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西走廊魏晋壁画墓被誉为"地下画廊",通过河西走廊墓葬壁画帮助人们了解当地文化。为此,文章结合河西走廊墓葬壁画的内容,以双室墓和三室墓前室壁画为基本研究对象,就河西走廊墓葬壁画的题材配置问题进行探究,旨在透过壁画的配置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河西走廊独特的丧葬绘画习俗。  相似文献   

2.
天上的回回     
在雄奇壮丽的祁连山下,湍急奔腾的浩门河畔,有一块海拔在2388-5254.5米之间,东西长156公里,南北宽104公里,南接河湟谷地,北连河西走廊,总面积6902.26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这里便是历代西垂边塞要地,古丝绸之路南道所经之处—门源回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3.
<正>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即今甘肃省西部、党河流域,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毗邻,兰新铁路经过其北境,是我国古代与西域诸国的交通重镇。而敦煌石室在今敦煌城东南25公里处。敦煌石室,亦名敦煌石窟,是由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水峡口小千佛洞和肃北五个庙组成。莫高窟,又名雷音寺、千佛洞,以其是敦煌石室中最大最主要的洞窟,故敦煌石室亦名敦煌莫高窟。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兰州白云观,自一九八六年十月开放后,经过维修和重塑神像,于一九八八年十月十五日,举行开光迎神典礼。兰州白云观,座落在兰州市滨河路中段。面临黄河,背依龙尾山,环境十分幽雅。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一八三六年),又名吕祖庙。观内有三座大殿,巍峨雄伟。还有戏楼、牌坊、东西云水堂、东西道院等建筑。古槐、松柏挺立,布局错落有致。是兰州地区道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在十年动乱中曾一度遭到严重破坏,道观曾被一些单位和居民占用。一九八六年十月。  相似文献   

5.
闫红  杜青青 《中国宗教》2022,(11):78-79
具有丰富艺术形态和悠久传承历史的河西走廊道教音乐,不仅融会了河西宝卷说唱艺术元素、儒家文化元素和民间音乐元素,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而且对于当地民间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堪称音乐文化的“活化石”。河西走廊作为西北边防重镇和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一直是多民族共居、多宗教汇聚的历史舞台。它既是多种宗教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是道教传播的重要地区。“道教文化在河西地区的传播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并表现出其独特的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民乐县上天乐石窟是河西走廊一处小型道教石窟遗存。其《朝元图》壁画造型生动,饱满而富有张力,技法上以线条勾勒为主,渲染填彩为辅,兼施以沥粉贴金,画面完整,技艺纯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赞布呼清真寺位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城25公里外查汗都斯乡的赞布呼村,这是一座极其普通的西北乡村清真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红军设计修建的清真寺。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总部及所属之九军、三十军和五军共21800余人,奉命西渡黄河,于11月10日组成西路军,在徐向前、陈昌浩将军的统率下进军河西走廊。蒋介石看到红军雄峙西北的战略态势,急命统治甘肃、青海两省的马步芳纠集10万余人,对西路军进行防堵、围剿。在这次战斗中,红军指战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浴…  相似文献   

8.
汪志 《佛教文化》2023,(1):87-89
国内第一大室内卧佛半城塔影、古刹遍地去过河西走廊重镇甘肃省古甘州张掖的人,都知晓张掖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寺院星罗棋布,文化积淀深厚,其中闻名遐迩的张掖大佛寺内现存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前不久,我陪好友去了趟这千年古刹——张掖大佛寺。  相似文献   

9.
高晏卿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82-83
敦煌莫高窟唐前期洞窟壁画现存对叶形纹样实例众多,特别是在尊像头光宝相花中,对叶形纹样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对此进行研究梳理,有助于探究唐代装饰纹样和佛教艺术的发展脉络。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敦煌莫高窟唐前期洞窟壁画现存对叶形纹样实例众多,特别是在尊像头光宝相花中,对叶形纹样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对此进行研究梳理,有助于探究唐代装饰纹样和佛教艺术的发展脉络。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远在二千年前,古印度佛教僧侣奉持佛经,经由中亚细亚,踏着平沙莽莽的丝绸之路,进入我国新疆地区,再沿着马铃声声的河西走廊而深入到内地,传播佛教。以后,印度佛教的不同派别又分别北上,进入我国西南地区的西藏和云南,弘扬佛教。由此中国佛教形成了汉语、...  相似文献   

