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学院派的声乐教学体系中,通常把歌唱方法严格地分为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三种唱法的分类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声乐教学和歌唱艺术的发展.然而,在世界文化多元交融的今天,三种唱法的观念已经开始制约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作为高校的声乐教育工作者,应从对三种唱法的认识误区中解脱出来,用科学的和富有时代性的思维来指导声乐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
对"唱法"问题的美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远鸿 《美与时代》2003,(12):16-17
在我国,曾将声乐分为艺术的歌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音乐界的主流竟意见发生了变化,认为三种唱法的提法不妥。本文无意参与讨论,只想从“唱法”这一概念的释义、历史和文化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3.
解伟 《美与时代》2005,(11):44-45
任何一种歌唱艺术及其演唱方法都是建立在本民族文化传统及审美情趣基础上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也是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语言文化、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识的制约而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声乐与西欧的声乐艺术在结构形态和审美心理上有着极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决定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演唱方法上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蒋涵 《美与时代》2007,(10):116-118
声乐艺术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本文就我国习惯性划分的三种唱法中的美声、民族两种唱法从产生渊源、发展及唱法特点上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六个方面具体的分析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和原生态唱法各自的特点,阐述了四种唱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主观上建立开放的歌唱观念和灵活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沈艳芳 《美与时代》2005,(10):67-69
民族声乐的歌唱方法一直是我国声乐界所探讨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我国传统的辩证方法,探讨了民族声乐歌唱中对"气"的要求,并结合西方"美声的理论"提出了自己对民族声乐歌唱方法的一些看法和如何把握好民族声乐歌唱方法中的对立统一,及如何找到民族声乐歌唱方法的真髓.  相似文献   

7.
樊霞 《美与时代》2006,(8):71-73
通俗唱法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声乐表演形式,越来越具有流行性和世界性。本文从艺术发声的专业角度出发,系统探讨和研究了通俗唱法的歌唱状态及其运用方式,总结了通俗唱法的风格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声乐表演的审美原则之一.探讨、研究如何规范歌唱语言,使之准确地表现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是民族声乐研究的长期课题之一.广东省地处我国南疆,由于地域、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影响,发准普通话语音对于广东人来说乃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情.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对比粤语与普通话的发音差异,使学生掌握二者的发音规律,并在歌唱中有意识地规避方言语音,规范歌唱语言,真正做到"出声"字头清,"引腹"韵母纯,"收尾"归韵准.  相似文献   

9.
声乐艺术是文学语言与音乐旋律相结合,并以人体本身声带做演奏乐器的艺术。歌唱离不开语言,歌唱语言运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歌唱艺术的优劣。西洋美声唱法同中国传统艺术唱法同样都非常重视歌唱语言在歌曲表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歌唱中艺术地准确地咬字、吐字,使字与声相结合,根据歌曲内容、情调、风格,塑造完美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10.
张成伟 《美与时代》2007,(8):99-100
面对世界科技、文化的高速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突起,电子音乐的出现,我们的民族声乐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民族声乐的走向该往哪里?我们的民族歌唱艺术首先应放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中,努力吸取营养,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强化民族属性,也应驰骋于全人类文化的大环境中与不同的声乐流派碰撞、交融,使其成为全人类共享的艺术财富.  相似文献   

11.
民族声音与戏曲演唱同根同源,都是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二者有共同的文化基因。在民族声乐演唱当中,不能一味追求西洋美声的唱法而忽视我们传统的音乐文化,可以吸取戏曲演唱中的高位置念白、润腔技巧、舞台表演技巧等,以使民族声乐演唱得更加生动、形象、完美。  相似文献   

12.
歌唱是人类的天性,人类歌唱以表达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作为一种艺术创造,人类歌唱是生理的、物理的、心理的、文学的、艺术的等多种学科相互交融的结果。在人类歌唱活动中,无论以何种嗓音,何种唱法,抒情达意,都将通过一定的形式得以完成。歌唱形式,是歌唱内容所涵全部技术,艺术与文化最直接的展露。 歌唱形式,即人声的组合。按照表演时所采用的不同的物质手段来分类,在声乐体裁中,有独唱、重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形式。这些不同的歌唱形式,是经过千百年极为漫长的人类音乐文化发展的成果,体现着歌唱活动的艺术性。它细腻,灵  相似文献   

13.
徐牧 《天风》2017,(3):20-21
唱诗班的弟兄姊妹和教诗领诗人在歌唱中要戒掉一些不良习惯以及一些错误的唱法,因它们一直影响着我们的唱诗与赞美。 一、忌方言和土语 据了解,在全世界的国家中,我们国家的民族最繁多,语言也最丰富,方言和土语更是无法统计了。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东西方文化碰撞以及西洋声乐艺术的传入,造成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土""洋"关系的微妙融合,以致于建国初期出现了"土洋关系土洋唱法的激烈争论"和五六十年代关于"洋为中用,土洋结合"的探讨;今天,我们面对土洋结合起来的演唱方法--也是被人们称之为"千人一面"的唱法,应该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到:她是经过了几代声乐工作者的艰苦探索和实践,其中包含着几代音乐工作者辛勤的汗水甚至是毕生精力.  相似文献   

15.
"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四大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如何与"美声唱法"结合,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笔者通过对声乐教学的体会,阐述个人的观点,认为这两种唱法就发声方法基本上有四点不同.  相似文献   

16.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各声部的音区与换声点已经成为大家熟知的内容,但是流行唱法由于其演唱风格与演唱技巧的不同,导致其音区与换声点与其他两种唱法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女声各声部。演唱者对音区与换声点的充分了解与掌握,对于演唱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现代主义设计在风靡全球的同时,削弱了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差异。西方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使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需植根民族传统文化。江南文化作为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以此为研究背景,追溯江南地区的地理、经济和文化历史,调研江南地区的传统历史街区,研究其对当代建筑审美与功能的影响,对当代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是社会交流的工具.声乐是音乐艺术范畴中,唯一运用语言和音乐相结合来表达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形式.歌唱是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相结合的一种独特的产物,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演唱者通过歌唱,咬字、吐字与发音,创造出各种内容深刻、丰富而又感人的音乐形象,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要达到这个目的,在演唱时,就得咬字吐字清楚,使人闻其音即解其意,从而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否则就失去了声乐艺术的意义.在我国民族声乐传统中,历来十分强调语言的清晰动听,讲究"以字行腔","字是骨头、腔是肉",甚至有"千金白,四两唱"之说,足见在歌唱中对语言这一因素的重视.明朝沈宠绥在<度曲须知>中讲:"凡敷演一字,有字头、字腹、字尾之音."清朝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一字之音,必有首腹尾,必首腹尾已尽,然后再出下一个字,则字字清楚."下面就着重讲一下字头、字腹、字尾的唱法.  相似文献   

19.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中国,除中国之外,三大古国都相继沉寂了.历史的断裂,造成民族文化的中断或流散,时间的延续,留下的只是曾代表一时兴盛的古文化的残垣断壁,留下的只是后人伫立良久的沉思.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其辽阔的疆域,众多的民族,创造了连续不断的文明历史,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民间文化更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20.
徐文 《美与时代》2005,(5):60-61
通俗唱法的演唱技巧与美声和民族唱法相比,拥有最大的自由度,甚至可以说是随心所欲、顺其自然。但是随着三种唱法融合的逐渐加强,通俗唱法也愈加追求科学与文化底蕴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