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荟中  贺利中 《心理科学》2005,28(6):1427-1430
语篇阅读已成为心理语言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本文在将语篇阅读研究方法分为延时测量法和即时测量法(启动技术、眼动分析法、按健反应法、探测技术与出声思考法等)两类的基础上,对语篇阅读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2.
批评性话语分析关注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揭示语言背后隐藏的权力和意识形态。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模式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范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本文运用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模式,从词汇、语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对门诊医患会话的语言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医生和患者的语言在称呼语、医学术语、问句、情态系统、会话结构及言语打断等六个方面呈现出不对称性,证实了医患之间语言的不对称是由二者之间的对位不对称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新闻语篇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本文选取了《纽约时报》中的一篇新闻报道,对其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分析语篇和社会意识形态及权势之间的关系,以揭示新闻话语形式受意识形态的控制,同时提醒读者应提高自身的批评话语分析意识.  相似文献   

4.
韵律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从知觉、认知和语料库分析角度对汉语韵律特征进行的一系列研究。(1)韵律特征知觉:用实验心理学和知觉标注的语料库分析方法,研究汉语语调和音高下倾与降阶问题,语句和语篇中知觉可以区分的韵律层级及相关的声学线索。研究结果支持汉语语调的双线模型理论和语句音高下倾的存在;证明语篇中知觉可以区分的韵律边界是小句、句子和段落,及其知觉相关的声学线索。(2)韵律特征与其他语言学结构的关系:在标注的语料库的基础上,用常规统计方法研究语句常规重音分布规律、语篇信息结构与重音的关系、并用决策树方法研究根据文本信息确定韵律短语边界和焦点的规则。(3)韵律特征在语篇理解中的作用:用实验心理学方法和脑电指标研究韵律对语篇信息整合和指代理解的影响,揭示其作用的认知和神经机制。讨论了这些研究结果对语音工程、语音学理论和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批评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将当今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较为敏感、被广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的朝鲜核问题作为主题、以日本发行量最大的《读卖新闻》有关的报道作为语篇分析素材、分析隐藏在语言背后报道者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医疗语言学研究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理论构建,二是具体研究。对于前者,学者初步建立了理论框架,但未能充分融合沟通学和语言学的理论,较少客观分析患者的语言特点和贡献,未能深入讨论相关的语用、社会、心理、认知等因素。从研究路径来说,具体研究又可分为语言学方法、医学视角和人文视角三个方面,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中国当代医疗语言学研究在医疗语言互动的语旨、语场、语式以及理论基础等方面还存在较多值得开拓的空白和课题。  相似文献   

7.
石童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44-144
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域理论应用范围很广。目前,把语域理论运用于悼词分析的研究较少。本文拟从语域三变量,即语场、语旨和语式的角度来分析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经典悼词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出发,探讨英语名词词组产生的歧义现象,并提出了歧义产生的积极作用。研究表明,英语名词词组中歧义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在不同语境下名词性词和动词词类作类别语和描述语时意思差别很大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我国出现了一批成熟的伊斯兰教典籍翻译家,他们运用意译、直译、音译等译经方式,采用文言体、古白话、经堂语等语体,将伊斯兰教典籍翻译为汉语。它们不仅是近代汉语研究不可或缺的语料,也是较早经堂语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具有极高的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重读在口语语篇理解加工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玉芳  李晓庆 《心理学报》2004,36(4):393-399
用三个实验探索了重读在口语语篇理解加工中的作用。其中实验1利用以句子为单位的口语动窗法,考察了重读如何影响语篇的临场加工速度。实验2和实验3利用词汇再认任务,考察了重读对语篇临场加工效果(即信息在语篇表征中的激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控制条件相比,一致性重读加快语篇的临场加工,不一致性重读减慢语篇的理解加工;与控制条件相比,一致性重读提高了新信息在语篇表征中的激活水平;不一致性重读虽然促进了所标示的旧信息的激活,但是对于相对重要的新信息的激活具有抑制作用。从而说明一致性重读对语篇理解具有促进作用,而不一致性重读阻碍语篇理解。这一促进和抑制作用不仅体现于语篇的临场加工过程中,而且表现在即时的语篇加工效果中。  相似文献   

