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斯兰教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与现代化张广麟把具有悠久历史的宗教和宗教文化传统同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着的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意在说明在建设育中国特色社会王文的过程中,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需要从人类历史上各种学说和传统文化包括宗教文化中吸取和借鉴有...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族群冲突的宗教维度日益凸显。这与宗教的"神"性、组织性、跨国界性,宗教的世俗化、现代化运动,宗教民族主义运动,宗教歧视性政策与行为,宗教精英以及宗教国际环境的变化等社会元素密不可分。然而以文化主义与理性主义结合的视野来看,宗教在很多时候只是国际政治、民族国家以及宗教团体三个层面中的冲突各方用以进行内部动员和利益争斗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宗教只是族群冲突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3.
要达到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实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积极适应,宗教自身有必要树立鲜明的、独具特色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形象。例如,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所有现存宗教都面临着自身的更新问题。现代化的发展势头使杜会历史变动更为明显,这样,中国人从传统文化意义上所理解的宗教也遇到了挑战。无论宗教作为一种观念实体或组织实体,其生存和发展都取决于它如何与现代社会对话,怎样既作为传统文化遗产,又作为现代文化内容来参与现代社会生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发挥其现实作用和影响。 就一般文化意义而言,…  相似文献   

4.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提出"支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很多学者和宗教界人士认为,坚持宗教中国化就是坚持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其实,坚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必须放在当代条件下来看,即坚持宗教中国化不是单单要坚持宗教与中国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化的融合,而是要做到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认同、社会适应和文化融合。具体来说,坚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就是要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法治化的方针,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与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时宗教中国化也能为中国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提出“支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很多学者和宗教界人士认为,坚持宗教中国化就是坚持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其实,坚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必须放在当代条件下来看,即坚持宗教中国化不是单单要坚持宗教与中国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化的融合,而是要做到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认同、社会适应和文化融合。具体来说,坚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就是要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法治化的方针,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与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时宗教中国化也能为中国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中国宗教》2023,(1):26-27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浙江省打造“之江同心·正信正行”宗教中国化和宗教事务治理现代化先行建设品牌。“正信”,指建立正确、正直、正当的思想、信仰和理念,适应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宗教中国化进程;“正行”,就是端正行为,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在宗教的活动和社会行为等方面依法开展活动,崇俭戒奢,从严治教,实现宗教事务治理现代化。从本期开始,本刊以“之江同心·正信正行”为题,刊发系列文章,展示其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从西道堂看宗教与中国现代化的问题高占福发展与对话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而实现国家或地区或民族的现代化,则是人类世界不分国界、地域、种族、信仰等差别而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宗教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现今仍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领域,无论...  相似文献   

