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道德价值?怎样实现个人道德价值?这是近几年来哲学、伦理学以至文艺作品所反复探讨、众说纷纭的课题,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重视。因此,在伦理学领域里正确解决这些问题,树立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价值观,对于清除精神污染,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二女性思维方式在各学科中的具体表现或运用是很广泛的。这里我们只举几个主要领域里的例子。 (一)伦理学领域是女性思维方式影响较大的一个领域。在传统伦理学中,不论是康德主义还是功利主义,伦理学家们建立起一套又一套的道德原则,强调只要遵守这些原则,人的行为就是道德的,违反了这些原则,就是不道德的。这个传统所体现的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女性思维方式的倡导者认为,传统伦理学无论从形式还是从方法上都有问题。从形式上说,传统伦理学运用“父式”语言说话,以权威的口气颁布道德命令,强迫人们遵从;从方法上说,由于它建立起来的原则与实际情况总有距离,各种道德原则常常相互矛盾,即使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者J.P.蒂洛(Jacques P.Thiroux)所著《伦理学:理论与实践》(1980第2版共400页),是美国现今流行的一部伦理学教科书。它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伦理观、西方资产阶级的伦理学体系及其所探讨的社会伦理问题。全书共分十二章。前六章理论部分,先介绍传统的伦理学理论和伦理学领域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然后明确表述了人道主义伦理学体系。后六章实践部分,探讨了当代西方社会的若干伦理问题,综述了这些问题在道德评价上的对立观  相似文献   

4.
这一期的<医学与哲学>杂志,集中发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命伦理委员会UNESCO(IBC)第九届会议上几篇关于遗传学伦理问题的报告和论文,以供读者了解遗传学领域里伦理学的研究进展,推进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命伦理学委员会是联合国重要的生命伦理学的咨询机构,由来自世界各国几十位委员和几十位咨询专家共100多人组成,于每年11月前后举行一次会议,讨论生命伦理学的一些专门问题.我们所以经常把这个委员会的报告推荐给读者,是因为这个委员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参加会议的专家能够较多地反映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生命伦理学的研究信息,带来这些国家的政府、民间组织在生命伦理学的决策和动向;同时也因为这个委员会提交的报告、建议、宣言,都是经过多方准备和研究的.从这些文件和报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生命伦理学的一些主流倾向,知道世界生命伦理学领域里发生了什么,了解他们现在做什么,他们下一步打算怎样做.显然,这些对于我国的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和教学,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伦理学旨在研究道德意识、人们相互关系的道德方面、道德调节的规律以及个人道德的形成。它不仅与哲学直接相联,而且也和心理学有关。伦理学是哲学科学的一部分,但它在研究自身对象的方法上具有独特之处,因而它可用于解释道德意识的发展及其功能的特征,并可对一系列心理学的概念和术语加以说明。这些心理学的概念和术语体现着个体主观表现的特征以及心理学的规则和方法。 如果粗略地进行考察,确立道德的哲学解释和心理学解释之间相互关系的必要性,似乎是因为道  相似文献   

6.
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科学所使用的语言进行批判的分析,这是分析哲学的教条之一。因为他们相信,“通过对语言的一种哲学说明可以获得对思想的一种哲学说明”。而且“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一种综合的说明”。具体到伦理学,在这个领域,哲学的首要任务是对“善”这个伦理学根本词语的意义的澄清,这就是所谓元伦理学的方向。对于一个真正打算让伦理学既能通达天理(形而上学)又能脚踏实地(指导人类的生活和行动)的学者来说,这样的立场当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甚至是不能接受的。  相似文献   

7.
书讯     
《实用伦理学丛书》即将问世 由许启贤任主编,陈瑛、于忠智任副主编的《实用伦理学丛书》即将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批推出四本:(1)《企业发展的推动力——管理与道德》(许启贤、苑立强著);(2)《新的社会意识——竞争与道德》(王福霖、杨清荣著);(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需要——诚实》(陈升著);(4)《公务员的精神——权力与道德》(傅西路著) (金木)  相似文献   

8.
生命伦理学是国外最活跃研究领域之一。首先这表现在学术活动频繁中,仅在我访问的一年零八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接触到这方面的学术会议就有12次,其次,生命伦理学的研究中心、研究生培养规划以及杂志、书籍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并且出现了伦理咨询家这种职业,伦理学委员会作为一种制度已在医院中巩固了下来,同时对生命伦理学实践和理论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 一、关于生和死的思考 生和死仍是美国生命伦理学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尤其是1989—1990年美国两大案件牵动着千百万人的心。一个是南希·克鲁珊案件,一个是罗案件。前者关于植物人的安乐死,后者关于人工流产的合法性问题。围绕这两大案件的争论,涉及到安乐死,无脑儿人工流产等一系列生命伦理学问题论证:  相似文献   

