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提法是不科学的,它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基本原理。哲学上所讲的世界包括自然、社会、思维三大领域,或者说包括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说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实际上就是说世界上两大现象的本原是物质的。讲精神现象的本原是物质的,这不难理解。因为精神现象是物质派生的。但如果说物质现象的本原是物质的,就说不过去了。因为物质现象本身就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种种表现。如果说  相似文献   

2.
李胜光、朱恩池二同志在《“世界是物质的”还是“世界统一于物质”?》(见《国内哲学动态》1983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提法是不科学的,它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基本原理。我认为,不是“世界是物质的”提法本身不科学,而是李、朱二同志在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科学命题时,违背了矛盾同一律,把“世界是物质的”这个命题的两层含义各所指的不同使用对象混淆了。“世界是物质的”这个科学命题,说的是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而不是精神的世界。物质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总根源。具体说它有两个不同层次的含义:一是世界的唯一本原是物质,二是世界的共同本质是物质。由于这两个不同层次的含义,才决定了人们能把整个世界分为物质和精神两大现象。也就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就是分别在这两个不同层次上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3.
版画是一种间接性绘画,版与画是相互依存的两个部分,不像油画和国画,可以拿笔直接在画布和纸上直接进行创作;而版画则分成了两部分,通过对版的制作,然后印出画来。版画的创作就好像是一个电影的完成一样,对版的制作就好像是电影的前期拍摄部分,会出现种种困难和意外,而印画的过程和印出来的画就像是电影的播出总会给观众不一样的惊喜和结果。但无论是版还是画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那就是创作者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有些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分别表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例如:“物质”作为哲学上的一大范畴,它是一切客观事物的总称,是集合概念,我们可以说“物质决定精神”。而在“水是物质”这句话中,它又是指一种具体的物质,是非集合概念。如果我们从上述两个判断推出“水决定精神”,就很可笑。  相似文献   

5.
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一条真理。但是,精神反作用于物质经过一个怎样的过程,精神在一定条件下对物质能否起决定性的作用,尚有不同的意见。现将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情况简介如下: 一、关于精神反作用于物质的过程问题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宇宙统一于信息的论点是难以成立的。信息是一事物对它事物的表征。我们可以把信息分为三类:物质信息,精神信息和物化信息。物质信息是指脱离人而独立存在的信息形态,如化石、生物的遗传信息等,精神信息是个体的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产物,这种信息贮存于个体的人的头脑之中,还没有用其它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物化信息是指人头脑中的信息已经表现为语言、文字、艺术、建筑、雕塑等形式的信息,这种信息是由精神信息外化而来的。精神信息从内容上来看是客观的,而从形式上看则是主观的。而物化信息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也是客观的,不过这种客观形式实际上是主观形式的延伸。对精神信息和物化信息,我们平常不加区分,笼统地称之为意识、知识或精神。如此说来,信息当中的一部分属于物质,而另一部分则属于意识。如果说宇宙统一于信息,那么也就是说宇宙既统一于物质,又统一于意识。这样就和哲学史上的二元论殊途同归了。  相似文献   

7.
一列宁在1908年写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先后给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下过两个定义,他在第二章和第五章分别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这个概念,正如我们已经讲过的,在认识论上指的只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且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列宁选集》第2卷,第89、192页)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学者曾就列宁的两个物质定义进行过热烈的讨论甚至争鸣。我和吴晓东也曾撰文,运用普通逻辑和辩证逻辑对…  相似文献   

8.
维纳在《控制论》一书中说“信息就是信息,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泽曼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这个问题。他不同意维纳的观点,他认为“信息既非独立于物质,也非独立于能量。”“在发出、传递和接收信息时,它总是和物质的成分连接在一起。信息只是在数学的抽象中独立于这些成分。”作者说,要批判几种趋势:①机械论的,它把性质上高级的降低为低级的,把有机体降低为一种机器,把质降低为量;②唯心论的,它把信息同物质的因素分开,把信息看作像一个独立实体那样的本原的东西;③二元论的,它把信息和能量解释为两个分离开的问题。作者表示竭力要证明信息依赖于物质和能量。他举出以下的论证:①没有物质的媒介(它使信息的传递成为可能),认识的反映过程是不可能的;②意识的内容(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结果)不能独立于物质的基础——神经及其生理过程——而存在,③我们的认识(关于客观实在的信息)如果正确,把它们应用于改变物质世界时,就会取得它们所包含的积极的东西。信息论是控制论的基础。在控制论的系统里,信息发生、循环、相互交换和相互传递。但信息是什么?它同物质和能量的关系怎样?它同时既是一个消息,又是一个组织和对这个组织的度量。因而它与物质相关联并揭露出其中某些新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信息和意识有着某些方面的共同之处,但又有本质的区别。两者的共同特点是:(一)两者对物质都有着依赖性。信息是物质的一种反映特性,它必须以物质为媒介进行存贮、传输和转换,离开物质,信息就无法存在。意识同样不能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不仅意识的产生和形成要以人脑为其生理基础,以客观外界事物为其源泉,而且意识的存在、发展和  相似文献   

