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关于张鲁生平的史传,较详细地记载了其任督义司马袭杀张修至归降曹操一段,而对于其生卒年及其他事件却没有明确地说明。本文以三张与张修的关系为视角,运用新材料对张鲁的生平进行了再考证。  相似文献   

2.
徐晓鸿 《天风》2011,(2):24-26
根据方豪教授的考证,在这本《闽中诸公赠诗》中,有几位文人可能已经人教,其中潘师孔(生卒不详)、苏负英(生卒不详)、林一儁(生卒不详)均被称为"教友",故列入其所作的传中,一定程度上这些诗歌也可以看作是"天学诗"。传教士艾儒略著《圣梦歌》时,潘师孔与苏负英曾负责校阅,  相似文献   

3.
齐国田氏后裔考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齐国田氏在春秋战国时期曾影响和统治齐国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公元前221年,齐虽为秦所灭,然田氏未亡。秦汉时期,分布在齐地、关中、江东和中原等地的田氏后裔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本文经过梳理考证,对秦汉时期田氏后裔的活动情况大致勾画出一个轮廓,以此来探讨齐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管仲是齐国的著名贤相。他辅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仅对齐国,而且对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观其一生,得以任齐相是其施展抱负才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如何能由囚徒一跃而为齐相,其得以相齐的原因何在?本文试对此作些探讨。一对管仲得以相齐的成说主要有二。一是鲍叔能够荐贤。《左传》、《国语》、《管子》、《史记》等等,皆记鲍叔荐管仲为相之事。鲍叔此举,极受后人称赞,如《韩诗外传》卷七之  相似文献   

5.
赵露 《管子学刊》2002,(4):54-56
山东素称“齐鲁之邦”,这是因为西周初期分封在这里的齐、鲁两大诸侯国而得名。在漫长的岁月中,两大诸侯国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体系,被后人称为“齐文化”与“鲁文化”。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鲁文化博大精深,其特点为崇尚礼治。齐文化被称为“齐学”,同样是源远流长。其特点为  相似文献   

6.
黔娄考     
黔娄多以高洁的形象出现于古代文献中。古代记载黔娄的文献很多,如《列女传》《汉书·艺文志》《高士传》《贫士传》及有关史书、诗文等等,但这些文献在记载黔娄的生活年代与所处地域时出现了不同。即存在春秋与战国的时间差异、齐国与鲁国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齐、鲁黔娄之别。对于这种差异,后人没有留意,常常混淆之。大概是由于古人姓名具有复杂性,加上齐、鲁接壤,后人对黔娄没有细致区分,造成齐、鲁黔娄混淆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多种黔娄的说法。又由齐、鲁黔娄及文献记载的不同引申出马国翰辑佚本《黔娄子》及其作者与《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黔娄子》及其作者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7.
嘉兴人认识回族同胞,无不从当年东门街巷头戴黑色或素色盖头的妇女的民族着装;银髯飘然、挥舞大刀的李青山的威武英姿;还有清真店铺弥漫的牛羊肉汤的鲜味浓香中去感受一个少数民族群体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回胞与嘉兴城民共饮一河水的漫长历史,亲和自然,却又充满了神秘色彩。嘉兴清真寺的一方石碑,默默地烙下了穆斯林在嘉禾四个多世纪丰富的生活足迹,它为兼容并蓄的嘉兴城平添了民族历史文化重笔浓彩的一页。大凡历史碑刻均一石一记,当然也有名碑后人在其背面添刻诗画墨迹,以示敬慕和崇扬。一石两朝为一事而作记力对此碑常年潜心考证研究,屡屡…  相似文献   

8.
会议由山东社科院等单位联合发起,于989年10月在齐国的故都——山东临淄召开,参加这次盛会的有国内外学者100余人。现将研究、探讨情况略述如下: 关于《管子》与会者认为《管子》是一部驳杂难辨的典籍,对其内容的看法未趋一致。一些学者认为,《管子》由三部分组成:管仲遗著、后人对管仲遗说的记载和阐发、后人伪托之笔;一些学者则认为《管子》中没有管仲遗著,只有管仲遗说和伪托之笔; 关于齐文化多数学者认为齐文化源于上古的东夷文化;亦有人认为齐文化由姜尚肇始,传至管  相似文献   

