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一)要把握高考阅读理解的命题趋势和思路 着重考查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和领悟能力;选材更趋多样化、生活化和现代化,日趋侧重应用文和说明文;增大阅读量和材料文字的难度、提高了对阅读速度的要求,选材更趋于“原汁原味”,更具英语语言的风格、特点,采用了更地道的文章,一些文段学生读起来感到难,往往要反复看几遍才能读懂。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使用句法错误句子更正任务、阅读理解自信度评定和阅读理解错误觉察任务、完形填空任务探查了初三学生的英语句法意识、阅读理解监控与背景信息利用的关系.被试为武汉市一所普通中学的初三学生.结果发现,英语句法意识、阅读理解自信度、阅读理解错误觉察和背景信息利用之间两两相关非常显著.英语句法意识对英语阅读理解自信度和阅读理解错误觉察有显著预测作用,英语句法意识可以直接预测背景信息利用,也可以通过英语阅读理解自信度间接预测背景信息利用.这些结果表明,英语句法意识既是阅读理解监控的一个显著预测变量,也是英语阅读中背景信息利用的一个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考察了非英语专业具有不同英语语言水平学习者在不同难度条件下两种文化特征熟悉度对阅读理解的影响。研究发现:(1)语言水平高,或对材料背景熟悉的学习者可通过调用熟悉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阅读理解,其得分均高于低水平,或对材料不熟悉的学习者;(2)在熟悉的文化背景条件下,当材料难度与学习者语言水平基本一致时,语言水平低的学习者也可较好地运用熟悉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阅读理解。实验结果表明:文化特征的内容熟悉度和英语语言水平(或文章难度)对阅读理解起着重要作用,语言水平越高,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中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既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容之一,也是其学习英语的手段之一。因此阅读策略非常重要。英语阅读策略是指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阅读环节的操作过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灵活运用一系列阅读方法或技能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与其词汇量、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策略等密切相关。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十分莺要。  相似文献   

5.
刘霞  陶沙 《心理学报》2007,39(1):118-128
以120名四、五年级小学儿童为被试,探讨汉语儿童英语口语词汇与阅读学习的关系,并检验了英语语音意识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汉语儿童的英语口语词汇与阅读学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控制一般认知能力和母语口语词汇的影响后,英语口语词汇对阅读学习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英语口语词汇产生对于英语单词认读的预测作用更重要,英语口语词汇理解则对英语单词理解的预测作用更重要。(2)英语口语词汇产生既可以直接作用于英语单词认读、理解和假词拼读,也部分通过英语语音意识的中介间接作用于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词汇理解对英语单词理解也具有直接作用,并部分地通过英语语音意识的中介发挥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视空间和言语交替"任务范式分离言语工作记忆的加工和储存两个成分,分别探讨了英语工作记忆的加工和储存成分对我国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作用及其途径,以及汉语工作记忆的加工和储存成分对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是否具有跨语言影响。98名初中二年级学生完成了一般认知能力、英语阅读理解、汉语和英语工作记忆任务。结果表明:(1)英语工作记忆的加工和储存成分对英语阅读理解均有显著的独立预测作用;(2)英语工作记忆的储存成分对英语阅读理解的作用部分是由加工成分引起的;(3)汉语工作记忆的加工成分对英语阅读理解没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但却以英语工作记忆的加工成分为中介间接作用于英语阅读理解;汉语工作记忆的储存成分对英语阅读理解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可见,言语工作记忆是一个多成分系统,加工和储存两个成分是相对分离的,并且它们具有不同的跨语言特性,加工存在跨语言一般性,而储存则具有语言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选取9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索了阅读理解监控,阅读理解成绩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发现:大学生的阅读广度,阅读理解效能感和对所阅读材料的熟悉程度对其理解监控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大学生的阅读理解监控,阅读广度和阅读材料的难度对其阅读理解成绩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阅读广度同时经由阅读理解监控进而对阅读理解成绩具有间接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移动窗口条件下阅读过程中字词识别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对中文阅读过程中的字词识别进形了初步的探讨。被试是8名大学生,阅读材料为8篇科学文章。结果发现,在移动窗口条件下,词的注视时间受词频、词中字数等词本身特性,词在理解文章中的重要性以及句子界限效应、文章难度等来自阅读理解的高级过程的影响。移动窗口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较真实地探讨阅读中字词的连续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9.
左银舫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6,29(6):1346-1350
用眼动追踪仪对第二语言为英语的20名视力正常大学生阅读不同文化语境与难度英语材料的眼动过程进行了记录。结果发现:1.不同文化语境与难度下大学生英语阅读的理解成绩、阅读速度与阅读效率是有差异的;2.阅读材料的文化语境对大学生英语阅读的眼动模式构成影响,分别影响学生的注视次数、眼跳距离和回视次数;3.英语阅读材料的难度也影响到学生阅读的眼动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结构及其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选择上海有代表性的三类学校、三类初级中学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的4817人次的学生进行了英语阅读能力测试。因素分析的结构表明,涉及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结构因素,在词、词组、句子方面有:词的外部、内部解码;词组的搭配;词义、词组辨析;句型辨认;句子意义理解;词句在语境中的理解应用以及语法掌握等。  相似文献   

