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妖雾又重来     
不是说“理解万岁”吗?对。就说办报吧,很不容易,靠印数是赚不了钱的,得靠广告。这就得订户多多,读者多多,发行量多多,不然就没人来做广告。而要做到这几个“多多”,报纸上就得多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以吊读者们的胃口——于是猴  相似文献   

2.
一则广告,要做得生动、吸引人、有说服力,它所使用的语言是否具有艺术性,那是相当重要的。然而过去人们对广告语言艺术的理解却过于肤浅,以为做广告无非就是吹嘘自己,动不动就来上几句“产品一流”、“国优部优”、“誉满全球”、“行销海外”之类的套话,殊不知这种套话听多了实在令人倒胃口。如今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富有艺术魅力的广告语言,往往都是逻辑妙用的结果。有一则童鞋的广告是这样向人们介绍其产品的特点的: 象母亲的手一样柔软而舒适的儿童鞋。“柔软而舒适”,这是一个外延比较宽泛的概念。这里,广告的设计者很巧妙地使用了概念限制的逻辑方法,通过增加概念的属性,赋予“柔软而舒适”这一概念更多的内  相似文献   

3.
新千年伊始,全世界的人们正沐浴在21世纪的阳光下,展望新的未来。但是就在此时,一则消息惊扰了世界,2月26日,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最高领导人乌马尔(Mullah Mohammed Omar)发布命令,销毁在阿富汗境内的所有非伊斯兰教的塑像,其中包括世界上最高的巴米扬立佛像。乌马尔称,这些塑像“都是对伊斯兰教的亵渎”,“因为至高无上的神灵只有一个,这些塑像放在那里被人供奉是错误的”。“我们必须捣毁它们,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它们都将不再是人们供奉的对象”。 巴米扬是犍陀罗僧人、商人循丝绸之路通往中亚和中国的始发站,也是中…  相似文献   

4.
“本人喜欢音乐和运动,是个年轻而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希望找到一位像毛姆小说中主人公那样的女子做终生伴侣。”这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在未成名前为推荐其小说而在报纸上刊登的一则广告。他巧妙的运用人们在爱情上的好奇心理,以征婚为诱饵达到使小说畅销的目的。可见,广告中的一句奇语,可以招来八方财源。好的广告语言,恰恰是动用了心理学原理,顺应人们的心理欲求,显示出强烈的吸引力、传播力和感召力。一、利用逆反心理一家饭店在门口的一个大木桶上写着:“不许偷看!”结果是路过的人们个个驻足窥探,只见桶内写着:“本店出售…  相似文献   

5.
劳斯的道路     
劳斯的道路南昌铁路中心医院(330003)赵家业劳斯当年曾经离开医学院在得克萨斯的一个大牧场度过了1年时间,显然是为了康复结核病。他一度回到内科来,又发现自己“不适合做一名真正的医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于是转向病理学作为研究入门。而我在早年时却几...  相似文献   

6.
在一处农贸市场上,一位卖无核蜜桔的个体户正在大声叫卖:“快来买无核蜜桔!我卖的蜜桔全都是甜的!不甜不卖!”这时,有几个人走了过来,其中有一位年青人拿起蜜桔看了看,并且问道:“真的都甜吗?”“要不信,您就先尝尝,先尝后买。”这位个体户边说边拿起一只蜜桔,快速剥开皮后递给了年青人。年青人取了两辦尝了一下,然后点着头说:“这蜜桔还真甜!我买三斤!”个体户手上给年青人称着蜜桔,嘴里同时还在说着:“这位同志亲口尝了,证明我卖的蜜桔全都是甜的!要买的快来!”  相似文献   

7.
许久之前认识一个文人,说得具体一点,是文化商人。他的正职是在一家单位做会计,业余写写文字。后来有一天大约是写得累了,又或许职业让他看清了写书不如出书赚钱,再加上工作极其清闲,于是便拉了几个人,自己组了个小的文化公司,给一些有才没门路却又想“一写成名”的年轻人出书。  相似文献   

8.
知耻者必胜     
中国有句古话叫“知耻近乎勇”,说的是一个人知道和承认自己的过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知错、认错然后改错,他就是真正的强者。然而生活中常常有着这么一种情形:错也知了,一度也改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错事、“耻事”又往往冒了出来。个中的道理很简单:有“耻”给忘了,来日又出“耻”。这大概是人性所固有的一个弱点吧。这就需要人们“知耻”之外,还要“记耻”,这才能真正地消灭“耻”。中国古代有一则“卧薪尝胆”的故事,说的是越王勾践在战败给吴王夫差后,每天卧着薪草,尝着苦胆,甚至是“抱冰握火”,让手下的人每天拿…  相似文献   

9.
商战谋略     
45年前,联邦德国的福斯汽车公司准备入主美国汽车大市场,此前曾派出大批人马做了一番细致入微的市场调查研究。在调研中了解到:美国人最大的天性之一就是争强好胜,喜欢标新立异。于是,他们特意设计生产出了一种造型奇特,犹如“金甲虫”状的微型小卧车,当年就畅销40余万辆,打开了美国汽  相似文献   

10.
怕看烟花     
在我们这座小城,每年元宵节的晚上,都要举办大型烟火晚会,除“文革”停了十年外,几乎年年都要燃放烟火。每年只要是到了那天晚上,不用通知,不用广告,十几万的市民便会不约而同地汇聚到市中心的广场上,广场上立时变成了人的海洋,就连那通往广场的几条街道也被人们挤得水泄不通,整座城市几乎万人空巷。  相似文献   

