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显祖的《牡丹亭》(一名《还魂记》)是明传奇的佳作,表现了杜丽娘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柳梦梅对爱情的忠贞,彰显着作者强烈追求人性复苏与解放的进步思想。这是《牡丹亭》的精髓所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女作家赵清阁根据戏曲《牡丹亭》改编的小说《杜丽娘》,其情节的选取都是以塑造杜丽娘这一形象为中心的,而对于柳梦梅的形象塑造采取的是点到为止的方式,着墨并不多。小说在塑造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时,并没有改变《牡丹亭》所赋予这一形象的基本特质,而是尽可能地沿着《牡丹亭》的轨迹进行,在传承"至情"这一主题的同时,又赋予了戏曲人物以新的性格特征,使他们的形象更具时代性。  相似文献   

2.
以明代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为起点,顺藤摸瓜,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很多的文学作品中都出现了类似的“离魂”情节,但魂的柔情恰恰反衬出人的无情,这种“离魂”题材的承袭和发展。让人联想到其他更多文学作品之间题材的相似性,它们都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以不同的体裁展现着相似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3.
《圣经》是基督教的正式经典。《圣经》内有不少梦,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帝直述圣言圣喻的梦,另一类是象征表述的梦。所有的梦,其目的在于昭示上帝的神圣、全知、全能和对信徒的眷顾。《圣经》内对梦也有不同认识,有经文指出,“不要相信自己所作的梦”,“信梦的人必误入迷途”。显而易见,《圣经》不是上帝的圣言圣喻或启示,《圣经》是来自人间许多一作者涉及面广阔的不同著述汇集而成的一部书。  相似文献   

4.
阙真 《学海》2001,(4):158-162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其中梦境描写不仅十分精彩,而且意义丰富.从剧本结构来看,它是全剧构思的枢纽,是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契机.从表现手法来看,它使人物心理得到充分展示一是展示愿望需要满足的心理过程,二是表现人物情感更真,三是揭示人物内心更深.从作家创作意图来看,它表达了作家对生命意义的关怀.一方面把走进梦境视为步入新生命,一方面把梦中自然情欲的描写作为一种自我本质力量外化的人生要求和冲动来表现,这与作者所处的时代与其主张"至情"论有关.  相似文献   

5.
四百多年前,汤显祖一部<牡丹亭>唱出一幕穿越生死的爱情神话;四百多年后,白先勇又把这部幽奇绚丽的故事重新演绎,让我们再次感受到那种令人向往,并为之倾倒的青春、爱情、理想所带来的激情.  相似文献   

6.
一、荣誉光环中的罗尔斯美国外交家W .里德曾把W .E .格莱斯顿① 誉为英国最伟大的领导人 ,其理由是格莱斯顿“比与他同时代的任何其他政治家更能把政治行为的实践技巧和高度道德标准的要求结合起来”。罗尔斯被西方学者推崇为“我们这个时代卓越的政治哲学家” ,② 我们中国国内有的学者也将罗尔斯誉为当代“公认的最重要的、最有影响的政治哲学家”③ 。罗尔斯作为一位政治哲学家之伟大与卓越之处 ,不但在于他写作出版了《正义论》 ,还在于他在他的第三部著作《万民法》 (TheLawofPeoples) ④ 中提出一种国际伦理理论—…  相似文献   

7.
试论左丘明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传统的看法,《左传》的作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本文利用《左传》中可以反映左丘明思想的文字研究左丘明的政治思想,发现他的政治思想是以德为政治原则,以礼为政治规范,以民为政治根基并辅之以刑。由此可见,左丘明不但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更是一位思想家。依笔者所见,仅仅一部《左传》就完全可以奠定左丘明在中国早期思想史上的地位,他作为思想家的地位应当予以充分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文学著作,其中的人物传记不仅继承了《左传》优良的叙事传统,开启了后代以人物为中心,“以类相从”的写人文学的不二法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代表作《水浒传》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史记》这一叙事写人的创作传统。本文试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史记》的人物传记在叙事结构方面对《水浒传》中为英雄立传写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昆曲又称"昆剧""昆山腔",被誉为"百戏之祖"。抒情性强、肢体动作细腻、唱腔柔美、音律舒缓等特点使得它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历久弥新。昆曲尤以汤显祖剧作最为经典,其中《牡丹亭》更是戏曲舞台上被演绎最多的剧本,它讲述了一则瑰丽奇绝的人间情事。  相似文献   

10.
在敦煌文献中保存有多件六朝时期撰作的佛教律抄,作出年代从5世纪下半期到6世纪。这些律抄先有题作“三部律抄”的,主要抄撮《十诵律》《摩诃僧祇律》《四分律》三部律典而成,之后又纳入《五分律》和其他翻译的律论,扩充文本内容,发展成《四部律并论要用抄》,在僧团中广泛传播。律抄的出现,主要是因为5世纪上半期几部广律的先后传译,为了会通几种分属不同部派的律典。它标志着一种中国式佛教律仪实践的形成,对六朝之后中国佛教戒律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满耕 《法音》2003,(8):37-40
最早接触《金刚经》是在15年前,记得那时候每周必到香港佛教青年协会参加经论研讨班,聆听畅怀法师讲说《金刚经》。印象最深刻的是,法师在解释经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后,我仍然是懵懵懂懂,一头雾水,但这并未减少我对《金刚经》的热爱程度。此后我将《金刚经》作为日课之一,希望藉由每日的持诵,熟能生巧,渐渐了解《金刚经》的真义。不久,我在台湾聆听沈家桢居士讲述他与《金刚经》的一段深厚因缘,接着承蒙同窗挚友、曾任西来寺监院的满兆兄馈赠赵孟瞓手书的《金刚经》复印本于我,这个因缘再次燃起我对《金刚经》一…  相似文献   

