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8年春天,曾任前齐鲁大学文学院院长的吴金鼎先生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县龙山镇(原属历城县)发现了城子崖遗址,随后,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与山东省政府于1930—1931年对城子崖遗址进行了发掘,并出版了第一部由中国学者自己编著的中国田野考古报告——《城子崖》,同时,确认了在黄河下游存在着一种与中原地区的彩陶文化有别,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古代文化——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现和认识,对中国的田野考  相似文献   

2.
一、资料部分1.淄博市后李官庄大汶口文化至宋元遗址王永波《中国考古学年鉴》(1989)文物出版社1990年出版2.淄博市后李新石器时代至宋元遗址王永波《中国考古学年鉴》(1990)文物出版社1991年出版3.淄博市后李官庄新石器时代及东周遗址王守功《中国考古学年鉴》(1991)文物出版社1992年出版4.山东临淄后李遗址第一、二次发掘简报济青公路文物考古队王永波等《考古》1992年11期5.山东临淄后李遗址第三、四次发掘简报济青公路文物考古队《考古》1994年2期6.桐林田旺遗址魏成敏《管子学刊》1987年创刊号7.我省考古工作又一重大新发现———田旺…  相似文献   

3.
史家遗址的发掘是近年山东商代考古,乃至全国商代考古的重要收获之一,发掘初步成果发布后,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极大关注。为使学界全面了解发掘情况,在正式发掘报告未出版前,有必要向学界公布发掘材料,以便使更多的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文中从四个方面对史家遗址发掘收获进行了阐述,即:史家遗址发掘典型层位及主要分期年代,史家遗址是始建于龙山文化末期的一处环壕聚落居址,岳石文化木构祭祀坑的性质位和甲骨文的发现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混淆概念     
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可与半坡遗址相媲美,甘肃大地湾新石器文化遗址经科学发掘显露于世1984年11月17日《光明日报》第一版这是一篇新闻报道的标题。其中有明显的逻辑错误。首先,某一考古工作的收获,只能与另一项考古工作的收获(如某一遗址的发掘)相比,而不能将考古工作的收获与作为考古工作对象的“遗址”相比。这里作者混淆了“考古工作的收获”与“考古工作的对象”两个概念。其次,如果上文中的“半坡遗址”,实际应指“半坡遗址的发掘”,那么“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与“半坡遗址(的发  相似文献   

5.
龙山文化研究的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8年春天,曾任齐鲁大学文学院院长的吴金鼎先生在平陵城一带进行古迹调查时,发现了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这在我国学术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城子崖遗址,位于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当时隶属历城县)东北一隆起的河畔台地上,西距济南市35公里,隔武原河与龙山镇相对。吴先生的《平陵访古记》记载了遗址的发现情况。此后,1929年夏秋之间,又四次前往龙山镇附近详细调查,确认城子崖遗址的灰土层“为龙山文化之最古层”。  相似文献   

6.
龙国  百灵 《管子学刊》2005,(4):116-117
《齐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于2004年7月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是张光明先生的一部力作。作者生于齐国故城之内,长于城阙之下。自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长期从事齐地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是国内主要从事齐文化考古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参与了不少齐国重大考古发掘,曾经主持过《齐文化丛书·考古卷》的编辑工作,发表了许多关于齐文化学术研究领域的文章,在以考古资料揭示齐文化构成和特征等方面,有着独到的理论见解,具有较高的权威性。《齐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出版发行,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该书共分九个部分,前三部分从时代和地域方…  相似文献   

7.
城子崖遗址是山东最早发掘的史前遗址,也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命名地。本文在介绍城子崖遗址两次发掘的同时,结合城子崖遗址的发掘意义及相关文献,依据保护和开发现状,分析了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北省考古研究所4月联合组织考古专家在对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市水库淹没区和武当山范围内的古建筑、地下文物调查中发现,武当山遇真宫前300米处有龙山文化的历史遗迹、断层和陶器。据此,这一考古发现对武当文化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对武当文化的历史渊源由原一般从东汉时代而追溯到龙山文化所处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这次文物考查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员蒋忠毅和考古学博士研究生丛得新等6名考古专家根据道藏明代洪熙(公元1425年)年间版本《太和山志》关于“  相似文献   