9.
唐代有杜光庭不止一位 ,后人常相混淆。唐五代道士杜光庭字宾圣 ,前蜀王建赐号广成先生 ,此前曾有广德先生之称。杜光庭长期寓居处州 (今浙江 ) ,但并不可确指其籍贯就在此地。目前关于其籍贯的表述 ,仍需谨慎。就其生卒年 ,亦无确载和最终结论 ,今从旧说。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二重证据”方法,论证屈原是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的墓主。文中考察 了屈原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考证了屈原的生卒时间、生平事迹以及归葬情况;认为郭店竹书是稷 下思孟学派教材,除《老子》以外,乃是子思后学和稷下思孟学派的作品,很可能是屈原使齐时从稷 下带回楚国的。文中探讨了这些出土文献的思想来源和特点,以及对于屈原作品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吴平 《法音》2002,(5):17-20
《出三藏记集》是现存最早的佛典目录,其作者为僧,故后人又简称为《僧录》、《录》。僧于齐、梁间,凭借定林寺丰富的经藏,在道安《综理众经目录》(又称《道安录》、《安录》)的基础上,“订正经译”,撰成《出三藏记集》。本书编纂的用意,重点在于对佛典翻译“沿波讨源”,所以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撰缘记,诠名录,总经序,述列传。正如僧自己所说:“缘记撰则原始之本克昭,名录诠则年代之目不坠,经序总则胜集之时足征,列传述则伊人之风可见。”犤1犦只有从四个方面来看佛典翻译,译经的源流才能一目了然。四个部分的内容,大致…  相似文献   

12.
孙位为唐僖宗时期画家,《益州名画录》把他列为“逸格”唯一一人,冠以“画之逸格,最难其俦”的评价,但如此优秀的一位画家,画史上对他的生平记载却不详。孙位仅有一幅《高逸图》流传于世,但这幅画的绘画风格却与画论记载的孙位绘画风格不符。今通过《益州名画录》《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新唐书》等画论史料对比研究,对孙位的生平略加考证,发现一些画论中对孙位记载存疑的地方,考证出孙位并非宫廷画家,得出其绘画风格和生卒年。  相似文献   

13.
关于白玉蟾生卒年尤其是白玉蟾的生年究竟是绍兴甲寅(1134年)还是绍熙甲寅(1194年),学术界有针锋相对的看法,聚讼纷纭。其住世年龄问题上也有"夭寿"与"长寿"之争。本人认为国内外学术界围绕白玉蟾生卒年的争议,各执一词,没有注意到白玉蟾与其师陈楠相遇的时间问题。本文依据掌握的新材料,考订白玉蟾并非早年遇师得道,其遇陈楠当是在其四十岁以后。白玉蟾遇师时间是解决白玉蟾生卒年谜团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晏子春秋》辑录了春秋时代齐国政治家晏婴的政治活动、言论、生平轶事,又有在传叙传抄过程中后人托晏子之名附加的自己的观点。其包容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齐鲁文化特别是齐文化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的“代表”作,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文旨在对《晏子春秋》的法律思想作些探讨(拙文:《<晏子春秋>政治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15.
徐晓鸿 《天风》2011,(12):29-31
同时期的王轸(生卒不详)也对奥斯定堂(Igreja de St.Augustin)类似的祈祷活动有所描绘,在其作品《澳门竹枝词》中,他写道:  相似文献   

16.
有些书本是后人伪作,却托名古人以自重,《公孙龙子》是真是伪,也受到怀疑。清人姚际恒在《古今伪书考》中说:“《公孙龙子》《汉志》所载,而《隋志》无之。其为后人伪作奚疑?”黄云眉在《古今伪书考证补》中也认为:“然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重庆大足、安岳等地的石刻中有关《柳本尊传碑》中所记载的“天福”年号作了考证,认为柳本尊作传的作者是释祖觉禅师,“天复”应为“天福”,“十炼图”题记中的年号应为蜀王王建所称。安岳“十炼图”添刻的柳本尊生卒年失实,《汉州志》所载与史实贴近。  相似文献   

18.
李素洁 《法音》2007,(6):29-32,33
道安所作的经录,被后人称为《综理众经目录》(简称《道安录》),现在虽然已经失佚,但依据僧祐在《出三藏记集》中对《道安录》的收录,可大体恢复其原  相似文献   

19.
仅存于敦煌写卷中的《无量寿观经义记》和《无量寿经义记》,虽然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曾引起日本学者的注意,但至今尚无人对此二义记作深入的探讨。本文对它们的时代和撰者作了考证,修正了日本学者望月信亨先生认为它们皆为隋释灵裕所撰的观点;净土往生者的阶位判属问题是二义记的主要的思想内容,阐明其特点对于全面而正确地认识弥陀净土教理的演进史是非常有价值的,故本文对它们的思想特点也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袁了凡的生平及著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了凡的生平及著作[日]酒井忠夫著,尹建华译本文是日本研究中国古代善书的第一人酒井忠夫著《中国善书研究》第四章的前面部分。该文指出了善书及其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明代袁了凡对善书的建立和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并详细考证了学术界悬而未决的、关于袁了凡的生卒年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