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0年,崔正森先生积20年心血撰成的煌煌70余万字的《五台山佛教史》出版,引起国内外学界一片热议,好评如潮,把五台山佛教文化热烧到了白热化,为推动五台山佛教文化研究与旅游热起到了积极作用。当时,我在一篇书评中就欣喜地说到:"五台山学已经呼之欲出了。"2009年,五台山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再次掀起五台山热,构建"五台山学"已  相似文献   

2.
<正>继在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五台山学探究》一书之后,崔玉卿女士近期又正式出版了作为"五台山学文库"系列学术撰著的新作《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成为构建"五台山学"的又一大新收获。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文化首府、世界著名的文殊信仰道场,一直受到世界佛教界的敬仰与信奉。日本、韩国等国崇奉五台山,在本国建有五台山,东亚各国的佛教徒都以能到五台山朝拜为幸事,这都说明五台山不仅是中国的,已经早就成为世界的了。圆园园怨年远月圆远日,被世  相似文献   

3.
华严学是中国佛教的重要思潮,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首,被称为文殊师利菩萨①的道场。华严学因五台山而获得更广泛的流传,五台山因华严学而更著名于世。这篇短文,拟简要地谈谈华严学与五台山的关系。一《华严经》  相似文献   

4.
2010年7月11日,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任继愈先生仙逝一周年忌日。在先生驾鹤西行一周年之际,我作为曾有幸与任老相识相交过的一位五台山研究晚辈后学,日里夜间,常常情不自禁地忆念起先生的音容笑貌、学养品德,忆念起先生对五台山研究的满腔热情、悉心指导。而今,五台山已成功入选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五台山学初具规模,实在是与先生对五台山研究的发起、推动、指导、关注密不可分的。完全可以说,先生是五台山研究和发展的有力推动者、指导者、引领者,起着灵魂和旗帜的作用。先生的学术思想影响深远,功劳大德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6月26日,在五台山成功入选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一周年之际,由山西省忻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五台县人民政府、五台山管理局、五台山风景区人民政府承办的"五台山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研讨会"在清凉圣地五台山银海山庄举行。出席此次会议的有山西省委常委、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研究》2006,(4):48-48
《五台山研究》是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五台山研究会与五台山风景区政府合办的一份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学术刊物。《五台山研究》以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相关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指导,本着立足五台山、面向山西乃至全国的精神,研究、宣传、探索五台山的历史、佛教、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位于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中国佛教信徒向往的圣地,五台山的声名誉满海内外。五台山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研究五台山不仅是佛教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研究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是开发中华文化宝藏 ,发展中华文化事业,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同时,五台山还是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具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和独领风骚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海内外的广大游客。研究五台山,开发五台山的旅游资源,将会大大促进山西特别是五台山地区的经济发展。总之,研究五台山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十分赞赏山…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五台山独特的自然遗产、宝贵的文化遗存、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近年来成效显著的五台山研究、专门的研究人员等,有机构成了"五台山学"的基石。积极构建"五台山学",大力推进文化发展繁荣,必将对三晋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世界文化的研究、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必将对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赢得新的绩效。  相似文献   

9.
1988年7月11日在五台山栖贤阁宾馆举行了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的预备会议。参加会议的日方代表有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爱知学院大学教授、文学博士镰田茂雄,《中外日报》社东京记者浅川竜一郎和诸位日本友人;中方代表有五台山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旅游局局长杨建峰,五台山研究会秘书长、《五台山研究》副主编、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崔正森,五台山研究会理事、国际旅行社太原分社总经理韩和平,五台山研究会理事、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校长、教授陈扬炯,五台山研究会理事、山西人民出版社古籍编辑室副主任、副编审孙安邦。会上交流了学术论文,研究确定了明年七月份在五台山召开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的有关事宜,并参观了五台山佛教圣地和五台山研究会在五台山资料研究中心(佑国寺)举办的五台山大型展览。为了增进中日友好往来,使大家了解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预备会的情况,本刊特辟专栏,发表会上交流的部分论文。  相似文献   

10.
《五台山研究》2013,(2):F0002-F0002
<正>2013年4月23日,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对《五台山研究》杂志2012年第1期崔玉卿《关于构建五台山学的思考》的文章作出重要批示。指出:  相似文献   

