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苑珠林校注》补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释道世撰写的《法苑珠林》,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类书,保留了极其丰富的佛教资料。中华书局2003年12月出版的由周叔迦与其弟子苏晋仁整理而成的《法苑珠林校注》,是目前《法苑珠林》最好的校注本。然因该书卷帙浩繁,有些校点可再商榷。此选取30例略加考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法苑珠林》所征引的外典文献中,与佛教关系并不密切的《搜神记》占很大比例,共有一百二十九条,其中半数以上集中在巫史思想和阴阳五行观念方面。本文认为,以宣佛为主旨的《法苑珠林》广征《搜神记》,集中体现了撰者释道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巫史思想与阴阳五行观念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释道世以史弘法的观念和自身通过佛教思想融摄传统志怪思想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1.人类的优越性能寂静意故名人。以五趣中能寂静意无如人者。故契经云:人有三事胜于诸天:一勇猛,二忆念,三梵行。 (《法苑珠林》卷五引《婆沙论》语) 何故人道名摩(少免)沙(译为意)?此有八义:一聪明故,二为胜故,三意微细故,四正觉故,五智慧增上故,六能别虚实故,七圣道正器故,八聪慧业所生故。 (《法苑珠林》卷五引《立世阿毗昙论》  相似文献   

4.
吕铁钢 《法音》2012,(2):48-51
周叔迦先生是著名的佛学家,学问淹博——从上世纪20年代末到70年代先生逝世止,先后发表了大量佛教著作。这些著作中,结集成书的只有《虫叶集》《杌人集》《法苑谈丛》等几部,而大多数的著作,则散见于各种杂志之中,以解放前为多。除此之外,先生尚有相当数量的未刊稿。因此,想看到周叔迦先生的全部著作,在很长时间内,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张家提 《佛教文化》2023,(1):102-104
道世法师是唐代著名律宗高僧,佛教学者。他一生深人研习三藏教典,大力弘扬律宗。在弘扬佛法的同时,道世法师还专心从事佛教著述,撰写了大量很有见解的佛教专著。道世法师撰述的这些著述中,流传后世且影响深远的是《法苑珠林》。本书自问世以来,深受历代学佛者和佛教研究者的欢迎,被大众赞誉为“佛教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6.
《玉皇经》     
道教经典。全称《高上玉皇本行集经》。3卷。道士斋醮祈禳及道门功课的必诵经文。作者与成书年代不详,但近人有谓其出于隋唐道流之手和成书不早于宋代之说。经文由《清微天宫神通品》、《太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品》、《洞玄灵宝玉皇功德品》、《天真护持品》及《洞玄灵宝报应神验品》等篇组成。主要叙述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宣说玉  相似文献   

7.
《吕氏春秋》一书为秦相吕不韦集众宾客所撰。由于种种原因,其在历史上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近代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的思想价值,对《吕氏春秋》的研究也渐渐地深入。但对《吕氏春秋》成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诸如成书之时间及《吕氏春秋》中十二纪、八览、六论的次序究应如何等,仍存在很大分歧。本文拟对这两个问题作一探讨。  一、书成之时间《吕氏春秋》究竟成书于何时?书中《序意》篇云:“维秦八年,岁在涒滩。秋,甲子朔,朔之日,良人请问十二纪。”高诱注:“八年,秦始皇即位八年也。”是则,《吕氏春…  相似文献   

8.
论《吕氏春秋》的儒家思想倾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氏春秋》成书于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8年),是秦相吕不韦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体著作。《史记》说“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万言。”(《吕不韦列传》)因为是集论,汇集了儒、墨、道、名、法、阴阳等各家的思想,《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杂家。班固说:“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诸子略》)班固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虽然杂,但是这并不是  相似文献   

9.
《黄庭经》是道教的一部养生修炼要书。正如陈撄宁先生所说:“(《黄庭经》)尤属丹家之要旨,为玄门之总持矣。”(《黄庭经讲义》)然经文多用术语,辞意隐约,不易把握,笔者水平所限,现只能对《黄庭经》作一浅析,不妥之处,望时贤正之。一、《黄庭经》的作者及其成书的年代《黄庭经》不著作者姓氏,也不著年代。世传由晋魏夫人(魏华存)流传下来,一般认为,它最早成书于魏晋时期。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术界对《撰集百缘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看法不一,本文主要从文献与词汇的角度对《撰集百缘经》作一番考定。  相似文献   

11.
漫谈肉身菩萨九华山佛学院宽容肉身菩萨指生身菩萨,又有肉身佛、即身佛、入定佛、真身、肉身等称谓,即以父母所生之身体而修至菩萨深位者,故名为肉身菩萨。肉身菩萨于入寂后可得全身舍利。所谓舍利,据《法苑珠林》卷四十所载:“舍利者,西域梵语,此云身骨,恐滥凡夫...  相似文献   

