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一提起“学习”,许多学生就会想到“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作业评价是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体验、语文素养养成的常规环节和重要手段之一。”长期以来,我们的作业评价习惯于诸如“优”、“良”、“中”“差”或分数形式之类的老面孔,学生司空见惯,让评价缺乏激励的光彩和助推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国家教育和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目标在于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学会学习更偏重于学习的“术”的培养;合作、生存偏重于适应社会“术”的效果追求,最终目标是对做人这一“道”的价值追求。在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蔡玉 《四川心理科学》2014,(11):160-160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次教学”思想有着渊源的历史。最早源于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后来南宋理学家朱熹曾专门推介、发展孔子这一思想,他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西方建构主义也告诉我们,人的学习过程,总是以自己原来的经验去理解,去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这说明,原来的基础、经验很重要,每个人的经验也是不同的,需要根据不同人的基础和经验,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精神,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和核心理念。这一理念意味着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完整性、独立性、具体性、特殊性,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5.
促进全体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中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摸索、研究并加以总结。《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主体意识、道德情感已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校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观念上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全面落实市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分析我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校长率先垂范,亲自带领或派出教师先后到洋思、杜郎口等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回来后组织全校老师开会交流汇报,然后让取经归来的老师课堂表演,全体教师听课学习。学校还成立了课堂教学督导小组,深入到每个教师的课堂督促指导,要求每个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模式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通过汇集教师集体的智慧,形成了一套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邱勤 《美与时代》2014,(5):58-58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主要动力。有位著名心理学家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刺激学生兴趣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在中职美术教学当中,如何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长期以来,教育的各种弊端如片面追求升学率、拔苗助长式教育、百科全书式教育等都或多或少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需要社会、学校的努力,更需要我们一线的美术教师为之付出努力,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传统的“教师+粉笔+黑板”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课堂教学了,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怎样的呢?笔者觉得首先要有活力,第二要平等,第三要有语文内涵。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已经得到大多数老师的青睐。电教平台在很多学校已经普及。对有效实施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教改步伐,电教媒体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认为利用好电教手段,无论从老师还是学生的角度看,都十分受用。那么,在具体的操作上,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与教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利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方式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其中之一就是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而现代学习方式必须具备“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等五个特征。  相似文献   

11.
语文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它是工具性、人文性的学科。语文教学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通过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桦 《四川心理科学》2014,(23):103-104
叙事伦理通过个人经历的讲述表达具体的道德意识和伦理诉求。这为注重人文教化、道德教育的中职语文提供了另一种教学设计思路。叙事伦理从个人经历出发,引发学生的内心挣扎,帮助学生从人物的视角出发感知社会现实与课文主旨。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因此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教学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又同为受益者。所以,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为此,师生应该注意在建立良好的学习关系之前,首先要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应考虑自己还要向学生学习什么,应该怎样来调动,才能让学生敢于张扬个性,表达心声,阐述观点,让师生平等的交往共事,不被过多的条框束缚自己的个性发展,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学习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与学》阐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者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知识消极的接受器,教师也不可能机械地把知识填塞到学生头脑中去……教师的教,只有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可见,学生的学是不能由教师的教来代替的。  相似文献   

15.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提高受教育者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中国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和评价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激发美的情感,发展艺术创作的兴趣和才能。美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谓美育,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推广实施,语文课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基于以上教学理念,笔者以为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发动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等为原则,开展各类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正是“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现实体现,是弥补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缺陷的必要手段,也是现阶段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更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提。整个小学阶段要求认识约3500个生字,1-2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700—1800个。《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重点。识字过程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有趣。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在我的识字教学课堂中,我重视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诗歌教学作了明确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突出显要的位置,一方面,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文学瑰宝,需要我们去继承和研究整理:另一方面,在中学时期学好古诗词能够为青少年进一步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提高古诗词的敦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杨帆 《四川心理科学》2014,(23):109-109
导入技能是教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最有效的行为方式,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语设计的合理,就预示着整堂课的成功,而新颖巧妙的导语设计,更能将学生最佳心理准备状态进入到良好开端。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随后的智力活动提供愉快的背景。而且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之由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转为主动的“进入”学习状态,从而为轻松达到教学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20.
张虎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128-128
思想品德课教学主要体现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索体验中“悟”理。在教学过程中,主动体验学习,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