11.
在元语言的启发下提出一种新的指代即元指代,并讨论其与篇章指示、语篇指称的异同。利用《围城》语料,对汉语元指代现象进行初步分类,并指出其在语篇语言学、文艺理论和汉语语篇的机器理解等领域里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心理语言学领域,情绪信息加工是语篇理解的重要方面,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的研究表明,读者在语篇阅读中可以在线地、自动地推测出语篇情绪信息,追踪情绪信息的变化,并对其进行更新。语篇理解相关的模型及一些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实证研究表明语篇情绪理解至少包括两个重要的加工过程:一是对语篇情绪信息的实时监控,二是对当前情绪信息的评估与更新。相关的功能磁共振(f MRI)的研究表明语篇情绪理解除了需要经典的情绪加工网络,还需要多个脑区网络的参与,如,语篇理解网络、心理理论(To M)网络。未来研究还需更加深入地、更加细致地探讨语篇情绪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成果也可以为情感计算领域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人文杂志》1996年第6期发表了张金兴先生的《走出悖论研究的误区——评沈跃春对黄展骥悖论观的批评》(以下简称“张文”)。该文对笔者几篇有关悻论的批评性文章①提出了反驳,并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初读张文似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当笔者仔细研读其内容后,发现其反驳中所  相似文献   

14.
近50年来的语言神经科学研究确认了双(多)语经验的认知效应。就10年来双(多)语经验抵御老年痴呆症(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症, AD)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探讨, 并基于认知储备(cognitive reserve)理论, 从功能和结构两方面探讨了双语(多语)经验抵御AD的神经机制。从外语的类型、熟悉程度、开始习得年龄, 以及研究方法等角度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 旨在推动外语学习和教学, 并为老年化疾病和跨学科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语篇阅读理解的推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忠义 《心理科学》1999,22(3):271-272
1语篇阅读理解的推理研究何以受到重视近些年来,在语篇(text)层次上进行阅读理解的推理研究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语篇阅读理解的研究是认知心理学对言语理解研究不断深人的结果。认知心理学在其产生时注重的是字词理...  相似文献   

16.
自然语言的逻辑-哲学分析,在现代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中占有中心地位。P.帕维辽尼斯的专著《语言的现代逻辑-哲学分析》(莫斯科《思想》出版社1983)告诉了这一问题的范围,阐述了在哲学、逻辑学和语言学的交叉点上产生的、旨在研究自然语言的语义问题的当代理论的批评性研究成果,同时说明和论证了解决自然语言语义问题的新方法。在逻辑学、语言学和语义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情境模型与语篇理解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迟毓凯 《心理科学》2002,25(3):379-379,368
7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受知识表征研究的影响,人们逐渐把语篇理解看作一个心理表征的建构过程。然而,直到80年代早期,许多认知心理学家仅把语篇理解看作语篇自身的一个心理表征的建构和提取,而不是语篇描述的情境的建构和提取。van Dijk和Kintsch最先提出了情境模型(situation model)这一概念,并区分了语篇表征的三个层次:表层编码(surface code)、课文基础表征(textbase)和情境模型。表层编码表征的是语篇中的字、词、短语以及它们之间的语言学的关系;课文基础表征则包含文章准确意义的一系列命题,是对文章所提供的语义及等级层次关系所形成的表征;而情境模型则是在课文基础表征和读者的背景知识相互作用下经推理而形成的内容或心理上的微观世界。  相似文献   

18.
信息结构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语言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从焦点和背景这一维度对信息结构的研究最多。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重读焦点信息。本研究使用ERP技术,通过对话语篇考察了不同位置对比焦点和重读的一致性对口语语篇理解的影响。研究发现,对比焦点不受位置影响,稳定诱发中后部分布正波,且小句末尾焦点诱发的正效应早于小句内部。此外,重读相对于不重读在小句内部和末尾都诱发了正效应,并且出现在较晚的时间窗口。尽管焦点不重读相对于一致性重读没有诱发任何脑电效应,但背景重读相对背景不重读在小句末尾诱发了一个早期负效应。本研究表明,听者按照不同的方式、即时使用不同位置的对比焦点和重读信息建构语篇表征。  相似文献   

19.
采用眼动记录法,探讨了语篇理解中类别指称对象的可提取性。实验采用3(实验材料:指称对象、非指称对象、特别控制条件)×2(兴趣区:兴趣区1、兴趣区2)×2(工作记忆容量:高、低)3因素混合设计。通过分析第一次注视时间、总的阅读时间和回视次数等眼动指标发现,类别指称对象提取过程中包含激活和抑制两种过程。被试在阅读完上指示表达之后,立即激活了可能的指称对象,但是对非指称对象的抑制却发生在后来的整合过程中;高工作记忆容量的被试能更有效地抑制非指称对象,更容易形成语篇的完整表征,有效提取类别指称对象。  相似文献   

20.
借助"话语分析"理论研究医患关系成为一种新范式,旨在通过分析医患"话语"结构和规律来构建医患关系。医患"话语"研究当归属应用层面上的"社会语言学"范畴,且经历了社会语言学的"传统的"和"批评的"两个阶段。国内医患"话语"研究是在"批评的社会语言学"框架内开展的,但需深化或拓展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