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奕 《宗教学研究》2007,4(4):143-147
《现代僧伽》杂志(下简称《僧伽》)是中国近代别具特色的一份佛教期刊,是研究中国近代佛教与社会的一份弥足珍贵的史料遗产。学术界在一般研究中对《僧伽》多有涉及,但真正对其进行全面评述的则尚未有过,笔者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初步尝试,以候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2.
圆瑛是近现代著名的佛门领袖,一生创办了多所僧伽教育学校,其教育实践和思想值得总结继承。圆瑛的僧伽教育事业源于对佛教的信心,认为佛教是文化中心、救世根本,佛教教育的根本是僧才教育。新版《圆瑛大师年谱》有关其僧伽教育史料存在诸多错讹和缺漏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太虚大师的建僧思想如吉太虚大师“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萨戒本。”因此,建立健全的僧伽制度,举办完整的僧教育,培养能住持现代佛教的僧伽人才,是大师改革佛教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拟对大师有关这方面的设想和实践活动作简单介绍。一、关于僧教育的构想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正太虚大师(1890-1947)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的重要人物,他的僧伽教育思想,是针对当时中国佛教僧伽教育的流弊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至今仍有其不可忽视的时代意义。一、太虚大师僧伽教育思想的针对性如所周知,清末民初出现的"僧伽教育",本是中国佛教界为应对当时"庙产兴学"风潮及各种来自社会对佛教的诟病所提出的一项举措,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其兴办僧伽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泰国是当代上座部佛教的三大主力之一,佛教在该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世纪初,泰国一直在进行政治与经济的改革,作为国家精神文明领域的佛教,也处于改革进程之中。泰国政府出于改革的需要,重新订立了僧伽法,利用佛教来维系民族统一,将僧伽置于国家官僚机构的框架之下,发起了一系列的净化佛教运动,这些措施曾对当代泰国佛教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成为一种比较典型的模式,尤其是在政治关系上,对今天的佛教发展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9,(9)
僧伽、达磨、佛陀三者是组成佛教的三大要素。僧伽的素质怎样,对佛法的弘传是起主要作用的。古代僧人皆以师父带徒弟的办法,一个一个地进行教学。近现代以来,由于学校组织的出现,各地佛教界为了培养僧伽人才,分别举办各级佛学院,进行定期地集体地教学,效果显著,人才辈出。纵观一下二十世纪初到八十年代的中国佛教教育的发展过程,就可以知道办学育才的重要性了。  相似文献   

7.
觉醒法师是上海玉佛寺的方丈,又是上海市佛教协会的会长,同时还是中国佛教协会的副会长。他是自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佛教界内成长起来的居于领导层的青年精英。如今的上海玉佛寺和其他寺院如龙华寺静安寺等,都由这样一批有学识有见地有道行的僧伽青年领袖们领导着。下面的这篇采访录,记叙了觉醒大和尚以及像他这样的一批僧伽领导人对我国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赞叹,对现代化都市中佛教应有地位的正确估量,更有对佛教僧伽当代责任的担当。本文采访记者为《佛教在线》总编和《佛教文化》主编,在场的还有上海佛教协会王春云副会长和玉佛寺负责弘法和文化工作的慧觉法师和曹曙红居士。  相似文献   