12.
唐初道世法师在其所著《法苑珠林》一书中,专设《和顺篇》一篇讨论"和顺"思想。其所论"和顺"思想既融合了儒家"刚柔均平""刚柔得中"的中庸思想,又兼俱道家思想中"阴阳调天地之和"的理念,体现了唐代佛教深受本土思想影响的特征。本文拟通过对此"和顺"思想的分析,窥探唐初佛教思想的本土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铅汞甲庚至宝集成》中涉及的本草文献入手,详论其纂著年代。研究认为此书卷1之《神仙养道术》,卷4之《丹房镜源》、《金二十种论》、《造丹法》等均是从《证类本草》中撮抄有关炼丹术文字汇编而成。卷1之《涌泉匮法丹序》虽有唐宝应年号,但其内容仍系据《证类》伪托,其年代仍在《证类》成书之后。综合所有证据,认为《铅汞甲庚至宝集成》的纂集者为赵耐庵,纂著年代为元延祜三年(公元1316年),或明洪武九年(公元1366年)。  相似文献   

14.
蔡斌 《美与时代》2014,(6):100-101
王士祯晚年成书《唐贤三昧集》,除集中展现了唐朝时期诗词歌赋的发展特点以外,还集中表现了王士祯自身对神韵说诗学思想的追求。文章即以王士祯《唐贤三昧集》作为研究对象,在简要分析《唐贤三昧集》版本隋况的基础之上,从“三昧”以及“韵味”这两个方面入手,对《唐贤三昧集》的主要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最后指出了《唐贤三昧集》在王士祯唐诗选本中的重要价值,望能够引起相关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5.
崔兰海 《管子学刊》2011,(3):22-25,33
章学诚言《管子》书春秋有之,观其多存春秋之典章,可知实斋此论合理。《苟子》、《韩非子》之成书当均参考过《管子》文本。《管子》书乃后世习管子法者所缀辑,非管子自著,此关古人著书无私著之理。《管子》书其学术主旨当为法学,后人言归人杂家者为非。刘向、刘歆把《管子》人道家,当与其家学背景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在论述汉魏两晋佛教与道教之关系史时,近代佛学大师们对道教的第一部道经《太平经》同佛教初入中土的“第一部译经”(?)《四十二章经》的关系问题,颇有认识上的争议。关于两经各自的成书年代孰前孰后以及谁采用(或曰抄袭)谁的教义的问题,说法纷纭,见解不一。特别是关于《四十二章经》的成书年代,更是见解不一致。一般地说,较多的学者,而且是较占优势的一方,认为它们都是成书于汉代,《太平经》成书于佛教已传入中土六十余年的汉顺帝时期(公元126—144在位),四十二章经》译成于汉明帝(公元58—75年在位)或三国时期;  相似文献   

17.
次释行入。由上所言,释迦之学导源荒古。如《法苑珠林》载迦叶佛曾有遗书、遗衣及遗教经函付嘱树神教授释迦。上文言及释祖瞿昙与汉土所传庸成、广成实为一氏,其事委曲,另文详证。要之释迦立教,颇多母系社会遗风。尔时小国寡民,兵革不兴,翛然往来,无求无争,乐其天年,物我两忘,此即所谓大平等也。所谓六度万行,盖亦大平等义扩而充之而已矣。如佛地中平等性智,“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应,随诸有情所乐示现受用身土影像差别,妙观察智不共所依,无住涅槃之所建立,一味相续穷未来  相似文献   

18.
明《周易悟真篇图注》在《悟真篇》诠释史上地位举足轻重,但一直以来罕见传本。中国国家图书馆今藏一种,实为难得善本。通过对之详细考察,笔者认为《周易悟真篇图注》即是《秘殿珠林》所录之《五注悟真篇图解》,其作者程易明与《指玄篇本末原序》(《藏外道书》收录)的作者应是同一人,而该图注所用《悟真篇》底本与《顶批三注悟真篇》(《藏外道书》收录)的底本同源一致;此外,从内容上看,《周易悟真篇图注》乃道教诠释之"图解"传统和"丹道易图"自身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顺凡逆仙"的丹法原理与性命双修的工夫论系统,皆较前人有进一步的细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鞠彩萍 《法音》2012,(3):29-37
《祖堂集》是我国早期一部珍贵的禅宗史书,成书于南唐保大十年(952),可以看作晚唐五代时期的语料。由于此书初刻后不久就在中国流失,大约900年后才回归本土,因而较多地保留了语言的原貌。日本柳田圣山教授曾作过高度评价,他在《祖堂集》影印序(1972)说:"《祖堂集》之重发见,实本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孟子》一书直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将其与诸经并列刻石,才始列为经书。到南宋,朱熹将其列入“四书”后,其地位更加提高。在此以前,《孟子》久夷于诸子。《汉书·艺文志》就将孟子列在“诸子略”中,视之为子书。但因孟子是“命世亚圣之大才”(赵歧《孟子题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