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炳 《哲学研究》2012,(4):109-114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等人创立了古典政治哲学,其中包含的"公民性"思想深刻影响着古典公民教育的实践。然而,在由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所开启的"现代性"进程中,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等人高扬个体主义、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战旗,以"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2.
孙磊 《现代哲学》2014,(3):74-79
与古典政治哲学相比,希腊化时期的政治哲学方向发生了根本转变。伊壁鸠鲁派是其中对现代性影响最深远的一派。伊壁鸠鲁的政治哲学以唯物论为基础,建立了快乐主义伦理学,其政治约定论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保障个人的基本安全,因此自然与礼法之争丧失了古典政治哲学中高贵的神性,而且体现庸俗的计算理性。伊壁鸠鲁思想与现代性的关联体现在霍布斯、马克思和后现代哲人身上。霍布斯继承了伊壁鸠鲁将善等同于快乐,政治德性变成了人追求虚荣的好名。马克思继承了伊壁鸠鲁的启蒙精神,通过批判宗教和社会启蒙来实现个体的自由。后现代哲人继承了伊壁鸠鲁的"自我快乐"和"自我治疗",致使整个社会愈发陷入虚无和颓废中。  相似文献   

3.
汪行福 《哲学动态》2006,1(10):16-22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其政治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建构有重大影响。从康德到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贯穿着一个重要的思想线索,即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以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和内在超越。这一过程以康德哲学为起点,经过费希特,最后在黑格尔哲学中得到系统地铺陈和展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对马克思来说不是外来的,而是内生于马克思所批判继承的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之中。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说:“如果先前没有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那么德国科学社会主义,即自古迄今唯一的科学社会主义,便…  相似文献   

4.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的汇通问题,以往的研究由于忽略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内在关联,或者只是过于简单地理解这一关联,因而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缺失。本文力求从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出发,借助学界对于资本主义起源和中国历史上的"唐宋变革"等问题的最新阐释,在将中西现代性之发展置于大致平行时段的基础上,通过中西现代性和匹配于相应社会时代的哲学类型的双重平行比较,来理解中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汇通的可能性和可能的汇通方式。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福柯多次重新解读了康德的《何谓启蒙?》。与60年代对康德认识论所代表的具有"人类中心主义"特征的"现代性"的批判态度不同,福柯从康德的启蒙概念中提炼出了一种不同意义的"现代性",这种"现代性"被他看作后康德时代现代哲学的根本。要理解这两种"现代性"以及福柯对它们截然相反的态度,我们必须区分康德"对他者的错层式不完全批判"与"建构自我服从的先验批判"。福柯区别于历史学、哲学史和历史哲学的历史-哲学实践,就体现在他对康德理性批判的历史批判和对康德启蒙概念的哲学继承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施特劳斯对封闭社会与普遍社会的理解,阐明了他对现代性危机的诊断:现代性思想抛弃理性与自然正确,故不再认识到自由民主在现当代的合理性、正当性与普遍性;从而,当国家的强大有力成为衡量的最高甚至唯一标准,当民族神话或习传性道德粉饰下的专制暂时“辉煌”,人们很容易在看似危急之时抛弃自由而拥抱专制.本文表明施特劳斯回归古典政治哲学不是要照搬美德政制,而是欲借助古典政治哲学来恢复对政治事物的常识性理解,从而真正理解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并将古典之原则间接曲折地运用于自由民主;其意图是为自由民主提供健康、坚实的道德和智识之根基.本文反驳了保守主义与民族主义倾向的对施特劳斯思想的曲解和误用:以之为根据来反对自由、平等、人权的普世性.本文也揭示了施特劳斯所理解的文明之内涵以及政治自由在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前现代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三个概念因为现代文明的消极反思而紧密关联,古代性、现代性和当代性三个范畴则分别对应于三个时代的积极描述。有别于笛卡尔哲学所代表的早期现代"普遍精神"和梅洛-庞蒂哲学所代表的后期现代"个体精神",福柯哲学集中展示了当代哲学、尤其是当代法国哲学为我们所描述的"精神失落"这一"时代精神"。在围绕现代与古典之区分而展开的现代性反思的基础上,福柯哲学正面描述了当代文化的"现时性"和"物质性"维度,现代与传统之分的当代转化或者说现代性与古代性之别的当代性变迁由此获得了完美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关于私有财产,黑格尔早期(1793-1800)从总体上表现出从肯定到否定,最后再予以重新肯定的复杂态度。在伯尔尼初期和中期,黑格尔主要在批判基督教私人性和实证性的语境下肯定了私有财产的正当性,这类似于洛克等古典自由主义者的财产思想。在伯尔尼后期与法兰克福初期和中期,黑格尔在古典共和主义和统一哲学基础上转而表现出对私有财产以及以保护私有财产为目的的现代国家的批判和否定。这类似于卢梭对私有财产和现代性本身的反思。在法兰克福末期,黑格尔最终不得不重新肯定私有财产的正当性。在某种程度上,这既是综合他自己前两个阶段财产思想的尝试,也是综合古代精神与现代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关于"现代"概念,现代化的国家之"现代"二字与现代性中的"现代"有内涵上和具体指向上的区分,现代化的中国社会,特别是当前阶段,出现了自上而下的很多问题。指导现代社会的思想体系,应是现代性中的"自由""民主"和"理性",但完成度不高。中国古典哲学,《庄子》作为一种精神原型,可作为我们思考和解决当前问题时的参考维度,古典文献和思想为现实问题提供了元问题的视角。作为一种精神原型,也可称之为元思想,庄子哲学不论是对于当下中国的哲学思考,还是作为现代性之下将人解脱出荒芜精神世界的途径,都极有价值。这种价值在于改变对事对物的看法,突破思维的局限,打通界限间的壁垒。在转型期的中国,此刻,正是恢复元典文化活力的最好时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美学以老庄哲学为思想基础,朴素的老庄审美学说对后来的造物活动及现当代的设计行为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老庄的"和"与"自然"、"形神意象"与"虚静"的美学思想,以及它们与设计美学的契合融通.  相似文献   

