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职业人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需要阶段性放松自己,让自己从过量的精神困扰中抽出身来,避免精神的进毁。要给自己充分的空间,让自己把精神的窒闷打开,放飞自己,解脱心灵,让精神的自我充分地飘游天空。  相似文献   

2.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蕴含着以善为终极目标的伦理精神。从个人伦理的维度来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求个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自尊自信的个人心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从社会伦理文化的维度来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最高要求是真善美,需要高雅清新的文化氛围、公平竞争的社会规则、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尊重他人的社会观念。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反映了个人、社会和国家等多个层面的价值诉求,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精神生活的物化与精神家园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存在论的意义上,精神生活是人在精神层面上创造、表征、确证并享受自身存在本质与价值的生命活动.精神家园乃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栖息之地和人的存在的精神容器.物化,成为现时代人类精神生活所遭遇的现代性处境.当代中国精神家园的建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思想内核,实现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及其物化困境的扬弃,超越传统有神论与现代虚无主义之间的二元对立,推动中华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转化,凝练与提升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融共通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4.
庞立生 《哲学研究》2012,(2):3-8,128
<正>精神生活是一种人类生活的基本维度,是人类生命获得意义和价值的重要的生活样式,也是人的存在本质、价值追求、文化教养乃至一个民族或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表征。伴随着席卷全球的现代化浪潮和时代精神的转变,精神生活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这一时代的焦点问题之一。反思人类精神生  相似文献   

5.
司禅·山门     
《佛教文化》2011,(3):96-99
我们何以不快乐我们生活在两个极其复杂的世界。一个世界,是关于我们的外在,比如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地位、职业,我们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等。另一个世界是我们内心的精神世界,只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从小到大,我们几乎都被教育要用一生去探索和认识我们所处的外在世界。我们需要获取,需要拥有。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仿佛总有处理不完的事情,没完没了的烦恼及担忧。要为生存工作,要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要为房子分期付款,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千头万绪,茫然无措,所以人们常常感到活得很累,很无奈,难道生活必须如此痛苦吗?当然不是,如若我们善于经营自己的生活,烦忧就会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7.
我们生活在一个品牌林立的世界里。品牌就象明亮的灯塔,帮助新一代消费族群去追逐自己的时尚使自己的个性和品质能够通过这一媒介得以延伸。一个品牌之所以有如此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影响力,是与其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完美的品牌文化分不开的。从七匹狼服饰"的品牌文化构建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品牌的精神核心是该品牌文化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和品牌的精神核心又堪称品牌的灵魂,它是提升品牌文化的关键所在。如果一个企业和品牌拥有了自己成熟的品牌文化,它就会在同行中出类拔萃。  相似文献   

8.
(1)一个人大可不必眼红艳羡别人的地位显赫、物质富有、潇洒倜傥、春风得意,人家也是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和劳苦的。此刻你最需要懂得的是:要想人前显贵,必须人后受罪。(2)生活不如意、处世不顺心不要紧,关键要看自己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是否有更清醒的认识。因为,认识的深刻与否将会决定一个人是委靡不振往后退,还是昂首阔步向前进。(3)做人、做事都要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太刚则缺,太锐则折。因此说把握好了做人、做事的分寸,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4)如果把上帝赋予你的生命当作是对自己的奖赏,把裁员下岗当作是生活让…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把人理解为一种追求将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圆融无碍的德性的生命存在,而能够在整体上涵容和实现这一生命精神的是礼乐,其中乐的作用在于建立一种自然的心灵秩序,礼的作用在于建立一种伦理的行为规范。德性生命的自我圆成需要"致礼乐之道",礼乐之道是在礼乐文化—礼乐生活—礼乐政治的思想逻辑中展开的,因而礼乐精神的现代重光也需要在这样一种思想逻辑中作整体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超越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的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别于一般心理概念的、狭义的精神概念有三个特征:终极关怀、内发自生以及自由意志。诸如精神信仰危机、生活目标迷茫等区别于传统心理问题的精神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顽疾。现代心理健康标准开始关注并尝试吸纳精神健康。精神健康是21世纪的健康主题,现代人不应仅仅满足于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还应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健康。  相似文献   

