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际上非物质类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条例的出台,还有对博物馆职责的最新定义,非物质类遗产的保护和展示越来越受国际和社会的关注,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非物质类遗产的展示方式变得多样化。让民俗类博物馆更多地接纳和融合现代化的展示手段,了解所展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特性,不仅顺应了作为博物馆本身保护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机构职责,还为如何找到更好的博物馆展示方式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2.
王采 《美与时代》2014,(6):112-112
非物质文虎遗产的概念是在文化遗产概念的基础之上衍生出来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中,国际上是存在很复杂的流程的,这一认定流程在“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鉴定项目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体现在城市建设、产业布局、交通规划、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文化遗产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而工业遗产又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区域作为近现代重要的工业群聚集地,见证了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脉络。从工业遗产保护更新视角出发,研究创意产业园区域联动更新设计,对京津冀区域化的工业遗产进行协同更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在当代中国形成高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在当代中国形成高潮,是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密切相关的.为了有效保护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1月通过了《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并于2000年4月开始实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2003年10月1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使世界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国际公约的保护.中国政府意识到在现代化进程中抢救与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国际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关注和加强国际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第一批19个"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名列榜首;2003年11月7日,在第二批28个代表作名单中,中国古琴艺术名列其中;2005年11月25日,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及中蒙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又入选第三批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5.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丰富,让建筑遗产的价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深化。传播学理念下的建筑遗产保护,可以在促进遗产与受众的沟通的同时,为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之间的平衡提供保障。文章主要从国际遗产保护理论中的传播理念入手,对传播学理念下的建筑遗产保护过程和传播学理念下的建筑遗产保护措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张樊 《中国宗教》2023,(6):48-49
<正>宗教建筑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传承着丰富的宗教历史文化信息。保护好宗教建筑遗产,有助于宗教建筑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据统计,在国务院已公布的八批50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宗教名胜古迹就有近千处,如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湖北武当山金殿、广州怀圣寺光塔、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北京基督教中华圣公会教堂、  相似文献   

7.
古建筑是人类遗产的重要体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特定背景下的历史文化,同时还是城市意象的主体标志性符号。作为文化遗产,古建筑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还能够从艺术、科技、建筑、美学等方面突出重要的价值。在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古建筑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而引起了社会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李建新 《美与时代》2024,(2):115-117
北宋东京城历史遗迹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第三、第四、第六条标准,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三个有利于”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国内外相似文化遗产对比,可从遗产价值主题方面填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和《世界遗产名录》空白。  相似文献   

9.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我国的思想史、文化史、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宗教的名胜古迹,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近半数为宗教名胜古迹。全面发掘和总结祖国的文比遗产,无疑应当加强对我国宗教名胜古迹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据此,由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卿希泰、曾召南先生审校,  相似文献   

10.
西周青铜文化反映了西周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信仰以及艺术、审美等特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分析、研究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对探讨我国文献贫乏的西周历史意义重大,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而且西周青铜艺术对于我国现代艺术与设计领域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为研究中国道教历史的学者,从媒体上看到武当山遇真宫主殿焚毁的报道,倍感痛心。包括遇真宫在内的武当山道教宫观建筑群,是中国道教最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不仅受到国内及港台地区道教信徒及普通民众的关注,而且已被列入联合国人类文化遗产目录。如此重要的世界级宗教文化遗产,其保护状况却不能令人满意,其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深思。 首先,关于遗产的管理体制问题。武当山宫观在历史上是由朝廷投资,道教界协助修建的。作为国家的财产,其管理体制是由政府委派官员监督,教团使用并负责日常管理。这种官督民管的体制,不仅能使宫观…  相似文献   

12.
作为燕赵故地,河北省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更有延续人类文明历程的文化遗产,然而多数文化遗产在时代发展浪潮中渐趋消逝甚至绝迹。因此,研究如何保护与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随着当下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借助新媒体影像艺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伴随我国对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的发展日益重视,民俗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标志,作为民俗文化保护主体之一的民俗博物馆要发挥保存与保护职能以推进民俗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传承。文章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研究案例,分析其在民俗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发展路径,为南京民俗艺术传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工业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类型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与以往废弃不用、被淘汰或者利用不足、利用不当相比,近年来的国际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已经升华到了一个更成熟和科学的阶段,明显体现出对于活态再利用、体验式设计、创新设计的更多考虑。再利用项目作为城市复兴的推进器,其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团队分工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小雁塔,位于"开拓丝路决策地"——西安之西南隅,是我国首批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点之一,这里完整的保存有经由丝绸之路传入的佛教文化之典型象征物——佛塔及其古建筑群。历史上的小雁塔曾是丝路沿线国高僧在长安弘法的重要场所,唐代设在寺内的"义净译场"是外来佛教文化最为繁荣的传播地。近年来院内又考古挖掘  相似文献   

16.
《周易》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对我国的哲学、史学、文学的发展和国家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周易》是我们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继承这一份珍贵遗产,不仅因为它在历史上发生过重大的影响,而且它对我们现实生活继续发生作用.“穷则思变”,“彰往察来”,“自强不息”,“多识前言往行以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佛教文化遗产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是中国乃至世界人民了解佛教文化传播发展的宝贵资源,亟需社会各界共同协作加以保护。一中国佛教文化遗产,是佛教作为世界级宗教的最典型代表,其多元化和包容性也是全人类辉煌文明的历史见证。截止到2015年8月,在中国的48项世界自然和有形文化遗产中,属于佛教文化的遗产就有8项,与佛教文化重点关联的2项,佛教文化与儒道文化并融的11项,共计21项之多。目前世界上与佛教有关的世界遗产共有37项,主要集中在东亚、南亚及东南亚这些佛教区域,其中  相似文献   

18.
"瑶族刺绣"是粤北乳源县过山瑶地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展现了瑶民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观念。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生产的冲击,瑶族传统服饰逐步汉化,瑶族刺绣文化也处于濒危失传的边缘。以乳源过山瑶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性保护为先导,挖掘瑶绣艺术遗产丰富的文化历史性传承特征,拓展民族艺术文化内涵的研究领域,寻找有效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的方式,促进连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就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看,一个注重传承与保护,一个重在文化的创新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在做好抢救与保护的前提下,对非物质遗产加以合理利用,适当将其转化为经济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经济价值,既是对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又能从文化创意角度去发展、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不失本色的新的希望。文化创意产业会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的更远,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多用于旅游开发,但旅游开发中破坏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情况也时有发生。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数据整理分析,发现开平碉楼与村落存在一些保护不到位情况,大众的遗产保护意识不足,提出保护为主、教育为先、管理制衡、利用多样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