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与文化交互影响,彼此渗透,文献的用语可能受到它所蕴涵的思想文化的影响,东晋南朝上清经中的一些词语即有很深的宗教文化印痕.文章考察了道家思想及道派文化对上清经用语构造及意义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文化的角度解剖这些语词,对治宗教学、语言学、文化学都有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中国传统仕女画的黄金时期。唐代仕女画从当时女性的时尚生活中汲取养分,塑造出丰腴华美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其中所表现出的千变万化的唐代女性时世妆,折射出唐代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女性时尚的影响,反映了唐代女性自信的时尚观。  相似文献   

3.
佛道二教在发展中相互斗争,又彼此融合,相互间的交融渗透在用语上也有所反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揭示其用语交互影响的事实是研究佛道关系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文章以六朝的上清经为考察对象,发掘出一批深受佛教影响的用语,它们无疑是佛道二教的交融渗透的直观体现.  相似文献   

4.
陈佳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24-124
近年来,随着网络流行用语的火热传播,网络流行用语热用于广告文案中也渐渐成为一种趋势。势必网络流行用语与广告文案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下面从两大方面对此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5.
“当头棒喝”是一句成语,即迎头棒打喝斥。原为佛教用语,指用此法以促使人从迷惘中猛醒,后多用比喻义,即使人觉悟的警告或劝诫。  相似文献   

6.
“当头棒喝”是一句成语,即迎头棒打喝斥。原为佛教用语,指用此法以促使人从迷惘中猛醒,后多用比喻义,即使人觉悟的警告或劝诫。  相似文献   

7.
杨柳 《美与时代》2016,(4):105-106
服饰是人类文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演化变迁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个鲜明写照。我国女性服饰经历了"男尊女卑""无性化"到"回归女性"这几个变化阶段,这直接反映了女性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价值。如今,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女性为了追求自我解放和个性自由,服饰已逐渐作为可以当做炫耀身份以及确定社会地位的社会文化产品和商品,成为展现时代风貌的镜子。在服饰的演变过程中,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性别权利关系得到了改变,男女平等的实现已不再只是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8.
沈承恩 《天风》2009,(9):38-39
有几个基督教用语在使用中似乎存在一些问题,我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这几个基督教用语是:祝福、奉主的名、代祷、布道. "祝福"虽然不是基督教专用的一个词汇,但基督教是用得比较多的.基督教的大礼拜和小聚会,在结束前,牧师都要为信徒祝福.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女性因其薄弱的主体意识以及社会地位的沦落,使得中国女性绘画在整个绘画史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现在,女性绘画宣布自己独立存在并寻求进一步的发展,争取发挥自身最大的艺术潜力,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感性思维凸显出女性艺术的独立价值,推动了中国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女性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格是人的生物性、主体性及社会性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女性人格的历史发展大致呈现出 :无人格——人格男性化——人格独立化的态势。当代社会中女性人格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但以人本身为价值尺度的独立型人格是女性人格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标准语是语言学分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术语。语音语调、方言基础、经典文献的语法规范和修辞规律,是构成标准语的基本要素。根据标准语的定义,经典文献是标准语语法规范和修辞规律的必然要素和标准基础,没有经典文献的标准语法规范和修辞规律作语言基础的标准支撑,标准语则难为标准语。换言之,经典文献中的标准语经过漫长的方言生成和语言发展阶段,逐渐演变为标准语而成为经典文献的标准书面用语时,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据此,  相似文献   

12.
魏娜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24-124
认真研读和思考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擐究作者怎样从女性形象入手,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文化环境中的人性,通过塑造性情各异的女性形象表明自己独特的价值判断,从而关怀人生。  相似文献   

