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易智慧之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智慧之源流张连国周易是人类先后天智慧的奇葩,是中华先哲对宇宙道理法术的觉悟。以术观周易,周易是占卜预测;以法观周易,周易是法于阴阳;以理观周易,周易是伦理哲学;以道观周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顺天时,心存活八卦,无宇是真经。思接周易智慧,是本文之...  相似文献   

2.
《周易》起源于“占月术”—兼论《易》的文化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起源于“占月术”—兼论《易》的文化背景张文《周易》,或单称《易》,传为上古卜筮书,其基本特征是八卦。关于它的起源问题,学界历来争论不休。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八卦的起源及作《易》的文化背景问题提些新的看法。不妥之处,乞教于方家。一、周易解...  相似文献   

3.
周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道家道教思想的重要来源。《周易》中的八卦卦象,是道教禹步法术的理论基础。论文考察道教禹步法术蕴涵的周易思想,认为禹步按九宫八卦布局行法,并随科仪变化而有不同的罡步,此深得周易天人关系思想的精要。禹步罡单的周易八卦图形,是斋醮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表达出中华先民对自然界阴阳运动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易传》的吉凶观梁韦弦《周易》原是讲吉凶的卜筮之书。《周易》论断吉凶,必有之所以为吉或为凶的依据,这就是《周易》的吉凶之理。《周易》对有关吉凶问题的看法,就包含在《周易》论断吉凶的道理之中。但是《周易》经文是用卦交符号和简约晦涩的卜筮语言来表达思想的...  相似文献   

5.
回顾《周易》研究十年,各类报刊发表研究文章涉及的论题主要有易学史;易的哲学思想;易与社会伦理道德及自然科学、现代管理决策的关系等。现将十年来《易》研究的成果简略述介如下。对《易》学史以及《周易》成书问题的研究关于《易》的起源问题普遍认为《易》起源于八卦,但关于八卦起源却众说纷纭,综合起来主要是三种观点:八卦起源于阴阳,阴阳是古人对自然观察认识的产物,是自然之象的产物,八卦起源于“象”;八卦来源于原始时代的筮数,是从甲骨文中的数字卦演变而来的,是筮数的符号化,八卦起源于“数”;八卦起源于“象”“数”的统一。对于史学阶段的划分主要从三个角度来探讨,一种是按对《易》本身的研究阶段来划分的,认为易学史分为四个阶段,《易经》——《易传》——王弼玄学——理学——清末。  相似文献   

6.
《周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道家道教思想的重要来源.《周易》中有关乾坤、卦的思想,是道教和西南少数民族禹步的理论基础.论文以道教和西南少数民族禹步为例,详细考察其宗教法术蕴涵的《周易》思想,指出道教和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法师的禹步,其科仪始终按九宫八卦布局行法,此深得《周易》思想天人关系的精要.作为仪式中具有宗教象征意义的《周易》八卦符号,表达出中华先民对自然界阴阳运动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一、八卦、六十四卦卢《周易》莱卜尼茨发现二进制的历史 《周易》撇开它的假托占筮的迷信形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科学著作。它保存了一项具有现代科学价值的数学发明,是附会于这一数学的筹符建立它的思想体系的。八卦、六十四卦就是这一数学的数表,是人类数学史上二进制的发明,这就是现代电子计算机语言的基础。这是我国古代算筹记数法的形式之一。其产生大约在十进制之后和0这个数字发明之前。这是  相似文献   

8.
断卦     
正自从伏羲氏一画开天、阴阳成卦之后,占卜便应运而生,并逐渐演化成了庙堂之重器,治国之大略。特别是周文王在被殷纣王囚于羑里的七年里,对八卦进行了穷心极智的推演,极大地丰富了八卦的内容,他的成果被称之为《周易》。接着,孔子又从哲意道韵的境界出发,从多个角度对《周易》进行了阐释,这便是《十翼》;吃透了《易》之灵魂的孔子,最后发出了深沉的一叹:"善《易》者不卜。"就是说:如果你读懂了《易》,明白了其中各卦的道理,即使不去占卜,处世做人你也会知道该怎么去做了。  相似文献   

9.
用<说卦传>的八卦方位说或汉易卦气说去解说<周易>坤卦卦辞,都会遇到岁时和方位逆行的问题,这是违背八卦方位与卦气原理的.这表明有学者据帛书<易之义>中"岁之义"的说法推断<周易>本经中有卦气思想的看法是行不通的.细考帛书原文,其"岁之义,始于东北,成于西南"一句其实本非解说坤辞"西南得朋,东北丧朋"的,而是解说初六爻辞的.而就爻辞"履霜坚冰至"一语本身而言,我们无法从中看出什么方位问题,传本<易传>亦无此类解读,故帛书有关"岁之义"的说法只能视为帛书制作时代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周易》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美学著作。《周易》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思想史的一个重要源头。本文试图从阴、阳在《周易》美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入手,对《周易》美学思想的实质提出一些自己的认识,以期有益于《周易》美学思想的深入研究。一《周易》把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作为万物的始基,用八卦相摩相荡的推衍范式作为宇宙生成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成书于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经》两大部分。《灵枢经·九宫八风篇》的内容与《周易》关系密切。它不仅记述了八卦式占,而且保存了洛书方面的珍贵资料,对研究《周易》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们读了此文之后的一些看法和想法,就叫读后记吧!  相似文献   

