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摘     
伊斯兰教伦理的传统形式及其现代意义周燮藩在2005年第4期《世界宗教研究》上撰文《伊斯兰教伦理:传统形式及其现代意义》。作者提出,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一神教之一,因具有鲜明的道德色彩而被称为“伦理一神教”。伊斯兰教传统内并无现代意义上的伦理学,但其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传统内并无现代意义上的伦理学,但作为世界伦理一神教之一,伊斯兰教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中,处处充满着伦理思考和道德要求。在伊斯兰教内,信仰与善行的一致,也是宗教与道德的结合,这是伊斯兰伦理的实质。其核心是社会正义和扬善惩恶的现世诉求。伊斯兰教伦理的主体体现,是在《古兰经》和圣训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教义学、教法学、哲学和苏菲主义中,而基础是教法学。直到当代,伊斯兰教伦理的发展主体仍然显示在这一传统框架内。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清末伊斯兰教学者马德新的伦理思想为切入点,讨论了伊斯兰教与儒学在伦理层面的辨异及对话,从而对马德新在伦理层面"伊儒对话"思想的现实意义及价值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具有宗教、法律、伦理三位一体的特点,伊斯兰教法不仅约束着穆斯林的内心世界,也约束这他们的外部行为。伊斯兰教法包括宗教功课、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三方面内容,随着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了伊斯兰教法律文化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必经之路,明清时代回族学者汉文译著对这一过程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依据文献资料研究了汉文译著活动与教法的传布诸问题,试图从一个方面揭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是一个不断适应时代要求、顺应社会发展的宗教。伊斯兰伦理文化为伊斯兰教适应不同社会发展阶段,适应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一明清之际,中国穆斯林学者"以儒诠经",用儒家思想阐释伊斯兰教,把伊斯兰教的信仰功修与儒家纲常伦理相契合,从理论上阐明伊斯兰教"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条目,与儒家无异";同时也选择伊斯兰教和儒家典籍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以经诠儒",引导民众"不滞方隅之见而悟心理之同,不涉异端之流而秉大公之  相似文献   

7.
《中国宗教》2006,(1):62-62
周燮藩在2005年第4期《世界宗教研究》上撰文《伊斯兰教伦理:传统形式及其现代意义》。作者提出,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一神教之一,因具有鲜明的道德色彩而被称为“伦理一神教”。伊斯兰教传统内并无现代意义上的伦理学,但其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中,处处充满着伦理思考和道德要求。在伊斯兰教内,信仰与善行的一致,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伦理道德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和世界文明的成果,是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道德资源之一。宗教文化出版社最近推出的《伊斯兰伦理学》一书,显然对于有效地利用伊斯兰伦理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影响。对于伊斯兰,人们常常从宗教的角度去认识和评说。然而,“只要尊重伊斯兰教发展的历史,正视当今世界面临的种种问题,我们就不能不承认:伊斯兰教的旺盛生命力和迷人魅力主要来自其赏心悦目的伦理精神。”也许正是为伊斯兰伦理的这种魅力所折服,现为中国伊协顾问、著名伊斯兰学者努尔曼·马贤研究员,早在20世纪80…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孝道观与中国传统孝道观的互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作为人类诞生以来父母与子女之间相生相养的一种自然情感,在中国传统社会被推崇为“德之本”、“仁之本”,是“众善之首”、“人伦之始”,成为支配中国古代社会两千余年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伊斯兰教中,孝是主命善行,人道之首,与天道一起成为伊斯兰教不可缺少的两大基础之一。从文化类别来看,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属于两种不同质的文化,但两种不同质的文化在关于孝道的规范方面,却出现了惊人的相通,体现了不同文化关于人类基本问题思考的一致性和共通性。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既然如此重视孝道,那么,其伦理内涵究竟在…  相似文献   

10.