11.
自由观念: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但却长期被简单化处理的问题.以往我们常将德国古典哲学等同于黑格尔哲学,甚至直接等同于其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因此,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也被化约为对黑格尔哲学不同部分的肯定或否定.例如,马克思的自由观念长期以来就被简化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这事实上是将黑格尔的"认识"概念作简单的"唯物主义"改造,抽象地表达出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而要揭示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真实"关系",首先必须避免这种简单化,承认德国古典哲学的复杂性以及马克思思想本身的复杂性,在多个层次和多个部分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直接改变了自由问题的提问方式,从世界如何因自由而成为可能的问题,转变为世界中的自由如何可能的问题.在马克思对自由问题探索过程中,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元素在不同时期、不同层次分别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 德国古典哲学大致可算作哲学史中异口同声对哲学提出如下要求的最后一个时代:哲学能够而且必须以体系的形式加以阐明.彼时所提出的以体系为形式的要求缘起于此种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是"科学",因而必须以体系为形式加以阐明.倘不具备体系之形式,自然无法要求其成为"科学".一种"科学"需要--根据当时的理解--体系为之形式,因为,只有这一形式才能满足科学性以之为根本的双重要求:诸主题的内容必须有内在的关联,而此种关联不得如虚构作品中那样像是浮在半空,而是必须以明确的原则为根据.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与共和主义,实际上都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为了挽救或缓和资本主义现代性和政治的危机而提供的理论"修正和护航"。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作为对资本主义现代性和政治危机的理论反省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则主张彻底变革和超越资本主义制度,以共产主义取而代之。在如何对待财产权的问题上,自由主义主张的是保持私有制的"财产的平等化",而马克思主张的是废除私有制的"财产的社会化";在如何对待社会共同体的问题上,社群主义建构的"完善论国家"是"虚假的共同体",而马克思建构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是"真实的共同体";在如何对待民主的问题上,共和主义追求的是形式化的"程序的民主",而马克思追求的是实质性的"革命的民主"。  相似文献   

