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南北朝前期,受玄学思想和“魏晋风度”审美观的影响,佛教造像形成了“秀骨清像”的样式。南北朝后期,社会文化强调儒家思想和礼乐教化,佛教造像艺术相应地呈现为“面短而艳”的样式,为隋唐时期佛教造像艺术中国化的完成奠定了基础。一据范晔《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东汉永平八年(65),汉明帝夜梦金人,“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佛教最初被视为神仙黄老方术,佛像自然也被视作神仙,其形制特点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坚定的无神论者,但他们不是重复“无神”的阐述,而是向前推进无神论。马克思说:“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无神”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处于起点位置。在其逻辑建构中处于底层位置。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底层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其他一切理论的前提。坚持“无神”思想,未必是马克思主义;不坚持“无神”思想,肯定不是马克思主义:抛弃“无神”思想而又自称马克思主义,是假马克思主义;坚持而又超越“无神”思想,才是马克思主义。“无神”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的位置,要求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时,把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摆在其应有的适当位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和否定。  相似文献   

3.
《中国天主教》2009,(1):1-1
众百姓受洗后,耶稣也受了洗;当他祈祷时,天开了;圣神借着一个形象,如同鸽子,降在他上边;并有声音从天上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因你而喜悦。”(路3:21-22)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瑜伽行法是达到终极解脱的必由之路,为达到解脱,“修炼”和“离欲”是必不可少的,有五种行法:①信;②勤;③念;④定;⑤慧。瑜伽八支是:①禁制;②劝制;③坐法;④调息;⑤制感;⑥执持;⑦禅定;⑧三昧。三昧是主客观的统一,它分为有智三昧与无智三昧两种;有智三昧由有寻三昧、无寻三昧、有伺三昧和无伺三昧组成。  相似文献   

5.
圣神的果实     
果实,这是多么优美迷人的形象,这形象引起了多么富丽的联想,有多少诗人弹起竖琴,为春华秋实而歌唱。当春风吹醒了荒漠,贝拉树垂着甘果…… ;当满山红叶,苹果花飘香的时候……,那些歌唱果实的美丽诗句,就会在我的耳畔回响。农人收获田野上的果实,是他心花怒放的时刻,因为那果实是他汗水和梦幻的结晶;基督徒结出圣神的果实月6是他最喜乐的时刻,因为耶稣说:“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葡萄园丁。”(若15:1),“我父受光荣在于你们多结果实……”(若15:8)。 父最喜欢我们结果实,一说到结果实,父的语境柔美、清丽,“他…  相似文献   

6.
关于齐文化和鲁文化“融合”问题,至今学术界大致有三种意见:一是汉代齐、鲁文化开始融合;二是战国开始融合;三是西周春秋已经奠定了融合的“基础”,称之为“早期交流融合”。这三种意见,学术界至今仍在讨论中,并无定论。既无定论,笔者也想就“融合”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7.
“一”是黄老哲学的重要标识性概念,在宇宙论上代表造化万物之始,在哲学品格上强调兼综百家之旨,在政治实践上表达人君治国之要。自战国至秦汉期间被塑造出的“黄帝形象”凝结着黄老学以推崇“一”为标识的哲学主张和理想人格,具体表现为:黄老学者对于“一”作为万物之生成者的要求以及在政治上主张超拔于“众”的“君主”地位的诉求在黄帝作为华夏共祖的形象上得到了落实;黄老学融百家思想为“一”的哲学努力及其包容气象与黄帝促进民族融合、实现天下统一的政治功业相呼应;黄老学强调“执一”“无为”的治国之术也相契于黄帝法天则地、垂拱而治的政治实践。黄帝是黄老学注重“一”的哲学思维和政治愿景的形象化表达,二者的高度契合促成了“黄帝”与“老子”的自然结合,也使黄老学具备了迥异于道家其他分支的学术特质。  相似文献   

8.
寻找快乐     
古人云:“贫贱是苦事,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意思是说,快乐人皆有之,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说到底快乐在于寻找,在于开拓。人生在世,都希望生活得快快乐乐,而不是“凄凄戚戚”,没有快乐,就要想方设法寻找快乐。只要是理解了快乐的真谛,就有广寻找快乐的“秘方”。对衣食住行、名利权位“无欲”则快乐。“无欲”就能“知足”。常言道:“知足常乐”,古诗云:“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饮食起居上表现得处处知足,他曾写诗说:“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  相似文献   

9.
水泉石窟北壁30龛以弥勒为主尊,真实地展现了杂密经籍中“空中七佛”、“六神王”形象;体现出时代造像内容杂糅的特点,它的发现,填补了北魏朝龙门地区石窟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张铭  郭家宏 《学海》2023,(1):138-146
新工党政府时期是中英关系快速发展的时期,双方的深入认知与接触必然伴随着不同于以往的国家形象的产生。从英国对华的形象塑造来说,新工党政府时期的英国面临着近代以来的殖民历史包袱,但香港回归一定程度上吹散了历史阴霾,为新的英国形象提供了机会。而英国实力的相对衰落和中英经济的互补性使得英国积极拥抱“中国机遇论”,为英国对华形象的塑造提供动力。“第三条道路的践行者”“道德外交的信奉者”“文化外交强国”是英国有意识对外塑造的形象,但标榜的理念和实际行动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英国的实际形象或许可以概括为“合作不断深入的伙伴”“广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美国的忠实追随者”“一些不和谐音符的弹奏者”等。就中英战略利益的相关度而言,英国对中国的考量与中国对英国的考量并不相互对应。英国自身的多重国际身份定位决定了英国对华形象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11.
有趣的医学比喻咸宁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437100)范杉,马云芳很多医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生动、形象、有趣的医学比喻术语。本文试列举一二以飨读者。医学比喻现象涉及到医学的各门各科。如中医学的“如盘走珠、如刀刮竹”;放射诊断的“爆米花样...  相似文献   

