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个孩子蹲在那里,专注地注视着一颗露出地面的种子,种子已经开始发芽。"爸爸,芽苞是种子的伤疤吗?"孩子问站在旁边的父亲。父亲认真地想了想,说:"孩子,种子在发芽时,确实会留下伤口,但那伤口处开出的是希望,是生命之花。孩子,你看这芽苞,是不是更像一朵美丽的花呢?"  相似文献   

2.
让幼儿通过摸手来识认母亲的游戏,许多地方都尝试做过,就连电视上也有这样的节目。这确实是一种既有趣味又有意义的游戏,因为它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一颗亲情和母爱的种子。  相似文献   

3.
一个孩子蹲在那里,专洼地注视着一颗露出地商的种子,种子已经开始发芽。“爸爸,芽苞是种子的伤疤吗?”孩子问站在旁边的父亲。  相似文献   

4.
一、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 “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这是《纲要》中所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要选择幼儿身边所熟悉的自然资源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相似文献   

5.
幼儿数学教育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作为学前教育的幼儿园教育不仅是为孩子入小学做知识准备,记住了多少数,做会了多少道加减法,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能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和有质量的问题,并且能从不同的方向去认识他们,从而启迪孩子的思维,使孩子从幼儿期就开始积累创造的才能,这将对幼儿日后的学习和一生的成长起到长期的积极效应。因此,教师不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幼儿对知识的获取上,仅仅重视数字和加减运算是很不够的,更不能满足于幼儿对一些“概念”、“名词”、“术语”的记忆,而应该从方法上、途径上取积极探索有效的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据科学家研究,在太空,即使有土壤、空气、阳光和水分,种子播进土里,也无法发芽和生长。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太空中土壤没有重量,播进土里的种子,土壤就不能给它一份压力;还有,种子自身极轻,自己不能给自己一份压力,由于种子没有外界的压力,也没有内在的压力,种子就无法向上发芽,向上生长。在大地,正是因为有地球的重力,让土壤有了重量、种子有了重量,播进土里的种子,才会去挣脱土壤重量和自身重量的压力,获得向上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在一起的一个集体,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孩子一出生就被浓浓的亲情所包围着,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中的一切教育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情感教育才得以实现,这是由情感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时期,家庭给予孩子的影响和教育,是孩子以后接受其他类型教育以及形成良好个性的基础。因此作为家长应为孩子负责,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然而,现在很多家庭对家庭教育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以至于媒体上的负面报道时有发生。其实,科学的家庭教育包括很多方面,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逐一对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而幼儿生活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相互交往的频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孩子们在一起有说有笑、协同游戏,当然是很快乐。可他们在交往中发生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常常因为孩子之间的矛盾而陷入与家长沟通的尴尬,家长们也难免因了孩子之间的纠纷而大伤和气。究竟该如何对待和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如何利用好纠纷这一教育契机促进孩子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主题说明 对于自己的身体,大班孩子们一直充满好奇,充满认知的渴望,为此我们产生了这一教学活动,为幼儿创造了一个学习情境,帮助他们了解身体。本次活动通过使幼儿对骨骼有初步的认识,产生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之下,用牺牲自然资源来获取经济增长,这无疑是最简捷的途径,但资源的有限性则约束了利用资源的质量、数量以及时空范围。中国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的许多论断就闪现了对资源合理利用的认识,用这些理念反观当今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能源资源战略,仍具有鲜明的借鉴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泥塑区域是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升幼儿经验、获得快乐的平台。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泥塑创作能给幼儿带来快感。创设幼儿园泥塑区域,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需求,将学习巩固、动手操作、经验提升、体验成功等融为一体,以促进幼儿在快乐地"玩中学""做中学"。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丰富泥塑区域环境,必须分阶段性投放不同教育内容和种类的辅助材料,以引领幼儿自主探索,使之成为传递教育信息、反映幼儿发展状况的重要媒介,这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永湘  姜丽慧 《天风》2009,(10):60-62
我70多岁的时候才接受洗礼成为一名基督徒,但我一出生就与基督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颗生命的种子直到晚年才得以发芽生长.  相似文献   

