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反复强调:“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邓小平这种言简意赅的语言,准确地把握住了“历史日益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本质表现,他把当代中国的矛盾和问题置于世界历史演变发展的时空中加以考察,将中国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作为现时世界历史时代的有机组成部分来把握,在世界历史演变发展的大座标系上找准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在当代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选择,则尤为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2.
陈浩 《哲学动态》2023,(5):95-104
在黑格尔的体系建筑术中,“世界历史”最初是作为《法哲学原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了扬弃“国际法”环节的国家冲突难题而设计的。之前的研究之所以会对黑格尔的这一设计抱有诸多质疑,是因为他们误将“世界历史”的理论原型定位为“抽象法”,误认为黑格尔的理论目标是将特殊国家上升为普遍国家。但是如果将黑格尔“世界历史”环节的理论原型重新定位为“市民社会”而非“抽象法”,则会发现,黑格尔引入“世界历史”的理论初衷不是要将特殊国家普遍化,而是想借助“理性的狡计”,在保有单个国家特殊性和主权优先的前提之下,促成其与普遍世界精神之间的和解。这一思路与借助“看不见的手”俾使个体恶带来整体善的市民社会辩证法高度类似。所以单就理论初衷而言,黑格尔对“世界历史”的体系性构建是用意深远且极为成功的。不过可惜的是,“理性的狡计”与“看不见的手”之间只有表面的相似性,“世界历史”并未能真正吸收市民社会辩证法的深层运转机理,因而无法在特殊与普遍之间成功构建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似又不得不说,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构想最终失败了。  相似文献   

3.
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主导这一进程的伟大民族,堪称“世界历史民族”。引领人类的精神成长和思想进步,这是世界历史民族的理论使命。以“世纪”为尺度定位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马克思主义跨越三个世纪,能够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纪形态、主干形态载入史册往往是世界历史民族的权利。一个理论冠名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策源地必须是世界历史民族,研究对象必定是世界伟大样本,理论成果必定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中国进入新时代,标志中华民族上升为世界历史民族,中国具有绝对权利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纪元。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世界历史意义——在解码中国样本的过程中关注人类共同难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开启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新向度,在改变中国的过程中承载影响世界的新使命。中国在全世界举起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意味着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特定历史阶段,担负起推动人类精神成长、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世界历史使命,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之再度青春化、中华民族之再度青春化。  相似文献   

4.
纪念先德不忘历史世代友好──记“日本佛教朋友访华团”访问我国徐玉成金秧的北京,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到处涌动着花的春潮。10月15日,风和日丽,景色宜人。在这鲜花醉人的美好季节,中日两国佛教界正在精心培育着一朵鲜艳夺目的友谊之花。应全国政协副主席、中...  相似文献   

5.
“世界历史”现具有哲学方法论和具体的史学方法论上的双重规定性,并在一定的意义上构成了联结哲学方法论与具体的史学理论的桥梁。从“世界历史”观的哲学规定性角度上看,“世界历史”观是历史哲学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它在整个历史哲学中处于在范围上界定其他概念、范畴以及彼此之间相互关系的地位。“世界历史”现有其所要解决的特定的基本问题,即作为整体的世界历史及其演变发展与世界历史各个构成部分及其演变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世界历史”现的其他逻辑环节都是围绕着这~基本问题展开的。明确了上述问题,我们对黑格尔“世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历史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年学界研究现状看,马克思“历史哲学”存在一定程度的隐退现象。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文本处于分散化、隐蔽化状态;其二,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思辨的历史哲学”,造成其抛弃历史哲学的假象;其三,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科学”面向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历史哲学”。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需要穿越导致历史哲学隐退的屏障,对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基本内容加以澄明,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当今世界发生的新变化明确其时代定向。揭示“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五四爱国运动八十周年,恰值全国人民爱国激情高涨,愤怒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侵犯我主权的暴行之时,这很发人深省。五四运动的时代坐标,处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中,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交叉点上。“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深重的民族危机蕴含着转机和生机,亟待国民之觉醒。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在一次讲演中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局面,大意是说:中国几千年来是世界上头一等的强国。可是,到了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中国是顶弱、顶贫的国家。所以现在世界的列强就有瓜分中国的念头,也即由各国来共管的意思。那么,为什么我们会…  相似文献   

8.
谢乃和 《管子学刊》2013,(2):124-126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英国历史哲学家R.G.柯林伍德提出的这个很有名的命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常被希望“重写”或“改写”的人所引用。那意思是说,一切的历史,都是历史学家自己心灵中重演过去的思想。由此,历史的基础不是史实而是学者主观世界中解释历史的思想,于是也就有了不断被“重写”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张梧 《哲学研究》2023,(11):5-12+128
“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典范。立足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有助于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必然性与世界历史意义。在世界历史展开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朴素的社会主义元素,体现了“非资本主义”属性,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契合之处。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前资本主义”属性,亟待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激活,也为马克思主义提供文化土壤,这正是二者的互相成就之处。进入世界历史后,“第二个结合”破解了如何在经济社会相对落后、资本主义基础薄弱的古老中国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之谜”。当前世界历史正在发生重大转变,马克思主义的“再中国化”旨在实现“再现代化”,即合理扬弃资本主义现代化,在资本主义的文明限度上重新定义现代化,此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是和平的宗教”这不仅是经过千年历史证明的事实,而且也是世界有识之士广泛认同的基本结论。但西方总有人把伊斯兰教与“武力”、“宝剑”、“威胁”、“恐怖”等词语联系在一起,散布“伊斯兰威胁论”,甚至玄虚所谓“恐怖主义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伊斯兰教”的假想怪论,歪曲事实、混淆视听,这不仅严重地歪曲了伊斯兰文化的真精神,在国际上败坏了伊斯兰国家和穆斯林的光辉形象,损害了广大穆斯林的民族感情,而且,还人为地制造国际紧张局势,不利于新世纪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因此,追根溯源,从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和“…  相似文献   

