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异化的理论有哪些范畴呢? 有三大范畴: 甲、异化和自我异化;乙、物化;丙、商品拜物教。下面我们就分别来分析每一个范畴。首先,我们要把对每一范畴所分析的对象的主要问题阐述清楚。这种多少带些学究气的方式不是没道理的,因为我们研究的是,我们今后考察当代异化问题时,可以引为根据的那种概念系统。可以把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比作一件工具,  相似文献   

2.
科技异化与科技人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当今时代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科技异化现象愈演愈烈。科技与伦理的疏离、理性与价值的分裂是科技发展的直接后果 ,这在当代西方社会表现得尤为突出。西方发达国家今天所面临的科技异化问题 ,也是发展中国家明天所要着力避免的问题。中国正处于实现现代化的转折时期 ,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技现代化。在实现科技现代化的过程中 ,如何避免科技异化问题 ,使科技朝着人化方向发展 ,实现科技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就成为当今国人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 ,我们就有可能走向灾难。因此 ,研究和探讨科技的异化与人化问题不仅非常必要和…  相似文献   

3.
自若干时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讨论中,把人的问题作为个人、个性而加以研究的倾向,愈来愈明显了。我国人民的职业哲学家和广大阶层,对这个问题的日甚一日的兴趣,首先要归因于人和他的社会周围世界之间的这种本质上是崭新的关系。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技术革命,对个人的政治和道德行为、精神和文化行为提出了要求:必须在哲学上和科学上解决这个问题。最近,关于异化问题的内容和关于克服异化问题的广泛讨论,同这些问题是有直接联系的。另一方面,关于异化的讨论,是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的焦点。资产阶级的哲学——它歪曲马克思的观点——竭尽全力把帝国主义国家里关于极端异化了的人的问题,转嫁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上  相似文献   

4.
关于马克思主义之前的异化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关于异化问题的讨论中,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之前的异化理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这种探讨有助于我们认识今天种种异化理论的思想根源,在特定意义上,也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的异化观点。但是,为了能够把握历史上不同形态的异化理论,必须对于异化的本质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比较具体的理解。因此,在正文之前,有必要简述一下本文关于异化本质的基本观点。 首先,异化是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是人的社会本质的表现,而不是人的自然本  相似文献   

5.
"加速批判"是社会批判理论的新方向。在哈特默特·罗萨看来,加速社会的内涵体现在技术加速、社会自身层面的加速以及生活节奏的加速三个方面。其动力因素是资本、文化、社会结构,而内在机制则是三者的"平行推动"。加速社会导致五种异化:"空间关系的异化"、"物的异化"、"人们行动的异化"、"时间的异化"以及"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异化"。最终罗萨以"共振"作为异化的解决方案。对此,我们则将"加速"置于资本逻辑语境下考察其理论限度,主张从"共振"走向"变革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6.
网络功能设计的伦理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功能设计的功利价值导向导致网络用户不同程度的感知异化、能力异化和社会角色异化,引发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伦理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是加强伦理因素在网络功能设计的评估和控制中的作用,以此来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网络的社会管理和相应的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中异化问题的讨论,一般总是围绕着社会主义中能否出现异化这个问题。马克思的“正统”解释者否认这种可能性,他们认为,根据异化的定义,只有在资本主义下(或者更广泛地说,只有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制度下)才有异化现象。反对这些“正统派”的人们则指出社会主义中出现的种种不可否认的事实,这些事实如果我们不愿称之为“异化”,也可代之以别的名称,但这些社会现实却是不能抹杀的。这确是一场典型的关于词义的争论,虽然如此,因为我们已经同那些冒充的正统派与假教条主义者(他们并非象时常错误地认为的那样,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变为教条,而是干脆拒绝它,打着“正统派”的幌子当作真正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烟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战,我们将不得不研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对教权理论家E·麦茨克等人歪曲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并阐述了消灭异化的历史力量、道路和手段。作者首先指出,对马克思的早期著作,特别是对《经济学与哲学手稿》进行资产阶级的解释,是教权理论家同哲学唯物主义进行斗争的一个战场。他们把异化问题当成了他们认为的青年马克思一切思辨思想的中心,并诬蔑在德国永远扎下了根的马克思的思想是反人道主义的。作者认为,异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异化反映了一种情况: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经济的、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是作为这样一种力量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这种力量对人是陌生的,它驾驭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教权理论家否认异化的历史性,并力图首先抹杀异化的社会根源。为了这种目的,他们就使异化离开它的物质的、社会经济的基础,即离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并把异化的原因转移到人自己身上。教权理论家的代表人物麦茨克对马克思的异化观点进行了人本学的歪曲。他是从主观主义的立场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的。根据这种主观主义,异化似乎是植根于“人的本性”之中。他的三段式:从经济事实出发,经过人的本性,而到“占有”和“占有欲望”,就体现了一种直言不讳的主观主义和人本主义。作者指出,与麦茨克的虚构相反,马克思是从人的行动的前提出发并把人放到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中予以研究的。所以,人的异化是植根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之中,而不是植根于人之中。因此,完全不是人的“行动”产生异化,而是私有制使劳动异化并强使工人成为一种异化了的、非人的存在。教权理论家把“人类本性”说成是异化的根源,说什么为了摆脱异化,工人就必须改变他们的本质。根据这种说法,工人不应该、而且也不可以采取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的、革命的行动。最后作者说,消灭异化的决定性力量是用科学社会主义联合起来的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和建立工农国家政权是消灭异化的手段,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则是消灭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法兰克福学派研究中的消费异化问题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源浪费、分配不均、贫富分化、社会道德价值失衡等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法兰克福学派这一思想并没有触及消费异化的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用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理论武器分析产生消费异化问题的根源是探寻法兰克福学派消费异化思想缺陷的关键,也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根源的揭露和批判,对如何应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消费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共二十六大提出,对马克思学说中的劳动异化问题的仔细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有现实的实践意义。随后召开的几次苏共中央全会都把对劳动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列为苏联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在这些问题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分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从根本上克服一切对抗的社会结构所固有的劳动异化,以及消除它在苏联人的意识和行为中的影响。在研究劳动异化时,我们的哲学著作往往只使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而根据早期著作是不能得到马克思关于这个问题的完整观点的。И.С.纳尔斯基的饶有兴趣的文章《卡尔·马克思理论遗产中的异化问题》和他的专著《卡尔·马克思著作中的异化和劳动》(1983)都详细地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著作中拜物教、异化和意识形态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拜物教和异化的联系 1984年,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社会科学院举行多学科的综合会议,讨论马克思著作中异化概念的内涵和作用问题。与会者要回答的问题是:异化概念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大厦中占居什么地位。这就是说,要把“异化”概念作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加以理解,并对它的内涵加以规定。十位与会者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个问题作了回答,其中两位直接了当地反对把“异化”纳入马列主义哲学的“范畴系统”。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就能消灭异化的一切形式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能够怎样,应该怎样进行斗争呢?这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缔造共产主义的人的首要问题。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这些经验目前已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告诉我们,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意味着异化的终结。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异化还会以不同方式继续存在。人们当然可以断言,异化的终结是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的事情。这个阶段是世界上的任何社会都还未能完全实现的(这个阶段直到革命在全世界胜利为止,也是无法实现的。其所以如此,仅仅因为,国家永远是政治机构,而共产主义的定义,  相似文献   

