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武《万历藏》于上世纪70年代发现于山西省宁武县延庆寺,2015年10月至11月进行了全面的普查与登记。宁武《万历藏》为《永乐南藏》的覆刻本,其性质为民间私雕,雕造时间为明万历十七年(1589)至清顺治十四年(1657)。宁武《万历藏》印造于南京,最初供奉于广西全州金山寺,其后百多年里辗转流离了般若庵、普沛庵、山西介休华严寺等多个地点,1937年后最终流落至山西宁武延庆寺。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6,(2)
正慧持(337-412),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初祖、庐山东林寺的创建者慧远大师的胞弟,曾与胞兄一起师从道安法师。太元六年(381),因为北方战乱,慧持随兄慧远南下,打算去广东罗浮山潜修,路过浔阳(今江西九江),爱庐山之清静,于是驻锡龙泉精舍,后在江州刺史桓伊的勷助下建成东林寺并定居于此。慧持还同慧远、慧永等123人共同创建白莲社,被举  相似文献   

3.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佛教诞生至形成三大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教派的佛教信众所使用的佛教语言极其繁复,绝难辨析。但只有佛教音乐可以与佛教雕塑语言、佛教绘画语言一样成为世界佛教大家庭的共同语言,为各国佛教徒所理解、接受与赞叹。  相似文献   

4.
佛教研究室成立于1964年,是我所最早成立的分支学科之一。研究范围涵盖中国佛教历史、佛教思想、佛教文献,并兼及国外佛教以及与佛教有关的其他宗教。在46年的历史中,不少蜚声国内外的优秀学者曾在佛教研究室工作过,在中国佛教史、佛教  相似文献   

5.
域外佛教文献,本文仅指现存于域外并以汉文书写的佛教文献而言。这类文献,日本保存的数量最为丰富。本文在介绍日藏佛教写本的来源、书写与流传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近百年来日本学界对佛教写本的研究概况,并指出日藏佛教写本可以为研究中国佛教写本大藏经、保存中国佛教古佚书,乃至在文本辑佚、校勘等方面提供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对中国佛教研究有着重大意义。中国佛教既是印度佛教在中国的开花结果,也是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佛教的根源。中国佛教不仅独存于中国,还以种种方式流传、保存、移植于域外。利用域外佛教文献研究中国佛教,可以拓展研究的空间和视野,具有广阔的学术前景。  相似文献   

6.
《法音》2002,(1):52-52
《法音》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广泛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灿烂的佛教文化。《法音》杂志主要栏目有:特载、法音论坛、专题访谈、修证指要、佛门人物、四众同修、佛教文史、胜迹巡礼、佛教艺术、政策法规、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海外佛教、黄金纽带、书林漫步、佛教文摘、禅林清韵、佛教新闻等。《法音》杂志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2,(12):76
《法音》杂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佛教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自1981年创刊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界的好评,被视为了解中国佛教发展状况、佛教学术研究动态的良师益友。主要栏目有:法音论坛、专题访谈、佛典导读、修证指要、佛门人物、和谐寺院、佛教文史、胜迹巡礼、佛教艺术、政策法规、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海外佛教、黄金纽带、书林漫步、四众同修、佛教文摘、禅林清韵、佛教新闻等。  相似文献   

8.
从印度河文明开始,简要论述佛教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认为前佛教时期至少存在二期语言学转向,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都分别经历了语言学转向。佛教传入我国也是经历一次语言学转向。佛教由我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家,也是经历了语言学转向。现代,随着佛教在西方的传播,佛教正在经历一次最大的语言学转向。  相似文献   

