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鬼谷子是我国战国时代的著名隐士和思想家。本文试对他的著作《鬼谷子》的度权量能简要论述。鬼谷子认为,人的品质是各不相同的,有“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的差别(《鬼谷子·捭阖第一》)。因此,要了解人的品质就必须“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梁朝陶宏景对此语作注说:“权谋权谋。能谓才能。伎巧,谓百工之役。言圣人之用人。必量度其谋能之优劣,校考其伎巧之长短,然后因材而任之也。(《捭阖第一》)这就明确地告诉我的,  相似文献   

2.
一、今本《鬼谷子》非伪《史记·苏秦列传》说:“苏秦乃闭室不出,出其书徧观之.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今本《鬼谷子》中有《阴符》篇及《揣》、《摩》二篇.可以知道这部《鬼谷子》应该还是司马迁所曾经见到,战国时代苏秦时候的旧物。  相似文献   

3.
《鬼谷子》一书是先秦纵横家探讨谋略、游说理论的专著。此书将《孙子兵法》、《老子》、《周易》中的辩证法思想灵活运用于谋略、游说理论中,在深刻的辩证哲学指导下,提出了完整的谋略、游说理论体系。辩证法是《鬼谷子》一书的理论基础,它既是游说理论的总原则,又是贯穿在诸多具体游说技巧中的指导方法。《鬼谷子》认为,游说之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概而言之即"知己知彼"。在具体的游说中,《鬼谷子》特别强调通过语言试探窥伺对方内心的真实意图,并最终俘获对方的信赖。不过,实践过程中事情往往并不顺利,故《鬼谷子》又提出"飞箝"、"仵合"的理论。前者在"欲求先予"的指导下,通过赞美、抬高对方的方法来创造制胜的机会;后者则在"正反循环"的辩证认知中认为事物总是在可为与不可为之间转圜,故在确实不可为时适时抽身而退,以待制胜之机。  相似文献   

4.
《鬼谷子》作为先秦纵横家唯一的一部子书,许多教育思想在其中鲜活地存在。研究《鬼谷子》的教育思想和他对"生命自觉"的重视,这既是服务教育学研究中国性的需要,也有益于在教育实践中"育生命自觉"之人。其育"生命自觉"之"圣人"的教育目标、育"生命自觉"的教育内容、育"生命自觉"的教育方式,对理解"教育关系"中的生命自觉、《鬼谷子》教育思想的核心:生命自觉的价值取向、教育要满足个体生命自觉的正当需求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道教仙师鬼谷先生及其《鬼谷子》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鬼谷先生是道教尊奉的仙师,《真灵位业图》将其列为神道真仙的第四等左第十三位,《录异记》说他是“古之真仙”,从事数术者将他奉作祖师(见《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及《浦江风俗志》等)。但有人却说历史上本无其人,只是苏秦“欲神秘其道”假托的人物(见乐壹《鬼谷子注》),清人翁元圻更直接说“(苏)秦(张)仪即鬼谷子”(《困学纪闻注》)。还有人说他是先秦思想家,是战国纵横派的开创人。到底孰是孰非?流传至今且被基辛格之师施本格勒盛赞不已的《鬼谷子》,是否为鬼谷先生所作?所有这些,都大有进行考察的必要。现存最早记载鬼谷先生行事的典籍是西  相似文献   

6.
巨淀湖是古代鲁北地区的一个大湖,在全国也有重要地位,在古代鲁北地区的历史进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是齐文化或齐鲁历史研究中不应忽视的一个问题。但自元代的《齐乘》以后的文献中,对古代巨淀湖的位置进行了错误的阐释。进而使这个古代大湖在鲁北地区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被忽视。  一、西汉时期的巨淀湖及其重要地位巨淀湖最早见于文献纪载的是《史记》和《汉书》,称为钜定。它在汉代有很重要的地位。《史记·河渠书》在记述了堵塞黄河瓠子(位于今河南省濮阳西南)决口后说:全国大兴水利,“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  相似文献   