12.
走向富裕之路的武胜驿穆斯林白彰武胜驿是甘肃省一个远离闹市的偏远小镇,距兰州市区140公里,距永登县城17公里。这里是河西走廓的东大门,古丝绸之路的咽喉地带,曾是清王朝把总的驻地,古代比较繁华。但这里自然条件较差,海拔2300米,最低气温这-26°以下...  相似文献   

13.
崔峰 《中国宗教》2022,(11):76-77
中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历代石窟承载着我国佛教发展的深厚历史,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新疆地区及河西走廊的早期石窟,犍陀罗、秣菟罗艺术风格十分明显;南北朝时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等在造像和壁画方面体现出中原地区的绘画技法和样式风格;隋唐以后,中国石窟艺术更加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人类文明交往的重要通道,见证了各类宗教文化的传播,并沉淀为具有一定地理格局的文化传统。被视为丝绸之路黄金通道的河西走廊,在千余年的历史中既支撑了佛教的东传,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西佛教文化带。这种地域性极强的佛教文化得益于丝路孔道的交通区位优势,奠基于多民族和多政权的彼此激荡,塑成于印度佛教、西域佛教、中原佛教、吐蕃佛教、西夏佛教、回鹘佛教、漠北佛教等各区域佛教的彼此融会,传承于东来西往的高僧和当地信众的世代相守,并以寺院和石窟寺的星罗棋布为主要空间表现形式,成为丝绸之路沿线佛教地理的一种典型样态。  相似文献   

15.
崔峰 《宗教学研究》2012,(1):273-274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杜斗城先生的《河西佛教史》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通篇78万字,方立天先生为之作序,可称得上是一部鸿著。从工作之始,先生就致力于河西佛教的研究,虽然先后出版了《陇右高僧录》、《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校录研究〉》、《北凉译经论》、《炳灵寺石窟内容总录》以及《正史佛教资料类编》等一批有影响的著作,但不曾放弃对它的关注和思考,期间虽历经工作繁忙和诸多变故,一直恒心未改。可以说,这部书是先生半生心血研究成果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日本弘法宗弘法苑川本秀夫主教率领的日中友好亲善弘龙佛教第二次访华团一行十三人,一九八三年十月三日至十四日来我国北京、兰州、敦煌、上海参观访问。访华团在京拜访中国佛教协会时,特意拜望了中国佛教协会明真副会长,时今春期真老法师赠予法号一事表示感谢。中日友好协会夏衍会长会见了全体团员,对弘法宗为中日友好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6,(8)
正一、引言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一条是由汉代的长安,经河西走廊,入西域进中亚的知名交通要道;另一条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一带的来往路线。海上丝绸之路则始于闽粤沿海,主要通往三个方向:一是东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二是东南亚诸国,三是南亚以及阿拉伯半岛、非洲沿海诸国。作为"商贸之路"、"交流对话之路"、"人类进步的文明之路",丝绸之路在近2000年的历史上,  相似文献   

18.
白银市距兰州不到100公里,是解放后建设起来的一座工业城市,人口十五万多,有穆斯林一千多人。以前,这里没有清真寺,穆斯林的宗教生活以及遇到丧葬事宜,均感到不便。 1980年,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春风也吹到了这里,当地政府为了满足穆斯林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宗教》2021,(2):92-95
一雷音寺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丝绸之路重镇——甘肃省敦煌市,原址在莫高窟。据莫高窟洞窟题记及敦煌遗书记载,雷音寺前身为西晋"仙岩寺",隋唐时名"崇教寺",元代名"皇庆寺",清代恢复"雷音寺"至今。据唐代佛教典籍《法苑珠林》记载:"西方有八神,相貌狰狞,身被金甲,手持宝刀,名曰金刚,尝卫世尊说法于雷音寺",这是"雷音寺"一词最早的记载。1987年,莫高窟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后.  相似文献   

20.
程瑶 《宗教学研究》2016,(2):256-261
河西宝卷是流传在甘肃河西地区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河西民间宗教宝卷是河西宝卷中的一类,这类宝卷在河西宝卷中产生时期较早,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叙事体制。本文从袭古式的命名、写实式的序言和韵散相间的文体形式三个方面对河西民间宗教宝卷的叙事体制进行阐述。通过对其叙事体制的分析,为探究河西宝卷的来源提供新的佐证和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