11.
才吉卓玛 《法音》2015,(4):24-27
<正>在长期的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不同文化的民族,不同的民族以不同的方式与自然环境相处,并将其改造。藏族在青藏高原上孕育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与脆弱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藏族作为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宗教信仰成为支配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重要力量,对调节藏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发挥了重要的影响。藏传佛教中对圣境(神山、圣湖、寺院等)的敬畏和崇拜文化最为典型,这已经成  相似文献   

12.
精神系统的健康与和谐是人类生活水准的一大指标.精神学的建构正是为人们追求健康的精神生活开辟道路.刘文英先生在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古代精神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批判、吸收利用现代西方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成就,创造性地提出了精神系统的结构模型,创建了"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学",为精神学的研究,为现代人追求健康的精神生活找到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区别于一般心理概念的、狭义的精神概念有三个特征:终极关怀、内发自生以及自由意志.诸如精神信仰危机、生活目标迷茫等区别于传统心理问题的精神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顽疾.现代心理健康标准开始关注并尝试吸纳精神健康.精神健康是21世纪的健康主题,现代人不应仅仅满足于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还应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健康.  相似文献   

14.
在3月15日结束的第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中外记者会上回答关于全民阅读的问题时说:我们国家人均年度阅读量还达不到其他国家人均阅读量的1/10,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增加的同时,还需要充实精神生活。是的,精神生活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精神生活丰富、充实,国家就会文明,民族就会强大,人们的心情就会愉悦,生活也会有动力。有时候会听到朋友说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工作和感情都不顺利,生活失去了方向。我总  相似文献   

15.
珍惜生活     
尘世的喧嚣,往往会尘蔽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无法注意生活本身的意义。贪婪,争斗.仇恨,傲慢,苦恼,惆怅……然而,或早或迟.生活总会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拂去心灵的尘埃,重新审视生活,审视自己。  相似文献   

16.
佛禅的智慧,常常能使我们凡俗之人的心灵佛眼顿开,在霍然之间明白了生命或生活的真谛。曾经有一个叫东方忆明的人,对他来说人生仿佛就是一场灾难,整天愁绪满腹,抱怨连天,读书时抱怨自己未遇好老师,愁自己未来的前途;做了官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仕途暗淡;结了婚看到自己的妻子容貌美丽,又愁她会红杏出墙;有了孩子,又抱怨他不用功读书,难成大器……  相似文献   

17.
品学兼优的梭罗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投身商海发大财,也没有跻身政界搏得一个显赫的官职,而是毅然地选择了静静的瓦尔登湖。在那远离尘嚣、远离现代文明的湖畔,他搭建了一栋简陋的小木屋,屋后栽树,屋前种菜,自己开荒种粮食,过起了近乎原始的简朴生活。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一个人久  相似文献   

18.
淳法 《佛教文化》2007,(5):93-94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速、竞争剧烈、工作繁忙紧张、人际关系复杂、困难挫折等,使人的精神负荷加重,心理压力增强。因此现代人要使自己生活得优游稳健、轻松自在、成功幸福,就必须培养“禅定”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9.
孔子生活哲学四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一个伟大的智者,孔子既仰望"天文",又俯察"人文".他关注现实人生,着意思考生活的真谛.孔子着力为生活辩护,主张人有追求物质满足的权利;他认为这种权利就是人人共享的,理想的社会是人人各得其所的公平的社会.孔子还倡导人应过一种理性的生活,应注重对生活精神意义的品味.  相似文献   

20.
快乐是什么     
从前有一个生活殷实的村夫,他拥有良田千顷,稻谷万担,但他仍不满足,觉得自己还不富有,也不快乐。他想,国王是天下最富有和最快乐的,自己为什么不去当一当国王,好好享受一番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