7.
蕺山论学,规模宏阔,体广而义深。其义理阐释最终落归于《大学》“诚意修身之学”之建立。诚意之学,不仅涵盖了原先“知止说”的格局,而且在《大学》诠释史上别开“诚意为主”一系,从而更深入地诠释了《大学》义理思想,自立于阳明学和朱子学之外,全面确立了蕺山学作为心性合宗体系的理论建构。宗周基于《大学》的义理系统,对阳明的良知说展开了不遗余力的辩驳。其辩难核心是阳明良知“知善知恶”之知。蕺山学的基本特质,既不在于理论的雄辩,也不在规模的宏大,而在于经典文献阐释的精到。蕺山学之所以能够在宋明儒学的庞大阵营中占有一席,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宗周的文献阐释能力。正是透过精致的文献阐释,宗周无处不展现其教化关怀和治道理想。刘宗周是继朱熹之后,能够从经典文献的精到阐释中,重新建构儒学体系的第一人,不愧为宋明理学的“殿军”。  相似文献   

8.
与前人相比,杨时以经子证《易》、解《易》表现出关联巧妙、新义迭出之特色,其背后蕴含着深具启发性的经典诠释意向与方法论自觉,即不满足于注《易》时那种添饰式或总结性的文献引证,而力图在《易》与其他经子文献形式较为相近的前提下,根据某种义理将诸文献融为一体。此法无疑是对传统以经子证《易》、解《易》的一种深度推进,并一般性地为经典互诠提供了二个重要启示:其一,引证或互诠须高度重视文献间形式之相似;其二,引证或互诠不能止于简单援引,须有根据义理使诸相关文献有机融合之自觉。  相似文献   

9.
青溪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统道藏》太平部所收《道教义枢》十卷,是唐代道教的重要论著。原书题“青溪道士孟安排集”。据唐初诗人陈子昂所撰《荆州大崇福观碑记》所载:孟氏曾于武周圣历二年(699年)上表,请于荆州建立大崇福观当系高宗、武后时荆州道士。孟安排号称“青溪道士”,此青溪当指荆州临沮县之青溪山,为六朝道流隐居修炼之地。东晋文人郭璞已提及青溪。《文选》卷21载郭璞《游仙诗》第二首云: 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翘迹企颖阳,临河思洗耳。  相似文献   

10.
颜文姜祠     
《管子学刊》2006,(3):F0004-F0004
颜文姜祠,又名灵泉庙、顺德夫人祠,俗称大庙,位于博山城区西南部凤凰山下的西神头村。据《齐乘》载:“齐有孝妇颜文姜事姑孝养,远道取水,不以寒暑易心。  相似文献   

11.
论上海楚简《民之父母》的“五至”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所载《民之父母》一篇,文字与《礼记·孔子闲居》、《孔子家语·论礼》等传世文献互有异同。以简文与传世文献相互对勘,可知其中所述“五至”说涉及的问题实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命题,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 简文“五至”的相关内容,载于《民之父母》的第三简至第五简,连读为:  相似文献   

12.
先秦纵横家有自己的"学术",这种"学术"就是合纵、连横二派对对方思想行为的批评,和他们对其他诸子学派思想的继承与扬弃。纵横家对儒家仁、义、忠、信、孝、廉等核心的价值观念,对道家老子及黄老学派的思想、道家杨朱学派及其杨朱后学的思想,对墨家"非攻"的思想等,既有肯定,也有批评与否定。纵横家与法家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们对法家申、韩之学的肯定和赞扬,与一般史书上所谓申、商法家"刻暴寡恩"的评价尤其不同。先秦纵横家的思想理论,最终由《鬼谷子》一书进行总结与批评。《鬼谷子》从纵横权说的角度对儒、墨、名、法、阴阳诸家的思想学说进行全面的批评和扬弃,而对道家和阴阳家之阴阳对立转换的思想观点,则有更多的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陶明选 《法音》2014,(6):47-50
正"篝火村村七佛柱,龛灯岁岁九莲山;愿分无尽光明烛,照彻灵台方寸间。"这是清代吴县人施源所编《黟山竹枝词》里的几句话,主要描述包括黟县在内的徽州地区佛教流行、香火旺盛之况。然而,明清时期徽州是否"尚佛"还存有一定的争议,本文以地方志、族谱、文集和文书为主要资料对此及相关问题进行必要的考述。一、地方志对徽州佛教习俗的记载明清时期的徽州包括一府六县(歙、黟、休宁、祁门、婺源、绩溪),这里曾孕育出举世瞩目的徽州文化,作为文献之  相似文献   