12.
历代《道藏》中都收录有一部古书《易林》。《易林》一书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记为“易林十六卷、焦赣撰”。焦赣 ,西汉人 ,当过小黄县令 ,后死于该地。他是易学家京房的老师 ,故《汉书》在卷七十五的《京房传》中附记他。谓其名焦延寿 ,赣是他的字。唐严师古注《后汉书》 ,言赣为其名 ,则延寿为字。《汉书·卷八十八·京房传》记 :“京房受易梁人焦延寿。延寿云尝从孟喜问易。……焦延寿独得隐士之说 ,托之孟氏。”《易林》实非焦延寿一人所创作。焦延寿当是在前人留下的基础上把易说、民谣、书记等各种资料汇编成《易林》一书的…  相似文献   

13.
明末高僧憨山德清的《庄子内篇注》是佛道二教的视界融合。他对《庄子》的看法主要体现在《观老庄影响论》一文中,而对庄子思想精髓的把握则主要体现在对内七篇的详尽注解中。作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憨山的《内篇注》自有其独特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4.
《古船》和《双城记》这两部作品中都拥有极为庞杂的人物角色。但在这众多的角色当中,两部作品却恰巧都存在着“怪异”性格的人物形象,即隋不召和卡顿。在《古船》当中,隋不召是一个贯穿全文的角色,他见证着镇上的发展进程,历经一切悲苦与磨难,改革与创新。他的生活就如他的名字一样,他只是他自己的,不听任何人的常规的召唤,正常的伦理道德与权势判决不了他。  相似文献   

15.
张莉 《法音》2004,(7):49-49
人民日报讯(记者张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堪称佛教百科全书的清乾隆版《大藏经》即将由文物出版社、北京经律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重印出版。《大藏经》收佛典1675部,共7240册,若一册一册地摞起来可达40层大厦之高,堪称佛教百科全书。作为宫廷版佛典,乾隆版《大藏经》又称《龙藏》或《清藏》,其雕版工作始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到乾隆三年(1738年)刻完。刻板完成次年即印制了100部,但历经200多年的历史沧桑之后,完整保存下来的已为数不多。《龙藏》集佛教传入中国1700多年的译著之大成,包括历代流传下来的佛教经典著作和佛学研究著述,是…  相似文献   

16.
门丁 《思维与智慧》2004,(12):32-32
有个读书人,科考屡次失利,50多岁了还是个秀才。别看他学问不怎么样,一部《三国,演义》却读得滚瓜烂熟。人称“三国迷”。  相似文献   

17.
陈坚 《周易研究》2007,(1):34-41
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但是,孔子既没有像民问那样把《易经》看作是一部占卜之书,同时也没有像对待《诗》、《书》、《礼》、《乐》那样对它进行一定整理,以期从中发(?)出进行社会教育的资源并找到根治社会疾病的良方。孔子之读《易》只是为了使自己的个人生活合乎《天命》从而提升个己的生命品质。可以说,孔子的“读《易》”只是他个人的一种宗教生活,体现了他对《易经》的宗教诉求;相反,孔子之删定整理《诗》、《书》、《礼》、《乐》则是他面对社会公众的学者生活,体现了他对《诗》、《书》、《礼》、《乐》的学术诉求,换言之即,孔子与《易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宗教关系,而孔子与《诗》,《书》、《礼》、《乐》之问的关系却是一种学术关系,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8.
李畴,北宋文学家,河北深州饶阳人,官至右拾遗、中书侍郎、平章事。他的宰相当得让太宗皇帝满意,在同僚中口碑也很好,并且才华横溢,著述甚丰,《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被后世合称为宋代四大书,而前三部书的主要编撰者都是他,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同时还活到72岁高龄,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有些不可思议,其实这与他终身奉行的人生“淡、和、拙、专、护”五字诀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张中的生平,缺乏记载。根据其著译三书《克里默解》、《归真总义》、《四篇要道》的序跋文字,以及苏州丁家巷瑞凝礼拜寺的一种碑刻文字(张中译,原石已佚)和张中表弟周士骐撰《〈修真蒙引〉弁言》等文字,可知他名中,字君时,或又字时中、志中,号隐斋,别号寒山樵叟(寒樵、寒山叟),苏州府吴县阊门外丁家巷瑞符里人。出生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崇祯间至南京,从临潼经师张少山、印度经师阿世格学,笔录阿世格所讲成《归真总义》。明末清初回到苏州,不久往扬州,在清真寺授徒,由学生笔录成《四篇要道》。约顺治十五年(1658年)后,回到苏州,整理并刊刻《归真总义》,刊刻《四篇要道》。顺治十八年(1661年)还在世。在张中一生中,授徒教学一直是主要的内容,三种著译大约都是教学时的教材。  相似文献   

20.
《圣经》是西方文化的两大来源之一,它对西方文学的影响颇为巨大,很多文学作品都有《圣经》的元素。《白鲸》可以说是一部史诗般的充满《圣经》寓言的小说,而本文主要探讨《圣经》中海的含义,并分析它的两面性在《白鲸》中的体现。一方面,文章先分析《圣经》中海的恶魔性,另一方面又解释它是作为上帝显示神力的工具,最后再详细分析海的这种对立性在小说《白鲸》中的具体表现,旨在更深刻的了解小说的主题和梅尔维尔的宗教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