9.
狄城遗址的考古勘探发现了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的春秋战国时期城垣遗迹,并在城内发现了约7000平方米的夯土建筑基址,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狄城西南角坑塘北壁清理的剖面显示该段城墙,由三期夯土组成:其中,一期夯土约当春秋时期,二、三期夯土约当战国时期。城垣年代下限约当西汉中期。勘探发现了部分陶、石、骨、蚌等出土遗物,包括岳石、商代、西周、春秋、战国和西汉等不同时期的标本。比较明确的给出了狄城遗址的文化脉络和年代跨度。狄城遗址春秋——战国时期大型城址的确认,是山东商周考古继陈庄西周城址发掘后的又一重大考古新发现,也是齐文化研究的又一突破性发现。狄城遗址的考古勘探成果对夏商时期齐地的文化、民族关系以及西周齐国早期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青陈庄遗址的考古发掘是近年山东乃至全国商周考古的重大发现,尤其是西周早期城址、大型祭坛、甲字形大墓、殉马和甲骨文(见图一至图七)的发现,填补了山东商周考古的空白。特别是18号墓出土的青铜簋,铸有11字铭文,且自铭"齐公",为首次发现,为确定该城址国别和性质提供了绝好的证明。所以这些发现为齐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文献和考古学资料考证:诸城是舜之出生地,弥潍流域乃舜之部族早期之活动区域。舜之生卒年代,约在距今4200-4300年间左右,此约当考古学时代的龙山文化中晚期,已进入方国时期,舜是为夏族虞部落之方国首领,史称舜帝。虞舜部族在弥潍流域强大后,开始西迁。虞舜部族西迁依照考古学应满足年代上处于龙山文化时期和已发现的古城遗址两个条件,山东境内发现的由东向西的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即寿光边线王→临淄桐林→桓台李寨、史家、唐山城组→邹平丁公→章丘城子崖→阳谷景阳岗)应为虞舜西迁所遗史迹。  相似文献   

12.
二、论述、论普、圈录99.再论后李文化与北辛文化的关系—兼述对北辛文化的再认识王永波《故宫学术季刊》第lO卷第2期(l 992年) 100.黄河下游新发现的后李文化任相宏《中国文物报》1992年2月16日第3版101.西河类型、后李文化的发现和意义张学海《中国文物报》1993年1月31日3版102.后李文化与北辛文化的关系王永波《中国文物报》1993年4月18日3版103.海岱地区史前考古的新课题—试论后李文化王永波等《纪念城子崖遗址发掘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齐鲁书社1993年104.关于后李文化的谱系问题—兼论北辛文化的内涵和分期王永波《青果集一…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利用鲁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资料,论证了这一地区文明起源形成的进程。将鲁北地区文明形成进程分为:文明形成的前夜——后李文化和北辛文化;文明形成时期——大汶口文化;初级文明社会方国时代——龙山文化;高级文明社会王国时代——岳石文化。  相似文献   

14.
梁思永先生是著名的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之一,他为我国的考古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梁先生早年在国外研究考古学和人类学,1930年回国之后,参加了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的工作。他竭毕生精力于我国的考古事业,在1930—1937年间创造性地运用近代考古学方法,给中国的田野考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如此,在整理考古资料、编写发掘报告、学术研究等方面,梁先生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成果在梁先生对龙山文化发掘及研究等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931年梁先生主持了河南安阳后冈遗址的发  相似文献   

15.
龙山文化中的舜崇拜魏筌山东龙山文化的大体年代,在公元前2800—公元前2300年之间,这恰恰是传说中尧、舜、禹为部落首领的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下发掘的增多,许多不可考的上古传说不断缩小着与历史事实之间的距离。本文想通过对有关传说与史料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齐国故城遗址相继发掘了齐景公的墓葬(五号东周墓)和大型殉马坑,这一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发现,又一次为研究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晏子春秋》提供了珍贵的地下资料。一九七二年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出土了大批竹简,竹简中有许多《晏子》的残简,这一事实彻底推翻了《晏子春秋》是“伪书”的论断,成为确定《晏子春秋》成书年代的重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科技考古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盐业考古工作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山东寿光大荒北央、双王城等以海盐生产为主的考古遗存的发掘,为海盐考古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本文作者从亲历的广饶南河崖遗址发掘为出发点,力图理清目前鲁北地区商周时期海盐考古的现状,并就某些问题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部的齐文化,系在传承东夷原始文化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经过西周,至迟在春秋时期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齐地也是在20世纪开展考古工作较早的地区之一,发掘出土的大量丰富的文物资料,为齐文化的全方位深入研究提供了大量新的信息。张光明先生自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在齐地长期从事文物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多有所获,《齐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一书就是他多年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淄博地区先秦文物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我们为配合文物保护和地方史的研究,重点对淄博境内先秦文物进行了系统调查和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获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发掘资料,并对淄博地区先秦历史的某些专题进行了研究,亦获得一批科研成果。兹予介绍:一自1981年始,我们配合文物普查工作,基本上摸清了淄博地区先秦文物的分布状况,为淄博地区先秦历史文化和文物的专题研究打下了基础。考古调查资料表明:淄博境内的先秦文化遗址分布不仅灿若群星,而且  相似文献   

20.
1992年5月23日《人民日报》第七版刊登了我国前驻阿曼国大使袁鲁林先生撰写的题为《阿曼古城重见天日》一文(附后),叙述的是一支阿拉伯探险队在阿曼苏丹国南部发现了消失约5000年的古城乌巴尔的遗址,这是震惊世界的考古成果;更使世界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