11.
仲崇东 《学海》2003,2(1):143-147
面对新世纪的国际形势和重要任务 ,必须对社会主义和当今世界重大现实问题进行重新认识、思考和审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既看到资本主义在推动世界历史进步中的作用 ,又把共产主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事业 ,指明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一理论把交往实践作为世界历史发展的基础 ,特别强调交往实践的扩大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从而为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当今世界重大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何中华 《哲学研究》2023,(9):15-25+128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逻辑理由和历史原因的。马克思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所建构的特定语境,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内在根据。社会主义道路能够满足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双重诉求。“第一个结合”内在地蕴含着“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被主题化,是确立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在高度推崇“实践”、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确立理想社会愿景等方面,有相互发明、相互诠释、相互会通的学理上的可能性。这为“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继续深化和拓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公元1900年6月22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在清理今编第16窟的积沙时,于无意间偶然发现了藏经洞(即今第17窟),从中出土了公无4-11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5万余件。这一震惊世界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提供了数量极其巨大、内容极为丰日的珍贵资料,被誉为“中古的代的百科全书”、“古代学术的海洋”。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不久后,西方探…  相似文献   

14.
从“世界普遍交往”到“东西南北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讨论经济全球化、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时,我以为不应该忘记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社会历史研究应当遵循的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唯物史观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点,它主张用物质实践解释观念的形成,反对单纯从观念去解释实践。而实践不仅指物质生产活动,还包括物质交往活动。因此,从物质实践出发看问题,就意味着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及其相互制约作为观察一切社会历史问题的出发点;否则,就谈不到“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时代,人们之间的交往已经开始向各民族之间的“世界普遍交往”扩展。所以…  相似文献   

15.
研究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离不开对“世界历史”这一唯物史观重要范畴的深刻理解。然而,在目前对世界历史范畴的理解和运用中却存在着一些歧义与混乱,故本文拟对这一范畴作进一步的辨析。 辨析之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与历史学学科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概念含义不同,两者不可混淆。 首先,从时间上看,上限不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是特指16世纪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来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所形成的历史。这就是说,“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48页)在这个意义上,16世纪以前的历史只不过是真正世界历史的前史。这是因为,资产阶级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而历史学的世界历史在时间上则包括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全部历史。  相似文献   

16.
现代学者提出“宗教的历史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它的历史同文化史一样久远”的主张,已成为文化界人士共识的话题。宗教学者王志远,在他主编的《宗教文化丛书》总序中说:“宗教不仅是信仰者和研究者的事,而是涉及几乎所有文化界思想界的普遍性课题。”这种看法与赵朴初居士所说的“宗教是文化”之命题达成了一致,说到底,宗教既是人们现前的情感需要,又是人们未来的精神寄托,是人类自身创造的精神食粮与文化。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历史之悠久、影响之深远、内容之丰富,特别是作为外来文化能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媲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哲学产生于旧全球化时代。马克思所批判的“旧世界”,正是资本全球化的世界。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 ,正是对资本全球化世界的批判性反思的“世界历史观”。对“世界历史”等资本全球化本性的反思与批判的需要 ,推动着马克思从青年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走向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继而通过“实践的唯物主义”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交往实践观是马克思科学把握资本全球化世界本性的基本视界。一、资本全球化 :马克思的历史地平线马克思生活在一个资本全球化时代。资本全球化造就了马克思一生的“周围感性世界”,进而决…  相似文献   

18.
论坛荟萃     
论坛荟萃杨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中产生的“世界哲学”,其历史文化基础包括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中国传统哲学传入欧洲后对西方近代哲学,尤其是法国启蒙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在一定...  相似文献   

19.
刘永强 《哲学动态》2023,(7):116-124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主题,“学术救国”是其中一个重要构成。严复、刘师培、陈启天等学者从学术救国角度出发,在民族自救的社会运动中发现“中国逻辑”的存在,并对其合法性展开论证,最终确认其存在并且是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回顾并反思这一历史过程,我们能够发现学术救国目的下的中国逻辑思想研究受民族情感影响,具有学术与社会的双重特征。这两种特征一方面推动了“中国逻辑”身份的确认,另一方面又限制了“中国逻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0.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风光旖旎,巍峨庄严,享有“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中国四大灵境之一”、“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历史长廊”、“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历史画卷”、“世界佛教的文殊信仰中心”、“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等多项美誉。五台山的佛教历史融合了印度佛教、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精华,见证了我国封建王朝的兴衰与近代社会的发展,更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与期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