9.
一、序论:印度佛教的大乘意识 在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中,中国佛教学者不但面临着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如何转化与诠释印度佛教的问题;更是对印度佛教的继承与扬弃,表现为中国佛教最终舍弃与吸收了小乘佛教,建构了中国大乘佛教的核心体系。但是,中国佛教大乘意识的萌芽与发展,是经过南北朝佛教漫长的批判与转化,伴随着印度佛典的翻译、判教...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民间佛教”具有相似含义的“民众佛教”、“民俗佛教”、“世俗佛教”、“庶民佛教”、“信仰型佛教”、“香火型佛教”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论述的重点主要在于敦煌世俗佛教和明清的民间秘密宗教,研究方法局限于文献学和田野调查两种。因而,很难窥探民间佛教的基本体系。现在应用唐宋笔记小说、石刻碑文、方志、敦煌文献等资料的基础上,厘清唐宋民间佛教的基本结构,以此进一步认识民间佛教的基本特性及其在佛教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01,(12):47-47
《法音》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广泛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灿烂的佛教文化。《法音》杂志主要栏目有:特载、法音论坛、专题访谈、修证指要、佛门人物、四众同修、佛教文史、胜迹巡礼、佛教艺术、政策法规、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海外佛教、黄金纽带、书林漫步、佛教文摘、禅林清韵、佛教新闻等。《法音》杂志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03,(1)
《法音》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广泛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灿烂的佛教文化。《法音》杂志主要栏目有:特载、法音论坛、专题访谈、修证指要、佛门人物、四众同修、佛教文史、胜迹巡礼、佛教艺术、政策法规、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海外佛教、黄金纽带、书林漫步、佛教文摘、禅林清韵、佛教新闻等。《法音》杂志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3.
<正>做好基层佛教工作,要引导佛教教职人员提高自身宗教造诣、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佛教中国化。山西佛教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有所谓"地上文物看山西"的说法;而阳泉佛教寺院众多,是山西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在山西举行。这对于山西佛教而言是一件大好事,对于山西佛教工作定将产生极大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是世界上佛教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之一,佛教在我国分为三大语系,分别为:汉传佛教(汉语系佛教)、藏传佛教(藏语系佛教)和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汉传佛教:佛教在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末年,主要由西域来的佛教经典被译成汉文,同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和宗教观念相结合,并开始向全国传播。魏晋时期,佛教般若学与玄学贵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2,(1):68
《法音》杂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佛教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自1981年创刊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界的好评,被视为了解中国佛教发展状况、佛教学术研究动态的良师益友。主要栏目有:法音论坛、专题访谈、佛典导读、修证指要、佛门人物、和谐寺院、佛教文史、胜迹巡礼、佛教艺术、政策法规、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海外佛教、黄金纽带、书林漫步、四众同修、佛教文摘、禅林清韵、  相似文献   

16.
方广铝 《法音》2004,(1):7-11
人们常说,中国是佛教的第二故乡。我以为,这句话有四重含义。首先,佛教在印度产生后,历史上曾出现部派佛教(小乘)、大乘佛教、密教等三大派系。但后来,佛教在印度衰亡,三大派系都不复存在。而在中国,却保留了承袭印度部派佛教而来的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承袭印度大乘佛教而来的  相似文献   

17.
在1500多年的印度历史中(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0世纪佛教在印度衰亡),佛教经历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的演变和发展;同样地,在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中(公元1世纪至今),大乘佛教与中国哲学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八大宗派。当前,肇兴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参与佛教(Engaged Buddhism)和起源于北传中国大乘佛教的人间佛教,已然成为当代世界佛教发展的主流。本论文试以菩萨范式及其转换为切入点,分析不同时期的佛教思想及其实践,论证菩萨道是所有不同时期佛教的一贯之法,亦是当代人间佛教实践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佛教生态观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佛教界十多年来关于佛教生态观的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回应西方生态文化思潮的基本理念,从传统佛教经典、教义中挖掘、整理佛教生态观的相应内容,从佛教整体观、无我论、生命观、内在价值论、慈悲观、净土观、传统佛教生态伦理实践等方面大体勾勒出了佛教生态观的整体轮廓。不足之处是缺乏理论深度,未能把握佛教生态观区别于西方生态文化观念的理论特质,从佛教理论自身的观念出发建构具有佛教自身特质的生态理论体系。相比较而言,港台佛教界关于佛教生态观和环保实践的讨论更为深入。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杨惠南关于建立人间佛教的深层生态学的主张、“心、境并建”的环保实践观念,以及杨惠南、林朝成等对佛教环保实践社会政治层面的关注等。其研究从大乘佛教理念出发,不仅是对当代佛教生态观和环保实践的批判,而且触及到传统佛教偏重心灵解脱,忽视外在环境建设的偏向,相对而言更深刻、更具有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正古剡溪沿线,今浙东新昌一带,是佛教中国化转型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一区域佛教弘传早、佛教中国化探索较早、佛教思想与中国诗歌文化的结合较早,推动了佛教义理和信仰中国化的进程。剡东初弘:佛教在新昌的传播较早佛教在浙东区域的传播,缺少较早期的文字记载,但考古发掘的陶瓷制品,可说明当时这一区域已有佛教传播,  相似文献   

20.
民国佛教是中国佛教的历史转折点,不仅改变了明清佛教之积弊陋习,而且孕育了现代佛教的思想理念,开拓了佛教社会化的发展道路。从佛教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佛教在社会化之中充分发挥弘法利生的社会功能,减少与社会民众的隔阂,消除佛教在社会中的负面形象,既保证了自身的生存空间,也促进了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交流,为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更广泛的前景。因此,本文立足于前贤研究之基础,从宗教与社会交互影响的角度,探讨近代以来佛教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僧团的理念转换,以及佛教中的社团建设,最后集中讨论民国佛教变革的社会意义。文章认为:近代以来佛教的社团建设、社会化服务,并不必然导致佛教的世俗化。佛教随顺时代潮流而积极入世,更能体现佛教与社会互为一体、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