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忠炉  邢强  雷怡  李红 《心理科学》2019,(5):1026-1032
本研究旨在探讨顿悟式组块破解的信息加工机制及神经动态变化。被试完成汉字拆解任务,也即从一个源汉字中移动部件从而得到有效汉字。研究操纵部件之间在空间交错背景下的类别关系:同类(移动部件和剩余部件都是汉字)和异类(移动部件是笔画,剩余部件是汉字)。与此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变化。结果显示,同类条件比异类条件引发了更大的N2波动和减小的LPC波动。早期的N2效应可能提示了组块破解过程中的识别困难,而晚期的LPC效应可能提示了组块破解过程中的知觉转换困难。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的目的是澄清“组块紧密性为何导致组块破解困难”。研究基于汉字减法任务,也即让被试从一个源汉字中移动一个目标部件从而得到一个新汉字,在三个实验中检验了部件类型和交错关系的作用。结果显示,交错条件比非交错条件解答率更低反应时更长;而部件类型效应则主要体现在非交错条件的反应时指标上。结果提示,组块紧密性导致了组块破解困难,这主要取决于空间交错关系;相对的,部件类型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知觉组块中部件类型和空间交错关系信息的学习是否促进问题解决。研究采用学习-测试范式,71名有效被试(女性25名,平均年龄=20.51±2.35岁)先学习解答组块破解问题然后进行测试。研究分别在学习和测试阶段基于组块破解任务操纵了部件类型(汉字水平vs.笔画水平)和空间交错关系(交错vs.非交错)。学习阶段,被试分别在四组中完成组块破解练习;在测试阶段完成所有四组问题。研究发现,对交错关系信息的学习与利用相对于部件类型信息促进了问题解决:在涉及交错信息的测试任务上,涉及交错信息比非交错信息的学习条件解答率更高,反应时更短;反之则不是。然而部件类型则没有发现类似的促进效应。与此同时,交错关系信息的习得需要对任务的重复操作学习:涉及交错关系信息的组块破解学习成绩在不同任务间并不随时间推移而提高,但会随重复学习次数而提高。  相似文献   

4.
字频影响常用汉字认知速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以熟知汉字的大学生为被试,对影响常用汉字认知速度的因素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1)读音反应中存在字频效应,对高频字的认读明显快于低频字,表明字频是影响汉字认知速度的因素之一.(2)未见有笔画数效应,认读汉字不是以笔画为单位而可能是以意义化的组块为加工单位的.作者认为影响汉字认知速度的因素是多重的.  相似文献   

5.
汉字加工的基本单元:来自笔画数效应和部件数效应的证据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22  
用命名作业和真假字判断作业考察了笔画数和部件数对汉字加工的影响,发现,当部件数保持恒定时,笔画数少的汉字较笔画数多的汉字加工快,这种笔画数效应和字频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当笔画数被控制时,部件数效应也存在,但和字频有交互作用,表现在低频少部件汉字的加工要快于低频多部件汉字的加工,而高频汉字中的部件数效应不显著。实验还发现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的加工和合体字(部件数大于等于二)的加工有差异。作者认为,汉字的加工要经过笔画、部件和整字三个层次,其中单位部件的笔画数和部件数影响着汉字加工时间  相似文献   

6.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技术,运用剑桥风险任务的实验范式,考察了青少年风险决策的时程加工机制。行为结果表明,在高、中、低三种不确定性条件下,相对于效价,被试的决策更多的关注概率。脑电结果显示:1)不确定性的主效应在N400上表现显著,高不确定条件和中不确定条件的波幅要明显大于低不确定性条件的波幅,而高不确定条件和中不确定条件的波幅无显著差异;2)与中不确定条件相比,高不确定条件和低不确定条件诱发了一个新异正成分(LPC),高不确定条件和低不确定条件的波幅要明显大于中不确定性条件的波幅,而高不确定条件和低不确定条件的波幅无显著差异。青少年在风险任务中的决策较多的是选择安全选项,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风险规避倾向。N400的波幅可能反映了不确定性程度,而LPC的波幅大小可能反映了结果评价准确性程度的高低。  相似文献   