11.
艺术大师齐白石,其画名扬天下。然而,白石老人笔下斗智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当年,齐白石画的虾子栩栩如生,加上一二写意小品,煞是可爱,慕名前来求画者早晚不断,使他难以应付。于是,白石老人就在门前贴出一张启事:“白石画虾,10元一只。” 这天,有个想占便宜的人带着35元钱来求画。这人想:“给35元,同样可得4只虾,总不至于因为少5元钱而只画半只虾子吧?” 白石老人看出了这人的心意,灵机一动:“你来难我,想占点便宜,这倒提醒了我。全是整虾,岂不呆板?”于是蘸墨挥毫,给那人画了半只虾。这3只半虾是怎么画的?原来,3只虾子…  相似文献   

12.
有则智力竞赛:饭店门前有一幅广告“本店明天吃饭不要钱”,请设想一下,因为这则广告,将会发生哪两种不同的情况? 正确的答案是:(1)有人将会因此上当:“笑眯眯地”以为这以后的第二天即可来此“尽情地吃而无须花钱”,结果吃了后照样交钱——为什么?因为广告依旧:“明天”才不要钱!(2)但也有人能一眼看出此乃骗局,即:“明天”——那个所谓“明天吃饭不要钱”的美梦其实永远也不会到来! 还有则智力竞赛:有个字千百年来一直读错,这是什么字? 千百年来居然“一直读错”,这究竟是个什么字呢?就在人们苦思久久无言以对时,主持人突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无论是精神产品还是物质产品,广告的促销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要想做一幅奇特而有效的广告却非易事。君不见,电影院前的“扑朔迷离,生死搏斗”、“劲歌狂舞,潇洒奔放”;百货商场里的“艳光璀灿,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4.
识人     
如今说不准的事真是太多了,像天气和股市,究竟有几人能够看清它们的变幻和起伏。识人则更难。“知人知面难知心”,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之徒唤奈何。智者于是找出一个办法,识人不在一时一事上打转转,而是“风物长宜放眼量”,用“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进行大浪淘沙。这一招挺厉害,长久的人心历练,露出的是人性的本相。人们钟情于老交情可能正缘于此。 识人若有一副好眼光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当年管宁与华歆,算是不错的一对好朋友。后来管宁与华歆割席分坐,断绝来往,不过是两件小  相似文献   

15.
这一座不起眼的砖塔,静悄悄地拣了北京币中心一个最热闹的去处,一站就是t百年。最初发现它的一刹那,我真的热泪盈眶。这当然不是因为它使得接下的胡同竟然就以它个8,而国这条“陈清胡同”竟然又成为了8满天下的北京胡同群中坐第一把交椅的角色——北京最6老的一条胡同。这些都无关紧要,唯一重要的是:诺里埋的是中国弹宗商后b松得秀租尚。房因入8。这里供养着那伍伟大的石板着人啊!每当意识到自己正在笔地回RZ隔、呼吸可闻的地方,我禁不任就站在北京西四万字路D的障房之下,有灵魂出窍Z感。我的灵魂被搞房吸附而去,在完定不为人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外经济界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想推销商品而又不做广告,犹如在黑暗中向情人递送秋波。”这表明成功的广告宣传是树立企业形象、扩大商品销售的有力工具,它使企业和产品巧妙地进人社会公众的感官世界,有效地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做了近百年的广告,使其在《幸福》杂志不久前评出的美十大声望最高企业中榜上有名。这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加强广告技巧,把握市场需求与消费心理是企业促销制胜的诀窍。那么,作为商品经济的宠儿,广告该如何向“情人”递送秋波呢?以下向您展示一些广告实例,并对其简加剖析,…  相似文献   

17.
郭静 《思维与智慧》2001,(12):35-35
敢在富士山上撒咖喱粉日本有家SB公司为了推销其积压滞销的咖喱粉,别出心裁地做了这样一则广告:“本公司将雇用数架直升飞机,把满载黄色的咖喱粉撒在雪白的富士山顶。到时人们将会看到一个金顶富士山。”此消息一传开,公众舆论立即哗然,斥责之声不绝于耳。一时间,日本国内掀起了一个保护富士山的热潮。其实,这是SB公司使用的“诡道之计”,目的是为了引起人们对该公司普遍关注。SB公司胆子再大,也不敢在堪称日本形象的富士山上“动土”。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只不过是虚晃一枪,采取了一种有悖常理的做法,故意自讨“臭骂”,来提…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中年妇女,这几年,因为微信的普及,找到了很多失联的同学,由此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各类同学群。但是很快,我就退出一些同学群。因为,有些人注定跟你没一毛钱关系。加入同学群最初,都是为了找回当年那些美好的记忆。在学生时代,我不算交友泛泛的人,仅有那么几个惺惺相惜的朋友。于是,在群里聊后,  相似文献   

19.
文溪 《佛教文化》1993,(4):32-33
在寺院中巡礼,所见塑像最多的,除佛陀之外,便是菩萨和罗汉。十八罗汉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但有多少人知道他们也曾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物呢?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求索精神和坎坷遭遇呢?恐怕较多的人们还是仅仅将他们看做一些远离尘世的无情无感的“圣者”而已。读了下面的十八则介绍,或许可以使您在重新见到他们时,能增加几分亲切,几分钦敬。  相似文献   

20.
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有29尊精美绝伦的辽代彩塑像,被人们赞誉为“辽代彩塑艺术博物馆”。这些塑像,尤其是那些站立的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个个庄严美妙、栩栩如生。它们的美主要体现在:脸如满月的面相美;身姿优雅的体态美;华丽飘逸的衣饰美。其中,以“合掌露齿菩萨”为美的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