11.
佛国五台山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环周五百余里,相传为文殊菩萨道场,是蜚声于国内外的佛教圣地。佛国沧桑当北魏拓拔氏雄据北方,定都大同之时,华严学流行,并传入五台山。《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说文殊菩萨住在清凉山。华严学者认为,清凉山便是五台山。魏孝文帝在山上建大李灵鹫寺,清凉寺、佛光寺等也相继建立,由此形成文殊道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北齐时,五台山的佛寺增至二百余所,以至北齐不得不倾八州赋税收入供养僧众。北周武帝灭佛,五台山佛教衰落。隋初,文帝在五个台项各建寺院一所,并设斋度增,自称佛弟子。五台山佛教逐渐复兴…  相似文献   

12.
为积极开展对五台山多学科、全方位的研究,使五台山早日加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并形成一门"五台山学",特制订五台山研究学术规划大纲如下:一、工作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建设、文物、外事、旅游、宣传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坚持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7月19-21日,由忻州师范学院、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与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举办的"五台山文化—敦煌学研究高峰论坛"在五台山栖贤阁迎宾馆举行,忻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亦农致欢迎辞,忻州市委常委、五台山景区管委会主任赵新年代表忻州市委市政府致辞,会议由忻州师范学院院长张  相似文献   

14.
五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从古至今就有各个宗派的高僧大德来此创宗立派,弘法利生,因而形成了"诸宗竞秀,汉藏并存"的局面。时至今日,五台山除藏传佛教外,华严、禅、律、唯识、天台等宗派,都以净土为归。目前,五台山有许多寺院专修净土宗,特别是汉传佛教寺院中,基本上都有修行净土宗的僧人,充分说明五台山净土宗十分兴盛。  相似文献   

15.
五台山在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自后赵时佛教传入山西,五台山始有佛法流布。由于北魏诸帝的崇佛,特别是魏孝文帝的开拓,遂使五台山佛教兴盛起来。到唐代贞元年间,澄观国师作《华严经疏》,又把五台山比附为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佛教在五台山的初传《清凉山志》以为,“周穆王时已有声教及此。清凉山者,曼殊所居,穆王于  相似文献   

16.
我说的第一点就是希望“五台山论坛”能坚持办下去,步步提高,把五台山研究上升到一个新水平。第一届论坛我认为是很成功的,就我个人来说受教育启发不少,我这次来参会主要就是想受教育,增加知识。就目前而言,五台山是中国佛教文化的缩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五台山是中国唯一的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并存、各个宗派竞相发展的佛教名山,五台山佛教文化汇萃了中国佛教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11月5日,五台山研究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召开。大会修改并通过了《五台山研究会章程》,制定了《五台山研究学术规划大纲》、《五台山研究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选举产生了五台山研究会第四届理事、常务理事会及领导成员,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杨安和当选为新一届五台山研究会会长。  相似文献   

18.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著名的四大名山之一。自古以来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是国内外佛教徒向往的一个地方。 五台山对于笃信佛教的藏族人民来说,历来都占有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他们认为五台山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早在一千三百多年以前,吐蕃王朝就曾派专使赴唐朝求取五台山图,并根据原图在敦煌复制了五台山彩图。藏文佛教经典《莲花经》中将五台山列为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0,(10)
<正>山西忻州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已成定论,无可辩驳。但是在五台山佛教历史上,经历了比较长时段的论证过程,此过程始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佛陀跋陀罗翻译《华严经》,终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澄观(738-839)撰成《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在这近400年的时段内,关注五台山的高僧大德都被"卷入"这一正名运动,最终完成了从"清凉山"到"五台山"的转换,从而也加速了文殊菩萨与五台山清凉圣地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正> 五台山相传是文殊菩萨居住的灵圣之地。从南北朝以后,这里逐渐成为佛教徒巡礼朝拜的文殊信仰中心。唐宋时期寺院林立,天台宗和华严宗等佛教宗派都很盛行。有关五台山的文殊信仰和佛教流行情况,以唐慧祥《古清凉传》、宋延一《广清凉传》、张商英《续清凉传》的记述最为有名。现以此三传为主要依据,并参考其它有关文献,着重对唐宋时代五台山的文殊菩萨信仰进行考察。一、清凉三传及有关资料唐慧祥撰《古清凉传》二卷。全书分五部分:(一)立名标化,引证《华严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住处,并引图书介绍此山名五台山和清凉山的原因;(二)封城里数,介绍五台山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