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地利当代知名分析哲学家R·哈勒(R·Haller)教授应北京大学外国哲学所洪谦教授的邀请,于1984年9月6日来京进行学术访问。哈勒教授早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后进英国牛津大学在赖尔指导下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奥地利格拉支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奥地利哲学研究和文献中心主任。 9月14日和18日,哈勒教授在北京大学先后作了题为《维特根斯坦与奥地利哲学》和《维特根斯坦是新实证论者吗?》两个专题报告。22日他应邀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作了题为《维特根斯坦与怀疑论》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哈勒教授就奥地利哲学传统、维  相似文献   

2.
<正>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自序》(以下简称《自序》)中开头说:在解放以后,我时常想:在世界上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其它古国,现在大部分都衰微了,中国还继续存在,而且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诗经》上有句诗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我要把这个特点发扬起来。我所希望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重写一部《中国哲学史》。冯先生这段话可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冯先生于新中国的胜利看到了祖国的新生和希望,他感叹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大部分已经衰微,而中国却继续存在,而且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成为古而又新的国家,他称之为“旧邦新命”。这表明冯先生欢迎中  相似文献   

3.
魏英敏教授撰著的《当代中国伦理与道德》,已于 2 0 0 1年 8月由昆仑出版社出版发行。《当代中国伦理与道德》是作者在其原著《伦理、道德问题再认识》一书的基础上 ,经过修改、调整、补充而完成的一部新著。原书于 1 990年 3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直是北京大学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限制性选修课《伦理学问题研究》的教学用书 ,全国其他一些高校伦理学硕士研究生也曾将此书作为其参考书目。原书仅 1 0章 ,现又删去了最后一章 ,余皆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 ,并增加了 6章 ,现该书共计 1 5章。分别论述了伦理学研究方法 ;道德的结构和…  相似文献   

4.
楼宇烈先生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国学研究院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佛教学者,现任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京昆古琴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宗教学会顾问等,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先生在魏晋玄学、中国近现代哲学、佛教哲学(尤其是禅宗)、老庄、荀子思想以及宋明理学等领域,均有精深的研究与独到的见解。1980年出版的《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是他的成名之作;此后主持编选《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中华书局),迄今已出四卷十册;同时编校出版康有为的主要论著及其年谱;他的佛教论文与中国哲学史论文,多数已收入近年出版的《中国佛教与人文精神》(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与《温故知新:中国哲学研究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80周年前夕,由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举办的“五四运动与中国的科学与社会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4月2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20余名学者和研究生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教授孙小礼主持。任定成教授作了题为《为“赛先生”辩护》的报告。报告试图澄清“赛先生”的含义:“‘赛先生’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赛因斯’,不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科学知识,也不是中国人在具体的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而是科学在政治、道德和学术三个维度上的思想展开和精神张扬”。针对人们对于所谓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6.
正如今已快到杖朝之年的袁行霈先生,却越来越有活力。从当年那位英俊温和的北大学生,到"文革"时期那位信念坚定的"白专典型",再到之后凤凰涅槃的北大著名教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学研究》年刊主编、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他对学术的敬畏一直有增无减。如今看着袁先生依然在学术前线冲锋陷阵,  相似文献   

7.
吕祖谦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然而人们对他的重视却很不够,研究他的论著屈指可数。有鉴于此,1984年播富恩教授与其门生徐余庆合作撰写了《吕祖谦思想初探》一书,被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赞为“填补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个空白”。但他们并不以此为满足,继续深入地研究目祖谦的思想,最近又向读者奉献了近34万字的《吕祖谦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这种换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与时下学术界浅尝辄止、粗制滥造之风造成鲜明的对比,仅此一点就很值得钦佩。正是这样一种学术品格为《吕祖谦评传》(以下简称《吕传》)的学术价…  相似文献   

8.
由北京大学哲学系、21世纪哲学创新论坛主办的“首届马克思学论坛暨《马克思学新奠基》出版座谈会”于2007年3月3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委党校、首都师范大学等科研单位的一批著名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北京大学学报》等报刊的代表,共有30余人与会。1.会议对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东教授的新著《马克思学新奠基——马克思哲学新解读的方法论导言》给予了实事求是的评价,认为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新阶段的著作,反映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陈恒先生的《元西域人华化考》于1923年10月9日完成,同年12月和1927年12月在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燕京大学《燕京学报》上相继刊出,之后合集成书。《元西域人华化考》一经面世,就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强烈震动和反响。今天我们再读此书时,深感陈垣先生对“华化”这一课题所持的精度与高度,他以元代西域人仰慕并“效仿”学习中国文化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1986年8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该报记者王友恭采写的《制约逻辑诞生记——中年学者林邦瑾的一项重大理论创造》。《诞生记》以其对制约逻辑之惊人评价而为世人所瞩目。《诞生记》中特别提到著名数理逻辑学家王浩教授,说王浩教授对“制约逻辑这种新颖的思想”“担心……在国际上就有被人捷足先得的可能”云云。9月,适王浩教授应北京大学邀请来访。16日下午,王浩教授在北京大学作学术讲演(地点在电教楼报告厅)。在回答听众的提问时,王浩教授向几百位听众谈了他对制约逻辑和《诞生记》的简单意见。对照王浩教授的谈话与《诞生记》,别具兴味。故特把王浩教授的谈话介绍给本刊读者。王浩教授的谈话记录为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杨东屏同志整理,曾在9月20日下午送王浩教授过目。虽有遗漏,其意相符。我给谈话记录作了几个小注。下面是王浩教授的谈话记录。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先生在《新理学》开头就说 :此书“是‘接着’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 ,而不是‘照着’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冯先生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又说 :“新的现代化的中国哲学 ,只能是用近代逻辑学的成就 ,分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概念 ,使那些似乎是含混不清的概念明确起来 ,这就是‘接着讲’与‘照着讲’的分别。” (冯友兰 :《中国现代哲学史》 ,广东人民出版社 1 999年版 ,第 2 0 0页 )张立文教授也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 0 0 0年第 2期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哲学 :从“照着讲”、“接着讲”、到“自己讲”》的文章。笔者受冯、张两先生的启…  相似文献   

