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墨岩 《佛教文化》2011,(4):12-19
王连茂站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巨幅“海交图”前,指点着昔日僧人们往来泉州与海外的线路。“公元562年,印度高僧拘那罗陀泛舟至泉州,在九日山延福寺翻译《金刚经》。原本他是准备在此换乘大船去马来半岛的。”“因为找不到更早的材料,所以把拘那罗陀来此弘法,作为泉州海外交流历史的开端。”  相似文献   

2.
三、佛与别的弟子的故事1.那拘陀长老故事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婆祇国设首婆罗山鹿野深林中。那时候,有那拘罗长者,百二十岁,年耆根熟,羸劣苦病,而欲觐见世尊及先所宗重知识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年衰老,羸劣苦病,自力勉励,觐见世尊及先所宗重知识比丘。惟愿世尊为我说法,令我长夜安乐。”那时候,世尊告那拘罗长者:“善哉,长者,汝实  相似文献   

3.
桥梁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标志之一。我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建成不计其数的桥梁,它是我国宝贵的民族遗产,对人类的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福建泉州地处祖国东南沿海,是我国著名的海外交通港口。从南朝开始,泉州已有与外国往来的文献记载(《唐高僧传》卷二《拘那罗陀传》)。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泉州港的海外交通日益发展,到了唐代,泉州已成为我国四大贸易港口之一(其它三处是广州、扬州、  相似文献   

4.
理诤 《佛教文化》1994,(2):14-16
常听人介绍说:“这里原来有××寺、”“那边是座××庙。”可是放眼看去在那原是××寺的地方现在是一个工厂,在那××庙的旧址上只有断壁残垣。同时,在日常工作中我也常接触到某地要求修复××古刹的来信,或听说某地为了一座寺庙的归属扯皮打官司的事。 寺庙的废与兴包含着多种因缘,也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人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凌海成 《法音》2000,(8):31-40
四 5月28日晨,中国佛教代表团全体成员在告别蓝毗尼、前往奇特湾(Chitwan)皇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之前,到白尔瓦市南4公里的尼印边界小镇苏纳里作短暂参观。苏纳里是尼泊尔与印度商业和旅游的重要关口,过边界往东南,依次是拘尸那城、毗舍离、那烂陀、王舍城、菩提树耶等佛教圣迹;边界以北就是蓝毗尼、连毗罗卫国及摩耶夫人娘家遗址等圣迹。但苏纳里却是一个混乱、肮脏、车辆人流拥塞严重的地方。尼泊尔和印度的老百姓在边境可以自由来往,无须办理任何手续,所以大篷车、公共汽车、吉普车、拖拉机、牛车、马车、三轮车、自行…  相似文献   

6.
上座部佛教的传人在我幼年时代,一位在家佛教老师对我说:“只是在壁画上还有佛教僧人,在地球上没有活着的僧人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佛教僧侣,是在1935年。那是在印度的拘尸那,该地是佛陀涅槃处。第二年我十八岁,就在那个圣地——拘尸那出家。我的师父是缅甸的旃陀罗摩尼大长老。我出家以后,旃陀罗摩尼把我送到摩诃普拉伽耶长老处。在尼泊尔的现代佛教史  相似文献   

7.
印度是佛教的发祥地。佛教教祖释迎牟尼佛,出世于去今二千五百余年前。所传的准确年代虽众说纷纭,但依《众圣点记》之说:则佛陀的入灭应为公元前四八六年(周敬王三十四年),而佛陀年寿八十岁,其降诞之年当为公元前五六五年(周灵王七年)。佛陀三十五岁在尼连禅河畔成等正觉,鹿野苑中初转法轮,其后于摩竭陀(首都王舍城)、室罗筏悉底(即舍卫城,以城名国)、侨赏弥、拘尸那揭罗、吠舍厘等中印  相似文献   

8.
罗睺寺建筑与塑像概述高明和在五台山寺庙中心区,有一座红墙包裹、苍松荫翳的古刹精蓝,这就是罗寺。罗寺昔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和十大黄庙之一,今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寺创建于唐,历代不废修饰。《清凉山志》记载:“唐建。张天觉于此见神灯,有感,修饰。...  相似文献   

9.
龙喜记     
《龙喜记》的故事情节主要取材于印度佛教典籍《本生经》,此剧类似人们所熟知的“摩诃萨王子舍身饲虎”、“尸毗王舍身救鸽”等佛经殉难故事,热情讴歌了云乘王子舍身救龙的英雄壮举。属于古印度盛行的“陀卢吒迦”即“英雄喜剧”类型文体。《龙喜记》讲述的是诗明国玄明的云乘太子和弄臣阿低离有一次结伴去悉陀国的摩罗那耶森林,寻找一处幽静的隐居之地,忽听远处飘来一阵阵优美的箜篌声与歌唱声。他们循声而去,在森林深处有一座造型独特的宙宇,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与侍女正在弹琴吟唱与供奉女神。云乘太子在神庙的隐蔽处,倾听到这位女…  相似文献   