9.
医学伦理学作为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在美国学术界颇受重视,蒂洛的《伦理学:理论与实践》一书对此有专章论述。本文拟根据该书提供的线索,扼要介绍美国学者关于医学道德的主要观点(本文引语,均出自该书),以窥美国医学伦理学之研究概貌,以供国内研究医学道德时批判借鉴之用。(一)研究范围和一般原则蒂洛认为,医学道德实质上与这一问题有关,即如何确立和保持病员、病危者与健康人、医务人员之间的人命攸关的道德关系;以医学道德为研究对象的医学伦理学,不但要研究选择“治疗”手段的道德方式,而且要研究在交往关系中应如何“对待”病人。蒂洛具体列举了医学伦理学的研究所应包括的问题,对无可救药的垂死病人的治疗,停止治疗、听任病人死去(“听任死亡”),征得病人同意杀死病人(“仁慈赐死”),未得病人同意而杀死病人(“仁慈杀死”);对病人的行为控制,  相似文献   

10.
人在社会的价值哲学-规范体系中和在日常实际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及价值,是衡量道德的性质、教育结构和伦理学理论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尺度。人既是道德的主体,也是道德的客体,人始终是影响伦理学体系,尤其是社会伦理学(一般的意识形态的命令、价值和愿望的系统化)和实际的社会道德观念的根本问题,并且始终是这些领域研  相似文献   

11.
在伦理学研究中,道德想象力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术语。对许多学者而言,道德想象力的合理性是一个悖论:我们既无法想象贫乏的道德,也无法任由想象力在伦理学领域的任意驰骋。康德关于两种同情的区分,承认了具有情感联结能力和理性认知能力的道德想象力(同情)的合理性,否定了同情心的道德价值。认知的与移情的道德想象力分别与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具有密切联系,二者对道德影响和作用的机制不同,将二者视为同一事物近乎矛盾。实际上,二者的矛盾与道德固有的高远性与卑近性的特质是相关的,我们可能无法破解这一矛盾,可行的选择是通过探究这一矛盾所形成的张力以确定道德想象力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该书于1984年在美国出版,作者是弗里雷夫(P.Fraleigh)。作者成功地把伦理学一般学说运用到具体的人类操作(运动竞赛)这一特殊领域。 在第一部分,作者用鲜明的例证说明运动中的适当行为对道德的需要。例如,包括篮球、足球和美式足球中的故意犯规,在这些情形中,一个防守队员,按照策略,故意犯规而甘愿受一定的惩罚,以便防止对方取得某些重要的进展。对这样的问题,弗里雷夫主张用两种可能的原因来处理——按贯例解决和按利己主义原则解决——这些都是充分的。他所主张的这种“道德的观点”提供了唯一充分和合理的解决冲突的方法,这些原则是为所有利益而设定并对一切都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13.
生物伦理学是哲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生长点.生物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般与传统伦理学,尤其与医学伦理学的变化过程有关.这首先取决于对人权(在医学上是指患者和接受试验者等的权利)的强烈关注,取决于新的医疗技术的创立,因为这些技术能引发大量需要法律和道德调节的尖锐问题.生物伦理学在俄国的发展可能促进祖国生物医学的人道化,加强医学界在道德上的自我意识.生物伦理学在俄国的发展当然不可能使我国的保健事业摆脱其陷入的危境.但它却有助于在医学界面前形成新的伦理调节因素,使生物学家、医生和精神病专家对其在工作中碰到的道德矛盾和难题有所认识.生物伦理学在俄国是沿不同方向发展的.其中主要的应是,对生物医学研究和下述领域的保健工作实行法律调节,如器官移植,死亡时刻的确定,对没有希望的病人进行维系生命治疗的范围,等等.在科研和医疗机构里建立伦理委员会和伦理小组,对生物伦理学的发展能起重要作用.在各级医学院校中教授生物伦理学课程,对形成医护人员的伦理自我意识有重大意义.最后,还要支持生物伦理学的研究工作.1991—1992年间做了许多工作.建立了俄罗斯生物伦理学民族委员会.在莫斯科哲学基金会的范围内,成立了生物伦理学联合会.还有,通过了《俄联邦公民健康保护法》.生物伦理学问题的研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30年中,人们目睹了一场使伦理学问津生物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专业的学术和教学的复兴。这个领域(不是学科)现在被称作生命伦理学,生命伦理学是个新术语。尽管它看起来很新奇,但是在过去20年间,这个领域中的活动只不过是两千多年的思考、写作和教诲的后继,至少在西方是这样。目前的这场复兴(本文是这场复兴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道德神学家和宗教伦理学家发起的,尤其是弗莱彻和赖姆塞。  相似文献   