7.
高文欢  王权红 《心理科学》2012,35(2):270-275
利用ERP技术,采用知觉干扰效应的经典实验范式,首次从神经生理水平上探究知觉干扰效应的内部机制。结果发现,递进条件和标准条件均诱发了P2,P3,N400和晚期正成分LPC。在P2,P3和LPC成分上,标准条件的波幅均显著大于递进条件;在N400成分上,递进条件比标准条件波幅更负,潜伏期更长。此外,对递进条件下靶字各模糊水平(Level 1~Level 5)的ERPs进行比较分析表明,N400成分的波幅在各模糊水平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基本支持失匹配理论及词汇自动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8.
不同部件亮度条件下的汉字识别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命名作业法探讨在不同汉字部件亮度条件下的字频效应、笔画数效应及部件在汉字识别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1在本实验条件下 ,字频效应仍非常明显 ,但没有笔画数效应 ;2在上下型汉字的识别中 ,其上半部的作用比下半部更为重要 ,而对左右型汉字而言 ,其右半部的作用比左半部更为重要 ;3部件亮度条件对命名反应时有显著影响 ,但是否可以称为“部件亮度效应”尚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部件启动对合体汉字字形识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探索了部件启动对左右型合体汉字字形识别的影响,得到以下结果:(1)启动部件与目标字中左部件同形或相似(少一笔划或多一笔划),会促进对目标字的字形识另询工,表现出正向启动效应;相反,异形部件对目标字加工有干扰作用,表现为负向启动效应;(2)各种启动刺激类型所产生的启动量随启动刺激呈现时间增长而变化。通过对各种实验条件下,启动量的分析,笔者认为:本实验为汉字相互作用激活模型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尽管证明人类具有主动遗忘能力的研究比较多,但是,探索情绪汉词主动遗忘效应以及电生理机制的实验却非常少。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T/NT范式探索情绪汉词主动遗忘效应。实验一(行为研究)的结果显示,在中性和情绪汉词条件下,不回忆组的正确率都显著低于基线组,即得到了主动遗忘效应。同时,情绪汉词的主动遗忘效应量小于中性汉词。实验二(脑电研究)结果显示,在200-300ms,Fz,Cz,Pz电极点,回忆组的P2波幅高于不回忆组。在300-400ms,在Fz,Cz,Pz电极点,不回忆组的N2波幅高于回忆组。N2跟抑制过程高度相关,提示抑制是主动遗忘的一个主要原因。在400-500ms,在Pz电极点,回忆组的LPC波幅高于不回忆组。顶叶LPC跟记忆提取高度相关,提示主动遗忘阻止了回忆,这可能是主动遗忘效应发生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1.
根据目前国内采用的标准,选取学优生和学困生各120人。运用内隐学习中的双条件人工语法材料和强分离的实验范式,考察和比较了两种学生的内隐学习、内隐与外显协同学习的成绩。结果显示:(1)学优生在外显学习、协同学习(先内隐后外显以及内隐与外显交替)方式下的成绩显著好于学困生,而在内隐学习方式下,二者成绩差异不显著。(2)学优生的外显学习及协同学习成绩显著好于内隐学习成绩,而学困生在四种学习方式下成绩差异不显著。表明在人工语法学习中学优生的有意识学习及其与无意识的协同学习效果较好,而学困生的有意识学习及协同学习较差。  相似文献   

