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易》是我国留传至今的最早的典籍之一。但一提起它人们就与占卜、算卦、封建迷信联系起来。“算卦”成了《周易》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对《周易》的曲解。《系辞》讲:“《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可见《周易》作者也不认为它是纯卜筮之书,而是更多地包括了其他内容。当今不少学者认为《周易》  相似文献   

2.
论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初期,“心理咨询”这个词在我国还鲜为人知。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西方发达国家广为流行的“心理咨询”也开始传入我国。当时由于人们不太了解“心理咨询”,所以人们对心理咨询存在不同的认识,有的人认为:心理咨询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我们早就有了没有必要换个洋名;  相似文献   

3.
这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这些年来,各种“大师”培养出的弟子,要想仿效“师父”的那一套把戏,都可以成为“准大师”、“类大师”,至少可以弄个“中师”、“小师”的当当。可以出名、骗钱,当个职业干也收入颇丰。我们非常欢迎这样的故事,因为它让我们对泛滥的一些神魔鬼怪的事情思考!  相似文献   

4.
《周易》哲学思想简析李居洋《周易》是我国留传至今的最早的典籍之一。但一提起它人们就与占卜、算卦、封建迷信联系起来。"算卦"成了《周易》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对《周易》的曲解。《系辞》讲:"《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  相似文献   

5.
翟奎凤 《现代哲学》2023,(4):138-146
荀子提出“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天地是万物之父母,其最大的德性就是生化万物;祖先是族类的生命来源;君师是社会治理的维系主导者。荀子及《礼记》的相关论述实际上突出了“君”的核心性,君兼有父、师的特性,既是父也是师。东汉后期的《太平经》开始有“天地君父师”的说法,“君”位于中间。大概在宋代“天地君亲师”五字连用,明代中期以后,“五大”成为人们祭拜的对象,五字牌位立在中堂,在民间流传深广。明清时期的一些儒者指出,百姓祭拜天地君亲师很荒唐,不合儒家礼制;“五大”是人们敬重、感恩的对象,普通人无权祭拜天地,活着的君亲师也不应在中堂被供奉祭拜。康有为认为,古代君主专制社会天子垄断了祭天权,而人人可以祭天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五大”在古代,“君”是核心,后来“师”的地位越来越凸显;扬弃“天地君亲师”观念,今天应以“师”为核心;同时,以“国”替换“君”,推动传统“五大”观念转化创新,近代“天地国亲师”的说法仍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巧用假命题     
一般说来,人们都喜欢听真话,讨厌假话。普通逻辑赋于命题真、假二值,强调的也是真,主要研究由真前提怎样才能必然得到真结论。不过,在特殊条件下,假话说得好,也会收到绝妙的表达效果。同样,假命题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别开生面,独具风采。记得在孩提时代,一次同几个小朋友在村头玩耍,当时刚下过雨,玩得很开心。不久,村外传来悠扬的笛声。大家心里明白:算命先生来了。小朋友对此习已为常,无人理会,照玩不误。忽听“扑通”一声,放眼望去,原来是算命先生掉进村头的大水坑里。小朋友们跑到坑边,只见算命先生全身衣服浸湿,在没膝深的水里转来转去,用双手摸他的藤杆儿。当时乡下的孩子难得有戏看,这回算是见到了“肥热闹”。“嗬——看哪,王瞎子掉坑儿啦!”一个小朋友蹦蹦跳跳地喊着。大家都认得他,是邻村的,据说算卦很准,尊称为王先生,其实背地里都叫他王瞎子。小孩子不管那一套,当面也直呼他的浑号。大概王先生摔昏了头,辨不清坑边的方向,竟摇晃着身子向深水处走去。“再往前走会淹死人的。”有人小声说。这下小朋友们可急了,争先恐后地跳进水里,把王先生领到岸上来,并把从水里捞上来的藤杆儿交给他。有一个小朋友指着王先生训斥道:“王瞎子,还说你算卦算得准,准个屁!算得准还掉坑儿!”  相似文献   

7.
趣谈心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恩格斯曾把它誉为“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和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其中蕴含着无穷的奥秘和永不枯竭的宝藏。但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对心理学到底是干什么的并不了解,甚至把心理学与“算卦”、“占卜”、“风水”等封建迷信  相似文献   

8.
孝道小议     
当今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但落后、腐朽的陋习还很多,它表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占卜、算卦、求签算命等。与千家万户都有关的丧事处理问题,也有许多腐朽陋习。 比如:把灵棚设在人口稠密之地,丧事要大办几  相似文献   

