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建军同志所著《科学的难题——悖论》一书(以下简称《悖论》),作为张巨青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科学方法论问题”和国家教委重点科研项目“科学方法论研究”的综合研究成果之一,最近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欣读之余,很愿将这本颇具特色且很有学术价值的新著推荐给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悖论是一个长期困扰科学和人类思维助重大难题,也是一个涉及多门学科和哲学理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们读到荒冰先生的《语义悖论解析》(《哲学动态》1997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逻辑专栏》1997年第5期,全文复印。)虽然我们对它颇存异议,但是仍然承认它的学术水平。我们摘引它文首和文末的千余字(见下面1至10段),并来点评析,以就教于作者和读者。1、悖论问题是两千多年来哲学和逻辑学界致力于解决的大难题。但是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多大进展。笔者试图对悖论进行具体的语言逻辑分析,并自以为自己的方法已经大大推进了悖论的研究。评析:“矛盾”是介定“悖论”的核心概念。我们必先要澄清“矛盾…  相似文献   

3.
景天魁同志的著作《打开社会奥秘的钥匙——历史唯物主义逻辑结构初探》,是一本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论著,是我国哲学界第一本、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本探讨历史唯物主义逻辑体系的学术专著。该书面世于1981年,根据读者要求,1983年重印。书中就当时我国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所作的哲学思考,至今仍然启发着人们的思想。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该书的影响和学术价值。 该书的题目是《打开社会奥秘的钥匙》,顾名思义,就是要为人们解开社会历史之谜提供  相似文献   

4.
由南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崔清田主编、讲师潘道江任副主编的《今日逻辑科学》已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南开大学哲学系逻辑专业所设“今日逻辑科学概况”课程的教材,也是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之一。为什么编写《今日逻辑科学》?该书“前言”指出,逻辑科学在我国的发展曾经  相似文献   

5.
由郑毓信与林曾合著的《数学·逻辑与哲学》一书,最近已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系统地探讨数学、逻辑与哲学之间辩证关系的第一本专著。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而数学、逻辑与哲学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密切联系正是这种趋势的一个特例。自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发现集合论悖论以来,围绕如何建立可靠的数学基础问题,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开展了大量  相似文献   

6.
最近,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认知与方法》丛书,以系列著作研讨科学探索活动中具有普遍意义又较为深奥的哲理性问题,张建军同志所著《科学的难题——悖论》一书,便是其中之一部。 19与20世纪之交,罗素等人在朴素集合论中发现了悖论。从那时起,悖论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学难题,为学术界所瞩目。然而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7.
论几个悖论     
英国学者J. F. Thomson在六十年代初发表的On Some Psradoxes一文中指出的一条逻辑定理(现通称对角线引理),对于统一地认识悖论的逻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在英美学术界一直广受重视,但在国内悖论问题研究中未引起足够的关注。谨将此文摘译如下,供读者参考。关于对角线引理初步的哲学分析,请参见拙著《科学的难题——悖论》(浙江科技出版社1990年版)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8.
由河南大学马佩教授主编、全国七所高等院校集体编写的《逻辑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一书,已由河南大学出版社于1987年7月出版发行。这是一本富于创新和改革精神、适合高等院校逻辑教学的好教材。该书有如下特点: 首先,《原理》的编著者顺应逻辑科学发展趋势,改革教材内容,打破了传统  相似文献   

9.
王极盛著《科学创造心理学》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开拓了我国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是我国心理学研究的一项新成果。它不仅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而且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实现科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创造作用。因此,研究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心理规律,对科技工作者自觉地发挥积极性与创造性是摆在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商品化、世俗化、生活化和符号化的表象之下,蕴涵着资本逻辑悖论、物化逻辑悖论、快感逻辑悖论和消费逻辑悖论的深层本质。面对我国大众文化的种种逻辑悖论和价值失范,必须加强对大众文化的政治价值、科学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生态价值的全方位引领。其引领的具体路径:一是高位吸引,提升文化品位;二是底线阻击,阻塞下滑通道;三是化人诉求,彰显教化功能;四是"情感"疏导,开辟认同新径;五是"立体"渗透,确保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1.
冯契同志的新作《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上册),最近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下册,不久也将同读者见面。 《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一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观为指针,从宏观方面,按纵向角度,论述了自先秦以迄鸦片战争的中  相似文献   

12.
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胡泽洪同志编著的《语言逻辑与言语交际》一书,于1991年7月与读者见面了。由于思维与语言密不可分,自古以来,逻辑学家们的逻辑与语言研究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然而,语言逻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还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事。随着现代化科学的发展,在西方,语言逻辑已为现代逻辑的一个分支,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在我国,近廿多年来,许多逻辑学的专家、学者也在语言逻辑的研究上取得了可喜成果。《语言逻辑与言语交际》就是这方面的成果之一。该书的特点是不囿于成说,颇有新意。这主要表现在,首先,作者写此书的目的不限于运用现代逻辑的理论来研究语言中的逻辑问题,使自然语言的表达精确化。而是更  相似文献   