12.
《周易》作为一部先秦重要哲学著作,对传统语言学文字、训诂、音韵、修辞等部门有多方面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一、关于文字学先秦时期,对汉字从结构上进行分析,《左传》已有“止戈为武”、“反正为乏”、“皿虫为蛊”,把这种分析总结为汉字结构规律是《周礼·地官》所说的“六书”。关于文字起源问题的探讨则与《周易》相联系。由《周易》推衍出的“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在文字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太极代数,本文证明八卦是八个逻辑范式,八卦中包含四对矛盾关系,其中"六子"构成辩证逻辑组。八卦是生命生产和思想生产都必须共同遵循的变化法则。学界似有这样的倾向,以为《周易》中只有类推逻辑而没有演绎逻辑,本文证明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八卦本质上就是演绎逻辑的,卦象的本质是逻辑法则。因此,基于卦象的联想或推理不能脱离八卦的逻辑内涵;否则,想象的灵活性必将导致卦象上的混淆,甚至使八卦沦为象数游戏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唐琳 《周易研究》2004,(1):25-31
朱震易学纳甲观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他不仅继承了京房、虞翻以纳甲注<易>的方法,而且试图从理论上论证纳甲为<周易>所固有.他以八卦纳甲数理解释天地五十五之数,这在易学史上是一种独创.他试图将月体纳甲与先天八卦结合起来,这反映了他作为象数易学家,沿着整合汉宋易学的方向探索和努力.论文从纳甲、纳甲图与先天八卦出发,考量朱震融纳甲与先天八卦于一体之成功与不足.  相似文献   

15.
本方旨在阐明太极图的产生及其与《周易》之关系。太极图固然是道教内丹学的产物,但不能把内景感受到的丹象说成是太极图。丹象属于物理世界,太极图属干意义世界。属于意义世界的太极图是以丹象为原型,以伏羲八卦方位为准度画出来的。太极图的原型也是以易理易法为指导修炼出来的。《周易》对太极图的产生具有理论的指导意义和法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左传》《国语》所载数十条《周易》占筮记录,是我们研究先秦时代《周易》发展脉络与情况的重要依据,而清华简《筮法》的出现,则方便我们借助于新的资料而对于既往文献从新的视域加以考量。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发现,在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以占筮为主要内容的《周易》在理解上出现了不同路径,而这种分野起初表现为解读《周易》占筮结果上有所不同,而更进一步的则逐步将《周易》变成了阐发人伦道德的哲学典籍。同时,在这一时期,卦象与四时五行的对应,也直接引导出现了卦象方位图,而透过清华简《筮法》,我们也可以更为完整的理顺伏羲八卦方位与文王八卦方位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具有非常深远的善于辩证思维的传统,而《周易》则是其最初的源头。《周易》分为《经》和《传》两大部分。成书于西周初年的《易经》,由八卦重叠组合而形成六十四卦。八卦是由“一”和“--”两个具有对立性质的符号排列组合而成的。这表明《易经》试图用两个对立性质的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排列组合来概括自然界和人类社  相似文献   

18.
刘震 《周易研究》2015,(3):47-54
《左传》《国语》所载数十条《周易》占筮记录,是我们研究先秦时代《周易》发展脉络与情况的重要依据,而清华简《筮法》的出现,则方便我们借助于新的资料而对于既往文献从新的视域加以考量。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发现,在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以占筮为主要内容的《周易》在理解上出现了不同路径,而这种分野起初表现为解读《周易》占筮结果上有所不同,而更进一步的则逐步将《周易》变成了阐发人伦道德的哲学典籍。同时,在这一时期,卦象与四时五行的对应,也直接引导出现了卦象方位图,而透过清华简《筮法》,我们也可以更为完整的理顺伏羲八卦方位与文王八卦方位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周易》把阴阳矛盾的对立与统一,看成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成发展的基础。阴阳交感而万物化成,气化凝聚而为万物。为此,《周易》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一涵盖极广的哲学命题。世界万物奖不起于一阴一阳的合二而一,任何事物都按照一阴一阳的规律发展。基于阴阳概念具有包揽一切的普遍意义,《周易》把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关系,统统纳入由阴阳两天所组成的六十四卦系统。“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衍生万物,世界是一个“生生之谓易”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的范围内,阴阳相推,刚柔相摩,“先否后喜”,…  相似文献   

20.
论程大昌的易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大昌是南宋时期图书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易原>、<易老通言>两部易学专著,他以刘牧所论的黑白点图式的河图洛书为<周易>之原,以"太极"为制变之祖.本文指出,在尚未对河图洛书的来源与内容上进行理性求证的情况下,程大昌提出"卦画之智发于图书",并将圣人作<易>看成是天地用心"以数发智"的结果,为<周易>的源起抹上了浓厚的神秘色彩,而他解"易有太极"为"变易之道有立乎其极者焉",释"四象生八卦"为四气生八卦"出震终艮"更迭之序,将<周易>之"太极"与<老子>之"一"贯通理解,则拓展了<周易>文本的诠释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