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现代的女性更喜欢美容化妆。据日本多项研究表明,美容化妆不仅能增姿添秀,给人以美的感觉,而且通过美容化妆的心理作用,来达到疗疾保健的目的,这就是鲜为人知的化妆心理新疗法。不久前,日本资生堂美容科学研究所的专家曾连续一个月为养老院内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进行化妆疗法,结果显示,化妆使老人原本不清楚的意识逐渐恢复了,有尿失禁症状的老人也改善了不少。再者,精神病患者或患有身心疾病人的症状减轻了,一名20年来脸上鲜有笑容的忧郁症患者,经化妆后,深锁的眉头舒展了,脸上浮出了笑容。而须靠安眠药的失眠症患者,在施行香味化妆疗法后,减少了服药量,安然入睡了。研究者分析指出,化妆疗法就是  相似文献   

2.
化妆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在色彩缤纷的生活大舞台上无时无刻都在演绎着流行时尚。对于社交活动,化妆是一种既对他人表达敬意,又对自己表达尊重的礼貌行为。尤其对大多数女性而言,化妆能充分展现个人魅力,体现自身与众不同的个性。但有少部分女性已经过分依赖于化妆,出现了对化妆欲罢不能的“上瘾”心理,无疑是一种病态。澳大利亚著名心理学家兼医学美容顾问利奥·丝荣告诫女性:谨慎对待化妆,切莫过分迷恋化妆,否则化妆无疑是一项长期的自我虐待。  相似文献   

3.
著名美女主持人李静离开央视后,创办了东方风行传媒集团,自任董事长。由于当主持人的原因,她经常要化妆。有一天,她在家里化妆,把化妆水倒在化妆棉上,厚厚的化妆棉把化妆水全部吸干了。她心想,这化妆棉怎么这么厚,如果是收入不高的女性一定会特别心疼。这时,她想到一个朋友,那朋友告诉她,做美容的时候从不睡觉,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历史上,在世界范围内,妇女受歧视的现象太普遍了,乃至有第二性之称。在耶稣生活的那个时代,对妇女的歧视也是很严重的。当时的社会贬低、蔑视女性,意至告诫男人们尽量少和妻子交谈,对其他女性不用说,更是鄙弃、疏远,形成一种不和女人来往的习俗。但明智而充满爱心的耶稣却不受这个愚昧习俗的束缚,他勇敢地摒弃世俗偏见,以慈爱、友善的态度对待女性,并在婚姻问题上极其有力地维护了妇女的权益。这些,福音书中都有记载。耶稣和妇女们的往来相处是十分自然、融洽的,“她们当耶稣在加黎利时,就追随了他,服侍他。还有许多别…  相似文献   

5.
据有关统计数字显示,目前中国基督教徒中女性占70%;义工中女性占70%以上;至99年10月,全国有378位女牧师,占全国牧师总数的24%;另有415位女长老,498位女教师,1239位女传道;神学院校中女老师的比例超过1/8目前全国已有18个省市区基督教“两会”成立了妇女事工委员会,未成立妇女事工委员会的省两会,有3个正在积极筹建,6个选出了妇女事工联络员。5月间日至对日,中国基督教“两会”妇女事工委员会特约各省市区基督教妇女教牧人员代表约30余人,在安徽黄山召开了全国妇女事工委员会第二届第二次“妇女事工与神学思想建设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史料的研究,总结先秦妇女参政的方式、特征、内容和先秦时代人们对妇女从政宽容的态度,先秦妇女参政方式有摄政、辅政、干政等多种形式。先秦留有上古女性母系社会的遗风,并且注重女性教育,使得当时的女性得以在政治舞台上有机会展露才华。但不同女性参政也打上鲜明的个性烙印。汉代以后才礼法观念逐渐打压了女性参政的热情。  相似文献   

7.
智慧语丝     
《思维与智慧》2014,(4):33-33
年轻时上路,路就是路;中年时赶路,路如人生;老年时看路,人生如路。——巴特尔 你看他们美丽,那是因为你有美丽的心来看他们。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我们增长自己的智慧,是为自己开一朵花;我们奉献世界的心,是为世界开一朵花。——林清玄  相似文献   

8.
道教与妇女     
道教与妇女王宜娥道教,在对待妇女问题上是比较开明的,这与其历史传统及宗旨等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首先,道教继承了我国原始母系社会中女神崇拜的遗风,形成了道教中有众多的女性神仙,例如西王母、九天玄女、骊山老姆等等。第二,道教继承了我国古代原始宗教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9.
化妆是舞台演出时不可缺少的装扮环节。舞台演出的化妆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使用的材料已从油彩变为现在种类繁多的化妆品,从单纯的勾画面部结构发展到使用特殊技术。女性化妆中的夸张手法常见于眼影、眼线以及睫毛。色彩上常用玫红色、紫红色等强调女性化特征,加长和加宽的眼线再配上厚重的假睫毛,看上去可能是十分地夸张,但这样的人物在舞台上能产生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会显得演员面部轮廓清晰,神采奕奕。舞台演出的化妆中如果使用日常化妆的手法或者是拍摄平面的化妆手法,就会使演员在舞台上看起来面色苍白,影响演员的角色塑造。  相似文献   