10.
在认识源泉问题的讨论中,有人认为,“物质是认识的源泉”,也有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似乎这两个命题是互不相容的。虽然也有人提出这是两个相一致的命题,但并没有真正看到这两个命题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之处。本文也就认识的源泉问题谈点看法,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连珠呢?我们暂不忙去引出这个或那个人的界说或定义,而是先写出一些具体的连珠,在连珠的制作方面,成就最大的是陆机(261—303),就引两首陆机的连珠吧! “(臣闻)积实虽微,必动于物,崇  相似文献   

12.
近十几年来,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提法特别流行,不论在哲学专著、大中学校教材、各种报刊文章里,还是在人们的日常谈话中都经常出现,其影响所及,远远超出了哲学范畴,而渗透到了治政、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但是这个提法究竟是否科学?如此广泛地采用这个提法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知道,“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最初是作为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提出来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就是“物质变精神”,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就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哲学学会和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于今年初在广州再次举行“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以下简称“两变)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六十多位哲学理论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一文中提出的“两变”命题是科学的命题。对“两变”命题的意义和作用,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既不要随意“拔高”,也不能低估。大家除了从“两变”命题与哲学基本问题和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关系上进一步探讨了“两变”的含义外,着重就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相结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是一部物质本体论著作,是唯物地而又辩证地阐述物质本体的哲学著作。说得更明确一点,《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界本来是怎样就把它理解成怎样,而不去添加任何外来的东西”的科学。同时,《自然辩证法》又是一部物质认识论著作,是唯物地而又辩证地了解对自然物质认识过程的哲学著作。它说明:人类是怎样在改变自然界的实践中描述和反映自然界的,是怎样经由抽象上升到具体,逐步把握自然物质运动的各种形式的。因此,《自然辩证法》基本上是一部物质一元论著作,是一部物质本体论和物质认识论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著作。这就是这部著作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15.
成功是什么?     
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一个人看来是成功的东西,而另一个人看来却是失败呢?成功到底是物质的体现,还是精神的追求呢?或者干脆两者都不是?有人鄙薄物质的体现,说拥有财富、权位只不过是世俗的过眼烟云.如果成功是一种物质的、有形的东西,而对这种成功的追求,就会成为对有限物质和感性的迷恋,由于这种迷恋,人们很可能失去对人生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的追求.因此,成功应该存在于追求的过程之中,过程是一种永恒,过程的象征就是精神,人只有在精神和永恒之中才能得到真正充实的幸福,才能真正拥有成功.  相似文献   

16.
对铸造玻璃陶瓷在口腔修复前景的认识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西安710032)宋应亮导师徐君伍铸造玻璃陶瓷材料在口腔应用是在1987年,由Dentsply公司将铸造玻璃陶瓷商品化,推出Di-cor铸造玻璃陶瓷后实现的 ̄[1]。而铸造玻璃陶瓷问世则是在本...  相似文献   

17.
《国内哲学动态》1981年第9期发表的《物质概念探讨概述》对初期的讨论作了介绍。现就一年来的进展情况,作进一步的报道。关于物质概念及其定义的争论对物质概念的研讨,分歧仍然表现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可不可以把物质概念分为本体论  相似文献   

18.
凡是去过伊朗德黑兰皇宫的人,都会为皇宫的天花板和墙壁的美丽而惊叹。那里的天花板和墙壁看上去就像由一颗颗璀璨夺目的钻石镶嵌而成。走近细看,你就会发现,哪里有什么钻石,那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玻璃碎片而已。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中外理论界存在着把人类自身的生产同物质资料的生产绝对分割开来的倾向,实际上,这两种生产之间是有内在必然联系的,是人进行社会生产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一) 人类自身的生产是个社会生产过程。首先,人自身的生产过程虽然必须是人种的生命生产,但更重要的是在稳定地保持生物遗传的生命体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社会加工、制作和完善。社会是生产人的主导力量,人本身是社会对象化的结果,是社会化了的客体。同时,人自身的生产是个长时间的社会生产过程,就个体来说,通常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陶宇 《美与时代》2013,(11):61-62
随着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健康而高速发展,大众对文化艺术认识的加深,文化艺术产业在人们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的比例和地位。而管理统筹的优秀理念适应于各行各业,艺术工程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热门学科就这样应运而生,被应用于诸多艺术领域,并且在影视动画的制作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