12.
分散注意条件下学优生与学困生视空间工作记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明  隋洁 《应用心理学》2003,9(1):29-34
通过控制干扰刺激量 ,研究分散注意对学优生和学困生视空间WM的影响。实验一的结果表明 :在不同干扰条件下 ,学困生视空间WM均比学优生差 ;干扰任务不仅影响学困生视空间WM的加工能力 ,也影响他们的存储能力。这说明学困生不能有效抑制外界干扰可能是他们视空间WM存在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验二的结果表明 :视空间WM有缺陷是各类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于学优生来说 ,不同类型学优生视空间WM不同 ,语文学优比数学学优的学生的视空间WM能力更强 ,主要表现在加工功能上。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在学习障碍的鉴别中兴起的干预-应答(Response to Intervention,RTI)模式鉴别学习障碍内部亚组的有效性及其调节因素。通过系统检索1996-2015年的文献,获得了34项研究,包括6127名学生的45个样本、261个效应值。元分析结果表明,RTI模式可有效区分学习障碍风险儿童的内部亚组,对干预无应答和有应答的学生在学业成就、认知技能、行为等多方面存在系统、显著和持久的差异,但仍存在个体应答状态的进一步分化。RTI模式对于学习障碍风险儿童内部变异的区分效果受到干预对象、干预层次、干预时间、应答指标选择、测量方法和切分点等因素的影响。本元分析结果不仅为认识RTI模式鉴别学习障碍的有效性提供了进一步证据,更重要的是通过系列调节效应分析,为合理实施RTI模式鉴别学习障碍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语言学习观念与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对6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其语言学习观念和英语学习策略的特点及关系。结果表明:(1)在语言学习观念上,女生比男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更强,大一女生明显认为英语学习难度大,外语学能观念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强,文科生比理科生认为英语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更强;(2)在英语学习策略上,性别、年级与6种策略都有一定关系,文科生在元认知、社交、情感、补偿、认知5种策略上的运用都显著高于理科生;(3)语言学习观念与英语学习策略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The Group Embedded Figures Test of Oltman, Raskin, and Witkin was administered to 60 high school students (30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30 without learning disabilities) to measure their cognitive styles of field dependence versus field independence.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scored as more field dependent than those without learning disabilities.  相似文献   

16.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elf-regulated strategy instruction on the ability of four elementary-school students with mild handicaps (2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LD] and 2 with mild mental retardation [MMR]) to perform 4 types of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word problems. We used a multiple baseline design and a self-instructional strategy to address story problem solv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trategy was effective in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orrectly solved word problems. Gains were maintained across a 6 and 8 week follow-up check. The study supports previous research indicating that cognitive strategies are effective for students with LD and suggests that cognitive strategies are appropriate for students with MMR.  相似文献   

17.
The authors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s of cognitive (i.e., memorization and elaboration) and metacogni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i.e., control strategies) to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among 15-year-old students in 4 high-performing East Asian education systems: Shanghai-China, Hong Kong-China, Korea, and Singapore. In all 4 East Asian education systems, memorization strategies we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whereas control strategies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Howeve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laboration strategies and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was a mixed bag. In Shanghai-China and Korea, elaboration strategies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In Hong Kong-China and Singapore, on the other hand, elaboration strategies we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习困难儿童的工作记忆与加工速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反应了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在认知发展研究中,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所起的作用仍存在较大的分歧.采用多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比较了语文学习困难和控制组儿童的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结果发现,与控制组相比,语文学习困难儿童在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方面均存在明显的不足,但加工速度不能解释不同能力组之间的差异,语文学习困难儿童的缺陷在于工作记忆能力的下降.工作记忆的缺陷在于言语工作记忆和中央执行功能的不足,与视空间工作记忆能力无关.语文学习困难既存在一般的工作记忆缺陷(中央执行功能)也存在特定的工作记忆(言语工作记忆)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采用比较研究的实验范式,从偏离校准、优于常人、控制错觉和过分乐观三个效应上比较学习困难初中生和一般初中生的过度自信特点。结果显示:(1)在"偏离校准"效应上,学习困难初中生在困难任务中和学习一般初中生同样存在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但在简单任务中则存在不自信。(2)在"优于常人"效应上,学习困难初中生和学习一般初中生都存在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简单任务中,他们认为自己"优于常人",而困难任务中,他们认为自己"差于常人"。(3)在"控制错觉和过分乐观"效应上,学习困难初中生和学习一般初中生都存在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男生比女生的过度自信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20.
学习不良儿童的元认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元认知指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和对认知过程的调节。在学习不良领域,元认知理论无论在对学生内部加工问题的理解上还是在开发帮助学生获得学业成功的教学方法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之后,指出一些基本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未来的研究应围绕这些问题的解决展开,进一步揭示学习不良儿童元认知机制,整合认知、动机和情感因素,致力于将学习不良学生培养成自我调节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