14.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2 0、 30年来 ,西方哲学发展的重要特征就是政治哲学的突飞猛进。关于正义、权利、平等等问题的讨论成为关注的焦点 ,大有取代分析哲学而成为主流的趋势。相应的 ,国内关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研究亦取得了相当进展。尤其是近五年来 ,国内关注日甚 ,著述渐丰。本文拟就近五年来国内西方政治哲学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在西方 ,政治哲学成为热点 ,缘于新自由主义的诞生 ,其发轫乃在于罗尔斯《正义论》的发表。在新自由主义诞生前的几百年里 ,一直是古典自由主义占据统治地位。古典自由主义的主题是自由 ,它包括自由价值和自由制度两方面。新…  相似文献   

15.
如罗尔斯所说,他的正义理论已经回应并吸收了马克思对古典自由主义的批判.他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上,较好地解决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利己主义特性和私有财产权作为基本权利的缺陷;但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下,他依然未能克服自由主义所固有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对自由主义价值观进行了多维批判并表现为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逻辑深化的过程。《论犹太人问题》讨论了人的权利、公民权利以及政治解放的局限性,对自由、平等、私有财产进行了分析。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自由主义价值观进行了意识形态批判,并基于实践观点重构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解释模式,批判功利主义,消解了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哲学基础。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生产方式,分析了自由、平等、所有权等价值理念与资本主义生产、交换、流通等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自由主义价值理念进行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基础上的内在综合批判。马克思的批判揭示了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实质以及它的内在缺陷,为我们科学认识当代自由主义,把握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以及可能的发展前景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前现代与启蒙政治哲学中,城市与疾病的共生关系或是被视为"他者"造成的道德危机,或是成为浪漫主义思乡愁绪和拒斥现代性的主题。在资本主义治理技艺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中频发的流行病成为了规训机制获得合理性的契机,并且塑造了当代自由主义阐释权力与自由、主体与公共之矛盾的基本范式。作为一种历史科学,历史唯物主义试图揭开笼罩在城市与疾病的共生关系之上的意识形态,从而将人与自然界共同定义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对象。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城市与疾病的共生关系的本质是阶级社会及其生产过剩"社会瘟疫"在健康维度的必然结果。在世界性交往的当代,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出现的身份政治、"他者"机制和舆论乱象再一次证明,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是人与自然和解的生命共同体,其根本前提是对新自由主义话语下的治理技艺的扬弃,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建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围绕保罗《腓立比书》中困扰历代释经者的一句话"死了就有益处",试图从古典修辞学、古典文学与古典哲学三个方面对其进行阐释,从而展现早期基督教复杂的思想来源。在其中重点关注罗马斯多亚哲学对保罗的影响,通过考察二者对待生死问题的异同,说明初生的基督教虽然深受古典哲学的影响,却在人生根本问题上彰显了与哲学迥异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9.
依据著名哲学史学家萧萐父先生提出的"纯化"与"泛化"的两种哲学史研究范式,我们着力发掘并凸显清代哲学的形上学——"道论"思想,着重从"古典人文知识增长"的角度揭示清代学术,尤其是考据学的思想史意义。对后现代一些思想家反对现代性的宏大叙事的观点重新进行了哲学的反思,肯定其合理之处,同时也为现代性宏大叙事方式的合理性进行了理论的辩护,并从学术研究方法与学术形态变化的角度,深化侯外庐、萧萐父诸先生的"明清早期启蒙说"。本文还就当代中国哲学新概念的生产方式做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古典自由主义进行了间接的批判。通过抨击德国封建特权与揭露普鲁士政府扼杀群众自由权利的丑恶行径,马克思间接批判了古典自由主义自然权利的抽象存在、自私本性和虚幻前提。《莱茵报》后期,马克思直面德国底层群众的贫困现实,在深入考察农民贫困问题、探究贫困根源及其解决措施时,间接批判了古典自由主义国家观的阶级属性、理论前提和现实局限。《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古典自由主义的间接批判表明其并不完全认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道路,体现了他在价值取向和政治立场上的进步性,即在间接批判的过程中对现存的一切社会思潮保持审慎反思的态度,形成了积极探寻“建立新世界”的价值取向和为广大贫苦群众谋求普遍权利的政治立场,从而与古典自由主义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