13.
性选择在人类心理、行为等表型的演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但其对女性食物选择的影响却相对较少被关注。性选择塑造了男女不同的择偶策略, 男性择偶时对女性外在吸引力的关注使得女性更加重视身材等外在吸引力信息。而女性身材与饮食的密切联系, 进一步提示性选择过程应该会对女性的食物选择产生影响。以之为基础, 梳理求偶动机激活可能引发的女性食物选择的变化, 以及女性生理期不同阶段在食物选择上的变异, 有助于了解性选择过程对女性食物选择的影响。未来研究中, 进一步从行为、激素、脑等不同层面剖析对应影响及涉及机制, 对该领域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艳  郑杰文 《管子学刊》2008,(2):99-102
从对简本《文子》中运用的称谓用语的考证可以得知,其书成书年代上限在齐平王时期。从对简本《文子》文本本身的考证可以得知,其书成书年代的下限在秦前。从简本《文子》与甲本《老子》的对照中可以得知,其书是《老子》在政治上的运用发展。简本《文子》与《黄帝四经》、《淮南子》、《吕氏春秋》之间的关系是黄老学派兴盛的标志。而在齐平王和秦之间,《文子》已有两种版本的流传。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女性作家中,虹影既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虹影对女性的表现有独特之处,她不仅表现女性对自身存在、自我价值的认可,更将女性置于历史与社会的背景中,从女性立场出发,对外部世界进行女性本体意识的观照,显示了女性在认识自我、理解社会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感受以及所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16.
金艳  郑希付 《心理学报》2015,47(12):1465-1471
动物研究显示, 雌激素调节条件性恐惧习得和消退, 但是, 人类的性激素对条件性恐惧习得和消退的影响还不太清楚。因此,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考察女性不同生理周期对条件性情境恐惧的习得和消退的影响。20名经前期和20名经期女被试暴露于3种情境下:无厌恶刺激情境(N)、可预测情境(P)和不可预测情境(U), 预测此3种情境下是否出现厌恶刺激。以在线索条件下和无线索条件下对厌恶刺激的主观预期值为因变量。研究结果显示:在习得阶段, 经期女性在P情境下的条件性线索恐惧的主观预期值高于经前期女性; 经前期女性在3种情境下的条件性情境恐惧的主观预期值都高于经期女性, 但只在N情境和P情境, 与经期女性相比, 经前期女性对厌恶刺激的主观预期值存在显著差异。在消退阶段, 与经期女性相比, 经前期女性在3种情境下的条件性情境恐惧的主观预期值更高, 且经前期女性对厌恶刺激的主观预期值在N情境和P情境显著高于经期女性。该结果显示, 经前期女性对条件性情境恐惧易习得难消退, 表明此生理阶段的性激素影响大脑的情绪调节功能, 从而影响条件性情境恐惧。  相似文献   

17.
从印度河文明开始,简要论述佛教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认为前佛教时期至少存在二期语言学转向,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都分别经历了语言学转向。佛教传入我国也是经历一次语言学转向。佛教由我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家,也是经历了语言学转向。现代,随着佛教在西方的传播,佛教正在经历一次最大的语言学转向。  相似文献   

18.
回顾目前语言学视角下的医患沟通会话研究,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的方法,检索2001年1月~2015年6月发表在国内各种期刊的语言学视角下的医患沟通会话论文,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批评语言学的分析方法是受学者欢迎的研究视角。探讨批评语言学视角下的医患会话研究的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繁荣阶段)及各个阶段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以期对日后我国的批评语言学视角下的医患沟通会话研究有所助益,为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纵观中国古代史,鲜有关于女性画家的记载,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女性自身的问题,如受教育程度较低、自身不自信;还有社会原因,在男权社会,女性一切都以男性为中心,没有独立的经济、文化、思想和社会地位。最终,在漫长的历史当中,许多杰出的女性画家都被掩埋在历史尘埃中,甚至可以说女性绘画就一直"缺席"于中国绘画史。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记载女性的资料寥寥无几,更难找到关于女性画家的资料和记载。对于女性画家,在三国时期画史上有山水画出自吴王后赵夫人之手的记  相似文献   

20.
"月份牌"是上海城市化、世界化进程的历史守望者,在那里,它或许是乱世浮生中的一道幻影,或许是十里洋场的一抹孤虹。它时而明丽地展现媚艳的气质,时而又高雅地演艺古典的风情。清新、高贵、娴静、时尚……无数美好的词汇都给了"月份牌"大师笔下的女性,使"月份牌"中女性的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在我看来,那些曾经美丽的女子就像是照相馆中拍下来的记忆,用一种刻意的姿态去证明上海滩女性的独立,去显示她们张扬的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