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与现实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余年来,传统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呼声下,出现了关干“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诸多看法。其中有一种流行说法,叫做“传统断裂”论,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主义”,“切断”了民族文化的传统;因此,世纪之交的中国面临着“跨越五四文化断裂带”的任务。这实际上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需要从哲学层次上回答的问题:怎样认识和把握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主流?民族的文化传统能否因为一次文化革新运动而发生“断裂”?民族传统是“贯通古今而不变”的东西,还是不断发展的?等等。本…  相似文献   

2.
能力本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力本位论韩庆祥:能力本位是相对于权本位而言的。在我国旧体制下,权本位成为支配人们一种思想和行为的东西。其消极影响是不言自明的。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需要一种反映其内在本质要求并作为其文化基础和文化支持的新文化,那就是确立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新文...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哲学能否与现实相结合,在目前学术界是有争论的.无论过去或现在,都有人否认传统哲学与现实的契合性.传统哲学是在中国过去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旧的思想文化体系,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因而对于当代社会具有排斥性,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它们之间同时也存在着契合性.实际上,在中国传统哲学与当代社会之间,并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可以在两者之间架起一座相通的桥梁,由传统走向现代之路.“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国现代的政治与经济是从中国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中国现代的新文化也是从中国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毛泽东同志要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在第八次国际哲学会议 (1934年 )上发言说 :“今天的中国不是过去的中国自然发展的结果 ,而是一些违背他的意愿的外力压迫的结果” (《三松堂学术文集》第 2 85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年 ,以下简称《文集》)。此“外力压迫”指的就是西方文化的挑战。在这个发言中 ,他把前五十年中国思想的发展概括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以改良运动为代表 ,用旧文化来理解新文化的时期 ;第二个时期是以新文化运动为代表 ,用新文化来批判旧文化的时期 ;第三个时期是 192 6年以来 ,注意新旧文化相互阐明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前二个时期的“合”,即新旧…  相似文献   

5.
论毛泽东的“文化扬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扬弃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毛泽东思想中~个相对独立的科学的文化思想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丰富和发展。学习、研究毛泽东的文化扬弃论,对于今天我们正确对待中外历史文化遗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一、文化扬弃论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文化扬弃论,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人类社会一切文化形态在发展中不断扬弃自身,实现其新质对旧质不断超越的客观规律所建立的一套系统的科学理论。所谓文化自身的扬弃,是指文化形态的发展具有否定之否定的普遍形式,它体现了随着社会生活实践的发…  相似文献   

6.
章建刚 《学海》2001,1(1):46-50
20世纪前30年间,中国现代美学家对艺术的理解有否定的和肯定的两种倾向否定旧文化旧艺术,倡导新文化新人格.传统艺术面临着从内容到形式的"革命".随着新式教育机构和学术机构的诞生,各种建设性的艺术理论也以教材、导论的形式涌现,这分别属于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三类讨论很有些百家争鸣的味道.但这些理解毕竟是个短暂的开始,对艺术的理解必然会伴随着中国社会及其学术环境的进步和改善而深入.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是近代中国新文化的伟大建设者,毛泽东说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一评价精到而公允.在“西学东浙”的历史潮流中,尤其在新文化运动中,有的人认为西方文化什么都先进,而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是处,因而主张“全盘西化”,有的人则恰恰相反,据守固有的传统文化,拒斥西方文化,但多数人反对以上两个极端而赞成中西融合,吸收西方文化新营养,改造传统文化,建设适合现代化需要的新文化.蔡元培始终站在这一潮流的前头,领导这  相似文献   

8.
<正> 有一种看法,认为对传统文化必须彻底重建,根本改造,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文化的发展有其继承性。每一代人总是要在已经形成的文化环境下成长,每一个思想家也总是要在前人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前人的思想资料来创造、来发展,提出自己的思想。正是由于文化的继承性,才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文化传统。如果只有创新,没有继承。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不断地彻底重建,根本改造,那就不会有传统了。而没有了传统,离开了对传统的批判继承,新文化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时代的文化应该是前所未有的新文化,这  相似文献   