13.
何谓悖论?就一个形式系统而言,出现“如果p则非p;如果非p则p”(即“pp)这样的循环的“怪圈”,这就是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悖论的逻辑形式。 长期以来,人们曾把悖论看成是一种文字游戏,但是自本世纪以来,西方已兴起了对悖论的科学的探讨。这种“兴起”与现代科学的发展相关。现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整体化趋势,使得普通逻辑的分析性思维一下子显得不够用了,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转而去  相似文献   

14.
语义悖论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义悖论解析荒冰(重庆建筑大学社科系630045)悖论问题是两千多年来哲学界和逻辑学界致力于解决的大难题。但是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多大进展。笔者试图对悖论进行具体的语言逻辑分析,并自以为自己的方法已经大大推进了悖论的研究。限于篇幅,下面只作简要介绍。广...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任何科学都要运用逻辑”这个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把这门科学的新成果及其重大意义简明扼要地介绍给广大青年呢?在这方面,朱水林同志在他的力作《形式化:现代逻辑的发展》(下文把该书简称为《形式化》)中。做了十分可贵的尝试。《形式化》一书立足于逻辑科学发展的最新阶段,选取并紧绕现代逻辑的三大成果——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塔斯基形  相似文献   

16.
“悖论”(Paradox)一词是有岐义的。在关于演绎逻辑的讨论中,悖论是指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即:从命题A可推出非A.从非A又可推出A。但在关于归纳逻辑的讨论中,悖论不仅包括一切逻辑矛盾,而且包括那些与人们的直觉或常识相违的推论亦即怪论。这种广义的悖论在归纳逻辑中是为数不少的,其中最基本的并且至今悬而未决的悖论包括认证悖论和绿蓝悖论。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两个归纳悖论。一、认证悖论认证悖论(the Paradoxes of Confirmation)是由著名逻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亨佩尔(CarlG.Hem. Pel)于1937年首先提出,以后他又在“认证逻辑研究”(即[1],此文最早发表于1945年)和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归纳逻辑多种类型的理论中,汉斯·莱欣巴赫(Hans Reichenbach,1891—1953)的归纳逻辑理论是一种颇具影响的重要理论。莱欣巴赫是现代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在概率理论、几何学、时空理论等许多方面的研究中都卓有建树。他是频率概率论的代表人物,他的归纳逻辑理论就是建立在频率概率论基础之上的。莱欣巴赫的归纳逻辑理论系统地表述在《概率理论》(Wahrscheinlichkeitslehre; Leyden,1935)一书中。本文根据该书1949年的英文再版本,主要就莱欣巴赫对于归纳推理的研究及其解决归纳问题、归纳悖论的方式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8.
三中全会以来,出版的逻辑著作,可以说是琳琅满目的了。但是,还缺少一种全面介绍国内外逻辑研究和教学现状的工具书。最近,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今日逻辑科学》一书,它正好为我们了解世界及中国逻辑科学的近况提供了一把钥匙。当我们在争论“充足理由律”是不是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有没有“扩充三段论”之余,不妨了解一点国际逻辑学界在关心什么样的问题。《今日逻辑科学》由崔清田任主编,潘道江任副主编;它是20多位执笔者共同劳动的结晶。《今日逻辑科学》共分5个部分,合计40余万字。该书第一部分题为“逻辑科学概观”。  相似文献   

19.
悖论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矛盾,几乎涉及抽象科学理论的每个领域。由于逻辑、数学、语言学和哲学,以及某些现代科学(如一般系统论、量子力学、相对论等)都是抽象程度较高的理论,它们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上均涉及对人类思维本性的研究,因而,在这些科学理论体系中就相继出现了悖论。然而,把悖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范畴进行研究,一直是逻辑界和数学界争论不休的哲学问题。在国外,悖论研究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值得介绍的理论有:罗素的“类型论”、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论”、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赫兹贝格的“朴素语义学”、雷歇尔和布兰登的“不协调逻辑”、普里斯特和罗特列的“超协调逻辑”,等等。在国內,近些年来有的同志已经开始对悖论进行思考和研究,现将有关理论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杨武金 《哲学研究》2023,(3):79-86+127
中国古代典籍中究竟有没有出现过严格意义上的悖论,这是中国逻辑史和悖论研究领域中,学者们一直热衷讨论的重要问题。作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最为重要的代表性典籍,《墨经》讨论了言尽誖、非诽、学无益、知知之否之足用、仁义之为内外等悖论。本文通过准确考察这五个悖论的含义和基本来源,初步认定它们多来自儒家或道家的主张。墨家对这五个悖论形成了或语义或语用角度的理解,并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其作了消解。通过分析悖论这一概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可以看出,墨家所提炼和消解的这些悖论在本质上是逻辑矛盾,而儒家或道家所主张的论题则属于辩证矛盾,属于某种严格意义上的非逻辑悖论,即渗透了独特思想文化内涵的哲学悖论或科学文化悖论。区分两种不同悖论,或许更有助于把握墨家和先秦儒家、道家各自思想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