12.
任继愈先生一生都在不断研究老子的《道德经》。他多次出版著作绎读《老子》,作出独特的学术贡献。他指出:将“道”作为最高的范畴,集中阐发,老子是第一人,“老子开创了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先河”;老子第一个提出了“无”的概念,“这是中国哲学史第一座里程碑”;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思想,是弱势群体的辩证哲学,代表弱势群体说话,“同情弱势群体,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它首先应该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着班级的活力;其次,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共同奋斗的结晶;第三,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随着年级的不同,甚至随着班级老师的更换,尤其班主任的更替,班级文化便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关于《黄老帛书》的成书年代,学界有五种意见。分别是“战国早中期之际说”、“战国说”、“战国末年说”、“秦汉之际说”和“汉初说”。比较各家考证过程,尽管结论不同,但在前提性的假设、目标追求和基本方法上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前提性假设的相同。表现为考证者都设定:帛书代表着黄老学派的起点;目标追求上的共同性,在于考稽者都试图将帛书的成书时间框限在某个相对狭窄的时段内;在考证的方法上,各家都运用了比勘法和推测法。笔者认为,考证帛书的成书时间,必须打破上述三个方面的执著。帛书可能是自战国早中期之际到秦汉间,经过多人整理充实而形成的。本文于此谨就其成书于秦汉间的可能作两点补充论证。第一,帛书中对复国封国现象的肯定可能反映着秦汉间列国关系;第二,帛书中的黄帝形象在政治方面不排除影射秦汉问某些或某个历史人物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杨延平 《管子学刊》2023,(3):91-104
面对社会环境从战国末的分裂走向秦汉大一统的历史趋势,贾谊试图通过继承和改良荀子的礼治思想来为汉帝国提供一种有效且长久的统治方式。在致用观念的影响下,贾谊从礼制、君主与社会三个层面对荀子的礼治思想进行了改良:在礼制层面,贾谊扩大了礼治的等级范围、弱化了礼的“自修”作用并进一步完善了礼治等级的外化表现;在君主层面,贾谊转而注重君主道德形象的塑造和对太子的教育;在社会层面,贾谊由反私斗扩大到净世俗,注重社会财富的积累。究其原因,当与秦朝“以法治吏”“以吏为师”的历史教训、士人自主性丧失而君主权力加强的大一统困境、汉室平民出身且游侠风气炽烈、社会积贫积弱以致革新求变迫切等因素有关。在贾谊的改良之下,荀子的礼治思想经历了一场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欧阳竟无在《唯识抉择谈·抉择体用谈用义》中给出三重四种体用观。第一重“粗言”体用,第二重“细别”体用,第三重“以相明体用”;其中第二重又区别“体中”与“用中”,提出两种体用观:这样就有四种体用观。其中,第一种照应了中国传统体用理论框架;第二种将“体用”与“唯识”联系起来;第三种“种子为体,现行为用”是欧阳的创见;但最能代表欧阳思想精神的是第三重也即第四种体用观,因为在这里欧阳其实已经扬弃了体用概念于“相”的思想中。正是出于对“相”的重视,欧阳不但越出,而且批判传统体用观,拒绝一往而谈“体用”。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94,(6)
尊敬的净慧法师、诸位编辑:做为一名佛教学人,自然时刻关心佛教界的情况,近来对报刊上一些报道,颇有些感慨。举例如下:有报导说,某寺院“下海经商”,年盈利多少万元,接着对僧人服务态度和仪表进行一番描绘。看后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既有损于僧侣形象尊严,也无益于寺院的声望。又如报载:“大款们”纷纷到寺院进香、施舍.以求佛的保佑,一次捐款多少千元;而增人又以“魔术”般地回赠佛像等等,寺院似乎成了交易的场所。近又看到:公然宣称“少林寺”的和尚吃“狗肉、猪肉”等等,真让人难以容忍,还把赵朴老的话引用进去,不知出…  相似文献   

18.
成熟     
成熟的人自有一种风韵。如风中之苇,摇而不倒;如出水之莲,艳而不妖;如空谷之兰,香而不骄。韬光养晦,精华内蕴,锋芒尽敛,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19.
<正>审美教学对学生很重要,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提升审美情趣。选编的教材,无论哪种文体都含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尤其是作为人类语言艺术精华的诗词,作者以饱满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富于美感的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笔者认为,要提升初中生对诗词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点品鉴四“美”。一、形象美:赏析描写,走进心灵诗人是借助形象来思考的,通过形象的思考与展示,将真理蕴含其中。形象是意境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李香莲 《现代哲学》2022,(3):108-114
梦和做梦不仅是传统本体论、知识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新近心灵哲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议题。那么,当我们说“s梦到p”时,到底是在说什么?无论是正统的梦境幻觉模型,还是新近的三种想象模型,都没有揭示出梦或做梦的本质。梦境幻觉模型主张,某人梦到p意味着某人相信p,但这是对“s梦到p”的错误刻画;已有的三种想象模型虽然坚持“s梦到p”蕴含“s想象p”,却无法合理地得出这一结论。本文认为,在理论上,通过合取“想象”的梦经验观与“假装相信”的梦信念观,可以得到一种“综合梦境想象模型”,由此合理解释“s梦到p”蕴含“s想象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