12.
一先父阎文儒(1912———1994),字述祖,又名成凡,号真斋主人,晚号三万老人。满族,辽宁省义县人。自幼酷爱读书,18岁时曾任过两年的乡小学校长,20岁投考东北大学,在数百名的考生中,名列第一。1936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研究生,师从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向达教授。3年的学习时间里,他研究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写出了20余万字的《汉唐西域文明史》,得到了向达教授的高度评价。1941年,先父到西安调查长安城,并用了两年时间写出了《西京胜迹考》一书,这是先父正式出版的第一本…  相似文献   

13.
境界与学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10月,我到河南南阳冯友兰先生故里参加“‘冯学’第五届学术思想研讨会”。12月10日,又参加了“贺麟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冯、贺两位都是留学美国,冯先生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贺先生是哈佛大学的硕士。两位都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哲学家。但两人最初的志愿与后来的成就却不一样。据冯先生自述,1915年他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  相似文献   

14.
此路不通     
不要硬逼着自己去选择,有时成功不了,放弃反而是另一种收获。有一个在金融界工作的朋友,立志要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研究生。三大部《中国金融史》几乎被他翻烂了,可是连考数年都未考中。然而,在这期间不断有朋友拿一些古钱向他请教,起初他还能细心解释,不厌其烦。后来,问的人实在太多了,他索性编了一册《中国历代钱币说明》。一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二是为了给朋友提供方便。是年,他依旧没有考上研究生。但是,他的那册《中国历代钱币说明》却被一位书商看中,第一次就印了1万册,当年销售一空。现在这位  相似文献   

15.
钱耕森 《现代哲学》2007,1(4):69-72
冯友兰先生先以中国哲学史家名于世。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是其成名的代表作。《中国哲学史》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即是"同情之了解"与"新儒学"。"同情之了解"不仅是冯先生成功写作《中国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而且也是我们今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不可或缺的原则与方法。冯先生后来又成了一位著名的新儒家。作为中国现代学术思潮中新儒家的一位典型代表,冯先生本人以及一般论者都公认为应以其"贞元六书"的"新理学"哲学体系为代表。文章赞同这个共识,但想补充一点,即广而言之,似乎也可以包括冯先生所著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在内。文章从其目录、内容、审查、批评、自觉与自白和"贞元六书"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与论述。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先生先以中国哲学史家名于世。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是其成名的代表作。《中国哲学史》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即是"同情之了解"与"新儒学"。"同情之了解"不仅是冯先生成功写作《中国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而且也是我们今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不可或缺的原则与方法。冯先生后来又成了一位著名的新儒家。作为中国现代学术思潮中新儒家的一位典型代表,冯先生本人以及一般论者都公认为应以其"贞元六书"的"新理学"哲学体系为代表。文章赞同这个共识,但想补充一点,即广而言之,似乎也可以包括冯先生所著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在内。文章从其目录、内容、审查、批评、自觉与自白和"贞元六书"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与论述。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先生曾认为 ,洪秀全所要学习并搬到中国来的 ,“是西方中世纪的神权政治 ,那正是西方的缺点。……中国所需要的是西方的近代化 ,并不是西方中世纪的神权统治。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全国 ,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编》第6册《自序》,人民出版社 1989年版 )。撇开冯先生的论断是否中肯、妥当和公允不谈 ,他的这些话仍然是意味深长的。我们至少可以说 ,冯先生在这里指出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封建性和落后性 ,说明太平天国在其总体特征上仍未脱出中世纪的窠臼。但冯友兰先生同时指出 :“也不能说太平天…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报》1995,27(3):253-253
悼念吴鸿业教授《心理学报》编辑部我国当代心理学家、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盟盟员吴鸿生同志,因病于1995年1月31日不幸逝世,享年78岁。吴鸿业教授,男,汉族人,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早年在中山大学就读研究生,194...  相似文献   

19.
陈汉章何许人也 ?一两句话说不清楚 ,但我说的就是胡适之前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那位先生 ,你一定会恍然。笔者对此先生的最初印象得之冯友兰先生的《三松堂自序》 :“给我们讲中国哲学史的那位教授 ,从三皇五帝讲起 ,讲了半年 ,才讲到周公。我们问他 :照这样的速度讲下去 ,什么时候可以讲完。他说 :‘无所谓讲完讲不完。若说讲完 ,一句话可以讲完。若说讲不完 ,那就永远讲不完。’到了一九一七年 ,胡适到北大来了。”这里的“那位教授”就是陈汉章 ,在有些材料里是言明的。就回忆中的形象而言 ,确实近乎冬炽先生 ,年青一代留洋学者登…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离退休教师撰写,2016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包括11本专著,其中有:黄枬森教授的《多维视角的哲学探索》、施德福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论稿》、赵家祥教授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变革之路》、陈志尚教授的《哲学新探索》、赵光武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