13.
比较西美尔与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不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理解卢卡奇以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西美尔的客观化概念与马克思的物化概念看到了现代社会生活相似的问题,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疏远或异化。西美尔的疏远概念揭示了比马克思异化概念更严重的现代社会问题,即高度分化的现代生产失去了确证个体主体本质力量的性质和功能,而不论劳动产品归哪个阶级所有。与西美尔相比,马克思的总体性重建具有某种审美的倾向。与马克思相比,西美尔的个人视角主张适应而不是解决这一现代性问题。解决客观化与物化问题,需要综合西美尔的个体主体视角与马克思的共同体视角,将社会生产的总体性最终落脚到对个体主体的确证上,从而找到解决现代性问题的真正道路。  相似文献   

14.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将异化批判贯穿于自然、政治、经济领域。其异化劳动理论体现了马克思深切的伦理关怀,凸显了异化分析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意义。当前,重温马克思有关异化的历史性研究和现实性批判,将使我们突破伦理层面的单一性思考,摆脱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局限,认识现代性危机的社会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5.
一、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是异化现象的本质马克思在对劳动、分工以及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的分析中指出:每个领域都是人的一种特定异化,而生产过程中的异化,即劳动的异化则是一切异化的基础。私有制本身是劳动异化的产物。劳动作为人类的自由媒介,在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创造了人类的共同本性;劳动在其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被异化了,人类的本性也就被异化了。在私有制社会里,异  相似文献   

16.
一、导言今天,“异化”和“异化的”这两个词,在盎格鲁撒格逊国家里,已经是人们的常用语了。“异化是城市的重大问题”,或者“异化的社会”这类表述,都能直接被人理解了。人们对“异化”所取得的这种普遍认识,是异化概念在盎格鲁撒格逊地区的社会科学中,特别是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和政治学中占居了中心地位之后才出现的。“异化”能够变成口头语,不仅说明,社会科学的诸种概念已经普遍地大众化,而且还说明,人们是如何试图用这个概念来描述和把握工业社会中,以及后工业社会中的一些重要现  相似文献   

17.
在《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从解构视域揭露发达工业社会在政治、文化、思维、语言等方面的异化,讨伐技术理性控制所导致的单向度性与社会的全面解构,并阐释超越单向度性的构想。虽然这种意识形态分析和科技批判缺乏经济基础的切近考察,容易陷于感伤的乌托邦,但对于我们研究现代性问题和相关哲学思想不无启示,对于当代人的生存亦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些同志没有认真注意马克思的异化观与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的异化观的原则界限,认为异化在马克思那里仍然是一个抽象普遍的、永恒的概念,由此得出社会主义社会也必然产生异化并且必然充斥着异化现象的结论。 持上述观点的同志立论的根据大致有以下几种,我们认为这些论据是站不住的。  相似文献   

19.
乙、异化和物化这里我们集中论述两个问题:第一,马克思著作中的物化概念;第二,卢卡奇著作中的物化概念。马克思除了使用Entfremdung和Vergegen-standllchung,即“异化”和“客观化”以外,还用了Verdinglichung“物化”(reification)这个词(来自拉丁语“res”——“物”)。这个词无论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还是在近年来有关异化问题的论战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有些人已开始认为“物化”这个概念要  相似文献   

20.
科技异化是当代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消除科技异化,保证科技的健康发展和合理应用成了当务之急。宋明理学强调以居敬诚意的“修德”为认知求真的“为学”的前提和条件,倡导“为学”与“修德”统一并进,这对于今天强化科技活动的伦理价值和提升科技主体的道德责任,进而消除科技异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