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经学以复古的形式表达创新的内容。形式和内容的矛盾与统一,尤其突出了它的时代特征。仅就形式而言,近代经学继乾嘉时期复东汉之古以后,先是复西汉今文之古,继而复先秦诸子之古,最终又转向金石之学而复殷商之古。此时的经学大师又多承乾嘉请老之遗韵,也以考据、小学为治经之途。因此,近代经学在形式上表现为各种学派并存、交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大致说包括有:今文经学的崛起,乾嘉考据之学的发展。诸子之学的复活与优劣异同的比较;理学趋于汉家兼容而从旁路摸入以及考古学的勃兴。一、今文经学的崛起近代经学从形式到内容最显…  相似文献   

2.
顾炎武素称清代经学之祖,他在明朝衰亡、理学颓废之时,提出“经学即理学”的学术纲领,倡导以经学实证理学,反对以臆说空衍义理。其经学会通今古,兼采汉宋,不蹈一家门户,超迈森严壁垒,以“通学”名于一世。顾氏治经主张遵从经文,不废传注,稽古右文,平易说经,以还原儒家经典原貌,重构古代圣人本义。其治经之旨,则强调通经致用,经术当以经世,反对皓首穷经,泥古不知论今。顾氏之经学,上矫宋明理学末流,下启清代朴学先路,对有清一代三百年的经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是清末民初政治界、思想界、学术界的风云人物。他领导的维新变法,以传统的春秋公羊学思想作为理论基础。这种学术思想曾经沉寂了一千多年,后由清代中叶的常州学派复兴,辗转传承至康有为。他尝试用西方的政治理论来充实并拔高,以之辅翼他所领导的政治变革运动。因此,康有为的经学思想,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既有中国古代经学的深厚底蕴,又附丽着非常鲜明的西方文化色彩。这体现了经学在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裂变和异化。虽然今天仍有不少学者对康有为其人其学提出批评,但谁也不能否认他在挽救国家危亡方面做过的努力,也不容质疑他在经学转型方面做出的贡献。楼宇烈先生认为“康有为也许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尝试着使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孔孟学说,向近代转化、为近代社会服务的第一位探路人”①,我们认为,这种评价公允而合理,虽然他的经学近代化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他尝试使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化的努力还是有其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惠栋通过易学建立的朴学范型具有鲜明的思想特点:他将传统的经学考据发展成自觉的证明学说,完成了朴学的知识性转向;他将汉易的象数之学综合成更加完整的象化模型,优化了建立在行为理性之上的传统易学范本;他还提出兼两说与既济说,发挥出一套理情成善的礼治理论,将宋儒的天理重新解释成具体的个体性的分理.奠定了清代哲学走向个体化与制度化的思想方向的基础.因此,从近代哲学的演化趋势来看,可以将惠栋的朴学范型看成是心性哲学与理性哲学融合的第一个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教育在继承传统经学和近代新式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与当代院校教育相结合,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作为一名经学院专业课教师,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及对传统经堂教育的调查与研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现以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为例,从办学形式、教育体制等方面对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6.
张茹瑜 《美与时代》2023,(4):138-140
朴学,以考据、训诂为中心内容,亦称考据学。清代中前期,朴学大为盛行。清代书法的发展趋势与朴学兴盛的学术风气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清代,金石文字资料的出土数量日趋繁多,而训诂恰是以切实可靠的实物为依据,朴学学者对于金石碑版的搜寻、学习、探究以及进行的艺术实践为金石碑学以及碑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朴学的兴盛继宋代之后又一次推动了金石学的发展,进而促进了碑学的发展。金石碑学理论以及碑学书法的兴起,打破了数千年来帖学一统江湖的大局。  相似文献   

7.
蒋孝军 《哲学动态》2012,(10):52-57
随着汉武帝立五经博士、独尊儒术,五经便在中国的文化系统中一直起着主心骨的作用。这种重要作用体现在它与统一思想、整饬人伦和建构制度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上。经学在汉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其形态是基本稳定的,但是到了清代特别是清末,经学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清代乾嘉期间,政治相  相似文献   