9.
<正>我到平凉县以后被一个算卦先生收留当徒弟,学算卦、预测,给人看病。后来师父叫我跟师叔刘北全去闯一闯,磨练上两年长长见识。在那之后,我和师叔来到西安。年后,我身上钱花完了,跟师叔也没有学会跑江湖那些见识。回到师父身边。我说我到底不行。师父又叫我出去闯,后来和师父到了兰州,又转到新疆。在新疆挣了很多钱又回到兰州,在双城门外住了一段时间。和师父分开,师父回到兰州,我又到青海开算卦铺子。途中,在一个旅店里偶遇赵理朴道长,相谈投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是我国特有的、重要的诉讼制度,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方式,它被誉为“东方经验”。然而制度终究是存在弊端的,因为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不断变化的。正如被誉为我国“群经之首的”《易经》所讲,世界是“阴阳的统一体”,我们可以理解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易经》是我国最早的“辩证法”,实际上的《易经》不同于人们常讲的“算卦”,它对儒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我国几千年来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对我国的立法理念有着重大的指引作用。现令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也许我们可以尝试着从这本既古老却不落后的经典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黄涛 《现代哲学》2001,(2):20-24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全球化与社会创新这两个话题几乎同时成为话语热点,被人们广泛地运用于当代社会历史新趋势的描述和分析当中。“创新”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从历时性的角度看,相对于传统而言,前所未有的就是创新;从共时性的角度看,相对于同一或单一化而言,与众不同的就是创新;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相对于新的问题和挑战而言,解决问题、迎接挑战必然需要创新性的手段和方法。对社会创新来说也是如此。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当代社会创新在这三个意义上都具有充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成功的理论,其本身就是一种可启迪后人的方法,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一种新的观点,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就此而论,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等均具有方法论的意义,然而,这种意义在勒温的心理学中却更为突出,因为他从一开始就自觉地致力于心理学中方法论的改造。勒温曾把他的场论明确地定义为“一种方法,一种分析因果关系和进行科学建构的方法”。许多研究勒温的学者也因此把勒温看作是“元理论家”(metatheorist),把勒温的场论看作是“元理论”,借以强调勒温心理学的方法论的意义。我们也认为,勒温对当代心理学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数字卦与占筮——考古发现中的筮法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朋 《周易研究》2007,(4):7-12
本文通过讨论效字卦与《周易》的关系、数字卦与筮法的关系、作为占筮直接记录的数字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体例变化、以"大衍之法"为代表的占筮方法的基本原则等相关问题,认为西周时候的两个并列的数字卦不是一次算卦的记录而是两次算卦的记录,是结果相近的两次占筮的记录。也就是说,根据"先卜而后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的原则,西周时候就重大事情一般要进行三次占筮或占卜,以含义互相接近的两次卜筮作为最终结果;而这两个含义互相接近的占筮被直接记录下来,就是考古发现中的两个并列的效字卦。  相似文献   

14.
“我”是怎么回事?有人会说,我就是我,你就是你,这不是最清楚的问题吗?这样的反驳中隐含着对“我”的一种理解,即“我”就是用以指代每个个人的代词。我当然是“我”,你也可以是“我”,他还可以是“我”。“我”并不确指某个人,人人都可为“我”。但为什么人们可以是“我”呢?人们怎么才能是“我”呢?在日常中,我们一开口,便常会说“我……”,这时我就是“我”了,我就“我”起来了。可“说”是怎么回事?如何能“说”起来?在佛法看来,“说”是诸因缘和合的结果,是顺应着诸因缘条件的把持和执取。在“说”的执持中,我就是  相似文献   

15.
在对外开放中,西方各种哲学思潮也随之传入我国。所谓“性革命”、“性解放”就是引人注目的一种。对此,人们常以为它就是主张性自由、性放纵。有些青年当它为谋求“个性解放”的时髦东西,盲目接受,误入岐途;有的同志则认为它荒谬反动,不屑一顾。其实,把两者等同起来,是一种误  相似文献   

16.
彦林 《美与时代》2013,(11):48-48
领衔时尚〈br〉 时尚是什么?这个词即使是时尚达人,流行潮人,也难以给出准确的回答。在今天这个流行与时尚概念模糊不清的时代,我们有幸采访到南通百悦服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设计总监陈志华先生,服装设计界的时尚引领者。对于我们的疑惑,陈志华先生给出了这样的回答,“简单地说,时尚就是在特定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尝试、预认为后来将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即“及时”加“风尚”,就是在极短时间里潮流达人所引领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包括衣着打扮、饮食、行为、居住,甚至情感表达与思考方式等。”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哲学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哲学,《周易》也是我研究的内容之一,并且已重新解释了18卦,发表了10卦。我周围的人以为我会算卦,有些人缠着我给他算一卦。有些朋友看我日子艰难,也劝我给人算卦,一方面帮人解除烦恼,一方面给自己捞些外快,甚至有人家里出了事,要我去鼓捣一下宅基和房屋。每逢这时,我除了暗自发  相似文献   

18.
从宗教范式而不是宗教势力的角度看,外来的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其范式由榜样到边缘的过程。在中国古代宗教格局中,自从佛教在中国站稳脚跟后,“佛教范式”便成为各种宗教纷纷仿效的榜样;但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近现代宗教格局中,由于西方基督教的传入和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佛教范式”便被边缘化了,而“基督教范式”则取而代之成为各种宗教纷纷仿效的榜样。“佛教范式”在中国宗教史中的这一地位变迁折射出了中国社会所特有的没有西方式宗教对立的“不排异”的宗教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自从波普尔提出“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以后,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开始并加强了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目前,人们主要是以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对问题的含义、结构、类型、形成机制、问题与科学的关系等有关“问题”的基本内涵和认识关系进行了论述。尽管这些研究还是初步和零散的,但他们却是具有启发性的。综而述之,有利于广泛了解和深入研究“问题”这一特定的认识范畴。一、问题的含义通常,人们把“问题”与“矛盾”等同视之,认为问题就是矛盾,在刘元亮等编著的  相似文献   

20.
我们是一个被视为无神论的国家。这个称谓在伏尔泰一类学者那里是一种赞美,值得西方仿效,“五四”以来在我们国内得到发扬,成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当然之义;在另一类人的心目中,无神论即是邪恶,死后肯定是要下地狱的,所以采取种种手段要请上帝拯救中国,占领中国,而现下有些中国文化舆论正在帮他们的忙。帮忙的一种,就是造成一种假象,好像发达国家都是因为信神才发达起来的,人格因为信神变得高尚,社会也因为信神得以稳定,尽管宣传这种舆论的学者本人,倒不一定信神。这种言行的不一致,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暂且不谈也罢。不过效果是明显的,那就是令人对无神论感到厌恶和反感,让无神论难堪。最近听到一位很有责任心的学者,列举犯罪心理中的第一条,就是缺乏“敬畏”心——没有一个神让犯罪者“敬畏”,天不怕地不怕,犯起罪来还会有什么顾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