8.
国际动态     
世界佛教僧伽会第七届第三次执行委员会会议召开2003年12月17日,世界佛教僧伽会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第七届第三次执行委员会会议,来自世界各地的执行委员、僧伽代表和观察员共400多人出席会议。中国栖霞山、嵩山、九华山和福建、贵州等内地的法师参加了会议。世界佛教僧伽会是国际性佛教僧伽的团体组织,1966年5月成立于斯里兰卡,至今已30多年。每四年召开一次会员大会外,每年还分别举办执行委员会会议。现任世界佛教僧伽会会长为我国台湾的了中长老。孟加拉国将严惩阿赫马迪亚邪教1月13日,迫于国内一些宗教极端势力的压力,孟加拉国宗教事务部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唐代道宣律师所记载的僧伽参加佛教活动的史料入手,考证了僧伽的生平,将其明确划分为四个时期。考察了僧伽生前与各阶层人士的关系,分析了僧伽信仰产生的根源,阐明了皇室的推崇、士大夫的宣扬、高僧的引导、庶民的崇信,虽然对僧伽信仰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但这些都是外因,只是形成的条件。僧伽信仰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僧伽生前立足中土,把外来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深入底层,广施教化,济世救民,因而受到全社会的崇拜。可以说,僧伽信仰是僧伽致力推行佛教中国化的产物,是僧伽生前普济众生、造福于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能超 《中国宗教》2017,(1):56-57
一、高科技与僧团管理 长久以来,僧伽的管理都是寺院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代寺院一直遵循佛门戒律结合当今人间佛教的理念,坚持佛制戒律,祖立清规,以僧为本,并试图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来探索僧伽管理的可行之道。以现代化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技术进行僧伽的管理,实时的网络在线监控,不光精简了僧伽的冗杂事务,而且可以实现有效的监督,促进僧伽的修行。无锡开原寺运用现代科技进行僧伽管理的实践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91,(6)
昌明法师写的《加强自身建设,发挥佛教优势》一文,谈了他出席这次座谈会的感想。文章着重说明发挥佛教优势及佛教的社会功能问题,关键在于佛教自身的建设;对提高僧人素质,树立寺庙道风,切实办好僧伽教育、培养合格僧材等方面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斯里兰卡是南传佛教的大本营,僧伽罗人自称他们的楞伽岛是“法之岛屿”。上一世纪的五十年代,当世界各地的佛教徒为纪念伟陀诞生250O年而举行庆典时,南传佛教国家掀起了佛教复兴的热潮。从那以后,半个世纪过去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国际政治风云的变换,给这些古老的佛教国家留下了什么影响呢?本期《佛教文化》选载了一篇文章,希望向读者介绍斯里兰卡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斯里兰卡也许是亚洲最为温和的佛教国家。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维西林德1997年在斯里兰卡呆了一个多月,他在那里访问了各种各样的斯里兰卡人,从泰米尔的黑虎敢死队员到政府官员。文章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对于一个古老的佛教国家,现代社会发展的终极意义在哪里?在此进程中如何保存民族传统?宗教的精神价值在现代社会如何估量?佛教如何应对现代的困惑?本文发表于1997年元月号。它真实地感性地再现了楞伽岛上的经济政治现实和宗教种族的冲突。当然有的情况在2003年的今天已经有了变化,例如,结束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之间战争的曙光已经看得见了。我们相信:一个信奉佛教的热爱和平的伟大民族,终会翻过晦暗的一页,走向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作者二十年前的未竟之稿。原计划写八个题目,已写成的有:1.《佛陀和佛教的创立》,2.《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3.《僧伽和佛的弟子》,4.《佛教在印度的发展、衰灭和复兴》,曾于1959—60年先后在《现代佛学》上分期披露;其中第一题并在1980年第三期《社会科学战线》发表过。《法音》问世以来,广大读者不断来信要求重新发表此作;应上述要求,本刊从这一期起将陆续重新发表。原计划撰写的尚有下列四题:1.《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演变》,2.《中国和日本、朝鲜、越南的佛教关系》,3.《中国和南亚各国的佛教关系》,4.《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佛教关系》,亦征得作者同意,将继续撰写,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82,(4)
一、根据《中国佛教协会章程》第二条和第十五条的精神,本会决定设立佛教弘化基金并拟定本试行办法。二、佛教弘化基金旨在资助佛教界培养僧伽人材、开展佛学研究和出版佛教书刊,发展佛教文化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佛教弘化基金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早在北魏时期就出现了不少讽诵、书写、研习、著述《华严经》的著名高僧,现代五台山碧山十方普济禅寺的寿冶法师又是一位闻名遐迩的华严行者。 不爱新娘爱僧伽 策杖出尘叩鹿苑 寿冶法师,俗姓袁,字海月,江苏省无锡市三房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四 (1908)。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依据《比丘尼传》卷二,从出家原因和修证事实两个方面论述了南朝刘宋时期比丘尼僧伽的基本情况,对当时统治者与比丘尼的关系也略有涉及。此外,作者还谈到《比丘尼传》重要的史料价值,如象佛教僧伽制度的发展和二部僧戒的传入,书中皆有佐证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与高科技结缘的佛教教育探索中,无锡开原寺一直追求创建"互联网+智慧寺院"。除了积极建立佛教网站论坛发展佛教教育之外,还将佛教教育提升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之上,做出了在公共教育探索中的大胆尝试。一、高科技与僧团管理长久以来,僧伽的管理都是寺院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代寺院一直遵循佛门戒律结合当今人间佛教的理念,坚持佛制戒律,祖立清规,以僧为本,并试图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来探索僧伽管理的可行之道。以现代化管理模  相似文献   

18.
<正>"僧伽大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4月15-16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宗教学会和南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主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南通狼山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南通市佛教协会、南通市僧伽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的佛教女众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近代的佛教文化复兴运动中,僧伽佛教文化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除了在清末积极进行佛教振兴活动的一些年高德劭的开明寺僧外,民国时期成为佛教文化复兴运动之主力的寺僧,几乎都曾经接受过近代新式的佛教文化教育。而在近代僧伽佛教文化教育中,佛教的女众教育虽不及男众教育那么有影响,但是,作为近代僧伽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国佛教女众文化的近代振兴与转型,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早在清末,杨文会居士在积极筹划释氏学堂时就明确地提出,现代僧伽教育包含着尼众教育,认为内学班三级课程的教授,是“仿照…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佛教僧团管理在凝聚僧众信仰、促进佛教健康传承发展、协调与世俗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佛教早期,僧伽是比较松散的组织,僧团管理主要依靠佛陀说法、戒律以及师徒的联系来维系;佛教传入中国之初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最初完全依古印度佛教的戒律,至道安提出《僧尼轨范》,由此开启了中国佛教僧团管理的新篇章。而作为佛教中国化典型体现的禅宗,其僧团管理无疑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