8.
清代考据学以实证方法治经,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理学末流日益走向空疏的弊病。但是,经学的实证化经历了一个由技到学的过程,工具理性不断向价值理性渗透,新的经学体系得以建立。在清考据学中,最能体现学术界思想变动的是《四书》的治学活动。学者们从字词训诂入手,群经  相似文献   

9.
廖平与经学的终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以某种形式开端,也往往以某种形式结束。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用春秋公羊学开创了经学,两千年后,近代经学大师廖平又用公羊学的素王改制说,建立了一个具有内在矛盾的尊孔尊经的经学理论,从反面宣告了经学的终结。在近代中国,廖平不但是著名的经学家,而且是一位奇特的思想家,以思想多变和怪诞闻名于世。他一生学经六变,一变平分今古,二变尊今抑古,三变大统小统,四变天学人学,五变天人大小,六变以五运六气解《诗》、《易》。他的经学六变,愈往后就愈是玄虚怪  相似文献   

10.
一在明清之际“三大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中,顾炎武是唯一被后世公推为清代朴学之开山祖的大家,毫无疑问,这位继往开来的学术领路人,是我们由以揭开从宋明理学到清代朴学的历史转变之谜的关键人物。《四库全书提要》论明清学术之异曰:“盖明代说经,喜骋虚辨。国朝诸家,始变为征实之学,以挽颓波。”(《四库全书提要》卷十六经部,诗类二《毛诗稽古编》,第一册)此中“明代说经”云云乃显指明代理学(主要是心学)而言,“征实之学”则指清代朴学。据其所云,明代理学与清代朴学的根本区别是在于其学风的不同──前者“虚…  相似文献   

11.
李辰 《中国哲学史》2022,(4):41-47+55
朱次琦的经学观建立在对汉宋学术的反思之上,其“四行五学”教学法以躬行实践为先,尤其强调经学的教化与经世意义。简朝亮则接续其师,认为过往的清代经学研究忽略了朱子经学的既有成绩,提出对马郑之学亦应予以批判性吸纳,进以完成融粹汉宋的注疏实践。康有为、梁启超、邓实、黄节等九江学人在打通汉宋今古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尝试借助哲学、政学、国学、美术学等新学科范式呈现经学精粹,为后经学时代的经学诠释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12.
林桂榛 《周易研究》2005,19(2):52-57
近代科学在欧洲的产生,乃得益于"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学术上"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大规模分离.而汉以来"独尊儒术"的实现,<易>作为儒家主要经籍以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宏大叙事与终极关怀,影响了经学时代中国学者的学术兴趣,导致他们将绝大多数精力投入到了以史学为主的"人事"中而非自然事物的研究对象与形而下的研究路径.两个相对独立的历史进程与历史体系或无何可比性:近代科学在欧洲产生只有在产生近代科学的欧洲自我历史进程与历史体系中才能得到解释,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亦复如此.至于将中国科学落后的原由单一性地归结于<易>或儒家经学,这未必符合历史的因果真相与思维的有效推理.  相似文献   

13.
<正> 近代经学自庄(存与)刘(逢禄)龚(自珍)魏(源)启蒙始,至二十世纪初中西古今文化争论终,大体上经历了启蒙、调适顺化,以及转向和终结三个时期。正如梁启超称这一时期为经学蜕分和衰落一样,变异是近代经学的基本特征。启蒙是启变之蒙。调适是以内在的变异适应外界的发展。终结则是内容和形式的根本转变,代之以新思潮扬波而起。因此可以说,近代经学以变为主旋律,以今文经学为主干,以佛学、西学相辅助。它虽然还以经世、救亡图存的政治目的相砥励,但又以考据之学为手段,最终以诸子并举、中西互补的学术思想为同归之途。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已习惯于用“朴学”(或“实学”)指称清代的学术思潮,恰如用经学、佛学、理学、心学来指代汉、唐、宋、明各代的学术一样。与此相对应,某一人物也往往成为该种学术的集大成者,如朱惠与理学、王守仁与心学。如果乾嘉之风可标志清代的学术特征,那么戴震又似可当此时期的代表。乾嘉学派的共同特征是围绕古典文献做实证(考订)的研究,戴震亦如此。但他又称毕生用力最甚在《孟子字义疏证》,该书恰恰又是作者企图突破考订(或更确切地说,是借用考订为手段)探求新的义理。时人和后代对此毁誉交并,而戴氏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亦由…  相似文献   