伊儒会通是伊斯兰教主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的重要成果,也是以刘智为代表的伊斯兰教汉文译著家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质的中国化宗教阐释传统和话语范式。马启西继承刘智建构的话语脉络,创新中国化宗教阐释路径,成为中国伊斯兰教话语谱系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话语内涵就是用中国哲学和中华文化阐述伊斯兰教,进而生成具有本土性的文本阐释与实践传统,为深入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和构建当代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伊斯兰教是世界性宗教,自唐宋时期传入我国后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伊斯兰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始终走着一条中国化之路。如何从全球视野和中国化语境两个维度认识伊斯兰教,以及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伊斯兰教研究的发展历程,是非常重要的学术议题。近日,《全球化视野与中国化语境——名家谈中国伊斯兰教与研究》的出版就是针对上述议题所进行的积极探索。这是一部以口述史为主,对伊斯兰教研究领域著名学者的访谈录,全书25万字,分四个专题,收录了16篇访谈稿。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真主准许买卖而禁止重利"(2:275)。正如这条经文所显示,买卖,即商业活动,在伊斯兰教中拥有合法地位;并且,规定了商业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在遵循伊斯兰教伦理规范的基础上适度营利。穆斯林擅于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饮食作为表层的物质文化,其所反映的是伊斯兰教的信仰、价值观、审美观;是伊斯兰教天职观念在生活中的文化载体和延伸;是伊斯兰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谐之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多样性宗教与多元文化共存的国家。中国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多元共存的文化理念是中国各民族宗教文化交往的基本原则。伊斯兰教自进入中国,其本土化历程一直伴随着伊斯兰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中国穆斯林学者以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儒家思想的学习与吸收,将伊斯兰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会通,建构中国伊斯兰教宗教理论,使中国伊斯兰教变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取得重要成就。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的创建和发展是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汇的成功路径选择表,其宗教思想、文化特色与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5.
人们传统上认为穆尔泰齐赖派的兴起是伊斯兰教义学的开端,伊斯兰教历史上的第一批教义学家出自穆尔泰齐赖派。作者认为,正式拉开伊斯兰教义学探讨帷幕的是哈瓦利吉派,最早的伊斯兰教义学家也来自哈瓦利吉派,其对伊斯兰教义学的发展贡献甚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宗教》2020,(3):91-91
五典,又称五伦,中国伊斯兰教的伦理概念之一,指穆斯林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五个方面应遵循的原则。清刘智等人将其列入《天方典礼》,在教法体系中,念、礼、斋、课、朝为"五功",属于社会伦理关系的内容则为"五典"。"五典"说依托于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并改造了儒家五伦之教,为我国广大穆斯林确立了人伦关系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17.
正塔里克·拉马丹是当代西方著名的伊斯兰研究学者,出生于瑞士,曾在爱资哈尔大学攻读伊斯兰教传统学科,现任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的高级研究员。因其在伊斯兰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而曾被《时代周刊》评为"21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创新者之一"。作为一位世界知名的伊斯兰革新主义者,他是如何看待伊斯兰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中国伊斯兰教的本土经验伊斯兰教在中国经过1300多年的本土化、民族化的发展历程,中国穆斯林成功协调伊斯兰文化与中国社会及文化间的关系,伊斯兰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尽管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尤其穆斯林的生活习俗(包括饮食、婚姻、丧葬等)与中国传统有很大差异,但是在政府的引导下,中国穆斯林在强调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依法治国的今天,作为穆斯林当明确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那么,穆斯林该如何认识伊斯兰教法和国法呢? 一、《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法典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最高经典,是伊斯兰教法的基本渊源,是由先知穆罕默德圣人传达给人类的真主的启示。内容包括教义、穆斯林基本义务、伦理规范、社会习惯、历史故事和教诲箴言等,分"麦加篇章"和"麦地那篇章"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20.
<正>马注,是我国清初著名的穆斯林学者,代表作是《清真指南》,全书将伊斯兰教伦理与儒家伦理、社会道德融为一炉,形成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伦理思想。一、以言行相顾而立"信"的儒家信条"信",是儒家五常之一,意即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这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马注深谙儒家思想,又博通伊斯兰教经典,这样论述"信":前人云"古人形似兽,皆有大圣德。今人面若人,兽心不可测。"以不测之人,其言其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