15.
余纪元  林航 《世界哲学》2011,(2):246-260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证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里的eudaimonia概念是"在两种意义上说的",而非只具有一种意思。它既是"活得好"也是"做得好"。这一区分构成了亚氏伦理学主要论证的基础。它是一条贯穿许多主要论争的单一线索。对于这两种用法的区分将能够提供对这些争辩的一种统一性的解决。尤为重要的是,它将使我们得以用一种不十分费劲的方式去阅读那荆棘丛生的《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十卷的第六到第八章。幸福是"活得好"还是"做得好"这一问题是一个比涵盖论—理智论的论争更为基本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涵盖论—理智论的论争之所以会发生,正是由于争论双方都没能在作为"活得好"的幸福与作为"做得好"的幸福之间进行区分。他们共同地设定幸福的意思在于"活得好",然后开始争论它到底是各种善的复合、还是专注于思辨。本文将首先表明对于活动的讨论在亚里士多德幸福论之中有着何种位置;然后,我将论述"做得好"和"活得好",并将讨论下面一些争论主题:(a)幸福的两种标准;(b)思辨生活的非实用性;(c)首要幸福与第二等级幸福这一层级的性质,以及(d)道德与思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道德代理人一词是国内环境伦理学界对西方伦理学概念moral agent的翻译,但此译法不妥之处有三:(1)moral agent是西方伦理学的基本术语,是指具有自我意识,能够进行道德认识、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并承担道德责任的道德行为体,无代理之意;(2)西方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家主张moral agent包括人和部分高等动物,故moral agent不能译为道德代理人;(3)道德行为体(moral agent)与道德关怀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是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17.
"自律"概念的渊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自从它被延用到道德领域以来,已经成为西方伦理学(尤其是康德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儒家伦理学以重视人的社会属性和道德人格的塑造著称,那么它所讲的道德人格是否具有"自律"这一向度呢?文章结合近年来国际汉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并联系先秦儒家的经典原著及儒家伦理学诞生其中的历史背景而给予这一问题以否定的回答。作者认为,儒家伦理学所讲的道德人格虽然强调主体的独立选择,但该"独立选择"不是西方伦理学所说的严格意义上的自律。在探讨其所以然的过程中,作者想带出中西方伦理学的根本差别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道德共识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伦理委员会是应用伦理学的实践平台,是人们通过民主对话与协商应对和解决社会生活中涌现出的伦理悖论与道德冲突,从而形成道德共识的重要场所.从应用伦理学发展史上看,比较著名的伦理委员会最先产生在生命伦理学领域(特别是基因与生殖技术)里,有英国的沃诺克(Warnock)委员会、澳大利亚的沃勒(Waller)和迈克尔(Michael)委员会,加拿大的贝尔德(Baird)委员会.  相似文献   

19.
浅谈道德的规范性和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伦理学研究中,关于道德的本质、道德的主体性等问题,出现了一些分歧。我们认为,这种分歧只能通过深入讨论来逐步解决。为使讨论步步加深,特别需要把这些问题提到历史观和道德观的关系的高度来考察,并对目前各领域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主体性”一类的概念,在扎实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经过充分论证的科学规定,以免因术语的歧义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缠。  相似文献   

20.
陈真 《哲学动态》2003,57(12):28-32
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 ,应用伦理学研究都方兴未艾。在讨论应用伦理学问题和日常的道德问题时 ,人们往往各执一辞 ,互不相让。那么 ,究竟有没有某种相对客观的标准来解决人们之间的分歧 ,从而避免无谓、无效的争论呢 ?我认为要解决好这一问题 ,方法论至关重要。在这里我将根据自己教学研究的初步体会 ,谈谈研究应用伦理学的几个方法论问题 ,其中包括怎样评价各种道德理论和学术观点的优劣及其标准。1 关于道德论证的特点研究应用伦理学的最终目的是将人们的道德行为建立在理性 ,尤其是实践理性的基础上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 ,我认为主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