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因果解释中,模型既可以作为找出解释项与被解释项之间因果联系的工具,也可以与因果因素一起构成因果解释,作为因果解释模型的一部分。在非因果解释特别是模型解释中,模型能独自进行科学解释。许多理想化模型仍能进行科学解释。是否以自然律为基础不仅是区分科学模型与非科学模型的标准,也是区分科学解释与非科学解释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以及社会学家采用截然不同的方式来研究科学。不仅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所用的方法相去甚远,而且他们所关注的科学侧面也大相径庭。最终我们会看到,一方面有些哲学家试图对科学知识进行逻辑分析,另一方面有些社会学家坚持认为,知识的构造具有社会性。本文试图从一种综合性的观点出发看待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心理学和科学社会学。 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已经开始明确地或不明确地运用模型来探讨科学研究的不同方法间的关系。鉴于后面将要阐述的理由,我考虑的重点将放在科学心理学与科学社会学之间的关系上。还原论模型要么坚持说社会学可以还原到心理学中更具解释性的基础领域,要么认为心理学可以还原到社会学。“补遗”模型不这样极端,按照这一模型,解释的主要任务可以由心理学或哲学或社会学来承担,余下的解释工作则需借助别的领域来完成。其他模型并未主张以某一学科为主,它们认为,科学研究的不同领域是在通过相互协作或相互竞争来解释科学本质的各个侧面,相对于其他领域而言,这些领域各自都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3.
朱晶  姜雪峰 《哲学分析》2023,(6):153-166+194
模型的本质和功能是科学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前沿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重点关注的对象。模型的表征、解释和预测等功能得到了诸多讨论,而对科学家在真实的科学实践中如何构建、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模型的哲学考察,并不多见。以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的发现和应用为例,可以从化学实践中建模者与模型使用者的角度分析模型的功能,提出并论证,理想化简化的化学结构模型在化学实践中的认知德性,除了对现实世界进行表征、解释和预测,还体现在两个方面:化学模型作为沟通科学理解的工具和模型使用者利用它进行理论推理的工具。简化模型既可提高理论的可理解性,还可促进科学家以卓有成效的方式使用这些理论,并用于探索性实验。  相似文献   

4.
杜秀芳  张承芬 《心理科学》2007,30(2):391-393,336
科学探究涉及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Klahr和Dunbar的SDDS模型、Kuhn的模型以及双过程模型对此过程进行了描述;另外研究者们还对科学探究过程不同阶段需要的认知技能和认知策略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最近,J.沃勒尔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对L.劳丹的科学变革的“网状模型”进行了毁灭性、批判性分析。他否认劳丹针对旧的科学变革的分级模型,以及其竞争者、与库恩和后默顿主义的科学认知社会学相联的整体论模型所作的真正的第三种选择的尝试,已经取得了成功。按照沃勒尔的观点,劳丹的错误一方面是出于对分级模型的误解,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对整体模型的过高评价。下面我将要“拯救”作为可能的“第三种选择”的网状模型。 沃勒尔论证方法之关键契机在于,揭示劳丹论述中不可避免的两难困境。他写道: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型推理的科学认知论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近20年来在科学哲学中发展起来的、关于科学推理本质的一种新观点叫做“基于模型推理的科学认知论题”(the Scientific Cognition as Model-Based Reasoning Thesis)。按照这个论题,科学推理实质上是语义过程。对于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哲学的科学理论陈述观和科学推理句法观来说,这种观点是一种有别于历史学派和其他后现代科学哲学思潮的挑战和修正,它也可以纠正库恩科学革命理论(特别是早期基于格式塔转换的间断性革命变化学说)的极端性。然而,现有相关研究主要限于用科学发现和概念变化的课题来阐述基于模型推理的概念架构(简称为“…  相似文献   

7.
居飞 《世界哲学》2017,(5):69-76
借助科学认识论的视角,本文区分了弗洛伊德的两个基本理论模型:其一是更为刚性的、个体化的原心理学模型,其二是更文化性的、也难以被纳入硬科学范式的、俄狄浦斯式的家庭模型。此二元模型不仅在弗洛伊德思想内部留下了一些空白与疑难,也为后世精神分析家留下了进一步结构化的空间与可能性,如拉康的结构主义立场在更偏向俄狄浦斯模型的同时,也试图将之纳入到一个更科学的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8.
略论模型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模型一词,在西文中源出于拉丁文的Modulus,意思是尺度、样本、标准。所谓模型法就是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即被模拟的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随着模型法的发展,模型已超越了作为客体的模写、样本这个范围,它是对客观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科学抽象。在所研究的主题范围内,它更普遍、更集中、更深刻地描写客观实体。通过建立模型而达到的科学抽象,反映了人们对客体认识的深化,是认识过程中的一次能动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评劳丹的规范自然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Ⅰ.简述劳丹极力主张,科学哲学要保持某种规范的特征,他的自然主义就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为科学理论得到承认提供一种认识上的保证”,他写道,“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自然化并不会防碍规范性这一命题,是劳丹观点的基础:“……方法论的自然化并非必然会破坏其规范化。恰恰相反,可以证明,完全‘科学的’和具有极强‘描述力’的方法论将会导致规范的结果。”劳丹是在《科学与价值》这本书中引入其规范自然主义的。他的确专心致志地对科学合理性的规范理论进行了阐述和辩护。这种规范理论是以劳丹所谓的科学合理性的“网状模型”为基础的。按照这种模型来看,科学的(不)一致有可能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事实的和理论的层次、方法论层次和价值观层次。劳丹把他的网状模型与“等级模型”做了比  相似文献   

