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云彪在《医学与哲学》1993年第4期载文认为,虽然从伦理、家庭、社会等方面对安乐死的肯定论已占多数,而要安乐死真正合法化,受到法律的肯定和允许,还要走一条漫长的路。而临终关怀在这方面却有很大优势。首先,临终关怀是安乐死的补救办法;其二,它们都是为病人的临终而采取的手段,目的和目标是一致的。但临终关怀和安乐死  相似文献   

2.
应重视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研究山东省栖霞县人民医院(265300)刘建玲,李洁临终关怀是一种行为,指社会各阶层,包括慈善团体、医务人员、社会工作者,宗教人士、志愿工作者组成的社会团体,对临终病人、家属所提供的全面的生理、心理、社会的支持和照护。它以延长...  相似文献   

3.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异同大连市口腔医院(116011)于昌英一、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概念及伦理观医学伦理学意义的临终关怀,是指对失去治疗价值的病人,用药物或其它方法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时间的过程。安乐死则通常指那些患有不治之症,非常痛苦,要求安适地迅速...  相似文献   

4.
临终关怀:送走人生最后一站薛彦莉今天,宗教信仰乃是全世界相当一部分人的精神需求,因此在临终关怀的领域里,认真考察宗教关怀对临终病人在心理学上的作用和实施途径,也是临终关怀理论不可忽视,不可回避的课题。在临终病人的临终意识中,有对生的留恋,有对死的恐惧...  相似文献   

5.
台湾地区"病人自主权利法"不仅保障临终病人的善终权,同时也对病人的其他权利进行完整规制,以确保病人在诊疗过程中的尊严与地位。以其立法背景为切入点,从规制病人权利、完善权利保障措施、节约医疗资源三个角度揭示其立法必要性,探讨病人自主权与医生决定权的共融、自主善终与安乐死的差异等相关问题。提出大陆地区应在法律引导下明确病人权益,多部门协作推动建立生前预嘱制度与临终关怀体系,以达到缓解医患矛盾与保障病人权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临终伦理是两岸学界关注的共同话题之一.从治疗原则、医护理念、宗教信仰、殡葬礼俗等不同层面和视角,台湾学界揭示了临终伦理的多重面向;从临终关怀所面临的多重伦理困境的角度,内地学界探索了临终关怀的一般模式和构建临终伦理体系的基本原则.两岸临终伦理研究具有相辅相成、可达致相得益彰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
晚期癌症患者的家属在临终家居照顾及医院宁养照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临终患者家属的关怀照顾是临终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从家属理特点、影响家属心理的因素、家属辞世教育方法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在家属辞世教育的工作步骤,从而更好的指导社会医疗实践,促进临终关怀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加快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进程,就要集中经济与卫生资源,提供政策和支撑条件;制定临终关怀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标准和制度,强化培训和管理;加强对临终关怀伦理的研究,将关怀生命、维护尊严、尊重临终者权利、满足临终者意愿和全人关怀的伦理原则落实在临终关怀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灵性照顾是临终关怀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辞世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方式。灵性照顾可以帮助人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帮助临终患者,可以安慰死者亲属,也可提高临终关怀工作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临终礼仪是攸关生死的生命礼仪,也是古代丧礼仪程的前置环节。早期儒家基于上古临终关照实践而书写的临终礼仪,集中记载于《仪礼·既夕礼·记》和《礼记·丧大记》之中。临终礼仪从迁居正寝开始,有斋戒、去乐、更衣、祈祷、探问、属纩、招魂等仪节,体现着对临终者身体照护、心理关怀和终极关切的临终关怀理念,蕴含着古人慎终、正终和善终的价值观念。早期儒家的临终礼仪书写与儒者自身的临终生命事件可以对观,从中可以看出,早期儒家既遵循临终礼制规范而强调正终,又有超越生命礼俗的价值祈向和临终抉择。现代人面临着日益突出的"临终难题",应从对传统临终礼仪及其临终关怀理念的重新审视中,获得推动当下临终关怀和安宁疗护事业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临终关怀在当下社会面临着科学及医疗水平快速发展与中国传统生死观、孝道文化等多重因素的挑战,以及临终关怀主客体的错位。临终反向关怀以强调临终者为主体的视角为临终关怀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从文化分析视角,尝试以临终关怀发展的西方文化基础及儒释道文化为脉络,探讨临终反向关怀本土化的文化载体。研究显示,基督教描绘的天堂、儒家追求的流芳百世、佛教向往的西方极乐世界、道家追求的修成仙道的人生终极目标的思想,从行为、言语、情绪、精神等方面为临终反向关怀提供了具体的思想及行动指导,临终反向关怀具备西方及本土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推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进程,就要集中经济与卫生资源,提供政策和支撑条件;制定临终关怀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标准和制度,强化培训和管理;加强对临终关怀伦理的研究,将关怀生命、维护尊严、尊重临终者权利、满足临终者意愿和全人关怀的伦理原则落实在临终关怀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临终关怀是当代社会新兴的医疗模式和福利模式。佛教以人生为核心命题,以解脱生死为终极归宿,在个体生命关怀方面形成了一套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这些理论与实践在认知死亡过程、实施临终关怀的目标、临终关怀的核心理念,以及重视家属的抚慰工作等方面与临终关怀理论相通,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临终关怀实践具有启示意义。启示主要表现为:对死亡生理过程的把握、宗教师介入对临终者生命尊严的维护与提升生命境界的效用,对临终者的角色定位,对临终者死亡恐惧的化解,"觉性照顾"对死亡的超越等几方面。完成佛教临终关怀的现代价值转换,对构建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理论与实践模式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伦理道德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伦理道德原则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710038)龙晓红临终关怀在我国大陆才刚刚起步,大量工作还在医院的普通病房具体实施,因此临床护士就成了临终关怀中的主要方面,具体实施时应注意:(1)外在形象:包括温柔而自然、严肃而不冷漠,表情安详...  相似文献   