10.
化妆心理学是日本应用心理学的重要领域,本文介绍了日本化妆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化妆的分类、面部的社会机能、制约面部魅力的因素、面部化妆的特点、化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化妆中错觉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在伊斯兰教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女性被先知穆罕默德(愿真主赐福他)称为“天园中的妇女之王”,她就是穆圣的爱女,穆斯林妇女的楷模——法图麦。 法图麦出生于公元605年,她聪颖贤惠,美丽善良,是穆圣最钟爱的女儿,她曾长期跟随父亲为传播伊斯兰教真理四处奔走。在穆  相似文献   

12.
佛陀对妇女的态度从来都是肯定的,客观公允的,对于女性的优点、缺点都有所指出,女性加入教团也得到了允许。北传佛教史中,从晋朝女尼净俭开始,一直有女众僧团。唐朝时期比丘尼人数曾达到50万人。但在南传佛教中,女性的地位一直很低,南亚一直没有比丘尼团。各国历史、经济、文化传统不同,男女地位关系甚为复杂,当今世界随着妇女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佛教妇女被卷入其中,她们站在女性佛教徒的立场上诉求女性信仰的权利、修行的权利和应有的宗教地位。世界佛教妇女的境遇世界佛教妇女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各国妇女在宗教地位上虽然情形不同…  相似文献   

13.
辜鸿铭女性伦理思想包含女性与文明、理想女性观、婚姻的道德基础与社会责任等三方面的内容。他对女性在文明中的价值的赞美、对传统妇女所从事的家庭劳动的社会价值的高度肯定,以及对婚姻的社会责任的极其重视,包含着伦理的合理内涵。与此同时,其思想的局限性也鲜明地体现在:重国格独立,轻视妇女人格独立,重视妇女妻职,忽视妇女人职;片面强调妇女在婚姻中的责任与义务,抹杀女性在婚姻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浅析现代女性的购物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心理同男性相比具有很大区别,表现在购物方面也有明显的不同。这是因为随着妇女就业人数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在消费中所起的作用日趋重要。就我国而言,大多数妇女主持家务,是家庭日常用品的主要消费者,尤其在服装和化妆品的消费,更是以妇女为主,同时对家庭其他成员的消费也负有主要责任。因而研究妇女的消费心理对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因经济收入、职业、文化教育水平和年龄性格的不同,使女性消费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心理特性,但总的来说,女性消费的一般  相似文献   

15.
陈美麟 《天风》2003,(9):30-31
我十分自豪有机会能以女性的角度介绍妇女在中国教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自80年代初教会重新恢复开放以来,中国基督教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广大基督徒妇女的奉献与参与。正如一位女牧师所说:当日最早见证耶稣基督复活的是妇女,今日妇女仍然是教会生活的栋梁。 可以说,今天妇女在中国教会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与她们社会地  相似文献   

16.
孙美慈 《金陵神学志》2000,(3):55-58,61
作为一位女性教牧人员,如何从自身的角度来看《圣经》中妇女在教会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女性对自身的认识,积极参与中国教会事工,在教会乃至社会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体现最初上帝创造女性的真正价值。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探讨的。  相似文献   

17.
以吴伟业所有的女性诗文为考察对象,能从中分析其女性观的内涵及其文化意义。吴伟业宣扬女性的"精明强固"之气,肯定女性在国政、军旅、支撑门户、教育子女等方面的谋略见识与能力才干,反映出明末清初文人对妇女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提高的认可。吴伟业赞赏女性的才情气韵,并领风气之先深情歌咏当代才女,体现了他对女性"德""才""容"关系的评价标准与对理想女性的向往。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妇女人数最多的国家,我国妇女是一支了不起的力量,应该受到尊重。适逢第三个千禧年,我国妇女的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政治、经济、受教育和就业方面,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能够在各个领域内充分施展自已的才华和智慧。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我国妇女更是自强不息,为建设国家、振兴民族、奋力拼搏成绩显著。我国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妇女权益和促进妇女发展的法律、法规,并使之全面贯彻落实,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我国妇女,见证和实践了这半个世纪以来的伟大变革,在征途中,步步留下了自已前进的鲜明足…  相似文献   

19.
化妆疗法     
据日本多项研究表明,美容化妆不仅能增姿添秀,给人以美的感觉,而且由于美容化妆的心理作用,可以疗疾保健,有益健康,这就是一种新的心理疗法——化妆疗法。不久前,日本资生堂美容科学研究所的专家曾连续一个月为养老院内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进行化妆疗法,结果显示,化妆对老年痴呆症有一定疗效,使老人原本不清楚的意识逐渐恢复了,有尿失禁症状的老人也改善了不少。再者,精神病患者或患有  相似文献   

20.
以往叙述心理学历史的文献对女性心理学家的贡献不是视而不见,就是轻视低估,而实际上,妇女自心理学创始就开始涉猎这一领域,并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关键性的贡献。本文着眼于对心理学历史的重新构造,以帮助读者更为全面和恰当地认识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状况及趋势。为此,作者综合了众多的有关妇女对心理学的贡献,列举了十多位有代表性的著名女性心理学家的生平经历和主要成就,特别提到少数民族妇女在心理学发展中的作用,以确凿的史实和统计数据,对妇女在心理学中的参与程度和所处地位作了概略的描绘,并考察了当代妇女在这一领域中的地位和前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