10.
那烂陀寺祭     
那烂陀寺是全世界佛教徒心中的圣地,位于印度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市东南二百多公里处,即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艰辛西行、顶礼膜拜的圣殿、气势无比庄严辉煌的“西天大雷音寺”。早在公元12世纪,那烂陀寺就已被战火毁灭,现在只留下一处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遗址。在我心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刺桐古城泉州,多种宗教并存,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不管是行走在大街上,还是横穿在小巷里,到处都会有上百年或是近千年的历史文化遗迹牵引着我们的目光,那许许多多古老而又悠远的胜迹,无不显露出泉州丰盈的历史气息和恢宏的文化气度。泉州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泉州灵山有伊斯兰教“三贤、四贤墓”,是唐代来泉州传播伊斯兰教的两位圣门弟子的坟墓。明代著名历史学家何乔远撰著的《闽书》卷七《方域志·灵山》载:“自郡(泉州城)东南折而东,遵湖岗南行为灵山,有默  相似文献   

13.
有两则关于目光的故事,介绍给朋友一读。公元629年,当玄奘西行至辅卫玉门关的五座烽火台时,他遇上了一位强悍果敢自称一言九鼎的胡人石磐陀。石磐陀发誓护送玄奘过“五烽”。那一天,他们三更抵达沙河,关隘已隐约可见。渡过河后,玄奘便择地而睡,恍惚中见磐陀持刀逼近他,但只前行数步又返回了。大师默念佛号,无多计较。天亮后,磐陀终于坦言:前程险远,更缺水少食,五烽下虽有水源,必须夜深偷取,若被发觉,必死无疑,不如回头。玄奘说,吾若不至婆罗门国,终不东归,纵死中途,亦不悔也。尔若胆怯,请君自便。石磐陀恼羞成怒,拔刀直逼玄奘。玄奘声色不动…  相似文献   

14.
一、《乔荼波陀颂》作者及其年代《乔荼波陀颂》一书是印度婆罗门教正统派哲学吠檀多不二一元论派的经典性著作, 作者为乔荼波陀。该书对印度的吠檀多不二论哲学的确立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也对吠檀多不二论哲学的集大成者商羯罗的理论形成产生过影响。因此, 对《乔荼波陀颂》进行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乔荼波陀是否为一历史人物, 至今仍有争论。其名字Gaudap · da中, Gauda· 是姓名, 可以直接这么称呼, 也可以加上 p da的尊称, 还可以加 pada, cara a, c rya。商羯罗称呼他为Gaudap · d c rya, 或者Gaud c rya· 。商羯罗的直传弟…  相似文献   

15.
那烂陀寺是古印度在佛教文化教育方面的一个成功范例。印度佛教从起源到衰落都与那烂陀寺密切相关,它是研究佛教及印度各种学问的重要教育中心。那烂陀寺的学术代表着当时印度文化的最高水平,并广泛传播至亚洲多个国家。如今虽然业已衰落,但该寺曾经培养出众多学识渊博、德才兼备的学者和思想家,其在教育方面的宝贵经验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元642年(即东魏兴和四年、梁朝大同八年),被当时东魏孝静帝称为“神鸾”、梁朝武帝称为“肉身菩萨”、被后来日本净土宗称为“初祖”、日本净土真宗称为“本师”的中国著名僧人——昙鸾,“因疾卒于平遥山寺,春秋六十有七”。  传说“临至终日,幡花幢盖,高映院宇;香气蓬勃,音声敏闹。”这种奇异的现象,凡到寺的人,都看到了。皇帝闻知后,敕令建塔立碑营葬。  这一代高僧所卒之地——平遥“山寺”,究竟在现在平遥的什么地方?或者说,它是现在平遥古寺中的那座寺院呢?要找出这座被历史的“尘土”湮没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寺院,有…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印文化交流计划,应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的邀请,由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真禅法师(任团长)和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昌明法师等四人组成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于去年十一月十八日至十二月七日对印度进行了为期二十天的参观访问。在主人的精心安排下,代表团先后访问了北方邦、北哈尔邦、安得拉邦和德里、加尔各答及孟买三大城市,参观了许多文物古迹、名人纪念馆、几大宗教的寺庙,朝拜了菩提伽耶、鹿野苑、拘尸那、那烂陀、龙树  相似文献   

18.
李存葆同志的《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以下简称《坟茔》),是一部发生在“文革”期间一支有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里的悲剧。作者通过作品满怀激愤地告诉读者,在那荒唐的岁月里,阴谋是怎样夺去了十九位革命战士的宝贵生命;阴谋是怎样玷污了-个革命军人的圣洁灵魂。《坟茔》无疑是一部对我们进行彻底否定“文革”教育和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9.
泉州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佛教重点开放寺院之一。公元686年由匡护法师主持创建,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解放后屡经修缮,菩萨金其身,殿宇朱其门,使古老名刹,重焕新姿。目前全寺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泉州开元寺素有“桑莲法界”之称。相传建寺之前这里是座大桑园,园主黄守恭曾梦见一位和尚化园建寺,黄回答说要待桑树开白莲花。三日后,园中桑树果然盛开白  相似文献   

20.
商羯罗(700~750年)是印度中世纪最著名的经院式哲学家、印度吠檀多哲学的集大成者。商羯罗是一位很有创造性的哲学家,由他确立的吠檀多不二论的全部理论基础,由“实在论”的梵我同一观发展到了“幻现说”的梵我同一观;商羯罗又是一位卓越的解释学家,他几乎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