8.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涉及宗教和宗教工作的根本问题。为了更妥当地处理好宗教问题以服务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在新的形势下,需要深化对“相适应”问题的研究。一、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互关系的历史把握“相适应”论断的重大意义宗教作为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已经有几万年的历史。自从19世纪中叶,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和共产党诞生以后,伴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与宗教的相互关系问题,才真正构成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复兴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东诸国在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和阿拉伯主义思潮衰落之后兴起的对传统文化探寻和回溯的社会运动。教俗合一的政治体制是当代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历史远因,但其在不同国家历史积淀程度的差异决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不同走向。现代化的探索过程构成当代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现实动因,但现代化遭遇危机程度的差异决定伊斯兰复兴运动在不同国家表现不同。宗教和世俗力量的权力角逐是当代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核心特征,但二者之间斗争程度的差异决定伊斯兰复兴运动激烈程度的区别。现代经济模式变革是当代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经济保障,但经济转轨对社会影响程度的不同决定伊斯兰复兴运动对其反弹程度的差异。在中东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国家的伊斯兰力量努力尝试整合本土文化与现代化,这体现了现代民族国家对移植自西方的一元现代化模式的质疑和对多元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与追求。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复兴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东诸国在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和阿拉伯主义思潮衰落之后兴起的对传统文化探寻和回溯的社会运动.教俗合一的政治体制是当代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历史远因,但其在不同国家历史积淀程度的差异决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不同走向.现代化的探索过程构成当代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现实动因,但现代化遭遇危机程度的差异决定伊斯兰复兴运动在不同国家表现不同.宗教和世俗力量的权力角逐是当代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核心特征,但二者之间斗争程度的差异决定伊斯兰复兴运动激烈程度的区别.现代经济模式变革是当代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经济保障,但经济转轨对社会影响程度的不同决定伊斯兰复兴运动对其反弹程度的差异.在中东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国家的伊斯兰力量努力尝试整合本土文化与现代化,这体现了现代民族国家对移植自西方的一元现代化模式的质疑和对多元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与追求.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宗教发展已经很难“遁世”、“隐居”,更不可能独善其身。虽然现代化是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现代化之前,早已出现了全球化的基督宗教、伊斯兰教、佛教等跨国界发展。从治理的向度来说,宗教发展融合了国家、市场、社会的对立关系,重新创造性的结合国家、市场与社会,引导世界走向善治。而宗教组织要寻求全球性的发展甚至推动全球公民社会的实现,就有赖于跨国社会运动组织的发展。因此,如果20世纪的政治遗产是民族国家组成的世界体系,那么21世纪就是建构一个善治的全球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迎来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全新发展。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基督教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意义也逐渐得以彰显。因此,对中国基督宗教现状的了解,实际上包括了两个层面,一为基督宗教在中国现代社会处境中自身的发展变迁,二为基督宗教对于中国现...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就中国来说,我们的现代化就是在走完过去的农业社会之后,进入工业社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的一个发展过程。现代化的进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改变,还牵涉到政治、思想、文化等一系列的变革。但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宗教的影响太深,传统气息太浓厚,于是有些人不愿意将它与现代化联系在一起,因为现代化本身似乎是一场革命,它对传统的东西破坏太多,宗教因现代化而受到的冲击太大,其中许多传统的东西都自觉不自觉地改变或消失了。而有的人认为,宗教本来是代表着“传统”的,现代化使宗教减…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中的宗教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贡献着有力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着多维精神资源。这种资源为促进社会整合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具体表现在民族的宗教性整合和宗教的民族性整合关系中。本文以四川硗碛藏族乡为研究个案,考察了硗碛藏族锅庄舞、丧葬仪式中蕴含的和谐宗教思想。文章得出结论:宗教的和谐思想是促进社会整合的有利资源,这种整合是在宗教与民族两方面同步进行的:一方面,宗教作为和谐资源,被当成社会资本促进了民族的整合,这是宗教的民族性整合;另一方面,从社会资本在族群中建构与生产时,宗教和谐思想无疑成了族群认同与凝聚的资源,在此意义上的整合是民族的宗教性整合。  相似文献   

15.
牟钟鉴在《福建宗教》2004年第四期撰写文章,认为中国宗教既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跨文化的眼光和比较宗教学的视野来回顾和观察中国宗教文化的历程,中国宗教文化有着与西方宗教文化很不相同的轨迹和特点,它的传统在许多方面都是可贵的。中国宗教文化的一个显著的历史特点便是它的多样性与和谐性,即和而不同,多元一体。在中国五大宗教中,有四种是在不同历史阶段从国外传入的,但都在不同程度上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交融。继续保持宗教的多样性与宗教间的和谐性,而不使一教做大垄断,也不出现宗教对抗…  相似文献   

16.
岳清华 《天风》2020,(1):20-22
宗教当植根于当代,宗教现代化是中国宗教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卓新平教授指出:"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其存在的所有宗教都面临着自身的更新问题。"诚然,无论作为一种观念实体抑或组织实体的中国宗教,其生存与发展都取决于其如何与现代处境对话;无论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遗产,还是作为现代文化载体,其作用与影响也都取决于其怎样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纵观当下,中国宗教现代化还存在若干问题,本文以中国基督教为例来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中国社会的城镇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彝族人从乡村举家迁到城市,其中也包括彝族的专职神职人员毕摩和苏尼。本文在对游离于城市边缘、行走在城镇的彝族毕摩、苏尼田野调查基础上,试图分析从神圣到世俗化整合的外在原因与内在动力。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与调适。游离在城市中的毕摩和苏尼,主动拓宽了自己的宗教场域,这种彝族宗教文化的变迁与适应是传统文化遭遇现代化、城镇化变迁中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来,四川的宗教工作在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进行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宗教与党和政府的关系更加和谐与融洽,为我省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文化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一个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比较多的国家,因此,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仅是关系到落实宗教政策、维护信教群众合法利益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大问题。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是有着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符合广大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的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宗教发展史也已经证明,宗教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是紧密相…  相似文献   

20.
宗教关系是新疆社会问题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宗教关系是否稳定直接关系着新疆地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文章对新疆维吾尔民族与汉族现阶段家庭结构中的宗教文化进行了研究,这种以家庭为单位、从家庭结构分析出发,结合社会学、宗教学等学科知识的研究不仅对认识维汉两族宗教文化观念的形成、差异的产生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新疆社会和谐的构建也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