13.
养蚕     
黑压压的小蚕,象种子发芽似的,纷纷从蚕种里钻了出来。我干脆就将桑叶直接放在蚕种纸上,让它们出来了就直接爬到上面去吃。那时候一片桑叶上就有好几十条蚕,几十条蚕也只能在桑叶上吃一些洞洞点点,撇一把桑叶在上面,就可管一天。去年一个朋友,说他孩子养的蚕太多,就带了几十条来,说给我的女儿养。女儿连摸都不敢摸,更不要说养了。特别是采桑叶,那是要跑到效区的河边田边上去寻的,这就更不是她能胜任的了。养蚕的任务也就完全落到我的身上。不过几十条蚕,吃的并不多,但它们结茧了,变成的蚕蛾子,生下的蚕种却特别多。随着这些小蚕的一天天长大…  相似文献   

14.
若想亲手为孩子播下一颗爱书的种子,那就需要: 一、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只要15分钟,就能够为孩子讲上两本故事书了,若是童话故事更好。 二、利用睡前讲床边故事的机会,大声读书给孩子听,尽量做到绘声绘色。  相似文献   

15.
一,主题价值说明 房子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建筑物,是人们用于遮风挡雨、防避野兽侵袭的避难地和居住休息等生活的栖息地。幼儿从小就生活在这种建筑物里,应该说对房子再熟悉不过了,尤其是大班孩子对房子的简单特征、功用有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关于房子的房子的来源、房子的种类、房子的好坏以及房子的其他特征和特殊用途,也都是孩子感兴趣和期待探知的问题。介于此,在《人类的房子》这一主题活动中,我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房子、收集各种房子的图片,来进一步引发幼儿对房子的探索兴趣,引导其深入了解和认知这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物,满足他们的探知欲,激发她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设计房子。  相似文献   

16.
种子与修行     
冬去春来,各种植物的种子陆续发芽。我想,今春会有一种葫芦种子更多地在家乡土地上露出头来。记得去年秋天,家乡曹妃甸爆出一件新鲜事儿,一株葫芦结了五百“娃儿”,小院种出“吉尼斯”。农人谚语:什么种子什么苗,什么葫芦什么瓢。真的是这样,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片天地。这株葫芦如果有双眸,那眸子里一定闪烁的是对水土的感恩。好种子种下去,要有适合它的好水土。那种源于自然的好土壤,富含有机质,富含微量元素,才能让良种达到提纯、复壮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开展的活动,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的表现机会,有协商、有配合,精神上没有压力,在活动中幼儿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将其的潜能激发出来。而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针对我园开展动漫这一课题,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又与之主题自然融合,是一个很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伦理学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伦理学是对环境伦理学批判继承的产物。它在继承环境伦理学既把人与人的关系又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伦理学的视野、强调尊重大自然这个生态系统的客观价值的同时,着力克服环境伦理学所蕴涵的人类无所作为的思想。我们要立足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只有在认识改造世界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改造世界及自身的基本手段等思想为指导,研究如何从伦理学的角度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同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构建可持续发展伦理学的奠基性工作。一人的价值与…  相似文献   

19.
下意识     
带儿子去房山看石经,他又下意识地拿起记忆本和电子词典。孩子这样的下意识,已经有10年了。他说过,这些“下意识”会让他受益终生。儿子说话早,大约七个月时就能讲很多单音节字,抱着他翻幼儿画报时,他对喜欢的东西会盯好久,并在下一次看到时,准确地叫出来。八个月时,我有意识地将家中物品依他喜欢的顺序,分别贴上相应文字,这习惯源自一位教育学家说幼儿记忆符号与记忆物体相似之处,再后来,我做好多卡片,卡片上面是我自己画上去的物品,下面则是不大醒目的汉字。因为色彩鲜艳、图案各异的卡片通常一周或是两周更新一次,孩子特别喜欢,那个年龄阶段的他,喜欢的应该是那些鲜艳,不过我依旧画着换着。到了他两周岁时,记忆汉字的能力出奇地强时,我意识到可能是这些利用“下意识”画画写写的卡片帮了他的忙。这鼓励我坚持换下去,只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调整不同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年轻父母,普遍存在重婴幼儿的智力开发,轻个性、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过多限制、过度保护导致许多孩子自理能力差;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尽一切能力提供最优越的物质条件……这一切因素,往往只注重以成人的思维来引导孩子,脱离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无形中丧失了教育的良机.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指导家长如何育儿与教育幼儿同等重要.这两者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结合2岁宝宝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亲子活动中应加强指导父母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解决父母在育儿过程中的困惑,使亲子活动发挥有力的教育作用.下面我们先来看几个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