协会。该协会是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领导下进行工作的。出席第四届代表大会的有五十二个国家近一千名代表。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和波兰的科学家,也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学家共同参与了大会的工作。大会的议题是“社会和社会学的意义”,会议是按以下三个分部会议进行的:一、从社会学的社会意义来谈社会学:二、社会学知识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论制度的价值取向陈颐制度是社会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揭示制度的价值取向,不仅直接丰富社会学关于制度的理论,而且对于我们研究社会系统的运行规律具有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它可以提供对社会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分析的角度和评价的标准,使“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6.
《学海》2014,(5):11-19
布洛维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主要议题有:马克思主义讨论四立场论、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不适用论、马克思主义"社会"概念缺失论、国家社会主义批判论、社会学马克思主义边界主题论、"想象的真实乌托邦"论等。这种理论表面上援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若干原理观点,但在实质上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两个完全不相等同的范畴。从对马克思主义立场、内容、形态,从社会与公民社会的区别与联系,从国家社会主义的正功能与反功能,从乌托邦与社会建设四个方面看,这种理论在相当程度上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并对马克思主义及社会学做出了并不很令人信服的改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论域内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可以成为对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回应。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举行的第五届国际社会学会议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代表和资产阶级社会学代表之间展开的思想理论斗争的一个最为尖锐方面,就是讨论“社会学理论的性质及其问题”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一次全会上以及在下面四个工作组:“马克思主义”组、“历史方法与比较方法”组、“职能主义”组、“理论的模型与形成”组里都进行了讨论。本文作者在会议的全会上作了《论苏联社会学研究的某些理论原则、问题与方法》的报告。在“马克思主义”小组里Ф.В.康斯坦丁诺夫作了《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的报告。在我们所作的、并为全会所讨论的报告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某些原则性的  相似文献   

18.
前几年,报刊上出现了所谓“个人本位”(或“个体本位”)的提法,有些文章是把它作为同“传统”的“社会本位”观念相对立的新观念加以颂扬的。所谓“本位”究竟是什么含义?这些文章并没有讲清楚。但可以看出,大多不是在进行关于个人和社会的一般关系的理论探讨,也不是在论述作为建构社会历史理论体系的“第一原则”这  相似文献   

19.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曾在《建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与境分析》一文中,主张区分科学知识社会学(SSK) 学者的社会学抱负和哲学抱负。在我看来,一方面,SSK引入社会学维度说明科学知识,不 同于哲学家之处在于把一种建构论与经验主义联系起来,试图通过系统的经验观察和描述, 来代替先验的理性思辨,以经验社会学进路取代抽象哲学进路来回答某些传统科学哲学不能 完全回答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从哲学角度讲,SSK是借助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对科学认 识论提出挑战,其真正的哲学抱负是张扬一种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因为,在他们看 来,确立科学的知识本质,不能单纯地只靠对孤立个体的行为和信念进行哲学的或心理学的 分析,还需要考虑科学中的集体的和社会的认知行为。关键的问题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 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的真正意涵是什么,这种认识论对我们反思科学哲学有哪些重要的启 示?  相似文献   

20.
作者首先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和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他反对下面几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而不能看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部分;另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部分,而不是社会学,最多只是社会学的一般理论的和方法论的基础;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之中包含有哲学方面和社会学方面。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哲学,同时又是社会学。他说:历史唯物主义正是作为关于社会的哲学科学,才能头一次科学地解决社会学的根本问题;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只有作为社会学的科学,才能解决社会发展的哲学问题。作者也谈到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和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他反对把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全部问题包括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领域内,而认为它们之间既有深刻的有机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其次,作者论述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意义。他说:具体社会学研究是发展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一种形式;没有具体社会学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就有变为由一些凝固的、固定不变的、脱离现实的概念和范畴组成的体系的危险。他说,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伟大的创举》都是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典范。他反对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的任何研究都称为具体社会学研究,而主张把社会研究和社会学研究区别开,认为具体社会学研究只是社会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再次,他阐述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他认为这样的对象包括:一、社会在向共产主义过渡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二、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组织的形式及其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组织成长为共产主义社会自治的过程;三、劳动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互关系的动向,首先是人的形成过程,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形成过程;四、家庭和日常生活关系;五、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活,科学在现代世界中的作用,宗教存在的原因和消除的条件,社会主义意识向共产主义意识过渡,等等。最后,他论述了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他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规律和原理,是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而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则包括提出假说、进行社会实验、填调查表、直接访问、研究私人文件、进行观察以及模拟、统计和数学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