15.
论清代今文经学的创立复兴及其思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清代今文经学的创立复兴及其思想特点李军清代今文经学是继清代乾嘉古文经学衰落之后,于道光年间前后复兴再起的中国传统儒学的重要派别和学术思潮。它的开创者是庄存与,而其真正奠基者则为刘逢禄、宋翔凤,复兴发扬者则为龚自珍、魏源,继承延续者则为康有为、梁启超...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内容丰富,思想驳杂,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道家的否定人类社会文明和儒家的称颂尧舜、讴歌“三代”的退化历史观;二是以“五德终始”说和“一治一乱”说为代表的循环历史观;三是主张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交易进化历史观,其中,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是儒家的颂扬“三代”的退化史观和“一治一乱”的循环史观。到了近代,由于社会历史发生了大变动,又受到西方进化论思潮的影响,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便转变为近代历史进化论。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变易进化历史观,是从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到近代历史进化论的一个中间环节。近代历史进化论的开创者是康有为。他的“三世”说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历史进化论的理论体系,但它采取了传统经学的形式。严复的历史进化观则自觉地以达尔文进化论等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摆脱了传统经学形式,更完全地具有了近代的形态。梁启超提倡新史学,鼓吹史学革命,把历史进化论进一步加以系统化,旗帜鲜明地反对了封建旧史学,批判了“一治一乱”历史循环论和其他非历史主义观点。近代历史进化论取代传统的变易史观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其中有批判,也有继承。  相似文献   

17.
<正>一、经学经学,包括信仰、功修和善行,这三部分构成完整的伊斯兰教教义、教法和宗教制度,核心是"认主学"。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其概念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胡登洲创办的经堂教育。当时,通过筛选经典著作来学习宗教知识,也就是通常称的"十三本经"。这"十三本经"成了内地经学的固定课本,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奠定了教材基础。近代,穆斯林先贤不断发展经学,达到了"经汉双精、中西贯通"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治《尚书》上,朱熹既以对古文的考辨疑黜,影响后世的《尚书》辨伪甚大,又通过阐发《大禹谟》“十六字心传”,对理学体系的建构至关重要。这两个突出的方面又共存于朱熹的尚书学思想体系里,既体现了朱熹经学重考证,以探求经文之本义的特点,又表现出朱熹经学断之以义理的时代特征。其经学与理学相结合,治经为理论创建作论证,显然不同于为考据而考据的清代汉学家。虽遭到后来学者的批评,然亦不可完全否定其思想存在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齐文化在汇入中国传统文化“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之中后,以新的形式和形态继续向前发展。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整合之后的流变之一是与秦汉时期的经学合流,形成了齐派经学。本文就汉代经学的今、古文之争的历史背景、汉代经学的今、古文之争的概况以及齐文化对今古文之争的影响等方面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20.
<正>胡登洲(1522-1597),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奠基者,经堂教育及汉文译著活动,使我国伊斯兰教经学呈现出更加成熟的中国风格,并在清代形成陕西学派、山东学派、云南学派与金陵学派,塑造了中国特色的伊斯兰学术文化传统,也为中华文明丰富了新的内容。因此,胡登洲受到我国历代伊斯兰教学者与穆斯林的尊崇,被尊称为“胡太师祖”。清代至今有关胡登洲的记述与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献与研究资料,笔者不揣冒昧,梳理并探讨近代以来胡登洲生平、思想与历史贡献研究的相关问题,请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