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尹霏 《中国宗教》2022,(10):68-69
作为佛教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音乐,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历程。从古印度传入的佛教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国文化相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音乐文化体系。中国佛教音乐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田青:《中国佛教音乐漫谈》)这些阶段反映了在不同时期佛教音乐中国化的特点,其经验足以为今天的佛教中国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一 《法音》2021,(10):39-43
在中国佛教的传统中,佛教音乐被称为"弘法之舟楫",为历代高僧大德所注重.佛教音乐作为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佛教音乐也逐渐兴盛起来.近些年来,古老、传统的佛教音乐受到广大佛教信众,特别是青年人的欢迎和青睐,似乎更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和"流行文化".打开音乐搜索引擎,以"佛教"为标识的音乐作品,数量繁多、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显示出十分迅猛的发展势头.本文拟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佛教音乐的现状作一梳理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佛教音乐是我国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之一。五台山作为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其庙堂音乐也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并有着自己显明的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武潇  高伟 《中国宗教》2024,(1):80-81
<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山西大同楞严寺寺庙音乐,在保留了明代佛教音乐的基础上,融合了当地各民族的民间音乐元素,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佛乐,成为当地民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时期,佛教音乐伴随佛教传入中国,历经了中国化的发展过程。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鱼山梵呗”等中国梵呗的创作;隋唐时期,中国佛教梵呗从寺院走向宫廷和民间,达到了鼎盛,到宋元以后日趋通俗化,  相似文献   

5.
佛教音乐与现代音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和佛教音乐传入我国后,经过僧人们的长期摸索和实践,逐渐地融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于一炉,形成了以“远、虚、淡、静”为特征的中国佛教音乐,成为中华民族音乐的一部分。尤其是自中唐以后随着禅宗的出现,佛教音乐对传统文人的人生追求、文艺创作、审美情趣以及对我国民间和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佛教音乐的特点 所谓佛教音乐是指在佛教寺庙中僧人进行佛事弘法时的唱诵,也就是佛教称为“梵呗”的一种仪式音乐。包括当代流行的“课诵音乐”、“焰口音乐”和“水陆音乐”三种常行的仪轨佛事音乐。到了近代…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佛教音乐的历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佛教音乐是五台山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五台山佛教的发展而发展,唐时发展到鼎盛,形成了具有五台山特点的佛教音乐,直到现在它还保存了古代大量的旧谱歌词,因此说,五台山佛教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学者展开了对佛教音乐的研究,为保护和传承佛教音乐奠定了基础。多年来,佛教音乐传承保护的理念逐渐由坚持“原生态”向适应社会潮流转变。目前,佛教音乐已经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各佛教寺院也在竭尽所能为保护传承佛教类非遗项目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正佛教音乐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是佛教音乐中国化的完成与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化的佛教音乐促使佛教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同时,也保存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音乐、民族音乐和地方音乐元素,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佛教音乐称为"梵呗",是以曲调诵经,赞咏、歌颂佛德,在远古的印度早就流传开来。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我国,佛教音乐也随  相似文献   

9.
<正>在“改梵为秦”的中国化佛教音乐出现后,“倡导”和“俗讲”两种弘法形式接续促进佛教音乐中国化进一步发展:南北朝时期,“倡导”将佛教音乐与地域文化紧密结合;唐代,“俗讲”又为佛教音乐增添了浓浓的通俗色彩。由此,中国佛教音乐得以进入鼎盛时期。佛教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是佛教音乐中国化逐步完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者开展佛教音乐方面的研究历史大约只有半个世纪之久。上世纪50年代,杨荫浏、潘怀素等学者对智化寺音乐及湖南佛教音乐所作的调查与研究,成为当代最早的研究成果。但其后佛教音乐研究中断了20余年。上世纪80年代初,佛教音乐研究得以恢复。时间又过了20多  相似文献   

11.
夏凡 《法音》2013,(7):38-43
佛教作为世界性的宗教,源于亚洲,但足迹遍及欧亚,他的不同宗派、以及处于不同地域的佛教寺院所形成的佛教音乐,成为世界不同民族音乐特征的一部分。佛教寺院主要聚集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这三大区域的佛教音乐,虽本质上存在关联,但又有着各自的特点。溯其源头,佛教发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并迅速在南亚次大陆  相似文献   