14.
《归去来图》是以古代著名辞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现存元以前画家所绘《归去来图》仍有数本之多:佛利尔本、波士顿本、克利夫兰本、吉林何澄本、大都会本等。文章仅录早期文献中的《归去来图》,从散佚的古籍文献中钩沉拾遗。通过此番整理,可见自唐以来广阔的《归去来图》绘事,研究者亦可更好地把握《归去来图》卷轴体系的发展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15.
《管子》的成书和编订,历代多有争论。20世纪70年代之后出土的简帛文献,许多与《管子》相关。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与《管子·大匡》相关的两章,当是齐国太史记载的早期档案文献。根据上博简(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可知齐国文献战国时已流传到楚国。齐国文献流传中只有少数在其他地域保存,齐国的原始文献则已遭到毁弃。银雀山汉简《王兵》证明《管子》资料的真实全面。《管子》最早成书应该是在管仲为相时期,齐国史官与管仲家的史官记录了管仲的政策和言论。之后,追随与信奉管仲学说的学者,将这些内容整理成书。《管子》保存了一部分齐国档案文献。  相似文献   

16.
道家黄老学“天、地、人”一体观的思想内涵颇为丰富,包容在《管子》、帛书《黄帝四经》、《易传·系辞》、《■冠子》、《文子》及《吕氏春秋》等文献之内;不仅如此,其影响所及,又扩展到先秦儒学《孟子》、《荀子》等著作中,因而形成了对文化传承及民族心理具有深层的渗透力。一、“天、地、人”一体与《荀子·礼论》道家“天、地、人”一体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推天道以言人事。儒家荀况长期生活于道家相对集中的稷下,因而深受这种影响,屡言“天、地、人”一体,如:“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  相似文献   

17.
前埠遗址     
前埠遗址位于桓台县治索镇正南果里乡前张家埠村(又称前埠村)东边,遗址东傍涝淄河,去索镇五公里,遗址北面是二级台地,东、西、南三面坡度较平缓,中间高凸,高出周围田野约有五米。遗址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面积约有150000平方米。《新城县志》(民国二十二年重修)记载:葵邱,《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邱。”注云:齐地。《齐乘》  相似文献   

18.
该文是对海德格尔之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解读工作的一个简述。文章首先简述了海德格尔解读《精神现象学》的三次尝试及其相关文献情况;其次分析了海德格尔之《精神现象学》解读中所致力考察过的三个要点,这三个要点都是从《精神现象学》一书标题之变更出发而引伸出的重大问题;最后,文章提示了进一步解读的三个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佛教经籍中,蕴藏了丰富的食疗养生文献和食疗思想。据统计,有约300部的佛教文献论述到食疗史料,“食”字在《大藏经》中重复出现了85685次,相关内容计约近百万字。从佛教经、律、论三藏中摘取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分作佛经中的食疗养生文献、佛律中的食疗养生文献、佛论中的食疗养生文献和佛经食疗养生医案选论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将佛教之饮食与疾病诊疗及养生保健的关系作了较为全面地展示。同时,对佛教的四食、五药也作了相应地诠释。  相似文献   

20.
宋立林 《现代哲学》2012,(3):100-107
孔门弟子仲弓是一位久被忽略的大儒,通过对上博竹书《仲弓》的分析,可以更加真切地认识仲弓之儒的政治思想与德刑观念。而这与《荀子》中所推尊的子弓正相符合。仲弓之儒应该是荀子一派的学术渊源所自。通过对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综合考察,孔门弟子仲弓及仲弓之儒的思想特征及学术史地位逐渐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