15.
把在荷兰福利体制下狭义的安乐死概念移植到中国是不适当的.对于临终病人医疗上的缺陷不能用他们临终时的体面、尊严这一标准来衡量.这一问题的解决不是迅速地结束生命,而是要通过中国卫生医疗决策中的分配公正来提高生命的质量,需要建立一个跨国框架来讨论安乐死的特性与共性.  相似文献   

16.
林超群 《天风》2016,(6):22-23
教会当中的临终病人、家属,以及丧亲之人都需要关怀和帮助。人追求的目标是优生、优育、优活、优死,“善终”是每个人的追求,所以,教会开展临终关怀事工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内隐自尊是自发的、自动的、无意识地自我评价系统.临终关怀系统与临终个体的心理健康、生活幸福感密切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已渗透临终关怀研究领域.通过回顾临终关怀与内隐自尊系统的社会表征及研究的现状,并从中揭示出临终关怀与内隐自尊的修复可能的机制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起源于欧洲的临终关怀理念,其宗旨是帮助各种临终患者能够在身体舒适、心情平静安宁的情况下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并给予临终者家属以适当的安慰,使他们获得精神支持,从容地接受现实,最终让"逝者魂安""生者心慰"。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考察,临终关怀其实就是不同族群关于死亡的文化体验仪式。以游牧为传统生计的哈萨克族,其临终关怀理念和实践植根于伊斯兰教与萨满教,其临终关怀传统有着浓郁的草原气息,呈  相似文献   

19.
晚期癌症患者的家属在临终家居照顾及医院宁养照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临终患者家属的关怀照顾是临终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从家属心理特点、影响家属心理的因素、家属辞世教育方法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在家属辞世教育的工作步骤,从而更好的指导社会医疗实践,促进临终关怀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任丑 《道德与文明》2011,(6):101-106
目前,安乐死立法已成为一个不得以任何借口回避的国际性生命伦理问题。为了应对滑坡论证对安乐死立法的质疑,磐路论证主张把苦难、自律、伦理委员会和临终护理等要素有机统一起来,构筑成一条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安乐死立法的磐石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