12.
颜新祯 《法音》2021,(8):43-46
佛教音乐在音乐领域的传播人群较有局限性,大多数在佛教界内部传播,但近二十年来不断拓宽发展领域,呈现出佛教音乐的多样性。本文试图梳理近二十年来的当代佛教音乐,分析当代佛教音乐发展的主要脉络,挖掘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为促进佛教音乐的健康发展,探索和传承佛教音乐文化,进行学术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以五台山为中心的佛教音乐文物、文献及文化特征的探究,笔者认为“以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做为五台山佛教音乐的起始”,这种看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通过对五台山佛教音乐转化过程的分析,意在表明五台山佛教音乐并非是随同佛教一并传入的。并对保护、发展具有厚重历史的五台山佛教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力求为积极推进五台山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朱琨 《中国宗教》2022,(7):76-77
一、佛教音乐的两个层面众所周知,佛教音乐起源于梵呗——用清净的声音(梵)来赞咏(呗)。作为最能打动人心的艺术形式,音乐会扰乱佛教修行者的平静,这与佛教追求解脱的宗旨是违背的。《十诵律》和《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之中,佛陀一再说,严格限制佛弟子接近世俗的音乐。但是,如果将经典中特定的文句加上曲调演唱出来,能够对听众产生更大的说服力的话,则是赞许的。这实际上也是后来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佛教音乐更广为流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传承至今的洋县佛教音乐以音乐的形态记录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佛教文化、民俗以及审美旨趣等内容,成为佛教与民间世俗社会融合的典型的文化现象,为文化学、音乐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例证。洋县佛教音乐分布于陕西省汉中洋县,自南北朝时期开始形成,经历了唐宋的成熟期、明代和清代的鼎盛期,已经有1400余年的传承历史。洋县佛教音乐不但是陕西佛教音乐的缩影,也是西部民间佛教音乐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李卓 《中国宗教》2018,(4):68-69
佛教舞蹈是指以佛教寺院为中心而发展起来舞蹈,或者是源自于佛教、带有佛教文化色彩的舞蹈,主要以供养佛菩萨或者弘扬佛教为目的,正所谓“巧把音声作佛事”。佛教舞蹈本源于印度古俗,是所谓的“舞祭”,在古印度佛教的无遮大会上通常也有乐舞。佛典中有很多关于舞蹈的记载。比如《妙法莲华经》云:“香花伎乐,常以供养。”  相似文献   

17.
赵月 《中国宗教》2018,(5):72-73
佛教音乐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是佛教音乐中国化的完成与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化的佛教音乐促使佛教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同时,也保存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音乐、民族音乐和地方音乐元素,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民族音乐研究所于今年6月在北京共同主持了一次关于佛教音乐的座谈会,就佛教音乐的渊源、流派、风格等各类问题进行了探讨.出席座谈会的有:天津佛教音乐团、五台山佛教音乐团、常州天宁寺佛乐团、江西能仁寺佛乐团、甘肃拉卜楞寺佛乐团、鞍山千山佛乐团等佛教  相似文献   

19.
汪斌 《中国宗教》2022,(4):66-67
源于古代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音乐,抛弃古代印度佛教音乐相关理论,更多地运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借鉴中国音乐理论技术,形成了梵音、华音、梵华相融等多元的音乐文化现象,彰显了中国特色。具体而言,从“源”上说,抛弃了古代印度佛教音乐相关理论;从“流”上而言,将“悉昙”或“声明”改为“梵呗”。  相似文献   

20.
梁虹 《中国宗教》2022,(8):70-71
<正>仪式音乐是佛教仪式中极其重要的要素,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佛教的仪式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其实质是作为信仰主体的人对佛教义理进行诠释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即佛法的外化,其根本目的在“礼佛”“供佛”“诵佛”。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国传统的佛教仪轨音乐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印度婆罗门教时期的吠陀经典。《土观宗派源流》认为:“吠陀经典是印度最早的经典,为印度宗教、哲学和文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