11.
阅读理解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英语卷面的分数,这就需要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作为我们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从目前绝大多数学生的阅读能力看,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差,阅读速度慢,错误率高.而国内近年来各类考试,“阅读理解”项目在整个测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对阅读能力有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要强化训练,提高阅读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的能力呢?本文将试谈提高阅读速度的几种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用EyelinkⅡ眼动仪记录23名母语为汉语的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汉语和英语对照材料的眼动情况。结果发现:(1)被试阅读汉—英对照材料时,理解率没有差异,但汉语材料的阅读速度、阅读时间和阅读效率等明显优于英语材料的;(2)在注视次数、平均注视时间、注视频率、平均眼跳幅度和回视入次数等指标上,被试阅读汉语材料的成绩明显高于英语材料的;(3)对汉—英同义目标词加工的眼动特点分析发现,相对于英语目标词,被试对相同像素汉语目标词的加工更难。  相似文献   

13.
学生快速阅读过程的信息加工实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主要探讨学生快速阅读过程的信息加工活动的实质。根据快速阅读理解测验成绩选出小学六年级优生、中等生、差生各 3 0名 ,共 90名 ,随机分成两个等组。首先对两个组的被试进行阅读预期测验 ,测定他们根据文章的部分信息预期文章基本内容的水平 ;第二步进行阅读找错测验 ,要求实验组快速阅读而对照组以平常速度阅读一篇有若干明显错字的文章 ,然后要求他们在作业卷上标出这些错字。研究结果表明 ,学生的快速阅读水平越高 ,他们对阅读材料的预期成绩也就越高 ;同时 ,被试在快速阅读的情况下发现文章中错字的数量要比正常阅读的情况下要少。据此初步认为 ,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的过程 ,是一种更多地利用概念推动 ,较少地需要材料信息的“预期—证实”的信息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探讨高职生英语阅读的文章标记效应。实验一探讨文章标记对阅读英语长、短文章的影响,结果发现文章标记对英语长文章主题信息保持的促进作用大于对英语短文章主题信息的促进作用。实验二以EyelinkⅡ型眼动仪为工具,考察被试阅读有、无标记文章的主题句的眼动模式的差异,结果发现被试阅读这两类主题句的眼动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实验三考察对被试进行文章结构策略训练对文章标记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训练促进了被试对无标记英语长文章主题信息的保持,研究结果支持策略转换假设。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接触英语、吸收语言材料、获取感性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听、说基础能力的培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掌握了熟练的阅读技巧,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才能为在阅读方面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阅读预期对快速阅读理解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莫雷 《心理科学》1999,22(3):197-201
探讨阅读预期对快速阅读的理解水平与进程的影响。实验1探讨阅读预期对快速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阅读文章前分别给予被试正确、中性与误导的标题提示,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标题提示对快速阅读的理解成绩有显著的影响,而对正常速度阅读的理解成绩影响效果不显著。实验2探讨阅读预期对快速阅读过程的词句加工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优生来说,正确标题提示组发现文章中锗字的成绩显著低于误导标题提示组,差生的不同标题提示组发现错字的成绩差异不显著。两个实验的结果初步表明,快速阅读文章过程会更多地利用概念推动,较少地需要材料信息。  相似文献   

17.
采用追踪研究考察了124名小学一年级儿童的阅读流畅性对其二、三年级阅读理解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推理能力、汉字识别、口语词汇及多种阅读相关认知技能之后,儿童一年级时的字词流畅性可以预期其二、三年级时的阅读理解水平,句子流畅性对二年级时阅读理解的变异有独特解释作用,但对三年级时阅读理解的变异没有显著的解释作用。相对于句子流畅性,字词流畅性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对阅读理解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18.
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在明确阅读理解实质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模拟法创立了阅读理解活动模式,这一模式包括相继联系的解析题目、通读感悟、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文意、全面检查六个基本的心智动作,并根据心智技能按模式定向、模式操作、模式内化三阶段形成的规律对阅读理解技能进行了分阶段培养。结果表明:①运用心理模拟法确立阅读理解活动的实践模式,并根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对阅读理解技能进行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②小学三年级学生在阅读理解水平上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学生可以同等程度地接受阅读理解技能的培训;③学生原有智力水平和阅读技能水平对于当前的阅读活动有一定影响,教师在教学前应设法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19.
曹成刚 《心理科学》2005,28(1):197-200
目的:从新课程视角,探讨英语阅读中的外显与内隐问题,为阅读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理论,对分析性阅读和概括性阅读进行分析比较,考察被试在分析性(外显的)和概括性(内隐的)阅读的时候,是如何“投射”出自己获取信息技能的过程的。结果:(1)阅读中存在着内隐现象且具有与外显性阅读相近的阅读成绩和效率;(2)各组被试阅读过程中未见有显著的性别差异;(3)外显阅读组和内隐阅读组均存在着特别显著的年级差异。结论:对于知识的吸收掌握和应用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外显阅读与内隐阅读各具有特色,互为补充,阅读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外显与内隐在阅读理解中的不同效果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年级学生自然阅读过程信息加工活动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莫雷 《心理学报》1998,31(1):43-49
探讨不同年级学生自然阅读过程的信息加工活动特点,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结果表明,低年级学生自然阅读后再复述文章时需要重读原文的时间比高年级学生要多,据此初步推知,低年级学生自然阅读过程可能主要是单一的语言解码信息加工活动,高年级学生自然阅读过程可能同时进行了语言解码与组织连贯的信息加工活动,以后者为主。实验2比较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自然阅读、理解任务阅读与记忆任务阅读三种情况下对文章信息保持的效果,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