10.
科学哲学的认知进路是对科学的认知研究的子部分;吉尔早期利用心理学的范畴理论解释其模型理论,近期提出基于主体的分布式认知进路;内尔赛西安通过"认知-历史"方法研究科学中基于模型的推理,并长期进行实验室研究;萨迦德基于神经机制研究科学概念的创新。已有的研究仍以表征计算范式为主导,存在转换到具身范式的困难,同时没有突出科学的特性。基于此,本文初步提出一种结合科学实践哲学、基于具身的数学认知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11.
科学素养是指作为一名有反思意识的公民所具有的解决科学问题和运用科学理念的能力。为实现在认知诊断中对科学素养的测评, 本文基于PISA 2015科学素养测评框架首次提出科学素养包含的三阶潜在结构, 使用新提出的多阶认知诊断模型对PISA 2015科学测评数据进行分析, 并通过模拟研究探究新模型的心理测量学性能。结果表明:(1)新模型能够较好地分析包含三阶潜在结构的科学素养; (2)科学知识对科学素养的影响最大, 科学背景次之, 科学能力的影响最小; (3)全贝叶斯MCMC算法能够为新模型提供较精准的参数估计。  相似文献   

12.
国外儿童科学思维发展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佟秀丽  莫雷  Zhe Chen 《心理科学》2005,28(4):933-936
儿童科学思维是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的研究课题。最近十年,儿童科学思维发展的研究经历了显著的变化。文章对儿童科学思维发展的研究进行简要回顾,主要阐述有关儿童科学思维发展的特殊领域知识、一般领域策略、概念和策略的整合模型以及微观发生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儿童科学思维发展研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基于科学创造力的结构模型、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表现及托兰斯的创造性测验,编制了青少年科学创造力测验,并用该测验施测于英国的1087名中学生和中国的1087名中学生,结果表明:(1)《青少年科学创造力测验》具有较高的信度,Cronbachα系数、评分者信度、重测信度均达到心理测验学要求的水平;(2)《青少年科学创造力测验》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相似文献   

14.
科学解释同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及科学理论的结构相关,是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它关系到科学理论何以能成立、理论和实体的关系等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国外学者研究较多。纳格尔在《科学的结构》一书中提到了十种解释范例;亨普尔在《解释逻辑之研究》、《演绎规律解释与统计解释》、《科学解释种种及科学哲学论文集》和《自然科学的哲学》中提出了两种解释模型;孔宪中在《是科学的解释,还是骗人的解释》中根本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当代语用学进路的三种科学表征学说,分析表明科学哲学最近20多年来发生的重要变化之一,是在科学理论的语义学进路不断推进的同时,语用学进路在多条不同思想路线上兴起。在科学表征问题上,语用学进路不仅要回应"模型何以能够成为现实世界对象的表征"这类传统的语义学问题,还要分析理论建模(表征活动)的要素和环节,说明科学家是怎样运用模型来表征现实世界对象的。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现学习的新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建伟  陈琦 《心理学动态》2001,9(4):289-294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及计算机模拟等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发现学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且研究的重点从概念发现学习转向了科学发现学习。该综述了有关科学发现学习的认知过程及机制的新近研究,包括双重搜索模型、科学推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现学习的新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及计算机模拟等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发现学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且研究的重点从概念发现学习转向了科学发现学习。该文综述了有关科学发现学习的认知过程及机制的新近研究,包括双重搜索模型、科学推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解读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界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是当代哲学所关注的两个重要研究方向,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之间的界面也是国外学者目前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作为哲学的不同分支,两者在解释模型、理论传统和研究导向之间的差异与分歧造成界面的存在是正常的,但消解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之间长期存在的某些隔阂,实现两门学科的相互沟通与融合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当代科学在本质上是技术体现的,仪器是技术体现的居间调节者和沟通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工具。本文拟以工具实在论为基础,从解释模型、理论传统和研究导向三个视角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的界面,并试图在某种程度上消解这一界面,以期实现科学技术哲学体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前期西方科学哲学是作为传统哲学的对立面出现的,一概否定“形而上学”,强调科学和科学方法的唯一正确性。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基本形成的逻辑实证主义和逻辑经验主义,则企图构建一个永恒的科学知识模型,以便把“形而上学”从科学中彻底驱逐出去。但不久就发现这类静态模型很难与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本身的性质相一致。卡尔纳普也承认他们的观点是在马赫、罗素和维  相似文献   

20.
科学思维的心理学研究起源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传统,在最近三十年不断拓展.本文首先回顾了在科学思维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其研究框架和模型的变化;进而阐述了近来科学思维研究所使用的典型实验范式;最后从发展、个体差异、专家新手比较以及教学干预这四个角度综述了近来一些科学思维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并探讨了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