9.
张远来 《天风》2009,(8):16-18
今天所谓的“e”时代,就是电子时代或网络时代,它带给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上的变化是具有革命性的。身处“e”时代的基督徒将如何面对无远弗届的网络?网络是朋友还是敌人?是潮流还是工具?是牧场还是战场?这正是本期我们要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人们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时,往往忽视二者的中介环节,这就是衔接着中国古代文化和正在建构的中国现代文化的,在中国近代以来历时百年之久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文化,本文称之为“近代文化”。在这个艰难曲折的长期实践中,发生了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批判性审视,发生了对于东渐的西方文化的既“拿来”又“扬弃”的关系,发生了对于新文化的伟大创造运动。对于社会主义的现代新文化说来,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是必须继承的,而近代以来实践中产生的文化则是同样具有传统的意…  相似文献   

11.
以阳光教育代替应试教育,就是要在教育中给予学生阳光和温暖,用心去呵护学生,理解和信任学生,转变教学观念,培育和积淀符合学生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的新文化,抛弃不合时宜的旧文化,从而赢得学校未来的发展高度。一、“阳光教育”理论内涵 (一)阳光教育理论提出的背景 阳光教育的提出,并非移花接木,而是教育现实的呼唤,有着广阔的社会经济背景。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主将。在批判旧文化,传播新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理论界盛行着一种看法,认为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是“全盘否定”,或曰“一概否定”,“彻底否定”。这一看法无疑是不符合陈独秀思想的本来面貌的。本文试图通过陈独秀对儒、佛、道思想的评析展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并对他思想方法上的矛盾与不足进行探讨。对于儒学孔道,陈独秀的态度是否定多于肯定。他说:“儒教孔道不大破坏,中国一切政治、道德、伦理、社会、风俗、学术、思想均无有救治之法。”以陈独秀书…  相似文献   

13.
一、儒教是教说的理论意义儒教是教说的理论意义,归结到一点,就是它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来面貌,还历史以真实。而正确认识历史文化,是我们建设新文化的前提。比如现在不少权威性的文章和论断都认为,基督教是信上帝的,上帝是基督教的。然而实际情形是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究竟有没有人文精神?如果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又有什么样的表现?这是学术界在近期人文精神研讨中的重点问题之一。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没有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有没有人文精神?这是人文精神研究不可回避的大问题。总体上看,主张中国传统文化具...  相似文献   

15.
韩振国 《学海》2005,(1):67-73
抗日根据地政权建立之初,由于政权工作不够深入和农民传统政治文化心理惯性,乡村社会权力文化网络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作用.在乡村民主选举推选出的基层行政人员中,旧政权任职的传统权威人物依然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推动乡村基层权利机器运转的主要动力.阶级成分的比重不足以说明乡村权利结构的真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儒墨互补问题已经进入一些学者的视野,并在研究成果上有一定突破;儒墨互补应是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重要的方法论之一,它在哲学、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均对当今新文化构建、社会治理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有重要的启示。在当前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必须把所谓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有机对接,使儒家与墨家思想最优秀的文化内涵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相似文献   

17.
自从进入新世纪后,书法艺术受到了全球文化的冲击,赋予了我国抒发艺术新时代气息的氛围。从中可以发现,书法艺术如果没有独特的新颖的民族特性,便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价值标准。故此,对书法艺术有了很多当代的思考,促使我们不断去建构和完善书法艺术,丰富书法新文化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书法艺术同样需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出书法新文化观是十分有必要的。书法新文化之所以称之为新,主要是从新文化的价值和内涵来看,在生态美学和书法新文化背景下,书法新文化观的提出具有十分突出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周易》的“人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周易》的“人谋”张增田《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最为博大精深、神秘古奥的典籍之一,最初是以占筮底本面世的。 ̄①但是,如果它仅仅是一本占筮之书,那是很难影响传统文化达几千年之久的。那么,《周易》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它的价值究竟何在?笔直...  相似文献   

19.
1350多年前,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经过时间长河的磨砺,逐渐形成了与中华传统文化既有广泛联系又别具风格的一种新文化景观——中国伊斯兰文化,其发展有三次高峰期:明清之际,中国穆斯林先贤们创造了汉文译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倡导、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一并视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为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指明了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一定要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齐文化作为山东两大传统文化之一,既是我国一支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从当代文化建设必须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方面讲,齐文化在山东文化大省建设战略中势必占有重要的地位,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